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3)色谱理论基础

第七章 一、气相色谱流出 曲线 色谱分析法二、容量因子与分 配系数 三、塔板理论 第三节 四、速率理论 色谱理论基础 五、分离度 下页 2021221
2021/2/21 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 第三节 色谱理论基础 一、气相色谱流出 曲线 二、容量因子与分 配系数 三、塔板理论 四、速率理论 五、分离度

、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1.基线 信 1 1/2 号进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 072 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流出时间 2.保留值 (动画)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 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 )的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l′):′=- 2021/221
2021/2/21 一、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1.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 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2.保留值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 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 )的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tR '= tR-tM (动画)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R):VR=×F0 (F为色谱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L/min。) 死体积():WM=M×Fo 调整保留体积(VR′):VR′=VR-VM tR Yu 进 峰 Wb聊 流出时间 2021/221
2021/2/21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VR = tR×F0 ( F0为色谱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VM): VM = tM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 VR -VM

3.相对保留值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21=tr2/triVr2/V ri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 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 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Yi 皇 +Wb 流出时间 2021/221
2021/2/21 3. 相对保留值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 V’R2 / V’ R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 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 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4.区域宽度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問 有三种表示方法: 流出时间 (1)标准偏差(O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2)半峰宽(Y12) 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Y12=2.354σ (3)峰底宽(Wb): Wb=4σ 2021/221
2021/2/21 4. 区域宽度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 有三种表示方法: (1)标准偏差():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2)半峰宽(Y1/2): 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Y1/2 =2.354 (3)峰底宽(Wb): Wb=4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K:组分在两相间的浓度比; 容量因子k:平衡时,组分在各相中总的质量比; k=M/M M为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M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容量因子k与分配系数K的关系为 式中B为相比。 。K 填充柱相比:6~35; CmVm B毛细管柱的相比:50~1500 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可由保留时间计算出容量因子,两者有以下关系: k=RM tR 2021/221
2021/2/21 二、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K:组分在两相间的浓度比; 容量因子k:平衡时,组分在各相中总的质量比; k =MS / Mm MS为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Mm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容量因子k与分配系数K的关系为: 式中β为相比。 填充柱相比:6~35; 毛细管柱的相比:50~1500 M R M R M t t t t t k ' = − = K V V c c V V M V V M M M k m S m s m m S S S S m S = = = = 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可由保留时间计算出容量因子,两者有以下关系:

塔板理论一柱分离效能指标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n=5.54()2 =16(R)2 1/2 W 2021/221
2021/2/21 三、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 = L / 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2 2 1 2 5.54( ) 16( ) / b R R W t Y t n = =

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组分在t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 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n=5.54(R)2 =16( 1/2 有效=5.54()2=16( R)2 2 H 有效 有效 2021/221
2021/2/21 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 组分在t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 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2 2 1 2 5.54( ) 16( ) / b R R W t Y t n = = 有效 有效 有效 n L H W t Y t n b R R = = = 2 ' 2 1/ 2 ' 5.54( ) 16( )

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n越大(塔板高度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 ,所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 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 测定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 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 无法分离。 (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 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 柱效的途径。 2021/221
2021/2/21 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 ,所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 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 测定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 分的分配系数 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 无法分离。 (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 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 柱效的途径

四、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H=A+B/u+C·u H:理论塔板高度,l: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B、C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1/221
2021/2/21 四、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H = A + B/u + C·u H:理论塔板高度,u: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B、C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2)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装置).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分析化学导论.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位分析法 Potentiometric analysis.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伏安和极谱法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作用原理.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光谱分析法导论.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红外光谱分析.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质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一章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光谱复习.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原子荧光光谱法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FS).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原子质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A).doc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B).doc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 Introduction.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4)分离条件选择.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5)定性定量方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6)毛细管色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7)液相色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8)离子色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9)高效毛细管电泳.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1)色谱法概述.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9.4 聚合度变大的化学转变 §9.5 聚合度变大的化学转变——聚合物的降解.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共聚合 §7.4 二元共聚组成和转化率的关系.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共聚合 §7.3 典型的二元共聚组成曲线.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配位聚合 §5.3 Ziegler-Natta催化.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前言、第一章 绪论(和钰).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离子型聚合 §4.2 阴离子聚合.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3.4 聚合反应动力学.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逐步聚合 §2.3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动力学.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配位聚合 §5.4 丙烯的阴离子配位聚合机理.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逐步聚合 §2.4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聚合度的控制.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3.5 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逐步聚合 §2.5 体型逐步聚合.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开环聚合(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