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九曲亭记》课件1_武昌九曲亭记

武昌九曲亭记 沈阳市回民中学 刘树义
武昌九曲亭记 沈阳市回民中学 刘树义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刘勰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刘勰

、作者及题解: 苏辙(1039-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他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十九岁与苏轼 同登进士第。仁宗时,为商州军事推官,徙大名。神 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后因 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哲宗至徽宗时, 仕途几经起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河南 许昌),自号颍滨遗老。死后追赠端明殿学士,谥号 “文定”。他是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 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 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 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苏辙写亭记。 此文即为苏辙为纪念其兄重建武昌九曲亭而作
一、作者及题解: 苏辙(1039一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他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十九岁与苏轼 同登进士第。仁宗时,为商州军事推官,徙大名。神 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后因 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哲宗至徽宗时, 仕途几经起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河南 许昌),自号颍滨遗老。死后追赠端明殿学士,谥号 “文定”。他是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 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 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 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苏辙写亭记。 此文即为苏辙为纪念其兄重建武昌九曲亭而作

概括情节 第一段:写苏轼有武昌诸山之景与赏景之 乐。 第二段:叙述重建九曲亭的经过。 第三段:追忆少时作者随苏轼游山玩水的 情景,表明自尊自信自适的高风亮节
二、概括情节 第一段:写苏轼有武昌诸山之景与赏景之 乐。 第二段:叙述重建九曲亭的经过。 第三段:追忆少时作者随苏轼游山玩水的 情景,表明自尊自信自适的高风亮节

、主要词语 迁:调任官职,这里为左迁。 庐:居住。 陂陀:倾斜不平的样子。 乱流:横渡江水。 穷:寻求到尽头。 幅巾:裹着幅巾 适:顺应。 以此:因此
三、主要词语 迁:调任官职,这里为左迁。 庐:居住。 陂陀:倾斜不平的样子。 乱流:横渡江水。 穷:寻求到尽头。 幅巾:裹着幅巾。 适:顺应。 以此:因此

适:去往 效:显示,呈现。 席众客:坐得下,容得下。 睥睨:斜着眼睛看。 陈:陈列,陈设。 厌:满足 责:责备。 胜:优美的景致
适:去往 效:显示,呈现。 席众客:坐得下,容得下。 睥睨:斜着眼睛看。 陈:陈列,陈设。 厌:满足 责:责备。 胜:优美的景致

四、综合探究
四、综合探究

探究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无愧于中,无责于外
探究一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无愧于中,无责于外

探究二 1、第一段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观? 明确:作者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山 行图。作者以简略的笔墨表现了西山的独特风 光:山峰连绵起伏、峻峭幽深;松枥满山遍野、 遮天蔽日;佛寺宝刹至清至静、远隔尘世 三子“幅巾应笑,相携徜徉”既是赏景又是风 景。自然因人而增胜,人因自然而怡情 2、作者描绘这种景观的用意何在? 明确:通过写西山之景和游西山之趣。营造了 种和诸美好的氛围,寄寓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 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作 铺垫
探究二 1、第一段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观? 明确:作者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山 行图。作者以简略的笔墨表现了西山的独特风 光:山峰连绵起伏、峻峭幽深;松枥满山遍野、 遮天蔽日;佛寺宝刹至清至静、远隔尘世;二 三子“幅巾应笑,相携徜徉”既是赏景又是风 景。自然因人而增胜,人因自然而怡情。 2、作者描绘这种景观的用意何在? 明确:通过写西山之景和游西山之趣。营造了一 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寄寓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 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作 铺垫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件2_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1).ppt
-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件1_《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文一课件.ppt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浅谈诗歌的抒情方式》课件及案_2012-11-04鉴赏诗歌抒情方式专题复习课件-贺文.ppt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浅谈诗歌的抒情方式》课件及案_2012-11-04鉴赏诗歌抒情方式专题复习案-贺文.doc
-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案(3课时).doc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件(49页).ppt
- 《正反歌》课件1_正反歌.ppt
- 《歌词二首》之《毕业歌课件_《歌词二首》 《毕业歌》.ppt
- 《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同步练习_【备课宝典】2014-2015初中语文苏版七年级下册每课一练+6.26+歌词三首.doc
- 《歌声》课件4_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歌声》课件.ppt
- 《歌声》课件3_北师大版《歌声课件.ppt
- 《歌声》课件1_《歌声》.ppt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3_苏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PPT.ppt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2_歌唱二小放牛郎.ppt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1_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1》PPT课件.ppt
- 《欲速则不达》课件4_欲速则不达-课件.ppt
- 《欲速则不达》课件3_欲速则不达.ppt
- 《欲速则不达》课件2_欲速则不达(1).ppt
- 《欲速则不达》课件1_《欲速则不达-》课.ppt
- 《欧阳定稿》课件2_欧阳定稿课件.ppt
- 《武昌九曲亭记》课件2_武昌九曲亭记练习.ppt
- 《武昌九曲亭记》课件3_武昌九曲亭记.ppt
- 《武松打虎》课件2.ppt
- 《武松打虎》课件3.ppt
- 《武松打虎》课件4.ppt
- 《武松打虎》课件(15页)2_《武松打虎》课件2.ppt
- 《武松打虎》课件(15页)3_《武松打虎》课件4.ppt
- 《武松打虎》课件(15页)_《武松打虎》课件1.ppt
- 《武松打虎》课件(16页)_《武松打虎》课件3.ppt
- 《武松打虎》课件(18页).ppt
- 《武松打虎》参考素材图文汇编_施耐庵.doc
- 《武松打虎》参考素材图文汇编_武松.doc
- 《武松打虎》参考素材图文汇编_水浒传.doc
- 《武松打虎》参考素材图文汇编_罗贯中.doc
- 《武松打虎》导学案_《武松打虎》导学案.doc
- 《武松打虎》学设计6_《武松打虎》学设计1.doc
- 《武松打虎》案6_《武松打虎》学设计2.doc
- 《武松打虎》练习题_收获平台.doc
- 《武松打虎》表格式案_初中语文学设计方案.doc
- 《武陵春课件3.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