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编 明代文学(1368—1644)——绪论

第号编明代学 (1368-1644)
第七编 明代文学 (1368—1644)

中论 3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 可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88、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8()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 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 3明初“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3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3文学商品化,带來晩明文坛的污秽浊流
绪论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 可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一 、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一)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 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 明初 “重农抑商” ,影响了城市繁荣。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

丰 or esTers 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使 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 灵说”,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 “二拍”《牡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 品。 8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 中叶后,学和禅宗强调“本心” 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 上)禅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 倒”(《紫柏老人集法语》)
(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 使 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 灵说”,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 “三言” 、 “二拍”《牡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 品。 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 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 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 。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 上)禅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 倒”(《紫柏老人集·法语》)

丰 or esTers 明后期思視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 张扬世俗情欲 李贽:“人必有私”(《政书》卷2) B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 34) B8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 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宾容满席。男女交鳥”,“姬妾数人。游 闲数人”。“朝不谋夕》“恬不知耻 (《与龚惟长先生书》)
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 张扬世俗情欲: 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 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 34) 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 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 “宾客满席,男女交舄” , “姬妾数人,游 闲数人” , “朝不谋夕”“恬不知耻” (《与龚惟长先生书》)

4中型映 8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8(一)明代文学分期 9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 8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 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 8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和《四声 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 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 言》、凌濛初和“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诗文 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明代文学分期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 曲、小说成就较高, 《三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和《四声 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 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 言》、凌濛初和“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诗文 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丰 俗雯龜粒的提高和繁 E 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 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郛。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來越浓, 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宓道、汤显祖 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 《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 3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 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3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 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 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 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 《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 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

4中型映 9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8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 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 言”“二拍”为代表 8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问 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 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传奇剧《牡丹亭》、杂 剧《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 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 “三言”“二拍”为代表。 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问 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 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传奇剧《牡丹亭》、杂 剧 《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 第三章 苏轼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五章 南宋前期文学 第六章 陆游 第七章 辛弃疾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 第九章 宋代话本 第十章 辽金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南北朝文学(420—581).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与初唐文学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第三章 李白与杜甫 第四章 白居易和中唐诗歌 第五章 唐代散文和小说 第六章 晚唐诗歌与唐五代词.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汉代诗歌.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东晋文学与陶渊明.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二章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第三章 楚辞 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ppt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文学》课程思考题与论文选题库.doc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南宋诗词(李清照、陆游、辛弃疾).ppt
- 《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苏轼及北宋词(下).ppt
- 《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罗贯中《三国演义》.ppt
-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doc
-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网络课件.doc
-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电子教案(共十五章).doc
- 阜阳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
-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doc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章 我国古代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 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第四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五章 宋元南戏 第六章 元代散曲 第七章 元代诗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金瓶梅》.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三国演义》.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水浒传》.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明代杂剧.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章《西游记》.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明代传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汤显祖.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长生殿》与《桃花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清代戏曲.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明代诗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红楼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编 清代文学(1644—1839)——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儒林外史》和清代其它长篇小说.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九编 近代文学(1840—1919)——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聊斋志异》.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0 The Twentieth Century.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 The Anglo-Saxon Period(450-1066).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