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浅谈诗歌的抒情方式》课件及案_2012-11-04鉴赏诗歌抒情方式专题复习课件-贺文

欢迎 光临
欢 迎 光 临

此中有京竟,锨辨已忘言 浅谈诗歌的抒情方式 授课人:郑州回民中学贺文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浅谈诗歌的抒情方式 授课人:郑州回民中学 贺文

米不 诗者,忘之所之也,在心为忘, 发言为诗,动手中而形手言 《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

学司目标 米不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初步掌握鉴赏诗歌抒情方式的方法。 τ培养涵咏诗歌的性情,欣赏抒情诗歌的艺 术美
学习目标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初步掌握鉴赏诗歌抒情方式的方法。 培养涵咏诗歌的性情,欣赏抒情诗歌的艺 术美

古典请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米不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①借贔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 起兴) ③借事抒情(古事:借古讽今,咏史抒怀 今事:寄情于事,因事缘情)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 起兴) ③借事抒情(古事:借古讽今,咏史抒怀; 今事:寄情于事,因事缘情)

直接抒情 米不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 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 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米不 上邪!我锨与租知,長命无绝袞。山无 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爾雪,天地 合,乃敢与绝!(《朵府诗集°薮吹曲 辞》)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來者。念灭地之悠悠, 波怆獄而涕下。(陈子昻《薹州会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 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 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 辞》)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间接抒情 米不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地抒情凊,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咏物则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叙 事则因事缘情,咏史抒怀
间接抒情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地抒情,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咏物则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叙 事则因事缘情,咏史抒怀

借景抒情 米不 →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 寄寓在贔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 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瑞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膏莟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 →答: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1分)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且”色的 描写,(1分)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 了冷寂、凄漬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分)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 答: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1分) 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 描写,(1分)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 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浅谈诗歌的抒情方式》课件及案_2012-11-04鉴赏诗歌抒情方式专题复习案-贺文.doc
-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案(3课时).doc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件(49页).ppt
- 《正反歌》课件1_正反歌.ppt
- 《歌词二首》之《毕业歌课件_《歌词二首》 《毕业歌》.ppt
- 《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同步练习_【备课宝典】2014-2015初中语文苏版七年级下册每课一练+6.26+歌词三首.doc
- 《歌声》课件4_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歌声》课件.ppt
- 《歌声》课件3_北师大版《歌声课件.ppt
- 《歌声》课件1_《歌声》.ppt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3_苏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PPT.ppt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2_歌唱二小放牛郎.ppt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1_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1》PPT课件.ppt
- 《欲速则不达》课件4_欲速则不达-课件.ppt
- 《欲速则不达》课件3_欲速则不达.ppt
- 《欲速则不达》课件2_欲速则不达(1).ppt
- 《欲速则不达》课件1_《欲速则不达-》课.ppt
- 《欧阳定稿》课件2_欧阳定稿课件.ppt
- 《欧阳定稿》课件1_欧阳定稿.ppt
- 《欧阳修》专题介课件.ppt
- 《欧也妮·葛朗台》专题练习.doc
-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件1_《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文一课件.ppt
-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件2_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1).ppt
- 《武昌九曲亭记》课件1_武昌九曲亭记.ppt
- 《武昌九曲亭记》课件2_武昌九曲亭记练习.ppt
- 《武昌九曲亭记》课件3_武昌九曲亭记.ppt
- 《武松打虎》课件2.ppt
- 《武松打虎》课件3.ppt
- 《武松打虎》课件4.ppt
- 《武松打虎》课件(15页)2_《武松打虎》课件2.ppt
- 《武松打虎》课件(15页)3_《武松打虎》课件4.ppt
- 《武松打虎》课件(15页)_《武松打虎》课件1.ppt
- 《武松打虎》课件(16页)_《武松打虎》课件3.ppt
- 《武松打虎》课件(18页).ppt
- 《武松打虎》参考素材图文汇编_施耐庵.doc
- 《武松打虎》参考素材图文汇编_武松.doc
- 《武松打虎》参考素材图文汇编_水浒传.doc
- 《武松打虎》参考素材图文汇编_罗贯中.doc
- 《武松打虎》导学案_《武松打虎》导学案.doc
- 《武松打虎》学设计6_《武松打虎》学设计1.doc
- 《武松打虎》案6_《武松打虎》学设计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