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方法与分析

第九章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方法 与周跳分析
第九章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方法 与周跳分析

三: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方法 在观测站1和卫星这之间,载波相位的变化为 ()=6q(1)+N(t-60)+N(t0) 当整周未知数确定后,测相伪距与测码伪距的观测 方程在形式上将一致,此时只要同步观测的卫星 数不少于4,即使观测一个历元,也可获得唯 定位结果。 因此,在载波相位观测中,如果能预先消去或者快 速地解算整周未知数,将大大缩短必要的观测时
三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方法 在观测站1和卫星j之间,载波相位的变化为 当整周未知数确定后,测相伪距与测码伪距的观测 方程在形式上将一致,此时只要同步观测的卫星 数不少于4,即使观测一个历元,也可获得唯一 定位结果。 因此,在载波相位观测中,如果能预先消去或者快 速地解算整周未知数,将大大缩短必要的观测时 间。 ( ) ( ) ( ) ( ) 0 0 t t N t t N t j i j i j i j i = + − +

如果整周未知数作为待定量,与其它未知参数一起 在数据处理中一并求解,则根据情况,将需要长达 3小时的观测时间。因为在同步观测4颗卫星的情 况下,为解算整周未知数,理论上至少观测3个历 元。但如果同步观测时间很短,所测卫星的几何分 布变化很小,使站星距离变化也很小,将降低不同 历元观测结果的作用,在平差计算中,法方程的性 质将变坏,影响解的可靠性。 准确快速地解算整周未知数,无论对保障相对定位 精度,还是开拓高精度动态定位应用领域,都有重 要意义
如果整周未知数作为待定量,与其它未知参数一起 在数据处理中一并求解,则根据情况,将需要长达 1-3小时的观测时间。因为在同步观测4颗卫星的情 况下,为解算整周未知数,理论上至少观测3个历 元。但如果同步观测时间很短,所测卫星的几何分 布变化很小,使站星距离变化也很小,将降低不同 历元观测结果的作用,在平差计算中,法方程的性 质将变坏,影响解的可靠性。 准确快速地解算整周未知数,无论对保障相对定位 精度,还是开拓高精度动态定位应用领域,都有重 要意义

整周未知数解算方法分类: 按解算时间长短划分: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法和快速 解算法。 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法:将其作为待定量,在平差计 算中求解,为提高解的可靠性,所需观测时间较 快速解算法包括:交换天线法、P码双频技术、滤 波法、搜索法和模糊函数法等,所需观测时间较 短,一般为数分钟。 按接收机状态区分;静态法和动态法。前述的快速 算法,虽然观测时间很短,仍属静态法,动态法 是在接收机载体的运动过程中确定整周未知数的 方法
整周未知数解算方法分类: 按解算时间长短划分: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法和快速 解算法。 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法:将其作为待定量,在平差计 算中求解,为提高解的可靠性,所需观测时间较 长。 快速解算法包括:交换天线法、P码双频技术、滤 波法、搜索法和模糊函数法等,所需观测时间较 短,一般为数分钟。 按接收机状态区分;静态法和动态法。前述的快速 算法,虽然观测时间很短,仍属静态法,动态法 是在接收机载体的运动过程中确定整周未知数的 方法

1确定整周未知数的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法 该方法在长距离静态相对定位中是一种常用方法, 其数学模型有单差和双差模型。也可采用三差模 型,首先消除整周未知数,在观测站坐标确定后 再根据单差和双差模型,求解相应的整周未知数。 在平差计算中,整周未知数的取值分两种情况: ·整数解(固定解):将平差计算所得的整周未知 数取为相近的整数,并作为已知数代入原方程, 重新解算其它待定参数。当观测误差和外界误差 (或残差)对观测值影响较小时,该方法较有效, 般应用于基线较短的相对定位中
1.确定整周未知数的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法 该方法在长距离静态相对定位中是一种常用方法, 其数学模型有单差和双差模型。也可采用三差模 型,首先消除整周未知数,在观测站坐标确定后, 再根据单差和双差模型,求解相应的整周未知数。 在平差计算中,整周未知数的取值分两种情况: •整数解(固定解):将平差计算所得的整周未知 数取为相近的整数,并作为已知数代入原方程, 重新解算其它待定参数。当观测误差和外界误差 (或残差)对观测值影响较小时,该方法较有效, 一般应用于基线较短的相对定位中

非整数解(实数解或浮动解):如果外界误差影响较大, 求解的整周未知数精度较低(误差影响大于半个波长), 将其凑成整数,无助于提高解的精度。此时,不考虑 整周未知数的整数性质,平差计算所得的整周未知数, 不再进行凑整和重新计算。一般用于基线较长相对定 位中。 2交换接收天线法 原理:在观测之前,先在基准站附近5-10m处选择一个 天线交换点,将两台接收机天线分别安置在该基线两 端,同步观测2-8个历元后,相互交换天线,并继续观 测若干历元;最后将两天线恢复到原来位置。此时固 定站与天线交换点之间的基线向量视为起始基线向量 利用天线交换前后的同步观测量,求解基线向量,进 而确定整周未知数
•非整数解(实数解或浮动解):如果外界误差影响较大, 求解的整周未知数精度较低(误差影响大于半个波长), 将其凑成整数,无助于提高解的精度。此时,不考虑 整周未知数的整数性质,平差计算所得的整周未知数, 不再进行凑整和重新计算。一般用于基线较长相对定 位中。 2.交换接收天线法 原理:在观测之前,先在基准站附近5-10m处选择一个 天线交换点,将两台接收机天线分别安置在该基线两 端,同步观测2-8个历元后,相互交换天线,并继续观 测若干历元;最后将两天线恢复到原来位置。此时固 定站与天线交换点之间的基线向量视为起始基线向量, 利用天线交换前后的同步观测量,求解基线向量,进 而确定整周未知数

假设在固定站1和天线交换点2的接收机,于历元 t1同步观测了卫星j、k,在忽略大气折射影响 的情况下,可得单差观测方程: △()= 22(4)-m( △N+f△t(t1) 9()=2()-(]△N+A 相应的双差观测方程为 △0=()-()-()+(△N+MN 上式中 △N=N(t)-N(t △AN=N2(t)-N(
假设在固定站1和天线交换点2的接收机,于历元 t1同步观测了卫星j、k,在忽略大气折射影响 的情况下,可得单差观测方程: 相应的双差观测方程为 上式中 ( ) ( ) ( ) 1 ( ) ( ) ( ) ( ) 1 ( ) 1 2 1 1 1 1 1 2 1 1 1 1 t t t N f t t t t t N f t t k k k k j j j j = − − + = − − + k k j j k j t = (t ) − (t ) − (t ) + (t ) − N + N 1 ( ) 1 2 1 1 1 2 1 1 1 ( ) ( ) ( ) ( ) 2 0 1 0 2 0 1 0 N N t N t N N t N t k k k j j j = − = −

当两接收机交换天线后,于历元t2同步观测相同卫星j、k, 则单差观测方程为: (12) (12)-(2)+△N+△(t2) (12) (12)-n2(2)+△N+△(2 相应的双差观测方程为 V△)=[()-m(2)-m(2)+p(2小+AN-△N S(t1)S(2 S(t2)
当两接收机交换天线后,于历元t2同步观测相同卫星j、k, 则单差观测方程为: 相应的双差观测方程为 ( ) ( ) ( ) 1 ( ) ( ) ( ) ( ) 1 ( ) 2 2 2 1 2 2 2 2 2 1 2 2 t t t N f t t t t t N f t t k k k k j j j j = − + + = − + + k k j j k j t = (t ) − (t ) − (t ) + (t ) + N − N 1 ( ) 2 2 2 1 2 2 2 1 2 1 2 S j (t1 ) S k (t1 ) 1 S j (t2 ) S k (t2 ) 2 T1 T2 T1 T2

取相应历元t1、t2的双差之和,则有 ∑V△=A(2)-4(2)+△(4)-△p(4) 其中 p(12)=p2(t2)-n(t2 yp(2)=P2(2)-P1(2 yp(1)=p2(4)-(t1) △p(4)=n2(41)=P1(4) 上述模型与静态三差模型相类似,区别在于上式是根据不同 历元同步观测量的双差之和而建立的。由于所选起始基线 很短,此时卫星轨道误差和大气折射误差对该模型的影响 可忽略不计。上式的求解条件与双差相同。根据上式确定 起始基线向量后,可根据双差模型确定整周未知数。该方 法观测时间短(数分钟),精度较高,操作方便,在准动 态相对定位中得到应用
取相应历元t1、t2的双差之和,则有 其中 上述模型与静态三差模型相类似,区别在于上式是根据不同 历元同步观测量的双差之和而建立的。由于所选起始基线 很短,此时卫星轨道误差和大气折射误差对该模型的影响 可忽略不计。上式的求解条件与双差相同。根据上式确定 起始基线向量后,可根据双差模型确定整周未知数。该方 法观测时间短(数分钟),精度较高,操作方便,在准动 态相对定位中得到应用。 ( ) ( ) ( ) ( ) 1 2 2 1 1 t t t t k j k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1 1 1 1 2 1 1 1 2 2 2 1 2 2 2 2 1 2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j j j k k k j j j k k k = − = − = − = −

3确定整周未知数的搜索法 1990年E.rei和G. Beutler提出了一种快速解算整周 未知数的方法( fast ambiguity resolution approach--FARA)。基本思想是:以数理统 计理论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为基础,利用初始 平差的解向量(点的坐标和整周未知数的实数解) 及其精度信息(方差与协方差和单位权中误差) 确定在某一置信区间整周未知数可能的整数解的 组合,然后将整周未知数的每一组合作为已知值, 重复进行平差计算,其中使估值的验后方差(或 方差和)为最小的一组整周未知数就是所搜索的 整周未知数的最佳估值
3.确定整周未知数的搜索法 1990年E. Frei和G. Beutler提出了一种快速解算整周 未知数的方法(fast ambiguity resolution approach——FARA)。基本思想是:以数理统 计理论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为基础,利用初始 平差的解向量(点的坐标和整周未知数的实数解) 及其精度信息(方差与协方差和单位权中误差), 确定在某一置信区间整周未知数可能的整数解的 组合,然后将整周未知数的每一组合作为已知值, 重复进行平差计算,其中使估值的验后方差(或 方差和)为最小的一组整周未知数就是所搜索的 整周未知数的最佳估值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测量中的坐标系及其坐标转换.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GPS相对定位原理.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GPS原理及应用概论.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测绘科学与技术概论.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GPS系统组成.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卫星信号.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GPS卫星运动及坐标计算.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GPS误差来源及分析.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GPS接收机与GPS处理软件.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GPS网的三维平差.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GPS测量外业实施.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GPS高程.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GPS定位的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GPS绝对定位原理.ppt
- 长春工程学院勘测学院:《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变形观测的成果整理).ppt
- 长春工程学院勘测学院:《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工业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与布置、垂直位移观测).ppt
- 长春工程学院勘测学院:《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工程建设中的定线放样工作(地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第九章).ppt
- 长春工程学院勘测学院:《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工程建设中的定线放样工作(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施工放样的方法和精度分析).ppt
- 长春工程学院勘测学院:《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工程建设中的定线放样工作(线路勘测、曲线测设).ppt
-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GPS定位的观测量.ppt
- 第九章 轴测投影 PPT课件 9.1 概述 9.2 正轴测图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9.3 斜轴测图的画法.ppt
- 《环境遥感概论》课程PPT课件(讲义)遥感概论.ppt
- 第三章 距离测量 PPT 课件.pps
- 《测量学 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s
-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共七章,含12个实验实习).pdf
- 河海大学:《摄影测量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中)第四章 立体观察和立体量测、第五章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第六章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概述、第七章 解析立体测图仪及立体测图作业.ppt
- 河海大学:《摄影测量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下)第八章 数字地面模型概述、第九章 像片纠正、正射投影技术及综合法测图、第十章 数字摄影测量基础知识、第十一章 摄影测量的外业.ppt
- 河海大学:《摄影测量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上)第一章 绪论(李浩)、第二章 摄影的基本知识与影像误差处理、第三章 单张航摄像片解析.ppt
- 《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工程测量概述.ppt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app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 10.1 地形图的应用.pps
- 《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隧道工程测量 Tunnel Engineering Surveying.ppt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导航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主讲:黄劲松).ppt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app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计算机地图绘图基础 9.8 等高线的自动绘制.pps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测量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GPS基线解算(测绘学院:黄劲松).ppt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app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1.4 测量坐标系.pps
- 安徽理工大学:《GPS定位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GNSS测量的误差来源.ppsx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app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测设.pps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量》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s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水准测量.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