《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重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第5章重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的:分析重力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阐述 重力侵蚀形式及影响重力侵蚀的自然因素 掌握防治重力侵蚀的基本原理, 叫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 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计划学时:约4学时
第5章 重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的:分析重力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阐述 重力侵蚀形式及影响重力侵蚀的自然因素。 掌握防治重力侵蚀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 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计划学时:约4学时

第5章重力侵蚀 5.1重力侵蚀作用分析 5.2崩塌 5.3滑坡 5.4错落 5.5蠕动 5.6陷穴与泻溜
第 5章 重力侵蚀 5.1 重力侵蚀作用分析 5.2 崩塌 5.3 滑坡 5.4 错落 5.5 蠕动 5.6 陷穴与泻溜

5重力侵蚀作用分析 5.1.1坡面重力侵蚀作用 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 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由于坡 →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 块体运动
5.1 重力侵蚀作用分析 5.1.1 坡面重力侵蚀作用 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 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由于坡 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 块体运动

当重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力和摩擦阻 力时,物体就要向下移动。 在块体运动中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地 震等因素往往起促进和触发作用
当重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力和摩擦阻 力时,物体就要向下移动。 在块体运动中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地 震等因素往往起促进和触发作用

5.1.2坡面重力侵蚀应力 令土粒岩屑或石块运动 坡面上块体的重力G可分解为与坡面平行的下滑 力作垂直坡面的法向力M,其关系为: T-G Sin g N=G cos 8 式中:6一坡角。 从以上分析知坡面上块体愈重,则下滑力愈大 同时坡面上坡角愈陡,则其下滑力也愈大
5.1.2 坡面重力侵蚀应力 ❖ 土粒岩屑或石块运动 坡面上块体的重力G 可分解为与坡面平行的下滑 力T与垂直坡面的法向力N,其关系为: T=G sinθ N=G cosθ 式中:θ―坡角。 从以上分析知坡面上块体愈重,则下滑力T愈大。 同时坡面上坡角愈陡,则其下滑力也愈大

摩擦阻力τ增大到块体与坡面间最大摩擦阻力τ时 一·块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这时下滑力T刚好等于摩擦阻 力re与此相应的坡角为临界坡角。 将临界坡角称为该块体与该坡面间的内摩擦角 φ),以φ来表示。若τ为松散块体的抗滑强度, 则有 rF=M·tgp= G coS 8. tg 这时,坡面上的土粒、石块等的稳定条件应是: T≤T G Sin e≤ G cos 8·tgφ Tgb≤tgφ 0≤φ
摩擦阻力τ增大到块体与坡面间最大摩擦阻力τf时 块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这时下滑力T 刚好等于摩擦阻 力τf。与此相应的坡角为临界坡角。 将临界坡角称为该块体与该坡面间的内摩擦角 ( φ ),以φ来表示。若τf为松散块体的抗滑强度, 则有 τf =N·tgφ=G cosθ·tgφ 这时,坡面上的土粒、石块等的稳定条件应是: T ≤ τf G sinθ≤G cosθ·tgφ Tgθ ≤ tgφ θ≤φ

三块体的整体位移 块体运动有时还遇到另外一种阻力,即土层 或岩层的粘结力C。此时其块体运动的抗滑强度 为: M·tg十C·A 式中:C一粘结力(kg/cm2);A运动块体 与坡面的结触面积(cm2)。 土体的粘结力与组成物质的成分、结构及 土体含水量多少有密切关系
❖ 块体的整体位移 块体运动有时还遇到另外一种阻力,即土层 或岩层的粘结力C。此时其块体运动的抗滑强度 为: τf =N·tgφ十C·A 式中:C―粘结力(kg/cm2);A―运动块体 与坡面的结触面积(cm2)。 土体的粘结力与组成物质的成分、结构及 土体含水量多少有密切关系

总之,坡地上的块仲运动主要受重力引起的下 滑和岩土块体的内摩擦力及粘结力的相互关系而定。 其稳定系数K为 K一抗滑阻力/下滑力=Mtgφ+C·A/T 当K=1时,岩体或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当K1时,岩体或土体是稳定的。 工程上一般采用K=2~3为安全稳定系数
总之,坡地上的块仲运动主要受重力引起的下 滑和岩土块体的内摩擦力及粘结力的相互关系而定。 其稳定系数 K 为 K=抗滑阻力/下滑力=N·tgφ+C·A/T 当K=1时,岩体或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当K<1时,岩体或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当K>1时,岩体或土体是稳定的。 工程上一般采用K=2~3为安全稳定系数

5.2崩塌 5.2.1崩塌作用方式 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 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崩塌过程按块体的地貌 ♂部位和崩塌形式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
5.2 崩塌 5.2.1 崩塌作用方式 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 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崩塌过程按块体的地貌 部位和崩塌形式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

山崩是山岳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 现象,崩塌体能达数十万立方米 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 水、湖水或海水的掏蚀而发生崩塌,称为塌岸。 散落是岩屑沿斜坡向下作滚动和跳跃式地 连续运动
山崩是山岳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 现象,崩塌体能达数十万立方米。 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 水、湖水或海水的掏蚀而发生崩塌,称为塌岸。 散落是岩屑沿斜坡向下作滚动和跳跃式地 连续运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风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水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教学要求.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地质构造.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地表地质作用.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岩工程地质勘察.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地下水.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地壳及物质组成.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黄河中下游名山海景京都古迹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西南岩溶山水民族风情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青藏世界屋脊雪域藏乡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西北大漠草原丝路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华南南国风光闽粤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华东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旅游产品开发.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混合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土壤侵蚀类型.ppt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章 矿产资源综述.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3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床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1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物岩石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2 矿石的工艺性质.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二章 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四章 面状和线状构造.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六章 节理.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五章 褶皱.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八章 变质岩区构造和断层要点回顾.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七章 断层.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一章 绪论.doc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国自然旅游资源.ppt
-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作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