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_第二章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1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第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 和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中生产、变换、输送、消费 电能的四大部分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1.发电机组2.变压器 3.电力线路4.负荷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2 第二章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 和数学模型 一.电力系统中生产、变换、输送、消费 电能的四大部分的特性和数学模型 1.发电机组 2.变压器 3.电力线路 4.负荷 二.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复功率的符号说明: □取S=U1=P+1=U1∠(n-a 滞后功率因数 为正,感性无功 负荷 运行时,所吸取的无功功率 超前功率因数 为负,容性无功 滞后功率因数 为正,感性无功 发电机 运行时,所发出的无功功率 超前功率因数 为负,容性无功
3 复功率的符号说明: 取 滞后功率因数 为正,感性无功 负荷 运行时,所吸取的无功功率 超前功率因数 为负,容性无功 滞后功率因数 为正,感性无功 发电机 运行时,所发出的无功功率 超前功率因数 为负,容性无功 UI u i S =U I = P + j Q = − ~

第一节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和数 学模型 隐极发电机稳态运行时的相量图和功角特性 , O P /2 图2-1隐极式发电机的相量图 图2-2隐极式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曲线图
4 第一节 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和数 学模型 一.隐极发电机稳态运行时的相量图和功角特性 P,Q P q Eq d jIx 0 / 2 U I Q d 图 2-1 隐极式发电机的相量图 图 2-2 隐极式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曲线图

隐极式发电机功卒特性方程 E XC EU 2 多Xd CoS x 5
5 隐极式发电机功率特性方程: d d q d q x U x E U Q x E U P 2 cos sin = − =

二.隐极发电机组的运行限额和 数学模型 Ear 图2-3隐极式发电机组相量图 图2-4隐极式发电机组运行极限图 6
6 二.隐极发电机组的运行限额和 数学模型 P B C Eq N N N d jI x N U N O' N O b Q N I 图 2-3 隐极式发电机组相量图 P B T S ( ) d N q N x U E ( ) d N N d x U I x F ( ) d N N x U U O' O Q N I 图 2-4 隐极式发电机组运行极限图

■决定隐极式发电机组运行极限的因素 1.定子绕组温升约束。取决于发电机的视在功 率。以O点为圆心,以OB为半径的圆弧S 2.励磁绕组温升约束。取决于发电机的空载电 势。以O3点为圆心,以OB为半径的圆弧F 3.原动机功率约束。即发电机的额定功率。直 线BC。 4.其他约束。当发电机以超前功率因数运行的 场合。综合为圆弧T
7 ◼ 决定隐极式发电机组运行极限的因素: 1. 定子绕组温升约束。取决于发电机的视在功 率。以O点为圆心,以OB为半径的圆弧S。 2. 励磁绕组温升约束。取决于发电机的空载电 势。以O’点为圆心,以O’B为半径的圆弧F。 3. 原动机功率约束。即发电机的额定功率。直 线BC。 4. 其他约束。当发电机以超前功率因数运行的 场合。综合为圆弧T

■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 发电机组在约束的上、下限运行。 通常以两个变量表示,即发出的有功功率P和端 电压U的大小或发出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 的大小
8 ◼ 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 发电机组在约束的上、下限运行。 通常以两个变量表示,即发出的有功功率P和端 电压U的大小 或发出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 的大小

第二节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自耦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9 第二节 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 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 自耦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阻抗 电阻 变压器的电阻是通过变压器的短路损耗,其近似等 于额定总铜耗 我们通过如下公式来求解变压器电阻: 3IR=3(ANRIUR RT 3 PO T→R 经过单位换算:R PUN 000S
10 一.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 阻抗 1. 电阻 变压器的电阻是通过变压器的短路损耗,其近似等 于额定总铜耗。 我们通过如下公式来求解变压器电阻: 1000 )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N k N T N k N T T N N k T N N T N N Cu N T S PU R S PU R R U S P R U S R U S P I R = = = = = 经过单位换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_电气工程基础(李英姿).ppt
- 广西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_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李英姿).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ppt
- 《异步电动机》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7.2)空间矢量的概念.ppt
- 《异步电动机》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7.1)ABC 坐标系下的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ppt
- 《异步电动机》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7.3)异步电动机的空间矢量方程式.ppt
- 《系统灵敏度理论导论——控制论》PDF电子书(共九章).pdf
-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确定性自校正调节器(deterministic STR).ppt
-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实时参数估计(real-time parameter estimation).ppt
-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自适应控制以及其应用背景概述 Introduction of Adaptive Control.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网络元件和网络的基本性质.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状态变量分析法.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网络拓扑公式和信号流图分析法.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网络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转移电压比的综合.pdf
- 广西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_第三章 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ppt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_简单电网潮流计算.ppt
- 广西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_第四章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ppt
- 广西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_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章 变压器(2/2).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章 变压器(1/2).ppt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_断路器.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教案)正弦电路分析(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讲义(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doc
- 广西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PPT电子教案.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教案)电动机(李中发).ppt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_电气主接线.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教案)电路分析方法(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短路计算.pdf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教案)磁路和变压器(李中发).ppt
- 《线性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ppt
- 《线性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ppt
- 《线性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 半导体三极管.ppt
- 《线性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场效应管.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