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汤显祖

中b2 第八章汤显祖
第八章 汤显祖

丰 or esTers 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思熄和创作 生平与创作 1、生平:汤显祖历经嘉靖、 隆庆、万历三个腐败、黑暗王 朝。21岁中举,后来科考一再 受挫,34岁才中进士。在南京 作太常寺博士。因上《论辅臣 科臣疏》批评时政,被贬广东 徐文县任小吏,两年后改任浙 江遂昌知县。后因爱女、娇儿、 大弟先后夭折,毅然辞官,隐 居临川玉茗堂。 汤星祖塑像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 、生平与创作 1、生平:汤显祖历经嘉靖、 隆庆、万历三个腐败、黑暗王 朝。21岁中举,后来科考一再 受挫,34岁才中进士,在南京 作太常寺博士。因上《论辅臣 科臣疏》批评时政,被贬广东 徐文县任小吏,两年后改任浙 江遂昌知县。后因爱女、娇儿、 大弟先后夭折,毅然辞官,隐 居临川玉茗堂。 汤显祖塑像

中b2 2、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 刻 《紫钗记》 南 《牡丹亭》 《南柯记》 《邯单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 1汤显祖主要著作图影
2、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 《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 。 汤显祖主要著作图影

4中型映 二、思翘与“至愔论》 1、思翅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 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 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 观神交多年。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家风影响。祖父40岁 后隐居乡村;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启蒙老师徐 良傅景仰蓬莱仙境,业师罗汝芳深通神佛吐纳之 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信仰
二、思想与“至情论” 1、思想 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 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 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 观神交多年。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家风影响。祖父40岁 后隐居乡村;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启蒙老师徐 良傅景仰蓬莱仙境,业师罗汝芳深通神佛吐纳之 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信仰

4中型映 2、“至情”论内容有 8①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8“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 “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②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 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告非情 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3③“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 3“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
2、 “至情”论 内容有三: ①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 “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②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 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 (《牡丹亭·题词》) ③“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

中b2 第二节汤显祖代表作《壮丹亭》 与,西带气
第二节 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 江西抚州牡丹亭

丰 or esTers 《壮丹亭》题材渊源及剧情 1、题材渊源: ①《牡丹亭题词》:“传杜太守事,仿佛晋武都 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 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 99 (见《太平广记》之《法苑珠林》、《列异传》) ②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重刻增补燕居 笔记》)
一 、《牡丹亭》题材渊源及剧情 1、题材渊源: ①《牡丹亭题词》:“传杜太守事,仿佛晋武都 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 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 也” 。 (见《太平广记》之《法苑珠林》、《列异传》) ②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重刻增补燕居 笔记》)

4中型映 2、剧情梗概 第一出《汉宫春》词: 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 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 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 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 起睢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 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 正苦,报中状元郎
2、剧情梗概: 第一出《汉宫春》词: 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 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 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 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 起睢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 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 正苦,报中状元郎

丰 or esTers 二、杜丽娘形衰及其意义 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 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8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3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牡开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 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 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 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 挠斗子,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Q
二、杜丽娘形象及其意义 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 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 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 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 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 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中b2 三、《牡丹亭》的浪谩主义风格 1、主题上: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 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 如愿以偿。现理視·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 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 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 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没有 可得到亟。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 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奇幻情节和人形象, 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
三、《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 1、主题上:为演绎生死“至情” ,剧中主人 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 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 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 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 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没有 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 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 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 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明代传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章《西游记》.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明代杂剧.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水浒传》.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三国演义》.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金瓶梅》.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章 我国古代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 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第四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五章 宋元南戏 第六章 元代散曲 第七章 元代诗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编 明代文学(1368—1644)——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 第三章 苏轼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五章 南宋前期文学 第六章 陆游 第七章 辛弃疾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 第九章 宋代话本 第十章 辽金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南北朝文学(420—581).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与初唐文学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第三章 李白与杜甫 第四章 白居易和中唐诗歌 第五章 唐代散文和小说 第六章 晚唐诗歌与唐五代词.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汉代诗歌.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东晋文学与陶渊明.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二章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第三章 楚辞 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ppt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文学》课程思考题与论文选题库.doc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长生殿》与《桃花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清代戏曲.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明代诗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红楼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编 清代文学(1644—1839)——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儒林外史》和清代其它长篇小说.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九编 近代文学(1840—1919)——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聊斋志异》.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0 The Twentieth Century.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 The Anglo-Saxon Period(450-1066).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2 The Norman Period(1066-135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3 The Age of Chaucer(1350-140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4 The Fifteenth Century(1400-155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5 The English Renaissance(1550-1642).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6 The Seventeenth Century(1603-1688).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7 The Eighteenth Century(1688-1798).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8 The Age of Romanticism(1798-1832).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9 The Victorian Age(1832-1901).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