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七套试题

第七套 填空题(8×2分) 1、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条件下,控制系统的 称为传递函数 3、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数学模型,在 古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 4、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可采用 等方法 5、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是角频率o的函数,常记为G()=|G(jo)em,其中 ((o)是幅频特性,是 之比,(o)是相频特性,表示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N=P-Z,其中的N、P、Z分别表示 7、PID控制器的输入一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8、最小相位系统是指 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1(左)所示。(4×4=20分) (1)希望系统的所有特征根位于s平面上s=2的左侧区域,且ξ不小于0.5,试画出 特征根在s平面的分布范围(用阴影线表示) (2)当特征根在阴影线范围内时,试求K,T的许可取值范围。 (3)试求出系统跟踪单位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en (4)为使上述稳态误差为零,让单位斜坡信号先通过一个PD校正装置,如图1(右) 所示,试求出合适的Kc值。 K C() R() s(Ts+ 1) (T+1) 图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 K(05s-1)2 (0.5s1)2s-1) (1)、当K从0到正无穷大时,绘制系统闭环根轨迹,(分离点已求出d=0.182) (2)、确定保证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10+6分)
第七套 一、填空题 (8 2 分) 1、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 和 。 2、 条件下,控制系统的 称为传递函数。 3、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数学模型,在 古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 、 、 等。 4、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可采用 、 、 等方法。 5、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是角频率ω的函数,常记为 ( ) ( ) ( ) j G j G j e = ,其中 G j ( ) 是幅频特性,是 之比, ( ) 是相频特性,表示 。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N=P-Z ,其中的 N、P、Z 分别表示 。 7、PID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 8、最小相位系统是指 。 二、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 1(左)所示。(4 4=20 分) (1) 希望系统的所有特征根位于 s 平面上 s=-2 的左侧区域,且 不小于 0.5,试画出 特征根在 s 平面的分布范围(用阴影线表示)。 (2) 当特征根在阴影线范围内时,试求 K,T 的许可取值范围。 (3) 试求出系统跟踪单位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ss e (4) 为使上述稳态误差为零,让单位斜坡信号先通过一个 PD 校正装置,如图 1(右) 所示,试求出合适的 Kc 值。 图 1 三、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2 (0.5 1) ( ) (0.5 1)(2 1) K s G s s s − = + − ,要求: (1)、当 K 从 0 到正无穷大时,绘制系统闭环根轨迹,(分离点已求出 d=-0.182)。 (2)、确定保证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10+6 分)

K 四、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s) ,试用奈氏判据判断 系统的稳定性(注意讨论K取不同值的情况)。(20分) a(s+ 五、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1) ,试确定使相角裕度为45 S(S 时的a值。(16分) 六、论述串联校正(超前校正)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影响,并简述串联校正的设计步骤。(12)
四、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 ) 1 K G s s = − ,试用奈氏判据判断 系统的稳定性(注意讨论 K 取不同值的情况)。(20 分) 五、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 ( ) ( 1) a s G s s s + = − ,试确定使相角裕度为 45o 时的 a 值 。(16 分) 六、论述串联校正(超前校正)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影响,并简述串联校正的设计步骤。(1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六套试题.doc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四套试题.doc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套试题.doc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二套试题.doc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一套试题.doc
- 《WORKBENCH》软件教程(PPT教学课件)EWB元器件库栏、EWB仪器库栏.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直流电源(2/2).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直流电源(1/2).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1/6).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4/4).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3/4).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2/4).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1/4).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4/4).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3/4).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2/4).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1/4).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3/3).ppt
-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2/3).ppt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八套试题.doc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九套试题.doc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套试题.doc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控制系统导论(张满生).ppt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ppt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ppt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第五节 应用MATLAB控制系统仿真.ppt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ppt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ppt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ppt
-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一节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性能指标.ppt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一.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一解答.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三.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三及解答.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四解答.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二及解答.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四.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二.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六及解答.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