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上海交通大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讲义)第六讲:印度佛教简史及其主要教义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2
文件大小:13.2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讲义)第六讲:印度佛教简史及其主要教义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六讲:印度佛教简史及其主要教义 一、印度佛教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一原始佛教:至前四世纪中叶,为原始佛教时期,离佛灭度 100年左右 二、部派佛教:至公元1世纪,因为对于教义、戒律理解的不 同,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部,原含义是说,即主张),原始佛教 与部派佛教一般习惯称呼为小乘佛教。 三、大乘佛教:至七世纪左右,为大乘佛教时期。又分前后两 期:到4、5世纪为大乘空宗(从大众部演化来中观学派);至于七世 纪为有宗(由来自上座部演化出来的说经部并在大乘空宗影响下形成 瑜伽行派,上座部一直存在于东南亚、南亚地区国家)。 四、秘密教、密教:七至十二世纪末是密教时期。最后在12 世纪末在印度本土绝迹。 二、大小乘佛教的区别: 1、对于佛的看法。 2、理想境界。 3、修持方式。 4、经典与理论。 三、尤其注意中国大乘佛教的突出特征: 1、居士理想 2、素食主义

第六讲:印度佛教简史及其主要教义 一、印度佛教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一:原始佛教:至前四世纪中叶,为原始佛教时期,离佛灭度 100 年左右 二、部派佛教:至公元 1 世纪,因为对于教义、戒律理解的不 同,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部,原含义是说,即主张),原始佛教 与部派佛教一般习惯称呼为小乘佛教。 三、大乘佛教:至七世纪左右,为大乘佛教时期。又分前后两 期:到 4、5 世纪为大乘空宗(从大众部演化来中观学派);至于七世 纪为有宗(由来自上座部演化出来的说经部并在大乘空宗影响下形成 瑜伽行派,上座部一直存在于东南亚、南亚地区国家)。 四、秘密教、密教:七至十二世纪末是密教时期。最后在 12 世纪末在印度本土绝迹。 二、大小乘佛教的区别: 1、对于佛的看法。 2、理想境界。 3、修持方式。 4、经典与理论。 三、尤其注意中国大乘佛教的突出特征: 1、居士理想 2、素食主义

3、农禅合一 4、清规戒律。 5、与儒、道思想的融合。 四、大乘佛教、密教主要教义: 1、大乘中观学派: A宗经、宗论;《大般若经》(600卷)、四论(龙树、提婆) B趴“三是偈”,缘起性空;“空”的解析;“空”的三种境界。解析空 (析空)、缘起性空(体空):两种中道。 C《金刚经》的思维方式。 2、瑜伽行派: A1宗经、宗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B趴万法唯识;“八识”、阿赖耶识;“种子”与“现行”; C与佛洛依德潜意识说的类似之处。 3、密教:三密相应

3、农禅合一 4、清规戒律。 5、与儒、道思想的融合。 四、大乘佛教、密教主要教义: 1、大乘中观学派: A\宗经、宗论;《大般若经》(600 卷)、四论(龙树、提婆) B\“三是偈”,缘起性空; “空”的解析; “空”的三种境界。解析空 (析空)、缘起性空(体空);两种中道。 C\《金刚经》的思维方式。 2、瑜伽行派: A\宗经、宗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100 卷) B\万法唯识; “八识”、阿赖耶识; “种子”与“现行” ; C\与佛洛依德潜意识说的类似之处。 3、密教:三密相应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