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一 荧光抗体染色法

实验十一荧光抗体染色法 目的要求 1.通过试验,进一步理解荧光抗体染色法的原理。 2.以炭疽英膜荧光抗体染色法为例,掌握荧光抗体染色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 原理:免疫球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后制成的荧光抗体,仍具有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特性 又具有在荧光显微镜下易检测的特性,故可做为一种特异性试剂,在特定条件下去浸染标本 若标本中存在着相应的抗原时,抗原可与荧光抗体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一荧光素复合物,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到发荧光的抗原形态,表明相应抗原的存在。如果标本中不存 在与该种荧光抗体相应的抗原,茨光抗体就不能被结合,而被水洗掉,在荧光显微镜下就君 不到抗原的形态,从而达到鉴别抗原、诊断疾病的目的 一、直接法 (一)用疑似病尸的脏器(肝、脾、淋巴结等)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 (二)用滴管将抗炭疽杆菌荚膜荧光抗体诊断液(用PBS稀释至工作效价)滴加于待 检标本片上,并使之布满整个标本。 (三)将玻片置湿盒中(玻片少时,可用大平皿,玻片多时,可用放有玻片架的有盖塘 瓷盘,容器底部垫以含水纱布或滤纸)放37℃温箱,作用30分钟左右 (四)取出玻片,用pH7.2~7.6PBS冲去多余的荧光抗体,将玻片在大量的PBS中漂 洗15分钟,中间换液一次,再以蒸馏水冲洗除盐。 (五)玻片自然干燥后,放荧光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或滴一滴甘油缓冲盐水(中 性无自发荧光的甘油9份,加pH7.4~7.6PBS1份)代替香柏油,用油镜观察。 上、间接法 (一)用疑似病尸的脏器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 (二)用滴管吸取未标记的兔抗炭疽杆菌荚膜血清(事先用PB$稀释10~20倍),滴 加于待检标本片上,并使其布满整个标本。 (三)将玻片置湿盒中,放37C温箱,作用30分钟,取出玻片,用PBS冲洗15分钟, 中间换液两次。 (四)玻片干燥后,滴加羊抗兔gG荧光抗体诊断液(以PBS稀释至工作效价),并使 它布满整个标本。 (五)置湿盒中,放37℃温箱,作用30分钟,取出玻片,用PBS充分漂洗,再以中性 蒸馏水冲洗除盐。 (六)玻片干燥后,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判定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荧光图像,主要以两个指标判定结果:一是菌体的形态特征: 是荧光亮度。疑为炭疽的标本片经用荧光抗体(直接法或间接法)染色后,若标本片上发现 增大的有荚膜的大杆菌,荚膜有明亮的黄绿一亮绿色的荧光,荚膜中央菌体呈暗绿色或不若 色,则判为阳性:若被检病料有不同程度的分解,镜检时见到呈杆状排列的颗粒状荧光,而 体不清,亦有一定的判定意义 但发现无荚膜而发均匀荧光的杆菌,则不能判为炭疽杆菌 因抗炭疽杆菌荚膜血清中含有沉淀素,能与部分其它需氧芽胞杆菌发生交叉反应 初次应用制成的荧光抗体时,应设以下对照: 1.阳性对照用接种炭疽杆菌死亡的小鼠肝脏涂片,用制备的荧光抗体染色,应见到 明显增大的粗大杆菌,荚膜有明亮的黄绿一亮绿色荧光,菌体呈暗绿色,并应将制备的荧光
实验十一 荧光抗体染色法 目的要求 1. 通过试验,进一步理解荧光抗体染色法的原理。 2. 以炭疽荚膜荧光抗体染色法为例,掌握荧光抗体染色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 原理:免疫球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后制成的荧光抗体,仍具有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特性, 又具有在荧光显微镜下易检测的特性,故可做为一种特异性试剂,在特定条件下去浸染标本, 若标本中存在着相应的抗原时,抗原可与荧光抗体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一荧光素复合物,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到发荧光的抗原形态,表明相应抗原的存在。如果标本中不存 在与该种荧光抗体相应的抗原,荧光抗体就不能被结合,而被水洗掉,在荧光显微镜下就看 不到抗原的形态,从而达到鉴别抗原、诊断疾病的目的。 一、直接法 (一)用疑似病尸的脏器(肝、脾、淋巴结等)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 (二)用滴管将抗炭疽杆菌荚膜荧光抗体诊断液(用 PBS 稀释至工作效价)滴加于待 检标本片上,并使之布满整个标本。 (三)将玻片置湿盒中(玻片少时,可用大平皿,玻片多时,可用放有玻片架的有盖塘 瓷盘,容器底部垫以含水纱布或滤纸),放 37℃温箱,作用 30 分钟左右。 (四)取出玻片,用 pH7.2~7.6PBS 冲去多余的荧光抗体,将玻片在大量的 PBS 中漂 洗 15 分钟,中间换液一次,再以蒸馏水冲洗除盐。 (五)玻片自然干燥后,放荧光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或滴一滴甘油缓冲盐水(中 性无自发荧光的甘油 9 份,加 pH7.4~7.6PBS1 份)代替香柏油,用油镜观察。 二、间接法 (一)用疑似病尸的脏器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 (二)用滴管吸取未标记的兔抗炭疽杆菌荚膜血清(事先用 PBS 稀释 10~20 倍),滴 加于待检标本片上,并使其布满整个标本。 (三)将玻片置湿盒中,放 37℃温箱,作用 30 分钟,取出玻片,用 PBS 冲洗 15 分钟, 中间换液两次。 (四)玻片干燥后,滴加羊抗兔 IgG 荧光抗体诊断液(以 PBS 稀释至工作效价),并使 它布满整个标本。 (五)置湿盒中,放 37℃温箱,作用 30 分钟,取出玻片,用 PBS 充分漂洗,再以中性 蒸馏水冲洗除盐。 (六)玻片干燥后,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判定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荧光图像,主要以两个指标判定结果:一是菌体的形态特征:二 是荧光亮度。疑为炭疽的标本片经用荧光抗体(直接法或间接法)染色后,若标本片上发现 增大的有荚膜的大杆菌,荚膜有明亮的黄绿一亮绿色的荧光,荚膜中央菌体呈暗绿色或不着 色,则判为阳性;若被检病料有不同程度的分解,镜检时见到呈杆状排列的颗粒状荧光,而 菌体不清,亦有一定的判定意义;但发现无荚膜而发均匀荧光的杆菌,则不能判为炭疽杆菌, 因抗炭疽杆菌荚膜血清中含有沉淀素,能与部分其它需氧芽胞杆菌发生交叉反应。 初次应用制成的荧光抗体时,应设以下对照: 1.阳性对照 用接种炭疽杆菌死亡的小鼠肝脏涂片,用制备的荧光抗体染色,应见到 明显增大的粗大杆菌,荚膜有明亮的黄绿一亮绿色荧光,菌体呈暗绿色,并应将制备的荧光

抗体用PBS做不同倍数稀释后,分别用以染色,以确定荧光抗体的工作效价(菌体有明亮 的荧光)及非特异性荧光最弱的荧光抗体稀释倍数。如制成的荧光抗体浓度太低,染色后荧 光太弱,可将其浓缩后再 2.类属抗原对照以枯草杆菌或其它类炭疽杆菌的纯培养物涂片,用制备的荧光抗体 染色,应无明亮的特异荧光。 3.阻抑试验将制备的荧光抗体与未标记的同类1gG或血清等量混合后,去染已知含 炭疽杆菌的病料(一步法),或先以未标记的血清处理标本片,作用30分钟后,再加荧光 抗体(二步法)染色,均应无茨光,或呈弱荧光
抗体用 PBS 做不同倍数稀释后,分别用以染色,以确定荧光抗体的工作效价(菌体有明亮 的荧光)及非特异性荧光最弱的荧光抗体稀释倍数。如制成的荧光抗体浓度太低,染色后荧 光太弱,可将其浓缩后再用。 2.类属抗原对照 以枯草杆菌或其它类炭疽杆菌的纯培养物涂片,用制备的荧光抗体 染色,应无明亮的特异荧光。 3.阻抑试验 将制备的荧光抗体与未标记的同类 IgG 或血清等量混合后,去染已知含 炭疽杆菌的病料(一步法), 或先以未标记的血清处理标本片,作用 30 分钟后,再加荧光 抗体(二步法)染色,均应无荧光,或呈弱荧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 补体结合反应.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九 沉淀反应.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八 凝集试验.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七 动物试验法.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细菌的生化试验.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细菌抹片的制备及染色.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显微镜油浸系的使用及细菌基本形态观察.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病原真菌.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章 常见的致动物疾病性病毒.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八章 免疫学基础.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七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态.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理.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一章 微生物细胞的形态与功能.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绪论(第3版).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三 主要病原菌的认识(一).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四 主要病原菌的认识(二).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五 主要病原菌的认识(三).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七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八 霉菌的形态观察.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九 病毒学实验技术.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附录一 常用玻璃器材的准备.doc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Animal Microbiology(主讲:崔保安).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微生物细胞的形态与功能.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理.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微生物的分类.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态.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Microbial Heredity & Variation.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免疫学基础(主讲人:陈丽颖).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ppt
-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常见的致动物疾病性病毒.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微生物工程菌种(主讲:戴美学).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