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地壳及物质组成

第章地壳及物质组成 地球具有层圈构造,地壳是固体地球 最外部的层圈。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称地质作用。元素、矿物、岩石是组成地 壳的基本单位。火成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 沉积岩是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变质岩是 变质作用的产物。它们都有各不相同的矿 物成分、结构构造特性和代表性岩石
第 章地壳及物质组成 地球具有层圈构造,地壳是固体地球 最外部的层圈。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称地质作用。元素、矿物、岩石是组成地 壳的基本单位。火成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 沉积岩是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变质岩是 变质作用的产物。它们都有各不相同的矿 物成分、结构构造特性和代表性岩石

第笼章地壳及物质组成 §2.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2.2矿物 §2.3岩石
第 章地壳及物质组成 §2.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2.2矿物 §2.3岩石

§2.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s地球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地球表面参差起伏,大约70%海域, 30%陆地 地球的层圈构造 ≤外部层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固体地球 内部分层(地壳,地幔,地核)
§2.1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地球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地球表面参差起伏,大约70%海域, 30%陆地 地球的层圈构造 外部层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固体地球―――内部分层(地壳,地幔,地核)

§2.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地 学小 4 3 地 5 cm3 6371km 地 图2.1地球内部层圈 外核, 1一地壳;2—地幔;3一地核;4一液态外部地核; 5一固态内部地核;6一软流圈;7一岩石圈 地球合
§2.1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地壳:密度2.7~2.9g/cm3 岩石组成 大陆地壳(陆核)厚度大,35km 大洋地壳(洋壳)厚度小,7~8km 地球的层圈构造 地幔:密度 3.32 ~ 4.64g/cm3 2900km 地核:密度11~16g/cm3 ――液态外核, 固态内核 地球

§2.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地球的层圈构造 软流圈(地幔顶部) 塑性流动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 板块一一板块运动
§2.1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软流圈(地幔顶部) ――塑性流动 地球的层圈构造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 ――板块 ――板块运动

§2.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地质作用 地球46亿年历史,逐渐变化 地质作用一一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按动力来源分: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按地质灾害成因分:物理地质作用、工程地质 作用
§2.1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地球46亿年历史,逐渐变化 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按动力来源分: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按地质灾害成因分:物理地质作用、工程地质 作用 地质作用

§2.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地质作用 ●物理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动力一一地球本身、地球内部 构造运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s地震
§2.1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物理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动力――地球本身、地球内部 地质作用 构造运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地震

§2.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地质作用 ●物理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太阳辐射引起,地壳表面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s固结成岩作用一沉积岩
§2.1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物理地质作用(自然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太阳辐射引起,地壳表面 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沉积岩

§2.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效应 例如 米矿 开采石油 天然气 ≤地下水 ≤兴建水利工程
§2.1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工程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效应 例如: 地质作用 采矿 开采石油 天然气 地下水 兴建水利工程

§2.2矿物 s矿物一天然产生的均匀固体 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岩石的基本 组成部分 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矿物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内部原子 或离子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 列一晶体(图2.2)
§2.2 矿物 矿物—天然产生的均匀固体 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岩石的基本 组成部分 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矿物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内部原子 或离子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 列—晶体(图2.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黄河中下游名山海景京都古迹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西南岩溶山水民族风情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青藏世界屋脊雪域藏乡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西北大漠草原丝路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华南南国风光闽粤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华东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旅游产品开发.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旅游地理区划.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人文旅游资源.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旅游者地理研究.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东北北国风光关东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旅游交通地理.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球、大气与飞行.ppt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绪论.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05 阐述.doc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地下水.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岩工程地质勘察.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地表地质作用.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地质构造.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教学要求.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水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风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重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混合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土壤侵蚀类型.ppt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章 矿产资源综述.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3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床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1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物岩石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2 矿石的工艺性质.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二章 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四章 面状和线状构造.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六章 节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