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4)分离条件选择

第七章 一、色谱柱及使 色谱分析法 用条件的选择 二、载气种类和流 第四节 速的选择 色谱分离操作条三、其它操作条件 件的选择 的选择 下页 2021221
2021/2/21 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 一、 色谱柱及使 用条件的选择 二、 载气种类和流 速的选择 三、 其它操作条件 的选择 第四节 色谱分离操作条 件的选择

色谱柱及使用条件的选择 1.固定相的选择 气一液色谱,应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 ①分离非极性组分时,通常选用非极性固定相。各组分 按沸点顺序出峰,低沸点组分先出峰。 ②分离极性组分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各组分按 极性大小顺序流出色谱柱,极性小的先出峰。 ③分离非极性和极性的(或易被极化的)混合物,一般 选用极性固定液。此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极性的(或 易被极化的)组分后出峰。 2021221
2021/2/21 一、 色谱柱及使用条件的选择 1. 固定相的选择 气-液色谱,应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 ①分离非极性组分时,通常选用非极性固定相。各组分 按沸点顺序出峰,低沸点组分先出峰。 ② 分离极性组分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各组分按 极性大小顺序流出色谱柱,极性小的先出峰。 ③分离非极性和极性的(或易被极化的)混合物,一般 选用极性固定液。此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极性的(或 易被极化的)组分后出峰

④醇、胺、水等强极性和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的分 离,通常选择极性或氢键性的固定液。 ⑤组成复杂、较难分离的试样,通常使用特殊固定 液,或混合固定相 固定相 2021221
2021/2/21 ④ 醇、胺、水等强极性和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的分 离,通常选择极性或氢键性的固定液。 ⑤ 组成复杂、较难分离的试样,通常使用特殊固定 液,或混合固定相

2.固定液配比(涂渍量)的选择 配比:固定液在担体上的涂渍量,一般指的是固定液与 担体的百分比,配比通常在5%~25%之间。 配比越低,担体上形成的液膜越薄,传质阻力越小,柱 效越高,分析速度也越快。 配比较低时,固定相的负载量低,允许的进样量较小 分析工作中通常倾向于使用较低的配比。 2021221
2021/2/21 2. 固定液配比(涂渍量)的选择 配比:固定液在担体上的涂渍量,一般指的是固定液与 担体的百分比,配比通常在5%~25%之间。 配比越低,担体上形成的液膜越薄,传质阻力越小,柱 效越高,分析速度也越快。 配比较低时,固定相的负载量低,允许的进样量较小。 分析工作中通常倾向于使用较低的配比

3柱长和柱内径的选择 增加柱长对提高分离度有利(分离度R正比于柱长L2) ,但组分的保留时间↑,且柱阻力↑,不便操作。 柱长的选用原则是在能满足分离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 选用较短的柱,有利于缩短分析时间。 v填充色谱柱的柱长通常为1~3米,内径3~4厘米。 2021221
2021/2/21 3.柱长和柱内径的选择 增加柱长对提高分离度有利(分离度R正比于柱长L 2) ,但组分的保留时间tR ↑ ,且柱阻力↑,不便操作。 柱长的选用原则是在能满足分离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 选用较短的柱,有利于缩短分析时间。 填充色谱柱的柱长通常为1~3米,内径3~4厘米

4.柱温的确定 品(1)首先应使柱温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超过该 温度固定液易流失)和最低使用温度(低于此温度固定液以 固体形式存在)范围之内。 (2)柱温升高,分离度下降,色谱峰变窄变高。柱温↑, 被测组分的挥发度↑,即被测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K↓, t↓,低沸点组份峰易产生重叠。 (3)柱温↓,分离度↑,分析时间↑。对于难分离物质 对,降低柱温虽然可在一定程度内使分离得到改善,但是不 可能使之完全分离,这是由于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增大的同 时,两组分的峰宽也在增加,当后者的增加速度大于前者时, 两峰的交叠更为严重。 2021221
2021/2/21 4.柱温的确定 (1) 首先应使柱温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超过该 温度固定液易流失)和最低使用温度(低于此温度固定液以 固体形式存在)范围之内。 (2) 柱温升高,分离度下降,色谱峰变窄变高。柱温↑, 被测组分的挥发度↑,即被测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K↓, tR↓,低沸点组份峰易产生重叠。 (3) 柱温↓,分离度↑,分析时间↑。对于难分离物质 对,降低柱温虽然可在一定程度内使分离得到改善,但是不 可能使之完全分离,这是由于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增大的同 时,两组分的峰宽也在增加,当后者的增加速度大于前者时, 两峰的交叠更为严重

柱温的确定 (4)柱温一般选择在接近或略低于组分平均沸点时的温度。 品(5)组分复杂,沸程宽的试样,采用程序升温。 程序升温 1、甲醇 2、乙醇 恒温分高 3、1-丙醇 4、1-丁醇 5、1-戊醇 6、环己醇 7、1-辛醇 8、1-庚醇 9、十二烷醇 程序升温 2021221 上页下页返回
2021/2/21 柱温的确定 (4)柱温一般选择在接近或略低于组分平均沸点时的温度。 (5)组分复杂,沸程宽的试样,采用程序升温。 程 序 升 温

二、载气种类和流速的选择 1.载气种类的选择 载气种类的选择应考虑三个方面:载气对柱效的影响、 检测器要求及载气性质 (1)载气摩尔质量大,可抑制试样的纵向扩散,提高柱效。 (2)载气流速较大时,传质阻力项起主要作用,采用较小摩 尔质量的载气(如H2,He),可减小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3)热导检测器需要使用热导系数较大的氢气有利于提高检 测灵敏度。在氢焰检测器中,氮气仍是首选目标。 (4)在载气选择时,还应综合考虑载气的安全性、经济性及 来源是店泛等因素
2021/2/21 二、 载气种类和流速的选择 1. 载气种类的选择 载气种类的选择应考虑三个方面:载气对柱效的影响、 检测器要求及载气性质。 (1)载气摩尔质量大,可抑制试样的纵向扩散,提高柱效。 (2)载气流速较大时,传质阻力项起主要作用,采用较小摩 尔质量的载气(如H2,He),可减小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 (3)热导检测器需要使用热导系数较大的氢气有利于提高检 测灵敏度。在氢焰检测器中,氮气仍是首选目标。 (4)在载气选择时,还应综合考虑载气的安全性、经济性及 来源是否广泛等因素

2.载气流速的选择 作图求最佳流速。 实际流速稍大于最佳流速,缩短时间 H H最小 B/ C A u最佳 2021221
2021/2/21 2. 载气流速的选择 作图求最佳流速。 实际流速稍大于最佳流速,缩短时间

其它操作条件的选择 1.进样方式和进样量的选择 v液体试样采用色谱微量进样器进样,规格有1uL, 5μL,10μ等。 进样量应控制在柱容量允许范围及检测器线性检测范 围之内。进样要求动作快、时间短。 色谱实验」 v气体试样应采气体进样阀进样。 ② 2021221
2021/2/21 三、 其它操作条件的选择 1.进样方式和进样量的选择 液体试样采用色谱微量进样器进样,规格有1μL, 5μL,10μL等。 进样量应控制在柱容量允许范围及检测器线性检测范 围之内。进样要求动作快、时间短。 气体试样应采气体进样阀进样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3)色谱理论基础.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2)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装置).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分析化学导论.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位分析法 Potentiometric analysis.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伏安和极谱法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作用原理.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光谱分析法导论.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红外光谱分析.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质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一章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光谱复习.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原子荧光光谱法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FS).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原子质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A).doc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B).doc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5)定性定量方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6)毛细管色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7)液相色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8)离子色谱法.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9)高效毛细管电泳.ppt
- 襄樊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1)色谱法概述.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9.4 聚合度变大的化学转变 §9.5 聚合度变大的化学转变——聚合物的降解.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共聚合 §7.4 二元共聚组成和转化率的关系.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共聚合 §7.3 典型的二元共聚组成曲线.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配位聚合 §5.3 Ziegler-Natta催化.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前言、第一章 绪论(和钰).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离子型聚合 §4.2 阴离子聚合.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3.4 聚合反应动力学.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逐步聚合 §2.3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动力学.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配位聚合 §5.4 丙烯的阴离子配位聚合机理.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逐步聚合 §2.4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聚合度的控制.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3.5 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逐步聚合 §2.5 体型逐步聚合.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开环聚合(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共聚合 §7.1 引 §7.2 二元共聚组成方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