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地质构造

第四章地质构造 本章提要 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 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各 种地质构造具有相应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 质条件。本章糸统地介绍了几种常见地质 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其特性;简要 阐述了这些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工程地 质评价。地层接触关糸和岩层产状反映了 地质构造的附空特征
第四章 地质构造 本章提要 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 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各 种地质构造具有相应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 质条件。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常见地质 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其特性;简要 阐述了这些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工程地 质评价。地层接触关系和岩层产状反映了 地质构造的时空特征

第四章地质构造 S4~1若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4~2熠级 s4~3芳理 s4~4断层 s4~5活断层
第四章 地质构造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4~2 褶皱 §4~3 节理 §4~4 断层 §4~5 活断层

s4~1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丶岩石圈、构造运动是机械运动——一板块运动 水干运动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相向聚汇, 挤压、弯曲、剪切、错开 垂直运动:相邻块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水平构造运动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岩石圈、构造运动是机械运动——板块运动 水平运动 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相向聚汇, 挤压、弯曲、剪切、错开 垂直运动:相邻块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水平岩层 水平构造运动 倾斜岩层

s4~1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倾斜岩层 褶皱的一翼 断层的一盘 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 产物——地质构造 有:褶皱、断层、节理(断裂构造)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 产物——地质构造 有:褶皱、断层、节理(断裂构造) 倾斜岩层

s4~1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岩A 究地 质构 产 90° 倾向 产状二 D 倾角左二 斗走向 /s<30 倾向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产状指岩层的空间位置,是研究地 质构造的基础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走向/倾向(象限)、倾角 如:333°/WS<30° 倾向、倾角 如:240°<30° 图示

尔滨 乌鲁木齐 北京o天 石家庄 会肥o南京 成都 武汉 福州。台北“ 昆明 , ∷ 震日系 南海诸岛 中国震旦系露头分布图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岩层露头线特征 露头是暴露在地表的岩石 包括:天然露头、人工露头 图示 露头观察发现岩层有水平状态、倾斜状态、 直立状态 露头线是指岩层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见 中国露头线分布图

s4~1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 州一一=一 -== (a) (b) (c) (d) (e) (∩ 图4.7地层接触关系 (a)整合接触;(b)假整合接触;(c)不整合接触;(d)沉积接触;(e)侵入接触;()断层接触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 新老地层的接触关系,由构造运动及地质 构造决定 包括: (1)整合接触: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时 代连续 构造运动——持续上升或下降,连续沉积 图示

s4~1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 (d) 叠4 (a)整合接触;(b)假整合接触 图2不整合接触关系地质素描图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 (2)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新、 老地层产状平行一致,地层时代不连续,缺 地层 构造运动——地壳曾一度上升,并 风化剥蚀,剥蚀面 (3)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新、老 地层产状不一致以角度相交,地层时代不连续 剧烈构造运动——老地层产生褶皱、断裂,地 壳上升受风化剥蚀,剥蚀面 图示 素描图

s4~1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 ---=-- (c) ) (d) ( 图4.7地层接触关系 (a)整合接触;(b)假整合接触;(c)不整合接触;(a)沉积接触;(e)侵入接触;(∩)断层接触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 (4)侵入体的沉积接触:侵入体被沉积岩 层直接覆盖,二者间有剥蚀面 (5)侵入接触: 侵入体与被侵入围岩的接触关系 捕虏体、接触变质现象、接触线不规则状 图示 (6)断层接触:地层之间接触面为断层面

s4~2熠皱 ≤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图4.8褶皱中背斜(1、3、5)与向斜(2、4、6)共存 (a)水平岩层受力挤压;(b)岩层的弯曲一个接着一个 1、3、5为背斜2、4、6为向斜
§4~2 褶 皱 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1、3、5为背斜 2、4、6为向斜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地表地质作用.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岩工程地质勘察.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地下水.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地壳及物质组成.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黄河中下游名山海景京都古迹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西南岩溶山水民族风情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青藏世界屋脊雪域藏乡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西北大漠草原丝路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华南南国风光闽粤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华东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旅游产品开发.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旅游地理区划.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人文旅游资源.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旅游者地理研究.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东北北国风光关东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教学要求.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水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风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重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混合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土壤侵蚀类型.ppt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章 矿产资源综述.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3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床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1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物岩石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2 矿石的工艺性质.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二章 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四章 面状和线状构造.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六章 节理.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五章 褶皱.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八章 变质岩区构造和断层要点回顾.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七章 断层.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一章 绪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