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一章《三国演义》 四大奇书 6历史演义 代表作
第一章 《三国演义》 “四大奇书” 之一 “历史演义” 代表作

丰 or esTers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8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 国志》“注” 3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 吃”,说明三国故事晩唐已众口喧腾。 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 略》、戏曲舞台的三国戏。 88 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 (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 国志》“注” 。 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 吃”,说明三国故事晚唐已众口喧腾。 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 略》、戏曲舞台的三国戏。 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 (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

4中型映 3二、《三国演义》作者 3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编 次 3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人 籍贯有大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3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汇 编》),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8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 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 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 义》、巛三遂平妖传》等五种
二、《三国演义》作者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编 次”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籍贯有太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汇 编》),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 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 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

中b2 9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3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 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8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 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 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88 3、毛本:清康熈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 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 刪,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 三百多年來最流行的版本
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 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简称“李评本” 。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 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 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 3、毛本: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 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 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 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丰 or esTers 第二节《三国演义》内容和思想 《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3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 元年(184)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 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8第一部分(1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 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8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 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38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 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第二节 《三国演义》内容和思想 一 、《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 元年(184)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 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 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 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 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丰 or esTers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 国间尖锐复条的政治斗争 9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9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9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 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 认识窥义和借鉴价值。 8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 物形象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 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 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 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 物形象

丰 or esTers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主题纷争: 9、“悲剧”说 正统”说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 义”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 愿望 说 谐”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12 66m 扬用兵之道”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13、“人才学教科书”说 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 6、“赞美智慧”说义英雄”说 7、“天下归一”说 8、“讴歌封建贤才”说15、“总结历史经验”说 16、“无固定主题”说等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主题纷争: 1、 “正统”说 2、 “忠义”说 3、 “拥刘反曹反映人民 愿望”说 4、 “反映三国兴亡”说 5、 “歌颂理想英雄”说 6、 “赞美智慧”说 7、 “天下归一”说 8、 “讴歌封建贤才”说 9、 “悲剧”说 10、 “总结争夺政权经验” 说 11、 “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 谐”说 12、 “宣扬用兵之道”说 13、 “人才学教科书”说 14、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 义英雄”说 15、 “总结历史经验”说 16、 “无固定主题”说等

中b2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 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來广大,鲜明地表现出 “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 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 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 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 来的悲怆与迷惘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 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鲜明地表现出 “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 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 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 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 来的悲怆与迷惘

丰 or esTers (一)明君贤臣理想 1、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一“仁君”典范: “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当安喜尉:“与民秋毫无犯”“远得人心近得民望”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选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 “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 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 兵临西川不忍取
(一)明君贤臣理想 1、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 ——“仁君”典范: “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当安喜尉:“与民秋毫无犯”“远得人心近得民望”;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进西川:“秋毫无犯” ,百姓“焚香礼拜” 。 “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 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 兵临西川不忍取

丰 or esTers 9言操 “奸雄”代表。“奸绝” 9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3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 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3○疑而杀人: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8○梦中杀人:贴身侍卫 3○酒中杀人:扬州刺史刘馥。 8O借刀杀人:名士祢衡 8○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
曹操 ——“奸雄”代表,“奸绝”: 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 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疑而杀人: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梦中杀人:贴身侍卫 ○酒中杀人:扬州刺史刘馥。 ○借刀杀人:名士祢衡 ○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金瓶梅》.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章 我国古代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 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第四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五章 宋元南戏 第六章 元代散曲 第七章 元代诗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编 明代文学(1368—1644)——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 第三章 苏轼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五章 南宋前期文学 第六章 陆游 第七章 辛弃疾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 第九章 宋代话本 第十章 辽金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南北朝文学(420—581).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与初唐文学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第三章 李白与杜甫 第四章 白居易和中唐诗歌 第五章 唐代散文和小说 第六章 晚唐诗歌与唐五代词.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汉代诗歌.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东晋文学与陶渊明.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二章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第三章 楚辞 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ppt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文学》课程思考题与论文选题库.doc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南宋诗词(李清照、陆游、辛弃疾).ppt
- 《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苏轼及北宋词(下).ppt
- 《大学语文》课程PPT教学课件:罗贯中《三国演义》.ppt
-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doc
-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网络课件.doc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水浒传》.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明代杂剧.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章《西游记》.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明代传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汤显祖.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长生殿》与《桃花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清代戏曲.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明代诗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红楼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编 清代文学(1644—1839)——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儒林外史》和清代其它长篇小说.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九编 近代文学(1840—1919)——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聊斋志异》.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0 The Twentieth Century.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 The Anglo-Saxon Period(450-1066).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2 The Norman Period(1066-135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3 The Age of Chaucer(1350-140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4 The Fifteenth Century(1400-1550).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