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八章 道路的定线

第八章道路的定线 基本任务: 在选线布局完成后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从平、纵、横 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的定出合理的路线。 第一节纸上定线 、适用情况 1路线等级高,地形复杂的二阶段测设或纸上定线实地定线的一阶段测设。 2.有大比例尺地形图 二、步骤 1定控制点,安排线位 放坡 (1)工具一圆规 (2)原理:二维平面等高线 投影仪演示 (3)步骤 3.调整坡度线→导向线 4.穿线交点(以点连线,以线交点) 5量偏角(或计算) 6敷设曲线 7钉桩量距 8纵断面高程读取 9横断面读取 第二节实地定线 、适用情况 1.线位明确 2路线等级不高的阶段测设 二、步骤 分段安排路线一根据选线结果定出控制点,逐段确定路线方案。 2.放坡 控制坡度 ①按平均坡度放坡50~55%。一对整个路线起控制作用。 ②放真坡:按真实纵断面放坡 (2)放坡工具一一花杆、手水准 (3)放坡原理 (4)放坡步骤 幻灯片演示 (5)放坡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放坡者要有距离的概念和实地测定距离的能力。 测距法: a.目估法 b.用手水准读视距 c.用花杆量距 d.步测 ②放坡者要有线型的概念
第八章 道路的定线 基本任务: 在选线布局完成后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从平、纵、横 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的定出合理的路线。 第一节 纸上定线 一、适用情况 1.路线等级高,地形复杂的二阶段测设或纸上定线实地定线的一阶段测设。 2.有大比例尺地形图 二、步骤 1.定控制点,安排线位 2.放坡 ⑴工具—圆规 ⑵原理:二维平面等高线 投影仪演示 ⑶步骤 3.调整坡度线→导向线 4.穿线交点(以点连线,以线交点) 5.量偏角(或计算) 6.敷设曲线 7.钉桩量距 8.纵断面高程读取 9.横断面读取 第二节 实地定线 一、适用情况 1.线位明确 2.路线等级不高的阶段测设。 二、步骤 1.分段安排路线—根据选线结果定出控制点,逐段确定路线方案。 2.放坡 ⑴控制坡度 ①按平均坡度放坡 5.0~5.5%。—对整个路线起控制作用。 ②放真坡:按真实纵断面放坡。 ⑵放坡 工具——花杆、手水准。 ⑶放坡原理 ⑷放坡步骤 幻灯片演示 ⑸放坡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放坡者要有距离的概念和实地测定距离的能力。 测距法: a.目估法 b.用手水准读视距 c.用花杆量距 d.步测 ②放坡者要有线型的概念

a.合成坡 b.沟、山嘴的跨越 ③要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长短坡、大小坡结合 ④掌握好坡度的传递 3.调整坡度线产生导向线 4穿线交点,定出交角点(打木桩) 5测角:(1)测偏角(2测视距(3)打转点 6中桩:(1)曲线设计(2)中桩丈量钉桩(3)曲线敷设 7水准 8横断面 三、控制网法一一纸上定线,实地放线 投影仪演示 第三节线上移线 )单交点 1.偏角法 2.切线支距法 投影仪演示 (虚交法 双交点法 2辅助三角形法 投影仪演示 复曲线 四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 1.曲线测设 (1)偏角法 (2圆:①立镜与HY②由△2定出Q点③以QHY为x轴作圆曲线敷设 2切线支距法 (2)双交点计算 不对称曲线 投影仪演示 (h回头曲线的测设 1.曲线要素计算 (1)圆心已定 (2)起(终)点已定 ①A,M已定ON′B′参考点。 ②置镜M拔90°量R定O点。在ON′方向上量R定N量 ③置镜N复验拔90°定B点 ④回头曲线中心角a=180+2 2测设方法 (1)推磨法 两者可用 (2)辐射法 用于圆心已定 (3)偏角法
a.合成坡 b.沟、山嘴的跨越 ③要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长短坡、大小坡结合。 ④掌握好坡度的传递 3.调整坡度线产生导向线 4.穿线交点,定出交角点(打木桩) 5.测角:⑴测偏角⑵测视距⑶打转点 6.中桩:⑴曲线设计⑵中桩丈量钉桩⑶曲线敷设 7.水准 8.横断面 三、控制网法——纸上定线,实地放线。 投影仪演示 第三节 线上移线 ㈠单交点 1.偏角法 2.切线支距法 投影仪演示 ㈡虚交法 1.双交点法 2.辅助三角形法 投影仪演示 ㈢复曲线 ㈣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 1.曲线测设 ⑴偏角法 ⑵圆:①立镜与 HY ②由Δ2 定出 Q 点 ③以 Q—HY 为 x 轴作圆曲线敷设 2.切线支距法 ⑵双交点计算 3.不对称曲线 投影仪演示 ㈤回头曲线的测设 1.曲线要素计算 ⑴圆心已定 ⑵起(终)点已定 ①A,M 已定 O′N′B′参考点。 ②置镜 M 拔 90°量 R 定 O 点。在 ON′方向上量 R 定 N 量 ③置镜 N 复验 拔 90°定 B 点。 ④回头曲线中心角α=180+2 2.测设方法 ⑴推磨法 两者可用 ⑵辐射法 用于圆心已定 ⑶偏角法

3.回头曲线上下线净距 投影仪演示 第四节航测选线 航测 象电的获取 1收集现有航电1/4000~1/8000 ②专门航测 2.飞行质量 ①重叠度:航向重叠度60~65%,+53% ②倾斜角:≯2°~4° ③航偏角: 航线弯曲度: ⑤航高ΔH+50m 3.作业过程 (1)外业:控制测量 象电判读调绘 ①控制测量:实地建立控制点,测出坐标高程,以便与航电建立关系。 ②调绘:是判读、调查和绘注 将地貌、地物要素描绘、注记在象电上。并补充测绘象电上没有影响的地物(通信线、 电力线、地下管线) (2)内业:室内控制点加密 测图 根据野外实测象电控制点,用航测原理加密出室内测图需要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测图方法 ①综合法一航测得平面位置图 普遍测量定高程 ②分工法一用立体量测仪分别求解平面位置和高程 ③合能法一用多倍仪和立体测图仪一立体模型 ④解析法一解析测图仪 4.数字地面模型DIM( Diditd Terrain Modd 用数据描述地表形状的一种方法。 作用:x、y→z z-"X、y 形式①方格网 ②三角网 ③鱼骨状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 数字化仪 数据采集 扫描仪 2外设 数据输出 绘图仪 打印机
3.回头曲线上下线净距 投影仪演示 第四节 航测选线 一、航测 1.象电的获取 ①收集现有航电 1/4000~1/8000。 ②专门航测 2.飞行质量 ①重叠度:航向重叠度 60~65%,≮53% ②倾斜角:≯2°~4°。 ③航偏角: ④航线弯曲度: ⑤航高ΔH≯50m 3.作业过程 ⑴外业: 控制测量 象电判读调绘 ①控制测量:实地建立控制点,测出坐标高程,以便与航电建立关系。 ②调绘:是判读、调查和绘注 将地貌、地物要素描绘、注记在象电上。并补充测绘象电上没有影响的地物(通信线、 电力线、地下管线) ⑵内业: 室内控制点加密 测图 根据野外实测象电控制点,用航测原理加密出室内测图需要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测图方法: ①综合法—航测得平面位置图 普遍测量定高程 ②分工法—用立体量测仪分别求解平面位置和高程。 ③合能法—用多倍仪和立体测图仪—立体模型。 ④解析法—解析测图仪 4.数字地面模型 DTM(Diditd Terrain Modd) 用数据描述地表形状的一种方法。 作用:x、y→z z→x、y 形式①方格网 ②三角网 ③鱼骨状 二、CAD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㈠CAD 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 数字化仪 数据采集 扫描仪 2.外设 数据输出 绘图仪 打印机

计算 软保绘图 数据、图形、计算、交互 发展状况 60年代一一计算 2.70~80年代初一一计算+绘图 3.80年代一一人机交互 4今后—一人工智能 设计成果的反复应用 设计经验的应用 TJRD组成
计算 3.软件 绘图 数据、图形、计算、交互 ㈡发展状况 1.60 年代——计算 2.70~80 年代初——计算+绘图 3.80 年代——人机交互 4.今后——人工智能 设计成果的反复应用 设计经验的应用 ㈢TJRD 组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道路勘测设计》第七章 道路选线.doc
-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线形质量分析.doc
-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doc
-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 道路纵断面.doc
-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 道路平面线形.doc
-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doc
- 《道路勘测设计》第十一章 道路排水.doc
- 《道路勘测设计》第十章 立体交叉设计.doc
- 《道路勘测设计》第一章 绪论.doc
- 《道路勘测设计》前言.doc
- 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讲 现代教育技术.ppt
- 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技术的发展).ppt
- 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教育技术的概念).ppt
- 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讲 CAI应用模式及开发(2/2).ppt
- 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讲 CAI应用模式及开发(1/2).ppt
- 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讲 计算机教育应用概论.ppt
- 《趣味心理图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ppt
- 《光纤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光纤通信新技术.ppt
- 《光纤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ppt
- 《光纤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光复用技术.ppt
- 《道路勘测设计》第九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doc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申报表.doc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一章 绪论.ppt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ppt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三章 汽车行驶.ppt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ppt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ppt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六章 道路选线.ppt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七章 道路定线.ppt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第十章 道路排水.ppt
- 《外国建筑史》讲义.doc
-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技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科技含重是金》(陈政).ppt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实例解剖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ppt
- 《几何晶体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几何晶体学基础知识.ppt
- 《几何晶体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X射线衍射基本知识.ppt
- 《几何晶体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粉末多晶体衍射花样及其指数化.ppt
- 《几何晶体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X射线物相分析.ppt
- 《几何晶体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晶胞参数的测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