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资源的时间配置——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第四章资源的时间配置 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本章主要介绍人们储蓄的动机 以及影响人们储蓄的因素;人们进 行消费和储蓄决策的依据
第四章 资源的时间配置: 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本章主要介绍人们储蓄的动机 以及影响人们储蓄的因素;人们进 行消费和储蓄决策的依据

第一节储蓄的性质及其形式 ●储蓄的性质 当期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比我们日常交谈中所用的“储 蓄”概念要宽泛的多 可分为正储蓄和负储蓄 可分为家庭、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 储蓄的形式 金融储蓄:以有价证券、金融资产形式存在 实物储蓄:以耐用消费品和存货等形式存在 金融储蓄的优势 微观:成本低、收入高、流动性强 宏观:有利于金融剩余在空间上的重新分配,有利于资本形成, 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储蓄的性质及其形式 ⚫ 储蓄的性质 – 当期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比我们日常交谈中所用的“储 蓄”概念要宽泛的多 – 可分为正储蓄和负储蓄 – 可分为家庭、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 ⚫ 储蓄的形式 – 金融储蓄:以有价证券、金融资产形式存在 – 实物储蓄:以耐用消费品和存货等形式存在 – 金融储蓄的优势 ⚫ 微观:成本低、收入高、流动性强 ⚫ 宏观:有利于金融剩余在空间上的重新分配,有利于资本形成, 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储蓄的动机 ●储蓄动机具有多元性 ●分为三类 交易动机:为应付未来消费支出而进行,功 能是平滑生命期内的收入 谨慎动机:为预防不测之需而进行的储蓄 投资动机:为得到更多的消费和收入而进行
第二节储蓄的动机 ⚫ 储蓄动机具有多元性 ⚫ 分为三类: – 交易动机:为应付未来消费支出而进行,功 能是平滑生命期内的收入 – 谨慎动机:为预防不测之需而进行的储蓄 – 投资动机:为得到更多的消费和收入而进行

第三节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储蓄与消费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可支配收入与储蓄、消费 基本概念:可支配收入、储蓄倾向、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 储蓄倾向。 c+s=1; c’+s,=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人们的储蓄倾向取决于人们的绝对可支配收 入,而且成正比 弗里德曼的恒久收入假说:对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的不是当期收入, 而是恒久性收入 ●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含义:在人的一生中,虽然收入不稳定,但消费却相对稳定。典 型的消费者,对于他在各个年龄段的消费安排,取决于他的终生 收入,而不是本期收入。 立论基础是费雪的效用最大化原则,假定收入不变、退休后收入 为零、一生的消费不变、没有遗产。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三节 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 储蓄与消费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 可支配收入与储蓄、消费 – 基本概念:可支配收入、储蓄倾向、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 储蓄倾向。 – c+s=1; c’+s’=1 –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人们的储蓄倾向取决于人们的绝对可支配收 入,而且成正比 – 弗里德曼的恒久收入假说:对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的不是当期收入, 而是恒久性收入 ⚫ 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 含义:在人的一生中,虽然收入不稳定,但消费却相对稳定。典 型的消费者,对于他在各个年龄段的消费安排,取决于他的终生 收入,而不是本期收入。 – 立论基础是费雪的效用最大化原则,假定收入不变、退休后收入 为零、一生的消费不变、没有遗产。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续上 收入、消费 D OSA BS年龄期 T1 T2 T3
续上 收入、消费 D C C 0 S A B S 年龄期 T1 T2 T3

●莫迪利亚尼的推论: 个国家的储莆率完全与它的人均收入无关,各国的储 蓄率在同 大的生命周期内是一致的 在一个国家,绎济增长率越高,总储蓄变化率将上升, 长率为零,总储蓄变化率也为零 当商产总额过蓄,人们可以从收入中积相 在一定的增长率下,制约消费率和储蓄率的主要参数是 普遍的退休期长度 ●绝对收入与恒久收入理论的政策含义 根据绝对收入理论:减少税收,可增加可支配收入,从 而引起消费的增加,但储蓄倾向会上升;反之,增税, 会通过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引起消费支出的减少,但储 蓄倾苘也会下降 根据恒就性收入理论:减少税收时,只有被认为能够引 起消费者长期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才 会增痂,反之则反是
⚫ 莫迪利亚尼的推论: – 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完全与它的人均收入无关,各国的储 蓄率在同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内是一致的 – 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率越高,总储蓄变化率将上升, 增长率为零,总储蓄变化率也为零 – 即使没有遗产,通过储蓄,人们也可以从收入中积累相 当多的财产总额 – 在一定的增长率下,制约消费率和储蓄率的主要参数是 普遍的退休期长度 ⚫ 绝对收入与恒久收入理论的政策含义 – 根据绝对收入理论:减少税收,可增加可支配收入,从 而引起消费的增加,但储蓄倾向会上升;反之,增税, 会通过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引起消费支出的减少,但储 蓄倾向也会下降。 – 根据恒就性收入理论:减少税收时,只有被认为能够引 起消费者长期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才 会增加,反之则反是

●财富与储蓄 般结论:如收入相同但积累的财富不同,那么,财富较 多的人的消费倾向会高些,储蓄倾向低些;反之则反是。 这种因财富差异而导致不同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现象 被称为财富效应 应用: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导致财富的变化,从而引起消 费与储蓄的变化 消费信用与储蓄 金融对人们的两种作用 ●消费信贷:未来的收入提前支取 ●储蓄:现在的收入推迟到将来使用 消费信贷的约束: 金融约束型的消费信贷不完全 金融抑制型的消费信贷不完全 结论:当消费信贷受到约束时,就会限制人们的选择,消 费者就会提高储蓄率
⚫ 财富与储蓄 – 一般结论:如收入相同但积累的财富不同,那么,财富较 多的人的消费倾向会高些,储蓄倾向低些;反之则反是。 这种因财富差异而导致不同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现象 被称为财富效应 – 应用: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导致财富的变化,从而引起消 费与储蓄的变化 ⚫ 消费信用与储蓄 – 金融对人们的两种作用: ⚫ 消费信贷:未来的收入提前支取 ⚫ 储蓄:现在的收入推迟到将来使用 – 消费信贷的约束: ⚫ 金融约束型的消费信贷不完全 ⚫ 金融抑制型的消费信贷不完全 – 结论:当消费信贷受到约束时,就会限制人们的选择,消 费者就会提高储蓄率

●制度变迁、不确定性与储蓄 在计划体制下,储蓄率很低。 改革使居民面临着更高的不确定性:住房、教育、疾病、下 岗、收入波动等,从而提高了人们的谨慎性储蓄的动机。储 蓄率提高。 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发达,因此储蓄率在降低。 ●利率与储蓄 利率通过借款成本和财富效应两条途径直接影响消费和储蓄 利率下降能否提高人们的消费倾向,取决于利率变动的收入 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大小 ●替代效应:储蓄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收入效应:储蓄随利率的提高而降低的现象
⚫ 制度变迁、不确定性与储蓄 – 在计划体制下,储蓄率很低。 – 改革使居民面临着更高的不确定性:住房、教育、疾病、下 岗、收入波动等,从而提高了人们的谨慎性储蓄的动机。储 蓄率提高。 – 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发达,因此储蓄率在降低。 ⚫ 利率与储蓄 – 利率通过借款成本和财富效应两条途径直接影响消费和储蓄 – 利率下降能否提高人们的消费倾向,取决于利率变动的收入 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大小 ⚫ 替代效应:储蓄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 收入效应:储蓄随利率的提高而降低的现象

●消费与储蓄的相对收入理论 一个人的消费在其收人中所占的比例,即消费倾向取决于他 在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位置,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其 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就高,收入水平高于平均收入水平 的人,其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就较低 现期消费不仅受现期相对收入的影响.而且还受以前曾经达 到的最高消费水平的影响。杜森贝里认为,从已经达到的消 费水平上降下来要比降低储蓄倾向困难得多,此即消费的不 可逆性。这样,过去的短期消费对未来的长期消费倾向的下 降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是棘轮效应。 ●影响消费与储蓄的其他因素 个人价值观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孩子的自立性、养老模式等
⚫ 消费与储蓄的相对收入理论 – 一个人的消费在其收人中所占的比例,即消费倾向取决于他 在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位置,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其 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就高,收入水平高于平均收入水平 的人,其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就较低. – 现期消费不仅受现期相对收入的影响.而且还受以前曾经达 到的最高消费水平的影响。杜森贝里认为,从已经达到的消 费水平上降下来要比降低储蓄倾向困难得多,此即消费的不 可逆性。这样,过去的短期消费对未来的长期消费倾向的下 降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是棘轮效应。 ⚫ 影响消费与储蓄的其他因素 – 个人价值观 – 宗教信仰 – 风俗习惯:孩子的自立性、养老模式等

第四节生命周期储蓄计划 ●制定储蓄计划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自 己的收入和支出 ●由于未来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制定 个十全十美的计划是不可能的 例如:实际上是利用年金终值和年金现 值公式分两步进行
第四节生命周期储蓄计划 ⚫ 制定储蓄计划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自 己的收入和支出 ⚫ 由于未来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制定一 个十全十美的计划是不可能的 ⚫ 例如:实际上是利用年金终值和年金现 值公式分两步进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金融机构体系.ppt
-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信用、利息和利率.ppt
-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范畴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货币与经济.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长期中的宏观经济.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分配理论.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产理论.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弹性理论.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ppt
- 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课程简介(赵泽润).ppt
- 《证券投资学》 第八讲 股权分置改革.doc
-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资金盈余者的资产选择与风险管理.ppt
-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 Deposit Money Bank.ppt
-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金融市场及及其机制介绍.ppt
-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货币政策.ppt
-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货币需求.ppt
-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货币供给.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一章 导论(主讲:毕宝德).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九章 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二章 土地资源利用概论.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五章 土地规模利用.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八章 土地制度概论.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六章 土地计划利用.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一章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七章 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三章 国外现行土地制度概览.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九章 土地税收.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二章 中国港、台地区.ppt
-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十五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