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课程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热能工程专业海洋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 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各专业的最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地 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该课程主要描述地球层圈构造及各层圈的 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特征、 岩石圈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演变历史、地质历史上古生物演化概况等地质学基本知 识。要求考生掌握地质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时空概念,即地球在空间上、时间上的 动态演化特征,牢固掌握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一定的地学野外与 室内研究方法。 、考试方式与时间 博士研究生入学《普通地质学》考试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主要内容 (一)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二)矿物 1矿物的定义及主要性质 2常见造岩矿物 (三)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1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 2火山与火山活动 3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4.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5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1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3常见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五)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热能工程专业海洋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 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各专业的最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地 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该课程主要描述地球层圈构造及各层圈的 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特征、 岩石圈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演变历史、地质历史上古生物演化概况等地质学基本知 识。要求考生掌握地质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时空概念,即地球在空间上、时间上的 动态演化特征,牢固掌握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一定的地学野外与 室内研究方法。 一、考试方式与时间 博士研究生入学《普通地质学》考试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考试主要内容 (一)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二)矿物 1.矿物的定义及主要性质 2.常见造岩矿物 (三)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1.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 2.火山与火山活动 3.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4.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5.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1.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3.常见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五)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变质作用的方式 2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3变质作用的类型 4.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六)地质年代学 1相对地质年代 2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地质年代表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地震基本概念与地震波 2地球内部构造 3地壳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 2褶皱与断层 3地层的接触关系 (九)板块构造学基础 1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2.板块构造学基础知识 (十)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3风化作用的产物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河流的形成 2阶地的成因分类 3河流的侵蚀作用 4河流的搬运作用 5河流的沉积作用 (十二)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海洋概况
2 1.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变质作用的方式 2.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3.变质作用的类型 4.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六)地质年代学 1.相对地质年代 2.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地质年代表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地震基本概念与地震波 2.地球内部构造 3.地壳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 2.褶皱与断层 3.地层的接触关系 (九)板块构造学基础 1.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2.板块构造学基础知识 (十)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3.风化作用的产物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河流的形成 2.阶地的成因分类 3.河流的侵蚀作用 4.河流的搬运作用 5.河流的沉积作用 (十二)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海洋概况

2海水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3.海底沉积物 (十三)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湖泊概述 2湖泊的沉积作用 3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十四)冰川、地下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1冰川地质作用基础 2地下水地质作用基础 3.风的地质作用基础 (十五)地球的演化 1地球的天文时期 2隐生宙时期 3显生宙时期 (十六)常见地质图件的识别 1.综合地层柱状图 2地质图 考试要求 (一)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1.较好地把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表面形态、大陆和大洋地形特征。 2.了解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二)矿物 1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 2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一般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三)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1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 2.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现今火山 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3掌握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
3 2.海水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3.海底沉积物 (十三)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湖泊概述 2.湖泊的沉积作用 3.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十四)冰川、地下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1.冰川地质作用基础 2.地下水地质作用基础 3.风的地质作用基础 (十五)地球的演化 1.地球的天文时期 2.隐生宙时期 3.显生宙时期 (十六)常见地质图件的识别 1.综合地层柱状图 2.地质图 三、考试要求 (一)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1.较好地把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表面形态、大陆和大洋地形特征。 2.了解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二)矿物 1.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 2.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一般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三)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1.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 2.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现今火山 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3.掌握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

4掌握岩浆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5熟悉常见岩浆岩(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辉长岩、橄榄岩)的肉眼鉴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1.较好地把握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 用)特征。 2掌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3熟悉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火山角砾岩、石灰岩、硅质岩)的 肉眼鉴定特征 (五)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熟悉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岩石化学成分、温度、压力、 流体)。 2.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3熟悉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 4.了解各种主要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其特点。 5熟悉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的肉 眼鉴定特征 (六)地质年代学 1准确把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标准,包括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穿插关系律。 2准确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概念,掌握放射性衰变定律。 3掌握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包括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 2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类、成因分类。 3.掌握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确定方法。 4.了解全球现今地震分布规律,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中脊 地震带。 5.了解地震波(纵波、横波、表面波)的基本特征 6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主要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 地球的基本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
4 4.掌握岩浆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5.熟悉常见岩浆岩(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辉长岩、橄榄岩)的肉眼鉴 定。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1.较好地把握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 用)特征。 2.掌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3.熟悉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火山角砾岩、石灰岩、硅质岩)的 肉眼鉴定特征。 (五)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熟悉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岩石化学成分、温度、压力、 流体)。 2.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3.熟悉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 4.了解各种主要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其特点。 5.熟悉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的肉 眼鉴定特征。 (六)地质年代学 1.准确把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标准,包括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穿插关系律。 2.准确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概念,掌握放射性衰变定律。 3.掌握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包括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 2.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类、成因分类。 3.掌握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确定方法。 4.了解全球现今地震分布规律,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中脊 地震带。 5.了解地震波(纵波、横波、表面波)的基本特征。 6.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主要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 地球的基本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

各圈层的基本物态特征。 7.了解大陆地壳的双层结构特征、大洋地壳的基本结构特征、地壳均衡概念。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理解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基本特点。 2.熟悉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掌握褶皱的几何要素(枢纽、轴面、翼、核)、常见褶皱类型及特点(基本类型: 向斜、背斜;按照轴面产状、枢纽产状划分的类型)、褶皱的识别及形成时代 4掌握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节理和断层、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盘、位移 断距)、常见断层类型及特点(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识别标志、确 定断层形成的地质时代。 5准确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喷发 不整合)的特点及其地质意义。 (九)板块构造学基础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思想和证据。 2.了解大洋中脊、洋脊地震带、洋脊沉积物分布特征、两种大陆边缘、洋底海山及火 山岛链、热点等 3把握海底扩张的证据,包括古地磁学(地磁场转向、海底地磁异常条带) 、海底年龄、转换断层。 4掌握板块构造的含义、板块划分的依据、三大类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转换 断层)、地缝合线、全球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可能的驱动力。 5了解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运动、成矿作用等之间的关 系 (十)风化作用 1.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了解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3.了解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剖面、古风化壳、土 壤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侵蚀作用方向。 2.掌握河流搬运作用的方式、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5 各圈层的基本物态特征。 7.了解大陆地壳的双层结构特征、大洋地壳的基本结构特征、地壳均衡概念。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理解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基本特点。 2.熟悉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掌握褶皱的几何要素(枢纽、轴面、翼、核)、常见褶皱类型及特点(基本类型: 向斜、背斜;按照轴面产状、枢纽产状划分的类型)、褶皱的识别及形成时代。 4.掌握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节理和断层、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盘、位移、 断距)、常见断层类型及特点(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识别标志、确 定断层形成的地质时代。 5.准确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喷发 不整合)的特点及其地质意义。 (九)板块构造学基础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思想和证据。 2.了解大洋中脊、洋脊地震带、洋脊沉积物分布特征、两种大陆边缘、洋底海山及火 山岛链、热点等。 3.把握海底扩张的证据,包括古地磁学(地磁场转向、海底地磁异常条带) 、海底年龄、转换断层。 4.掌握板块构造的含义、板块划分的依据、三大类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转换 断层)、地缝合线、全球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可能的驱动力。 5.了解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运动、成矿作用等之间的关 系。 (十)风化作用 1.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了解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3.了解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剖面、古风化壳、土 壤。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侵蚀作用方向。 2.掌握河流搬运作用的方式、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3.掌握河流沉积作用的一般特点、沉积的主要类型。 4.熟悉阶地的成因分类 (十二)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海洋生物基本特征。 2.掌握波浪、潮汐、洋流、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3.掌握海洋沉积物的来源。了解滨海沉积、浅海沉积、半深海沉积、深海沉积的基本 特点。 (十三)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掌握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湖泊的成因类型等基本知识 2.掌握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 学沉积作用 3.掌握沼泽的成因、沼泽沉积作用及其矿产 (十四)冰川、地下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1准确掌握冰川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成冰作用、冰川冰、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冰期、间冰期、冰川活动的证据。 2掌握地下水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孔隙度、透水性、含水层、隔水层、地下水面、 潜水、承压水、喀斯特地貌。 3.了解风的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吹扬、磨蚀、风积物、沙丘、沙漠、黄土、沙漠 (十五)地球的演化 1大致了解地球的天文起源假说。 2.了解隐生宙时期大气圈和水圈成分演化、陆核和地盾的形成情况。 3.掌握显生宙时期生物的全面繁荣和快速演化。了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的生物演化特点。 4.了解古地理变迁特点。 (十六)常见地质图件的识别 1.了解综合地层柱状图的一般内容、地层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岩浆岩与沉积岩层的相互关系等。 2.了解正规地质图的构成(图名、比例尺、国际分幅代号、主图、综合地层柱状图、 图切地质剖面图、图例等)。能够从地质图上读出区内地层、构造、岩石主要特点
6 3.掌握河流沉积作用的一般特点、沉积的主要类型。 4.熟悉阶地的成因分类。 (十二)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海洋生物基本特征。 2.掌握波浪、潮汐、洋流、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3.掌握海洋沉积物的来源。了解滨海沉积、浅海沉积、半深海沉积、深海沉积的基本 特点。 (十三)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掌握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湖泊的成因类型等基本知识。 2.掌握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 学沉积作用。 3.掌握沼泽的成因、沼泽沉积作用及其矿产。 (十四)冰川、地下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1.准确掌握冰川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成冰作用、冰川冰、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冰期、间冰期、冰川活动的证据。 2.掌握地下水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孔隙度、透水性、含水层、隔水层、地下水面、 潜水、承压水、喀斯特地貌。 3.了解风的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吹扬、磨蚀、风积物、沙丘、沙漠、黄土、沙漠 化。 (十五)地球的演化 1.大致了解地球的天文起源假说。 2.了解隐生宙时期大气圈和水圈成分演化、陆核和地盾的形成情况。 3.掌握显生宙时期生物的全面繁荣和快速演化。了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的生物演化特点。 4.了解古地理变迁特点。 (十六)常见地质图件的识别 1.了解综合地层柱状图的一般内容、地层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岩浆岩与沉积岩层的相互关系等。 2.了解正规地质图的构成(图名、比例尺、国际分幅代号、主图、综合地层柱状图、 图切地质剖面图、图例等)。能够从地质图上读出区内地层、构造、岩石主要特点

通过读图能够总结出研究区区域地质发展史的信息。 四、参考书目 普通地质学(第二版),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
7 通过读图能够总结出研究区区域地质发展史的信息。 四、参考书目 普通地质学(第二版),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国自然旅游资源.ppt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一章 绪论.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七章 断层.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八章 变质岩区构造和断层要点回顾.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五章 褶皱.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六章 节理.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四章 面状和线状构造.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二章 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2 矿石的工艺性质.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1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物岩石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章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产地质基础 2.3 矿产资源利用的矿床学基础.doc
- 《矿产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章 矿产资源综述.doc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土壤侵蚀类型.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混合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重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风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水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作用).ppt
- 太阳的故事(PPT讲稿).ppt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矿物的化学组成.pps
-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东南沿海地带:沪、浙、闽、台.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pdf
- 《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硅酸盐矿物.pps
- 《中国旅游地理与地域文化》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pdf
- 定位技术(PPT讲稿)Localization Technology.ppsx
- 《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晶体的宏观对称 crystal symmetry.pps
- 上海中医药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ppt
- 《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实验三 土壤样品采集.ppt
- Tsunami Modeling with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and Radial Basis Functions(RDF).ppt
- 《地方基础知识》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十一章 陕西省榆林市.ppt
- 赤峰学院:《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 中国科学院:宇宙物质起源(PPT讲稿,紫金山天文台:陆埮).ppt
-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空间数据表现与地图制图.ppt
- 《大气探测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面风的观测.ppt
-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空间数据模型.ppt
- 海南大学:《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农业气象实验(主讲:何春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