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材料A (Building Materials A)课程概况课程编号:030300原学时:56(其中讲课:46,实验:10,上机:0,实习:0,课外学时:0)程课程学分:必修课程分米开设学期:开课单位:(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教研室)适用专业:木工程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材料力学课程负责人:汪九林二、内容简介土木工程材料的组分、结构、构造,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石灰、石膏的生产工艺,化学组分,水化与硬化机理,技术性质与应用。砖、瓦的生产工技术性质与应用艺,熟料矿物组分及其水化与硬化机理,水泥石的结构与构造,水泥石的腐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机理与防治方法,水泥技术性质与应用,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与应用。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技术性质和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方法、外加剂种类与使用方法。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质与应用。砂少浆的组成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主要技术性质。建筑钢材生志、力学性质,钢材的加工性质和防腐。防锈钟利锂能,木材的物理金的防水机理与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角写发展简介,水泥、砂、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的实验方法structure of civil engineerin1S.sescomnosltionsaniaterials,durabilityandphysicancocessofnanringpiropercompositions and hydration mechanism of lime and gypsumime and gypsum,chemicalapplications and technical properties of lime and gypsum, applications and properties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brick and tile,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Portland cementhydration and hardening mechanism of cemert clinker mineral,constructionotcemenorrosion mechanism and its prevention methods of cement-stone, applications andstonetechnicalproperties of cement, applications and technical propertiesrtlanditions,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concretecompo:eeLuseoperycontrol,applicationsandtyte.concpenf01fconcnixed with fly ash,techniconproperties and mix proportion design and compositions of mortar, manufacturing processand mechanical prcof building steel,onortiosprocessing conditions and corrosimechanism and its prevention methods of building steel, applications and properties ofaluminumallo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anticorrosion method forrials, introduction onwood,applications and waterproofing mechanism of waterproo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rfnewmaterial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for cement,materials, etc.sande,steel,waterproc+4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46学时)绪论(1学时未工程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建筑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建筑材料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学习方法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材料的纟结构及构造;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和空隙率);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及强度等级、弹性、塑性、脆性、韧性和硬度、徐变与应力松弛等)、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包括抗渗、抗冻软化及亲水等),材料的耐久性主:材料的热工性能(包括导热性、水比热及热容量)以及性质的影响因素。重点讲授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慰义、详楚方法霜及其霜互关系。学时科钢的治炼及其对钢材质量的影响;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建筑钢材的分类、牌号与应用。铝和率各金的性能及应用。重点讲授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分类及应用。第三章石材(2学时若石的形成与分类、建筑中常用石材品种、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选用。重点讲授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选用
建筑材料A(Building Materials A)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0303001 课程总学时:56(其中讲课:46, 实验:10,上机:0,实习:0,课外学时:0) 课程学分:3.5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春 开课单位:(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 结构工程教研室)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材料力学 课程负责人:汪九林 二、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的组分、结构、构造,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石灰、石膏的 生产工艺,化学组分,水化与硬化机理,技术性质与应用。砖、瓦的生产工艺,技术性质与应用。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熟料矿物组分及其水化与硬化机理,水泥石的结构与构造,水泥石的腐蚀 机理与防治方法,水泥技术性质与应用,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与应用。混凝土的组成 材料、主要技术性质和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方法、外加剂种类与使用方法。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性 质与应用。砂浆的组成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主要技术性质。建筑钢材生产工艺、力学性质,钢 材的加工工艺与锈蚀机理与防止。铝合金的性能及应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防腐。防水材料 的基本防水机理与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简介,水泥、砂、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的实 验方法。 This course encompasses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durability an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lime and gypsum,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hydration mechanism of lime and gypsum, applications and technical properties of lime and gypsum, applications and propertie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brick and ti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Portland cement, hydration and hardening mechanism of cement clinker mineral, construction of cementstone, corrosion mechanism and its prevention methods of cement-stone, applications and tech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applications and technical properties of Portland cement with mixtures, properties of concrete compositions,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concrete,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applications and types of expansive agents for concrete, applications and properties of concrete mixed with fly ash, technical properties and mix proportion design and compositions of mortar,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uilding steel, processing conditions and corrosion mechanism and its prevention methods of building steel, applications and properties of aluminum alloy,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anticorrosion method for wood, applications and waterproofing mechanism of waterproof materials, introduction 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materials;experimental techniques for cement, sand, concrete, steel, waterproof materials, etc. 三、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46学时) 绪论 (1学时) 土木工程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建筑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重点讲 授建筑材料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材料的组分、结构及构造;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和空隙率);材料的力学性质 (包括强度及强度等级、弹性、塑性、脆性、韧性和硬度、徐变与应力松弛等);材料与水有关的 性质(包括抗渗、抗冻、吸水、软化及亲水等);材料的耐久性;材料的热工性能(包括导热性、 比热及热容量)以及性质的影响因素。重点讲授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意义、评定方法和及其相互 关系。 第二章 金属材料(3学时) 钢的冶炼及其对钢材质量的影响;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建筑钢材的分类、牌号 与应用。铝和率合金的性能及应用。重点讲授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分类及应用。 第三章 石材 (2学时) 岩石的形成与分类、建筑中常用石材品种、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选用。重点讲授天然石 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选用

第四章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熟化及硬化机理、性质和应用。石膏的生产工艺、分类、组分、石灰的生产工、分类、组性质和应用。水玻璃的组分、性质和应用。重点讲授熟悉石灰、石膏的生产工艺、性质及应用第五章水泥(6学时)桂酸址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硅酸盐水泥的凝结与硬化机理;硅酸盐培水泥的主性质:活性合材料及其应服的特地灰水泥与粉煤灰水泥的组成、特性与应用。特性水泥的种类、性质及应通水泥、矿渣水泥比较各种水泥的不同性能特选择适适当的水泥品种,满足工程的不同要求。水水泥主要技术性、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评定重点讲授掌握水泥的矿物成分质检测实验方法、百水泥性质间的关水化及硬化机理:熟悉水泥主要技术性质及使用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利工程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水泥品种。第六章普通混凝土(11学时)混凝土强度的概念、实验及评定方法,以及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分析;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景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分析;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及提高耐久性的措细骨料的分类、技术性质、级配及实验;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的使用要习施,温昆凝土配合。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作用及选择。混凝土的变设:是理T形性质和抗裂性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落度实验方重点讲授混凝士各维成材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度柴质量要求滑混凝土配咨比设计方法实混凝生外加剂的种类作电:第七章特种混凝土(3学时)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含聚合物混凝土会高强混凝王与防水混凝土、耐热、耐酸和防射线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道路水泥混凝土及水工混淡土、装饰混凝土第八章建筑砂浆(2学时)韧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及配合比设计方法。重点讲授掌握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第九章沥青及沥青混合料(4学时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标准和选用;沥青油沥青的生混合料的性质。沥青材料的几种改性方法。沥青防水材料的分类、防水机理、生产、性质和应用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配合比设计。重点讲授掌握沥青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出第十章墙体材料(2学时)介绍砌墙砖、建筑砌块、建筑墙板的性能及用途。第十一章木材(2学时)木材的分类:木材的构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建筑特性;人造木板。重点讲授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未材的建筑特性十二章建筑塑料、涂料及胶粘剂(2学时)第一分子材料的分类:常用合成树脂的性质与应用:以合成树脂为原料组成的材料性质;高分子聚合物的老化。重点讲授常用建筑塑料、涂料和胶粘剂的性质及应用。第十三章建筑玻璃与陶瓷(2学时)建筑玻璃的组成、分类、特性、制品及其应用。建筑陶瓷制品及其应用。第十四章功能材料(2学时)介绍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建筑密封材料的性能及应用。介绍常用绝绝热热、吸吸声声与与隔隔声声材材料料的的性能及用2、实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共10学时))水泥试验(2学时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目的:水泥加水拌和后形成水泥浆的稠度,对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等技术性质的实验结果影响很大。了对以上水泥性质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必须在相同的稠度下进行试验。所以统一标准稠度用水量,以水泥数表良:水泥净浆达到精!禁。永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其它性质试验准备数据。试验方法采用固定水量法。,是为了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第四章 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 石灰的生产工艺、分类、组分、熟化及硬化机理、性质和应用。石膏的生产工艺、分类、组分、 性质和应用。水玻璃的组分、性质和应用。重点讲授熟悉石灰、石膏的生产工艺、性质及应用。 第五章 水泥(6学时) 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硅酸盐水泥的凝结与硬化机理;硅酸盐 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环境水对硅酸盐水泥的侵蚀。混合材料的概念,活性混合材料及其应用。普 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与粉煤灰水泥的组成、特性与应用。特性水泥的种类、性质及应 用。比较各种水泥的不同性能特点,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满足工程的不同要求。水泥主要技术性 质检测实验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评定。重点讲授掌握水泥的矿物成分 与水泥性质间的关系、水化及硬化机理;熟悉水泥主要技术性质及使用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和 工程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水泥品种。 第六章 普通混凝土(11学时) 混凝土强度的概念、实验及评定方法,以及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分析;混凝土和易性的 概念及测定方法,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分析;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实验方法及提高耐久性的措 施;混凝土粗、细骨料的分类、技术性质、级配及实验方法;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的使用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方法、步骤、及实例。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作用及选择。混凝土的变 形性质和抗裂性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坍落度实验方法、力学性能实验方法。重点讲授混凝土 各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技术质量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作 用。 第七章 特种混凝土(3学时) 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含聚合物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耐热、耐酸和防射线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道路水泥混凝土及水工混凝 土、装饰混凝土。 2 第八章 建筑砂浆(2学时) 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及配合比设计方法。重点讲授掌握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 技术性质。 第九章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4学时) 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标准和选用;沥青 混合料的性质。沥青材料的几种改性方法。沥青防水材料的分类、防水机理、生产、性质和应用。 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配合比设计。重点讲授掌握沥青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 用。 第十章 墙体材料(2学时) 介绍砌墙砖、建筑砌块、建筑墙板的性能及用途。 第十一章 木材(2学时) 木材的分类;木材的构造;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建筑特性;人造木板。重点讲 授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建筑特性。 第十二章 建筑塑料、涂料及胶粘剂(2学时)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常用合成树脂的性质与应用;以合成树脂为原料组成的材料性 质;高分子聚合物的老化。重点讲授常用建筑塑料、涂料和胶粘剂的性质及应用。 第十三章 建筑玻璃与陶瓷(2学时) 建筑玻璃的组成、分类、特性、制品及其应用。建筑陶瓷制品及其应用。 第十四章 功能材料(2学时) 介绍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建筑密封材料的性能及应用。介绍常用绝绝热热、吸吸声声与 与隔隔声声材材料料的的性能及用途。 2、实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共10学时) (一)水泥试验(2学时)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目的:水泥加水拌和后形成水泥浆的稠度,对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等技术性质的实 验结果影响很大。为了对以上水泥性质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必须在相同的稠度下进行试验。 所以统一规定了水泥的标准稠度,即:水泥净浆达到规定稠度时的用水量,以水泥重量的百分数表 示。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是为了水泥其它性质试验准备数据。试验方法采用固定水量法。 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整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2)水泥胶砂强度试驴目的;水泥的强度均以水泥胶砂的强度来代表。因水泥很少单独使用,所以水泥胶砂强度可反映水泥硬化到一定龄期(时间)时胶结力的大小,是确定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实验的有关部生果外理主数术AY用水量测定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要求:分4个小组,三水祥E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验过混凝土细骨料试验(2学时)(1)细骨料筛分析试细骨料的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用量有较大影响,时也影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进行砂的筛分析试验,以掌握砂的级配情况和细度模数,为科研及其在程中的应用提供参类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2)细骨料表观密度测定目的:测定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主要为砂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并可评定细骨料的质量仔环试验仪器(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3)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测定目的:掌握砂的堆积密度,以估计存放料场的面积及运输工具的数量,同时还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细骨料的空隙率是根据细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计算得到的。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式验结果处理(计羊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别完成细骨料筛分析试验、细骨料表观密度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要求:全班分4个度和空隙率同学都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主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1学时普通混凝土配舍比试验的目的在检验所设计的初步配合比是否符合施工、技术和经济性要求。所以,试拌工作是混凝士工作不可一个重要步骤。H混凝土试验室拌和方法采用机械搅拌(2)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的:混凝土在硬化以前称为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关系到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不易浇捣,混凝土会出现质量不均匀:水灰比不合理的混影响到混凝王的强度和耐久性等等。,因此扭首先要对混凝土拌否物的性质进行试验。混凝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是测定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3)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目的:测定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材料用量提供依据。当已知所用材料密度时还可计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整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2)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目的:水泥的强度均以水泥胶砂的强度来代表。因水泥很少单独使用,所以水泥胶砂强度可 反映水泥硬化到一定龄期(时间)时胶结力的大小,是确定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3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 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二)混凝土细骨料试验(2学时) (1)细骨料筛分析试验 目的:细骨料的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用量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影响 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进行砂的筛分析试验,以掌握砂的级配情况和细度模数,为科研及其在工 程中的应用提供参数。 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2)细骨料表观密度测定 目的:测定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主要为砂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并可评定细骨料的质量 好坏。 试验仪器(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3)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测定 目的:掌握砂的堆积密度,以估计存放料场的面积及运输工具的数量,同时还为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提供数据。细骨料的空隙率是根据细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计算得到的。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细骨料筛分析试验、细骨料表观密度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 度和空隙率测定。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1学时)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目的在于检验所设计的初步配合比是否符合施工、技术和经济性要求。所 以,试拌工作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 (1)混凝土试验室拌和方法采用机械搅拌 (2)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 目的:混凝土在硬化以前称为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关系到硬化后混凝土的 性能,例如和易性不好的混凝土拌和物,不易浇捣,混凝土会出现质量不均匀;水灰比不合理的混 凝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等。因此,首先要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进行试验。混凝土 拌合物和易性试验,是测定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 4 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3)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 目的:测定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材料用量提供依据。当已知所用 材料密度时还可计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四)混凝十力学性能试验(1学时)进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的目的是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并为混凝土质量评定和控制积累盗料混凝士抗压强度试验仪器设备(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式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试样的有关部分)。(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仪器设备(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试样的有关部分)成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要求:全班分4个小14个每人号1份试验报告程,并记录试验结果,五)石油沥青三项重要技术指标试验(2学时)J三项重要技术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便确定沥青的牌号,合理选用沥馨術有油男是现开览较科要标的者关靡分”A1)针入度测定目的:沥青的针入度试验是测定沥青稠度的大小,以试样在25℃土0.5℃的恒温水浴中,标准针在100克规定重量下,经5秒钟,插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为针入度,以单位0.1毫米计。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2)延度测定目的:沥青延度试验,系测定沥青的塑性大小。我国规定用8字形试件,在温度为25士.0.5℃的恒温水浴中和每分钟50±5mm的拉伸速度下,以试件被拉断时的伸长度(cm)代表延度的大小。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袁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3)软化点测定目的:沥青软化点试验,是为了测定沥青的耐热性能。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要求:全班分4个小,分别完成石油沥青三项重要技术指标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参与试验过程(六)钢筋试验(2学时)(1)钢筋取样与验收规则(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2)钢筋拉伸试验的:抗拉性能是钢筋的重要性能。为测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将钢筋试样放在拉力机上逐渐加荷直至破坏为止,通过试验求得钢筋的屈服点、抗拉极限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等指标,作为评定钢筋质量是否合格的一个试验项目。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3)钢筋冷弯试验目的:钢筋的冷弯试验是建筑钢材的主要工艺试验,用以测定钢材在冷加工时承受变形的能力,所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 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四)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1学时) 进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的目的是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并为混凝土质量评定和控制积累 资料。 (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试样的有关部分)。 (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试样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 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五)石油沥青三项重要技术指标试验(2学时) 鉴定石油沥青的三项重要技术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便确定沥青的牌号,合理选用沥 青材料。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1)针入度测定 目的:沥青的针入度试验是测定沥青稠度的大小,以试样在25℃±0.5℃的恒温水浴中,标 准针在100克规定重量下,经5秒钟,插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为针入度,以单位0.1毫米计。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2)延度测定 目的:沥青延度试验,系测定沥青的塑性大小。我国规定用8字形试件,在温度为 25±.0.5℃的恒温水浴中和每分钟50±5mm的拉伸速度下,以试件被拉断时的伸长度(cm)代表延度 的大小。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5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3)软化点测定 目的:沥青软化点试验,是为了测定沥青的耐热性能。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石油沥青三项重要技术指标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 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六)钢筋试验(2学时) (1)钢筋取样与验收规则(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2)钢筋拉伸试验 目的:抗拉性能是钢筋的重要性能。为测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将钢筋试样放在拉力机上, 逐渐加荷直至破坏为止,通过试验求得钢筋的屈服点、抗拉极限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等指标,作为评 定钢筋质量是否合格的一个试验项目。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3)钢筋冷弯试验 目的:钢筋的冷弯试验是建筑钢材的主要工艺试验,用以测定钢材在冷加工时承受变形的能力,所

以冷弯试验也作为评定钢筋质量是否合格的一个试验项目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费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钢筋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用傅生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具有科研协作精神,考核成绩根据试验出勤、动手能力和试验报告质量确定文工预试需要各小组分工完成,但每个同学必须关心各小组的各个试验开放试验按试验室的有关规定进行。3、教材及主要参教材:符芳主编《土木工程材料》,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袁润章主编《胶凝材料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Mehta, P.K. Concrete:structure,properties,and materials.Englewood Cliffs,N.L. :Prentice Hall.cI992冯乃谦主编《高性能混凝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张德庆等主编《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沈春林等编《建筑防水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张雄主编《建筑功能外加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4、习题作业安持教材各章均有若干个习题,供学生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给予辅导、解答,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作业。四、教学大纲说明、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二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月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关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实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专业课准备基础知识,并为将来工作中准备选用材料、使用、保管材料以及进行新材料开发研究的基本技、重点及深度课程主要内容、调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技术性质和特征、外界因素对材料质的影响以及选用原则等方面材料的基本性质温凝车防水材料、建筑钢材为重点章市对于重点材料,J泥水泥成分、性质以及成分与性质、性能间的相互关系,并具备使用及保管的基本知识: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性能和作用;混凝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改进材料性能、节约原材料的方法与途径。对于一般材料要掌握其成分、特性、用途,能根据工程要求,参考手册进行材料的评定、选择:为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新材料探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可增加一定理论深度,在授课过程中要分析材料的现存问题,阐明材料的发展方向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课堂讲授和试验因情型格美环基水提势及达血萄类资人资斑为学学斑和萄者岔、理解的目的综合的方法,用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试验将各个环节串在一起,以提高本看理论白相结合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执笔人:L林彭红涛张心2007年3月28日制定建筑材料B(BuildingMaterialsB)课程概况课程编号:0303002课程总学时:40(其中讲课:32,实验:8,上机:0,实习:0,课外学时:0)课程学分:2.5课程分类:必修开设学期:春开课单位:(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教研室)
以冷弯试验也作为评定钢筋质量是否合格的一个试验项目。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钢筋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 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七)说明 为使学生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具有科研协作精神,考核成绩根据试验出勤、动手能力和试验报 告质量确定。 各项试验据需要各小组分工完成,但每个同学必须关心各小组的各个试验。 开放试验按试验室的有关规定进行。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符芳主编《土木工程材料》,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 主要参考书: 袁润章主编《胶凝材料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Mehta,P.K. Concret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aterial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c1993 冯乃谦主编《高性能混凝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张德庆等主编《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 沈春林等编《建筑防水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 6 张雄主编《建筑功能外加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4、习题作业安排 教材各章均有若干个习题,供学生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给 予辅导、解答,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作业。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 质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实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专业课 准备基础知识,并为将来工作中准备选用材料、使用、保管材料以及进行新材料开发研究的基本技 能。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强调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技术性质和特征、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以及选用原则等方面 的知识。材料的基本性质、水泥、混凝土、防水材料、建筑钢材为重点章节。对于重点材料,包括 水泥成分、性质以及成分与性质、性能间的相互关系,并具备使用及保管的基本知识;混凝土各组 成材料的性能和作用;混凝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改进材料性能、节约原材料的方法与途径。对 于一般材料要掌握其成分、特性、用途,能根据工程要求,参考手册进行材料的评定、选择;为培 养学生初步具备新材料探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可增加一定理论深度,在授课过程中要分析材料的 现存问题,阐明材料的发展方向。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堂讲授和试验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和,贯穿分析、 综合的方法,尽可能采用幻灯、图表和影象资料以达到简明扼要、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的目的。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试验将各个环节串在一起,以提高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执笔人:汪九林 彭红涛 张心平 审定人:剧锦三 2007年3月28日制定 建筑材料B(Building Materials B)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0303002 课程总学时:40(其中讲课:32,实验:8,上机:0,实习:0,课外学时:0) 课程学分:2.5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春 开课单位:(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 结构工程教研室)

适用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材料力学课程负责人:彭红涛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包括理论课和试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授建筑材料的基本性口品石灰和石膏的性质和厂月、水泥的水化硬化林水泥的技术性质以方及其成分与性质间的内在联系、、水泥的选用、成材料的性滨质量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用少浆的配比和使十方法、混凌沥青防材其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等内容,新材料及材料给的试验课要求在掌握建筑材料常规试验方法的基础!进行水泥技术性质检测、砂石材料技术性质检测、混凝主和易性和强度沥青三项技术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伸度)等“建筑材料"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学到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还能培养出试验的基本技能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basic technical subject in the curriculums for twoprofessions-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Hydraulic and HydropowerEngineering. It includes the theory part and test course. The theory part encompassesbasis properties of building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s of burn soil productionsnd properties of lime and gypsum, cement hydration mechanism, relationsolicationanbetweenteechnicalpropertledmaterialselectionofcementsc0ionsion design of concoromlxrete.conhlicationsppand mix proportion of mortar, selection and knowledge of building steel, class andlications of asphalt and asphalt material,newtype material an testproperties andtechnology introductions. Requirements of test course for all students includeI techniques for the test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sand and stone:experimenalstrength and wokability:three technique index sign(needle sunk degree,soften pointeadegreotasnCt1OizednthSStntting building materials. Building material knowledge andlsogainexpcOur教学大纲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32学时)绪论(1学时建筑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建筑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建筑材料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学习方法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学时材料的组分、结构及构造;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和空隙率);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及强度等级、弹性、塑性、脆性的性质(包括抗渗、抗冻K比热及热容量)以及性质的影响因素。重点讲授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意义、评定方法和及其相互关系。二章天然石材2学时岩石的形成与分类、建筑中常用石材品种、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选用。重点讲授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选用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分、熟化及硬化机理、性质和应用。石膏的生产工艺、分类、组分、石灰的生产工4性质和应用。重点讲授熟悉石灰、石膏的生产性质及应用。第四章水泥(5学时)硅酸盐水泥生产、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硅酸盐水泥的凝结与硬化机理:硅酸盐水泥的主活性混合材料及其要技术性质:尼的侵蚀。混数能恶通入水泥的组成、特性与应用。大坝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的种类、性质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与三米E尼程的不日点,重点讲授掌握水泥的萨物。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评术性质检测实验方法仪器设备的使月A起性质间的关及硬化机理:熟悉水泥主要技术性质及使用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和工程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水泥品种。第五章混凝土(9学时)昆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分析:混凝土强度的概念、实验及评定法,以及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分析;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实验方法及提高耐久性的措施;混凝
适用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材料力学 课程负责人:彭红涛 二、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包括理论课和试验课两部分。 理论课主要讲授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烧土制品的生产工艺、石灰和石膏的性质和应用、水泥的水 化硬化机理、水泥的技术性质以及其成分与性质间的内在联系、水泥的选用、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性 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与使用、砂浆的配比和使用、 建筑钢材基本知识和选用、沥青及沥青防水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等内容,并进行新材料及材料 试验的新技术介绍。试验课要求在掌握建筑材料常规试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水泥技术性质检测、 砂石材料技术性质检测、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沥青三项技术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伸度)等 试验。"建筑材料"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学到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理 论的同时,还能培养出试验的基本技能。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basic technical subject in the curriculums for two professions——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Hydraulic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t includes the theory part and test course. The theory part encompasses basis properties of building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burn soil productions, applications and properties of lime and gypsum, cement hydration mechanism, relations between technical properties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s, selection of cements, properties of concrete compositions,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concrete,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applications and types of expansive agents for concrete, applications and mix proportion of mortar, selection and knowledge of building steel, class and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asphalt and asphalt material, new type material an test technology introductions. Requirements of test course for all students include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for the test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sand and stone; strength and workability; three technique index sign( needle sunk degree, soften point, extension degree) of asphalt. Practice is heavily emphasized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also gain experience in testing building materials. Building material knowledge and theory are gained in this course. 三、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32学时) 绪论 (1学时) 建筑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建筑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建 筑材料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学时) 材料的组分、结构及构造;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和空隙率);材料的力学性质 (包括强度及强度等级、弹性、塑性、脆性、韧性和硬度、徐变与应力松弛等);材料与水有关的 性质(包括抗渗、抗冻、吸水、软化及亲水等);材料的耐久性;材料的热工性能(包括导热性、 比热及热容量)以及性质的影响因素。重点讲授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意义、评定方法和及其相互 关系。 第二章 天然石材 (2学时) 岩石的形成与分类、建筑中常用石材品种、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选用。重点讲授天然石 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选用。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 石灰的生产工艺、分类、组分、熟化及硬化机理、性质和应用。石膏的生产工艺、分类、组分、 性质和应用。重点讲授熟悉石灰、石膏的生产工艺、性质及应用。 第四章 水泥(5学时) 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硅酸盐水泥的凝结与硬化机理;硅酸盐水泥的主 要技术性质;环境水对硅酸盐水泥的侵蚀。混合材料的概念,活性混合材料及其应用。普通水泥、 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与粉煤灰水泥的组成、特性与应用。大坝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的种类、性质 及应用。比较各种水泥的不同性能特点,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满足工程的不同要求。水泥主要技 术性质检测实验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评定。重点讲授掌握水泥的矿物 成分与水泥性质间的关系、水化及硬化机理;熟悉水泥主要技术性质及使用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环 境和工程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水泥品种。 第五章 混凝土(9学时) 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分析;混凝土强度的概念、实验及评定方 法,以及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分析;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实验方法及提高耐久性的措施;混凝

土粗、细骨料的分类、技术性质、级配及实验方法;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的使用要求。混凝土配日王实例。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作及选择。混抗裂性个土各组成材避炎加除食柴模正能炎险装型在结比发体势基文验发生环斑病的择类未肾重点讲授混凝土胜能料在混凝士E用第六章建2学时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及配合比设计方法。重点讲授掌握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第七章沥青及沥青防水材料(2学时);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标准和选用;沥青材料的几石油沥青的生种改性方法。沥青防水材料的分类、防水机理、生产、性质和应用。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配合比设计。重点讲授掌握沥青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第八章建筑钢材(3学时)钢的治炼及其对钢材质量的影呼向: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建筑钢材的分类、牌号与应重点讲授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分类及应用第九章章合成高分子材料(1学时)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合成树脂的性质与应用;以合成树脂为原料组成的材料性质;高分子常用合聚合物的老化。重点讲授常用合成树脂的性质与应用、以合成树脂为原料组成的材料性质及应用。不材木材的分类;木材的构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建筑特性:人造木板。重点讲授木材的物理木材的建筑特性屋面材料(1学时)墙体材介绍常用墙材料面材料性能及用途章防水材料(1学时)介绍防水涂料、防水卷材、交密封材料性能及应用。十三章绝绝热热、吸吸声声及及装装饰饰材材料料(1学时)笔一介绍常用绝绝热热、吸吸声声及及装装饰饰材材料料性能及用途。2、实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共8学时)水式时度用水量测定(1)水泥标准利目的:水泥加水拌和后形成水泥浆的稠度对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等技术性质的实验结果(泥性质的试必须在相同的稠度进行试验。所以统单进行代较质泉泥净浆达到规定析度射的用永焦相回水泥量量的否分数表系以泵贝定了水泥准稠度,即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是为了水泥其它性质试验准备数据。试验方法采用固定水量法。取样方注详贝教材验的有关部分)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聚(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步式验结果整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2)水泥胶砂强度试驴的泥的强度均以水泥胶砂的强度来代表。因水泥很少单独使用,所以水泥胶砂强度可反映水一定龄期(时间)时胶结力的犬小,是确定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泥硬化到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混凝土细骨料试验(2学时)(1)细骨料筛分析试验目的:细骨料的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用量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进行砂的筛分析试验,以掌握砂的级配情况和细度模数,为科研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数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2)细骨料表观密度测定
土粗、细骨料的分类、技术性质、级配及实验方法;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的使用要求。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原理、方法、步骤、及实例。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作用及选择。混凝土的变形性质和 抗裂性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坍落度实验方法、力学性能实验方法。重点讲授混凝土各组成材 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技术质量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作用。 第六章 建筑砂浆(2学时) 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及配合比设计方法。重点讲授掌握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 质。 第七章 沥青及沥青防水材料(2学时) 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标准和选用;沥青材料的几 种改性方法。沥青防水材料的分类、防水机理、生产、性质和应用。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技术性质、配合比设计。重点讲授掌握沥青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 第八章 建筑钢材(3学时) 钢的冶炼及其对钢材质量的影响;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建筑钢材的分类、牌号与应 用。重点讲授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分类及应用。 第九章 合成高分子材料(1学时)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常用合成树脂的性质与应用;以合成树脂为原料组成的材料性质;高分子 聚合物的老化。重点讲授常用合成树脂的性质与应用、以合成树脂为原料组成的材料性质及应用。 第十章 木材(1学时) 木材的分类;木材的构造;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建筑特性;人造木板。重点讲授木材的 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建筑特性。 第十一章 墙体材料、屋面材料(1学时) 介绍常用墙体材料、屋面材料性能及用途。 第十二章 防水材料(1学时) 介绍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建筑密封材料性能及应用。 第十三章 绝绝热热、吸吸声声及及装装饰饰材材料料(1学时) 介绍常用绝绝热热、吸吸声声及及装装饰饰材材料料性能及用途。 2、实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共8学时) (一)水泥试验(2学时)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目的:水泥加水拌和后形成水泥浆的稠度,对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等技术性质的实验结果 影响很大。为了对以上水泥性质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必须在相同的稠度下进行试验。所以统 一规定了水泥的标准稠度,即:水泥净浆达到规定稠度时的用水量,以水泥重量的百分数表示。水 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是为了水泥其它性质试验准备数据。试验方法采用固定水量法。 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整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2)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目的:水泥的强度均以水泥胶砂的强度来代表。因水泥很少单独使用,所以水泥胶砂强度可反映水 泥硬化到一定龄期(时间)时胶结力的大小,是确定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 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二)混凝土细骨料试验(2学时) (1)细骨料筛分析试验 目的:细骨料的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用量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影响混凝土的 和易性及强度。进行砂的筛分析试验,以掌握砂的级配情况和细度模数,为科研及其在工程中的应 用提供参数。 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2)细骨料表观密度测定

目的:测定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主要为砂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并可评定细骨料的质量好试验仪器(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3)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测定目的:掌握砂的堆积密度,以估计存放料场的面积及运输工具的数量,同时还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收据。细骨料的空隙率率是根据细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计算得到的,代器设备(详见教材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X口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凯要求:分析试验、细骨料表观密度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空今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细骨料原好个式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A普通漏学乐比试验的目的所设计的初步配合是否符合施工、技术和经济性要求。所准用四式拌工作是混凝全比设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二个重要步骤(1)混凝土试验室拌和去采用机械搅拌(2)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驴目的:混凝土在硬化以前称为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关系到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和易性不好的混凝土拌和物,不易浇捣,混凝十会出现质量不匀:水灰比不合理的混凝土厂会响到混凝王的强度和耐久性等等。因此,首先要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进行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是测定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3)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目的:测定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材料用量提供依据。当已知所用材料密度时还可计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五求。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试验结果(四)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学时进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的目的是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并为混凝土质量评定和控制积累资料(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仪器设备(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试样的有关部分)。(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仪器设备(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试样的有关部分)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份试验报指标试验(1学时)(五)石油沥青捷地活鉴定石油沥青的三项重要技术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便确定沥青的牌号,合理选用沥青材料。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入度测沥青的针入度试验是测定沥青稠度的大小,以试样在25℃±0.5℃的恒温水浴中,标.准针在100克规定重量下经5秒钟,插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为针入度,以单位0.1毫米计。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目的:测定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主要为砂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并可评定细骨料的质量 好坏。 试验仪器(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3)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测定 目的:掌握砂的堆积密度,以估计存放料场的面积及运输工具的数量,同时还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提供数据。细骨料的空隙率是根据细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计算得到的。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细骨料筛分析试验、细骨料表观密度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空 隙率测定。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2学时)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目的在于检验所设计的初步配合比是否符合施工、技术和经济性要求。所 以,试拌工作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 (1)混凝土试验室拌和方法采用机械搅拌 (2)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 目的:混凝土在硬化以前称为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关系到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例 如和易性不好的混凝土拌和物,不易浇捣,混凝土会出现质量不均匀;水灰比不合理的混凝土会影 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等。因此,首先要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进行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 易性试验,是测定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3)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 目的:测定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材料用量提供依据。当已知所用材料密度 时还可计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 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四)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1学时) 进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的目的是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并为混凝土质量评定 和控制积累资料。 (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试样的有关部分)。 (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试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试样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参与试验过程,并记 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五)石油沥青三项重要技术指标试验(1学时) 鉴定石油沥青的三项重要技术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便确定沥青的牌号,合理选用沥 青材料。取样方法(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1)针入度测定 目的:沥青的针入度试验是测定沥青稠度的大小,以试样在25℃±0.5℃的恒温水浴中,标 准针在100克规定重量下,经5秒钟,插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为针入度,以单位0.1毫米计。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2)延度测定目的:沥青延度试验,系测定沥青的塑性大小。我国规定用8字形试件,在温度为,mm的拉伸速度下,以试件被拉断时的伸长度(cm)代表延度25土.0.5℃的恒温水浴中和每分钟50土5m的大小义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3)软化点测定目的:沥青软化点试验,是为了测定沥青的耐热性能。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告”中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组,分别完成石油沥青三项重要技术指标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典求: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六)说明为使学生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具有科研协作精神,考核成绩根据试验出勤、动手能力和试验报告质量确定各项试验据需要各小组分工完成,但每个同学必须关心各小组的各个试验。开放试验按试验室的有关规定进行。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李亚杰主编《建筑材料》,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第4版。主要参考书:袁润章主编《胶凝材料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Mehta, P.K. Concret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aterials. Englewood CliffsN. J. :Prentice Hall,c199:冯乃谦主编《高性能混凝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张德庆等主编《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沈春林等编《建筑防水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张雄主编《建筑功能外加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4、习题作业安排题,供学生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教材各章均有若干题及时给予辅导、角答,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作业。四麦数学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农业专斐、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关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获得主要建材料实验方法的基技能训练。为专业课准备基础知识,并为将来工作中准备选用材料、使用、保管材料以及进行新材料开发研究的基本技能。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本课程以建筑材料基本性质的意义、实验方法及影响因素核心;对于重点材料,包括水泥成分、性质以及成分与性质、性能间的的糖生成的发性食的的全般材料要掌握其成分、特性、用途,能根据工程要求,参考手册进行材料的评定、选择;为培养学初步材料探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可增加一定理论深度,在授课过程中要分析材料的现存问题,阐明材料的发展方向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开微主数R析、综合的方法,尽可能采用幻灯、图表和影象资料以达到简明扼要、直观明字、易于理解的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盒;学以致用的愿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试验将各个环节串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执笔人:彭红涛汪九林张心平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2)延度测定 目的:沥青延度试验,系测定沥青的塑性大小。我国规定用8字形试件,在温度为 25±.0.5℃的恒温水浴中和每分钟50±5mm的拉伸速度下,以试件被拉断时的伸长度(cm)代表延度 的大小。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3)软化点测定 目的:沥青软化点试验,是为了测定沥青的耐热性能。 仪器设备(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试验步骤(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并将其要点概括后,填写到"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中); 试验结果处理(详见教材实验的有关部分), 要求:全班分4个小组,分别完成石油沥青三项重要技术指标试验。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 参与试验过程,并记录试验结果。每人写1份试验报告。 (六)说明 为使学生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具有科研协作精神,考核成绩根据试验出勤、动手能力和 试验报告质量确定。 各项试验据需要各小组分工完成,但每个同学必须关心各小组的各个试验。 开放试验按试验室的有关规定进行。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李亚杰主编《建筑材料》,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第4版。 主要参考书: 袁润章主编《胶凝材料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Mehta,P.K. Concret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aterial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c1993 冯乃谦主编《高性能混凝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张德庆等主编《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 沈春林等编《建筑防水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 张雄主编《建筑功能外加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4、习题作业安排 教材各章均有若干个习题,供学生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 题及时给予辅导、解答,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作业。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 关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实验方法的基本 技能训练。为专业课准备基础知识,并为将来工作中准备选用材料、使用、保管材料以及进行新材 料开发研究的基本技能。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以建筑材料基本性质的意义、实验方法及影响因素核心;对于重点材料,包括水泥 成分、性质以及成分与性质、性能间的相互关系,并具备使用及保管的基本知识;混凝土各组成材 料的性能和作用;混凝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改进材料性能、节约原材料的方法与途径。对于一 般材料要掌握其成分、特性、用途,能根据工程要求,参考手册进行材料的评定、选择;为培养学 生初步具备新材料探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可增加一定理论深度,在授课过程中要分析材料的现存 问题,阐明材料的发展方向。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和,贯穿分 析、综合的方法,尽可能采用幻灯、图表和影象资料以达到简明扼要、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的目 的。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试验将各个环节串在一起,以提高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执笔人:彭红涛 汪九林 张心平

审定人:剧锦三2007年3月28日制定
审定人:剧锦三 2007年3月28日制定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1/2).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2/2).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隧道总体设计(1/2).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隧道的勘察 Reconnaissance of Tunnels.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隧道总体设计(2/2).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隧道结构构造.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5.2 围岩压力的确定 5.3 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隧道结构计算.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5.1 隧道围岩分级及其作用.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1/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3/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2/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隧道通风.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2/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3/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1/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隧道照明.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0章 隧道施工方法及其基本作业.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9章 隧道照明.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8章 隧道通风.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pdf
- 《建筑材料》课程作业习题1及答案.doc
- 《建筑材料》课程作业习题2及答案.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防水材料——砂浆、混凝土膨胀剂.pdf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玻璃纤维对水泥土抗压和抗拉强度的影响.pdf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大跨度轻型钢结构坡屋顶渗漏分析和治理一例.pdf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Advances in materials applied in civil engineering.pdf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CAD.pdf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历年考试题1(答案).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历年考试题2(题目).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历年考试题2(答案).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模拟试题10(答案).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历年考试题1(题目).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模拟试题09(答案).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模拟试题08(答案).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模拟试题06(答案).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模拟试题07(答案).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模拟试题03(答案).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模拟试题04(答案).doc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模拟试题05(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