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8章 隧道通风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第8章隧道通风 8.1概述 1、隧道内污染的形成 (1)施工期间:爆破、施工设备、瓦斯 (2)运营期间:汽车排放出的废气,CO和烟雾 (3)隧道内突发事件的产生:火灾、消防、交通混乱 2、改善隧道内污染的途径 (1)消除污染源-改造汽车 (2)滤毒滤烟设备,还原被污染空气 (3)将污染空气稀释到容许浓度值以下 (4)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研究、隧道结构研究、路面结构研究 3、隧道通风设计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人的忍受程度、行车安全视距 (2)需风量计算问题:考虑交通量、排放量 (3)通风方式及通风设备选择:经济性和耐久性 8.2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 1、确定隧道内污染空气中有害物的设计浓度需要研究的问题 (1)对汽车排放C0量的研究 (2)对汽车排放烟雾量及透明度的研究 (3)人在污染空气中的适应能力 (4)分别研究C0设计浓度和烟雾设计浓度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第 8 章 隧道通风 8.1 概述 1、隧道内污染的形成 (1)施工期间:爆破、施工设备、瓦斯 (2)运营期间:汽车排放出的废气,CO 和烟雾 (3)隧道内突发事件的产生:火灾、消防、交通混乱 2、改善隧道内污染的途径 (1)消除污染源-改造汽车 (2)滤毒滤烟设备,还原被污染空气 (3)将污染空气稀释到容许浓度值以下 (4)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研究、隧道结构研究、路面结构研究 3、隧道通风设计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人的忍受程度、行车安全视距 (2)需风量计算问题:考虑交通量、排放量 (3)通风方式及通风设备选择:经济性和耐久性 8.2 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 1、确定隧道内污染空气中有害物的设计浓度需要研究的问题 (1)对汽车排放 CO 量的研究 (2)对汽车排放烟雾量及透明度的研究 (3)人在污染空气中的适应能力 (4)分别研究 CO 设计浓度和烟雾设计浓度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2、C0设计浓度 (1)有害气体浓度的表示:单位体积被污染空气中含有害气体体积 106m3有害气体 1ppm 1m被污染空气 (2)人体对各种浓度有害气体的反映 致死限界 50 重 强症状 中等症状 轻度症状 8g10)坐姿 1 2 3 4 。行走 20401204022040320h.min)劳动 图8.21空气中的C0浓度、吸人时间以及活动状状态与C0Hb饱和率之间的关系 (3)C0设计浓度:与隧道长度和通风方式有关 表8.2.2C0设计浓度8(ppm) 隧道长度(m) ≤1000 ≥3000 纵向通风方式 300 250 全横向和半横向通风方式 250 200 人车混合通行隧道■ 150 100 3、烟雾设计浓度 (1)烟雾浓度定义:通过测定光线在烟雾中的透过率来表示 透过率是光线在污染空气中的透过量与在洁净空气中的透过量之比: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2、CO 设计浓度 (1)有害气体浓度的表示:单位体积被污染空气中含有害气体体积 被污染空气 有害气体 3 6 3 1 10 1 m m ppm − = (2)人体对各种浓度有害气体的反映 CO-Hb% 强症状 重症 中等症状 轻度症状 (h)坐姿 (h)行走 (h,min)劳动 250ppm 100ppm 致死限界 2000ppm 500ppm 1000ppm 3000ppm 10000ppm 图8.2.1 空气中的CO浓度、吸人时间以及活动状状态与CO-Hb饱和率之间的关系 (3)CO 设计浓度:与隧道长度和通风方式有关 表8.2.2 CO设计浓度 (ppm) 隧道长度(m) 1000 3000 纵向通风方式 300 250 全横向和半横向通风方式 250 200 人车混合通行隧道 150 100 3、烟雾设计浓度 (1)烟雾浓度定义:通过测定光线在烟雾中的透过率来表示 透过率是光线在污染空气中的透过量与在洁净空气中的透过量之比: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8.2.1) 式中:E,E。分别为同一光源的光通过污染空气和洁净空气后的照度。 K-超 (82.3) 式中:是光源光穿过m厚的容许透光率,在隧道通风与照明中,取1=100m,故 其容许浓度K=-100g1. (2)司机对烟雾浓度舒适度的评价 当烟雾浓度,透过率(1=100m)和车速不同时,对舒适程度的感觉也不同, 表8.2.3是行车速度为40kmh时,司机对舒适水平的主观评价。 表8,23可机对烟雾浓度的舒适度评价 烟茅浓度k(m)1=100m处的透过率Tm6舒适水平主观评价 00 60 12×10J 30 不价快的环培 (3)烟雾设计浓度:与光源和车速有关 表8.24车速-路面亮度烟雾浓度的关系 计算行车速度(km/h)100 806040 路面平均亮度(cd1m)90452515 K(m) 0.00650.00700.00750.0090 ●当烟雾浓度达到0.0121m时,应考虑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隧道内进行养护维修时,烟雾浓度不大于0.00351/m 4、其他有害物质 (1)氮氧化物:柴油机主要排放的有害物质,据调查,平均浓度为 20mgm3(接触45分钟),只有少数人出现不适感,当平均浓度为 55mgm3,全部人员有不适感: (2)丙烯醛:是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对眼晴和呼吸道粘膜有剧烈刺 激作用,如流泪等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E0 E = (8.2.1) 式中: 0 E,E 分别为同一光源的光通过污染空气和洁净空气后的照度。 lg 1 l K = − (8.2.3) 式中: 是光源光穿过lm厚的容许透光率,在隧道通风与照明中,取 l=100m,故 其容许浓度 lg 100 1 K = − 。 (2)司机对烟雾浓度舒适度的评价 当烟雾浓度,透过率( l = 100m)和车速不同时,对舒适程度的感觉也不同, 表8.2.3是行车速度为40km/h时,司机对舒适水平的主观评价。 表8.2.3 司机对烟雾浓度的舒适度评价 烟雾浓度 k ( −1 m ) l =100m处的透过率 (%) 100 舒适水平主观评价 3 5 10 − 60 空气清洁 3 7.0 10− 50 稍有烟雾 3 9 10 − 40 舒适度下降 3 12 10− 30 不愉快的环境 (3)烟雾设计浓度:与光源和车速有关 表8.2.4 车速-路面亮度-烟雾浓度的关系 计算行车速度( km/ h ) 100 80 60 40 路面平均亮度( 2 cd / m ) 9.0 4.5 2.5 1.5 ( ) −1 K m 0.0065 0.0070 0.0075 0.0090 ⚫ 当烟雾浓度达到 0.012 1/m 时,应考虑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 隧道内进行养护维修时,烟雾浓度不大于 0.0035 1/m 4、其他有害物质 (1)氮氧化物:柴油机主要排放的有害物质,据调查,平均浓度为 20mg/m3(接触 45 分钟),只有少数人出现不适感,当平均浓度为 55mg/m3,全部人员有不适感; (2)丙烯醛:是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剧烈刺 激作用,如流泪等;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3)二氧化硫:为具有强烈幸辣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入呼吸道后形 成硫酸和亚硫酸,被气管吸收引起各种炎症。 (4)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与C0和烟雾含量相比较小。 8.3需风量计算 1、按稀释C0浓度计算新风量 (1)计算方法 ·通风设计中,车辆有害气体排放量及与之对应的交通量都应有明确 的远景设计年限,两者应相匹配: ●确定新风量时,应对计算行车速度以下的各工况车速按20kmh为一 档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交通阻滞状态取其较大者作为设计需风量: ●在双向交通隧道中,上坡较长方向的交通量按设计交通量的60%进 行计算: ●首先计算汽车排放量,然后计算稀释到容许浓度所需新风量。 (2)C0的排放量计算 0m36x109m.l②w.1 (8.3.1) 其中:Qco是隧道全长C0排放量(m3/s): 9o是C0基准排放量(m3/辆km),可取0.01: ∫.为考虑C0的车况系数,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1.0,对二、三、四级公路取1.11.2: ∫,是车密度系数,与车速有关,按表8.6取值: ∫是考虑CO的海拔高度系数,按图83.1取值: Nm为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辆h): 为考虑C0的车型系数,按表8-7取值: 厂为考虑C0的纵坡.车速系数,按表8.8取值: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3)二氧化硫:为具有强烈幸辣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入呼吸道后形 成硫酸和亚硫酸,被气管吸收引起各种炎症。 (4)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与 CO 和烟雾含量相比较小。 8.3 需风量计算 1、按稀释 CO 浓度计算新风量 (1)计算方法 ⚫ 通风设计中,车辆有害气体排放量及与之对应的交通量都应有明确 的远景设计年限,两者应相匹配; ⚫ 确定新风量时,应对计算行车速度以下的各工况车速按 20km/h 为一 档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交通阻滞状态取其较大者作为设计需风量; ⚫ 在双向交通隧道中,上坡较长方向的交通量按设计交通量的 60%进 行计算; ⚫ 首先计算汽车排放量,然后计算稀释到容许浓度所需新风量。 (2)CO 的排放量计算 = = n m CO CO a d h i v m m Q q f f f f L N f 1 6 ( ) 3.6 10 1 (8.3.1) 其中: QCO 是隧道全长CO排放量 ( / ) 3 m s ; CO q 是CO基准排放量 ( / 3 m 辆km),可取0.01; a f 为考虑CO的车况系数,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1.0,对二、三、四级公路取1.1~1.2; d f 是车密度系数,与车速有关,按表8.6取值; h f 是考虑CO的海拔高度系数,按图8.3.1取值; Nm 为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辆/h); m f 为考虑CO的车型系数,按表8-7取值; iv f 为考虑CO的纵坡-车速系数,按表8.8取值;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n为车型类别数。 L为隧道长度,m (3)稀释C0到容许浓度的新风量计算 0m号8o (8.3.2) 式中:Qco为隧道全长稀释C0的需风量(m3/s)): P,标准大气压(kW/m2),取101.325kN1m2: p是隧址设计气压(kW/m2): T是标淮气温(K),取273: T为隧道夏季的设计气温(K)。 6是CO设计浓度。 2、按稀释烟雾浓度计算新风量 烟雾排放量是以柴油车作为计算依锯,当交通流组成油车比例大到某一限度以后,烟雾 危害超过C0危害,因此,根据烟雾排放量计算所需通风量成为重要问恩。 (1)烟雾排放量计算 烟雾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1 Q-3.x1onJauf,faonfrnN.) (8.3.3) 其中:Q是隧道全长烟雾排放量(m3/s): 9m为烟雾基准排放量(m2/辆km,可取2.5(m2/辆km: 厂m为考虑烟雾的车况系数,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1.0,对二、三、四级公路取12~15: ∫m是考虑烟雾的海拔高度系数,按图8.3.2取值: 厂㎡m为考虑烟雾的纵坡-车速系数,按表8.3.4取值: ∫mm是考虑烟雾的车型系数,按表8.3.5取值: n是柴油车车型类别系数: (2)稀释烟雾到容许浓度所需的新风量计算 所需新鲜风量按下式计算: Cin-D (8.3.4) Q,为隧道全长稀释烟雾的需风量(m/s):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n 为车型类别数。 L为隧道长度,m (3)稀释 CO 到容许浓度的新风量计算 6 0 0 ( ) = 10 T T p Q p Q CO req CO (8.3.2) 式中: Qreq(CO) 为隧道全长稀释CO的需风量( ( / ) 3 m s ); 0 p 标准大气压 ( / ) 2 kN m ,取101.325 2 kN / m ; p 是隧址设计气压 ( / ) 2 kN m ; T0 是标准气温 (K) ,取273; T 为隧道夏季的设计气温 (K) 。 是CO设计浓度。 2、按稀释烟雾浓度计算新风量 烟雾排放量是以柴油车作为计算依据,当交通流组成柴油车比例大到某一限度以后,烟雾 危害超过 CO 危害,因此,根据烟雾排放量计算所需通风量成为重要问题。 (1)烟雾排放量计算 烟雾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 = nD m VI VI a VI d h VI IV VI m m VI Q q f f f f N f 1 6 ( ) ( ) ( ) ( ) ( ) 3.6 10 1 (8.3.3) 其中: QVI 是隧道全长烟雾排放量( m /s 3 ); VI q 为烟雾基准排放量 ( / 3 m 辆 km),可取 2.5 ( / 3 m 辆 km); a(VI) f 为考虑烟雾的车况系数,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 1.0,对二、三、四级公路取 1.2~1.5; h(VI) f 是考虑烟雾的海拔高度系数,按图 8.3.2 取值; IV (VI) f 为考虑烟雾的纵坡-车速系数,按表 8.3.4 取值; m(VI) f 是考虑烟雾的车型系数,按表 8.3.5 取值; D n 是柴油车车型类别系数; (2)稀释烟雾到容许浓度所需的新风量计算 所需新鲜风量按下式计算: K Q Q VI req(VI) = (8.3.4) Qreq(VI) 为隧道全长稀释烟雾的需风量( m /s 3 );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K为烟雾设计浓度(m1)。 8.4通风方式及其选择 1、概述 (1)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自然风(不稳定)交通风(活塞风) >机械通风:纵向通风、横向通风、半横向通风、组合通风 (2)如何选择通风方式 ●确定所需风量 ●考虑自然通风是否满足 ●选择通风方式 (3)通风方式选择与多种因素有关 ●隧道类型: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 ·交通量:近期、远期、某年限的交通量 ·经济问题:考虑工程费、维修费和养护费 ·地质条件:大断面开挖的可行性 2、自然通风 (1)自然风压阻力 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计算自然通风的隧道最大容许长度的一般算式。在隧道内引起的总压头, 可由下式计算: 0.=0+5.+3台号 (8.4.1) pn是自然风阻力(N1m2):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K 为烟雾设计浓度( −1 m )。 8.4 通风方式及其选择 1、概述 (1)通风方式 ➢ 自然通风:自然风(不稳定) 交通风(活塞风) ➢ 机械通风:纵向通风、横向通风、半横向通风、组合通风 (2)如何选择通风方式 ⚫ 确定所需风量 ⚫ 考虑自然通风是否满足 ⚫ 选择通风方式 (3)通风方式选择与多种因素有关 ⚫ 隧道类型: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 ⚫ 交通量:近期、远期、某年限的交通量 ⚫ 经济问题:考虑工程费、维修费和养护费 ⚫ 地质条件:大断面开挖的可行性 2、自然通风 (1)自然风压阻力 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计算自然通风的隧道最大容许长度的一般算式。在隧道内引起的总压头, 可由下式计算: 2 2 (1 ) n r m e r v D L p = + + (8.4.1) m p 是自然风阻力( 2 N / m );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5,为隧道入口损失系数,可取0.6: 入,是隧道壁面摩阻损失系数:0.02 L是隧道长度 y,是自然风作用引起的洞内风速(m/s),可取2-3m/5: p为空气密度(g/m),可取12: D,=生为隧道断面当量直径,A,为隧道净空断面积,C,为隧道断面周长 (2)交通风压阳力 交通通风力可按下式计算: 0=是凯w-是a+w (8.4.4) 其中:,是交通通风力:n,是隧道内与y,同向的车辆数:n.为隧道内与y,反向的车辆数: y是隧道设计风速m/s:为与y,同向的各工况车速:V-为与y,反向的各工况车速:An 为汽车等效阻抗面积(汽车正投影面积)。 (3)通风阻抗力 通风阻抗力可按下式计算: 4如,=1+5.+月2明 (8.4.5) 式中:p,是通风阻抗力(N1m2)。y,是隧道设计风速m/s: 由上所述,自然风方向,隧道内的风向以及交通方向之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4)隧道内压力平衡条件 p,+pm=p,+∑p, ∑Ap,为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Nm2) (5)射流风机所需台数计算 在满足隧道设计风速条件下,射流风机台数为: i=49,+49n-4, p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e 为隧道入口损失系数,可取0.6; r 是隧道壁面摩阻损失系数;0.02 L是隧道长度; n v 是自然风作用引起的洞内风速( m/s ),可取2~3 m/s ; 为空气密度( 3 kg / m ),可取1.2; r r r C A D 4 = 为隧道断面当量直径, Ar 为隧道净空断面积, Cr 为隧道断面周长。 (2)交通风压阻力 交通通风力可按下式计算: 2 ( ) 2 ( ) ( ) 2 ( ) 2 t r r m t r r m t n v v A A n v v A A p = + + − − − − + (8.4.4) 其中: pt 是交通通风力; + n 是隧道内与 r v 同向的车辆数; − n 为隧道内与 r v 反向的车辆数; r v 是隧道设计风速m/s; t(+) v 为与 r v 同向的各工况车速; t(−) v 为与 r v 反向的各工况车速; Am 为汽车等效阻抗面积(汽车正投影面积)。 (3)通风阻抗力 通风阻抗力可按下式计算: 2 2 (1 ) r r r e r v D L p = + + (8.4.5) 式中: pr是通风阻抗力 ( 2 N / m )。 r v 是隧道设计风速m/s; 由上所述,自然风方向,隧道内的风向以及交通方向之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4) 隧道内压力平衡条件 pr + pm = pt +pj pj 为射流风机群总升压力(N/m2) (5) 射流风机所需台数计算 在满足隧道设计风速条件下,射流风机台数为: j r m t p p p p i + − = p j 为每台射流风机升压力: (1 ) 2 j r r j j j v v A A p = v −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A,是射流风机出口面积:',是射流风机出口速度:刀射流风机位置摩阻损失折减系数: 3、是否设置通风机的经验判定 (1)双向交通隧道 LN<6×10(双向交通》 (8.4.2 (2)单向交通残道 LN<20×105(单向交通) (84.3) 式中:L为隧道长度(m):N为设计交通量(辆h)。 4、纵向通风 (1)射流式通风:在车道空间上方吊设射流风机,用以升压: (2)有竖井的纵向式通风: 5、横向通风 (1)半横向通风 半横向式通风,可使隧道内的污染浓度,大体上接近一致。送风式半横向通风是半横向通 风的标准型式,新鲜空气经送风管直接吹向汽车的排气孔高度附近,对排气直接稀释,这对后 续车很有利。污染空气是在隧道上部扩散,经过两端润门排出润外。 (2)全横向通风 这种通风方式同时设置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隧道内基本上不产生沿纵向流动的风,只有 横方向的风流动。 (3)混合式通风 6、通风方式的选择 ()影响因素:隧道长度、交通条件、地质条件、气象条件 (2)选择原则: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适用、经济为原则。 思考与练习题: 1.隧道通风的目的是什么? 2.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界限是什么? 3.机械通风的方式有哪些? 4.如何计算C0的排放量? 5.如何计算C0的排放量? 6.什么是纵向通风、横向通风、半横向通风?各自的适用范围、条件有哪些?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Aj 是射流风机出口面积; j v 是射流风机出口速度; 射流风机位置摩阻损失折减系数; 3、是否设置通风机的经验判定 (1) 双向交通隧道 5 LN 610 (双向交通) (8.4.2) (2) 单向交通隧道 5 LN 2010 (单向交通) (8.4.3) 式中:L为隧道长度(m);N为设计交通量(辆/h)。 4、纵向通风 (1) 射流式通风:在车道空间上方吊设射流风机,用以升压; (2) 有竖井的纵向式通风: 5、横向通风 (1) 半横向通风 半横向式通风,可使隧道内的污染浓度,大体上接近一致。送风式半横向通风是半横向通 风的标准型式,新鲜空气经送风管直接吹向汽车的排气孔高度附近,对排气直接稀释,这对后 续车很有利。污染空气是在隧道上部扩散,经过两端洞门排出洞外。 (2) 全横向通风 这种通风方式同时设置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隧道内基本上不产生沿纵向流动的风,只有 横方向的风流动。 (3) 混合式通风 6、通风方式的选择 (1) 影响因素:隧道长度、交通条件、地质条件、气象条件 (2) 选择原则: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适用、经济为原则。 思考与练习题: 1. 隧道通风的目的是什么? 2.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界限是什么? 3. 机械通风的方式有哪些? 4. 如何计算CO的排放量? 5. 如何计算CO的排放量? 6. 什么是纵向通风、横向通风、半横向通风?各自的适用范围、条件有哪些?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章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章 隧道结构计算.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隧道结构构造.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隧道总体设计.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隧道的勘察.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绪论.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试卷习题(隧道工程08A)试题.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鲍先凯).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试卷习题(隧道工程08A)答案.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试卷习题(隧道工程08B)试题.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试卷习题(隧道工程08B)答案.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Tunnel Engineering.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 Basic Principle for Concrete Structures(PPT完整讲稿,共九章,含绪论).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负责人:李平).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ncrete Structure Basic Theory.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2 场地、地基和基础.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0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9章 隧道照明.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0章 隧道施工方法及其基本作业.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隧道照明.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1/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3/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2/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隧道通风.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2/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3/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1/3).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5.1 隧道围岩分级及其作用.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隧道结构计算.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 5.2 围岩压力的确定 5.3 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隧道结构构造.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隧道总体设计(2/2).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隧道的勘察 Reconnaissance of Tunnels.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隧道总体设计(1/2).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2/2).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1/2).ppt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Building Material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