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土壤侵蚀类型

上壤像蚀原理 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
第 2 章 土壤侵蚀类型 土壤侵蚀原理

彐: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 教学目的 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的基本概念 掌握土壤侵蚀应力、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土壤侵 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约2学时
第 2 章 土壤侵蚀类型 •教学目的 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的基本概念, 掌握土壤侵蚀应力、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土壤侵 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约2学时

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 21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2.2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23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 2.4士壤侵蚀形式 25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第 2 章 土壤侵蚀类型 2.1 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2.3 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 2.4 土壤侵蚀形式 2.5 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21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土壤侵蚀 《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1992.3)对 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的定义为:土壤及其 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 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1 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 土壤侵蚀 《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1992.3)对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的定义为:土壤及其 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 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water and soil10ss)在《中 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199.12)中定义 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 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 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中 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1990.12)中定义 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 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 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 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 作用下士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 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士流 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士地生产 ●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 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 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土流 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 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

2>水土保持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1990.9) 中水土保持的定义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 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 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 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的事业
➢ 水土保持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1990.9) 中水土保持的定义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 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 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 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的事业

22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内营力 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所引起的。 其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改变地壳 构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 tectonlc movement)。其运动形式有垂直运动、水平运 动、褶皱运动和断裂运动四种形式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 内营力 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所引起的。 其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改变地壳 构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其运动形式有垂直运动、水平运 动 、褶皱运动和断裂运动四种形式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幔 物质运动)。 地震也是内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往 往是与断裂、火山现象相联系,世界主要火 山带、地震带与断裂带分布的一致性是这种 联系的反映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幔 物质运动)。 地震也是内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往 往是与断裂、火山现象相联系,世界主要火 山带、地震带与断裂带分布的一致性是这种 联系的反映

地壳:厚度 地壳的上部 地幔:厚度 为疏沉积物, 为35~2900km 中部为沉积物 和玄武岩,下 部为硅镁层。 地核:厚度 为2900~5120km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由橄 若枣的超基性岩石组成,为岩浆源地,下地幔多 有吏多的铁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构造
地壳:厚度 为5~35km 地幔:厚度 为35~2900km 地核:厚度 为2900~5120km 地壳的上部 为疏散沉积物, 中部为沉积物 和玄武岩,下 部为硅镁层。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由橄榄 岩质的超基性岩石组成,为岩浆源地,下地幔含 有更多的铁。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 球 内 部 构 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混合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重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风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水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教学要求.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地质构造.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地表地质作用.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岩工程地质勘察.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地下水.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地壳及物质组成.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ppt
- 《工程地质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黄河中下游名山海景京都古迹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西南岩溶山水民族风情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青藏世界屋脊雪域藏乡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西北大漠草原丝路文化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ppt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章 矿产资源综述.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3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床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1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物岩石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2 矿石的工艺性质.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二章 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四章 面状和线状构造.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六章 节理.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五章 褶皱.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八章 变质岩区构造和断层要点回顾.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七章 断层.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一章 绪论.doc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国自然旅游资源.ppt
-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作用).ppt
- 太阳的故事(PPT讲稿).ppt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矿物的化学组成.pps
-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东南沿海地带:沪、浙、闽、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