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病理生理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缺氧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9
文件大小:5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病理生理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缺氧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2.cyanosis(发)3. P504.低张性缺氧1.Hypoxia(缺氧)5.血液性缺氧6.循环性缺氧7.血氧容量8.血氧含量二。填空题:和②1.影响血氧分压的因素有①和②2.影响血氧含量的因素有①U3.CO中毒时,血氧指标的变化是:血氧含量①,血氧容量?·Pa02③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皮肤粘膜颜色②..③4.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常见原因有①:④0和②5.循环性缺氧可分为①0和②6.感染性休克引起缺氧的类型有①·7.低张性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心血管反应,主要表现有①②③②8.缺氧时血液系统的主要变化有①?③9.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有:①.②.③10.常用的血氧指标有:①:.④,?11.平均浓度达到②以上,皮肤、粘膜毛细血管血液中①呈青紫色·称发。12.严重贫血的病人面色①,CO中毒的病人皮肤粘膜呈②高铁血红蛋白患者皮肤粘膜呈③13.循环性缺氧血氧变化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①血氧容量②,血氧饱和度③,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④14:缺氧时组织细胞的适应性变化有①:②:?.?量的量减去②量然后除以③15.血氧饱和度等于①

复 习 思 考 题 一.名词解释: 1. Hypoxia (缺氧) 2. cyanosis (发绀) 3.P50 4.低张性缺氧 5.血液性缺氧 6.循环性缺氧 7.血氧容量 8.血氧含量 二.填空题: 1.影响血氧分压的因素有①_和②_。 2.影响血氧含量的因素有①_和②_。 3.CO 中毒时, 血氧指标的变化是: 血氧含量①_, 血氧容量 ②_,• PaO2③_, 血氧饱和度 ④_, • 呼 吸 变 化 ⑤_,• 皮肤粘膜颜色⑥_。 4.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常见原因有①_, • ②_,• • ③_,• • ④_。 5.循环性缺氧可分为①_和②_。 6.感染性休克引起缺氧的类型有①_和②_。 • 7 . 低 张 性 缺 氧 引 起 的 代 偿 性 心 血 管 反 应 , 主 要 表 现 有 ①_,• ②_,• ③_。 8.缺氧时血液系统的主要变化有①_, ②_。 9.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有:①_, ②_,③_。 10 . 常 用 的 血 氧 指 标 有 : ①_, • ②_,• • ③_,• • ④_,⑤_。 11. 毛细血管血液中①_平均浓度达到②_以上,皮肤、粘膜 呈 青紫色,• 称发绀。 12.严重贫血的病人面色①_,CO 中毒的病人皮肤粘膜呈②_, 高铁血红蛋白患者皮肤粘膜呈③_。 13.循环性缺氧血氧 变化特点为动 脉血氧分压①_ ,血氧容量 ②_,血氧饱和度③_,动-静脉血氧含量差④_。 14 . 缺氧时组织细胞的适应性变化有 ①_, • ②_,• • ③_,• ⑤_。 15.血氧饱和度等于①_量减去②_量然后除以③_量的

百分数。16.氰化物引起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机制是该物质迅速与①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为②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转变为?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使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三单项选择题:1.低氧血症是指:A.静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B.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C.血氧容量低于正常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2.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A.血氧容量IB.动脉血氧分压JC.血氧饱和度正常D.静脉血氧含量↑E.动--静脉氧含量差↑3.下列关于低张性缺氧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A.血氧容量正常B.PaO2和血氧含量I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E.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4:血液性缺氧的特征性变化是: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动脉血氧含量IC.血氧饱和度正常D.血氧容量IE.动-静脉氧含量差I5.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有特征性的变化是: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血氧容量正常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16.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A.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B.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C.使线里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个D.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E.造成氧化磷酸化脱偶联7.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属于循环性缺氧:A.休克B.心力衰竭C.肺动静脉瘘D.动脉血栓形成

百分数。 16. 氰化物引起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机制是该物质迅速与①_ 型细胞 色素氧化酶的 Fe3+结合为②_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转变为 ③_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使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 三.单项选择题: 1.低氧血症是指: A.静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 C.血氧容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2.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 B.动脉血氧分压↓ C.血氧饱和度正常 D.静脉血氧含量↑ E.动-静脉氧含量差↑ 3.下列关于低张性缺氧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 A.血氧容量正常 B.PaO2 和血氧含量↓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 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 之一 E.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4.血液性缺氧的特征性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 C.血氧饱和度 正常 D.血氧容量↓ E.动-静脉氧含量差↓ 5.循环性缺氧时, 血氧指标有特征性的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血氧容量正常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6.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 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 A.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B.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结合 C.使线里体内膜对 H+的通透性↑ D.抑制 ATP 合成 酶的活性 E.造成氧化磷酸化脱偶联 7.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属于循环性缺氧: A.休克 B.心力衰竭 C.肺动静脉瘘 D.动脉血栓形成

E.静脉淤血8.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反应是: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性增强C.肺通气量增加ID.脑血流量增加E.腹腔内脏血流量减少9.急性缺氧时血管收缩和血流量减少最明显的器官为A.肝脏B.肾脏C.肺D.胃肠道E.胰腺10.严重缺氧致细胞损伤时,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变化为:A.细胞内[Na']↑B.细胞外[k+]]C.细胞内[Ca2+]D.细胞外[H+]]E.以上都不是11.单纯循环性缺氧患者进行氧疗的主要目的是:B.提高PAO2C.提高SaO2A.提高PaO2D.增加血浆中溶解的O2E.促使CO2的排出12.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A. 2,3--DPG1B. [H+]]C. CO21D.温度下降E.PH↑13.对吸氧疗效最佳的缺氧类型是:A.贫血所致的缺氧B.亚硝酸盐中毒所致的缺氧C.循环性缺氧D.组织中毒性缺氧E.呼吸性缺氧14:某患者血氧容量为12ml/%,动脉血氧含量为11.4ml/%,动脉血氧分压13.3kPa(100mmHg),动-静脉氧含量差3.5ml/%,试分析该患者最可能患下述那种疾病?B.矽肺A.慢性支气管炎C.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D.慢性贫血E.严重维生素B2缺乏15.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血氧容量为20ml/%,动脉血氧含量为15ml/%,动脉血氧分压6.7kPa(50mmHg),动-静脉氧含量差4ml/%,其缺氧类型为: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

E.静脉淤血 8.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E.腹腔内脏血流量减少 9.急性缺氧时血管收缩和血流量减少最明显的器官为: A.肝脏 B.肾脏 C.肺 D.胃肠道 E.胰腺 10.严重缺氧致细胞损伤时, 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变化为: A. 细胞内[Na+ ]↑ B.细胞外[k+ ]↓ C.细胞内[Ca2+]↓ D.细胞外[H+ ]↓ E.以上都不是 11.单纯循环性缺氧患者进行氧疗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 PaO2 B.提高 PAO2 C.提高 SaO2 D.增加血浆中溶解的 O2 E.促使 CO2 的排出 12.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 A.2,3-DPG↑ B.[H+ ]↓ C.CO2↓ D .温度下降 E.PH↑ 13. 对吸氧疗效最佳的缺氧类型是: A.贫血所致的缺氧 B.亚硝酸盐中毒所致的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组织中毒性缺氧 E.呼吸性缺氧 14. 某患者血氧容量为 12ml/%,动脉血氧含量为 11.4ml/%,动脉血氧分 压 13.3kPa(100mmHg),动-静脉氧含量差 3.5ml/%,试分析该患者最 可能患下述那种疾病? A.慢性支气管炎 B.矽肺 C.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D.慢性贫血 E.严重维生素 B2 缺乏 15. 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血氧容量为 20ml/%,动脉血氧含量为 15ml/%, 动脉血氧分压 6.7kPa(50mmHg),动-静脉氧含量差 4ml/%,其缺氧类型 为: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E.以上都不是16.氰化钾引起的缺氧,血氧指标最有特征性变化为:A:血氧容量正常B.动脉血氧含量正常C.动脉血氧分压正常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E.静脉血氧含量升高17.向小白鼠腹腔内注入5%亚硝酸钠引起缺氧的机制在于:A.形成碳氧血红蛋白B形成脱氧血红蛋白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D.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E.形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18.乏氧性缺氧时,下列哪项指标不下降?A.动脉血氧分压B。静脉血氧分压C.血氧饱和度D.血氧容量E.动脉血氧含量19.急性缺氧对下列血管的效应是:A.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收缩B.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D.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收缩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20.严重缺氧致细胞损伤时,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变化为:A,钠外流,钾外流,钙外流1B.钠内流↑,钾内流,钙内流↑C.钠内流↑,钾外流1,钙内流D.钠外流1,钾外流↑,钙外流E.钠内流,钾内流1,钙外流21.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约比O2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A.21倍B.210倍C.120倍D.2100倍E.12倍22..对缺氧最敏感的细胞是:A.神经细胞B.心肌细胞C.肝细胞D.肺泡上皮细胞E.肾小管上皮细胞23.急性缺氧时血液中红细胞迅速增加的机制是:A.红细胞破坏减少B.红细胞生成酶增多

D.组织性缺氧 E.以上都不是 16.氰化钾引起的缺氧,血氧指标最有特征性变化为: A.血氧容量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C.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17.向小白鼠腹腔内注入 5%亚硝酸钠引起缺氧的机制在于: A.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B.形成脱氧血红蛋白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 E.形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18.乏氧性缺氧时,下列哪项指标不下降? A.动脉血氧分压 B.静脉血氧分压 C.血氧饱和度 D.血氧容量 E.动脉血氧含量 19.急性缺氧对下列血管的效应是: A.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收缩 B.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D.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收缩 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20.严重缺氧致细胞损伤时,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变化为: A.钠外流↑,钾外流↑,钙外流↑ B.钠内流↑,钾内流↑,钙内流↑ C.钠内流↑,钾外流↑,钙内流↑ D.钠外流↑,钾外流↑,钙外流↑ E.钠内流↑,钾内流↑,钙外流↑ 21.CO 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约比 O2 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 A.21 倍 B. 210 倍 C. 120 倍 D. 2100 倍 E. 12 倍 22.对缺氧最敏感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 心肌细胞 C. 肝细胞 D. 肺泡上皮细胞 E. 肾小管上皮细胞 23.急性缺氧时血液中红细胞迅速增加的机制是: A.红细胞破坏减少 B.红细胞生成酶增多

C.血流加速D.骨髓造血增强E.交感神经兴奋,库存血释放24.紫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PaO2↓B.PaCO2↑C.血氧饱和度增加D.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明显减少E.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明显增多25.缺氧使冠脉血管扩张的主要物质是:A.Ca2+和腺苷B.腺苷和PGI2C. H+和K+D.CO2和PGI2E.Nat和K+26.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主要见于:A.B.乏氧性缺氧循环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淤血性缺氧27.发生紫苷时,毛细血管中脱氧Hb数量应:A.≤5g/dlB. ≥5g/dlC.≤10g/dlD.E.≥15g/dl≥2. 5g/dl28.血氧饱和度的多少取决于:B.C.A.血 PHi血 PaO2血温度D.血 PaCO2E.血红蛋白量29.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氧含量高于正常,可见于:A.CO中毒B.心力衰竭C.氰化钾中毒D.E.亚硝酸盐中毒呼吸衰竭30.对于贫血的病人来说,下列哪项变化是正确的?A.B.血氧容量升高PaO2↓C.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D.动脉血氧容量正常E.动脉血氧含量降低31.下述哪一种情况吸氧的疗效不明显:A.功能性分流增加B.C.贫血解部性分流增加D.肺气肿E.CO中毒

C. 血流加速 D.骨髓造血增强 E. 交感神经兴奋,库存血释放 24.紫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PaO2↓ B. PaCO2↑ C. 血氧饱和度增加 D. 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明显减少 E. 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明显增多 25.缺氧使冠脉血管扩张的主要物质是: A. Ca2+和腺苷 B. 腺苷和 PGI2 C.H+ 和 K+ D. CO2 和 PGI2 E. Na+ 和 K+ 26.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主要见于: A. 乏氧性缺氧 B. 循环性缺氧 C. 血液性缺氧 D. 组织性缺氧 E. 淤血性缺氧 27.发生紫苷时, 毛细血管中脱氧 Hb 数量应: A. ≤5g/dl B. ≥5g/dl C. ≤10g/dl D. ≥2.5g/dl E. ≥15g/dl 28.血氧饱和度的多少取决于: A. 血 PH B. 血 PaO2 C. 血温度 D. 血 PaCO2 E. 血红蛋白量 29.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氧含量 高于正常,可见于: A. CO 中毒 B. 心力衰竭 C. 氰化钾中毒 D. 亚硝酸盐中毒 E. 呼吸衰竭 30.对于贫血的病人来说,下列哪项变化是正确的? A. PaO2↓ B. 血氧容量升高 C.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D. 动脉血氧容量正常 E.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31.下述哪一种情况吸氧的疗效不明显: A. 功能性分流增加 B. 解剖性分流增加 C. 贫血 D. 肺气肿 E.CO 中毒

32.严重贫血可引起:A.C.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B.乏氧性缺氧D.组织中毒性缺氧E.低动力性缺氧33.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力,导致缺氧发生:A.硫酸盐B.尿素C.亚硝酸盐D.肌酐E.乳酸34.组织中毒性缺氧是由于药物或毒物抑止下列何种细胞酶使递氢或传递电子受阻引起的生物氧化障碍:A.B.溶酶体酶呼吸酶C.磷脂酶D.丙酮酸脱氢酶E.ATP酶35.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可造成:A.血液性缺氧B.缺血性缺氧C.淤血性缺氧D.乏氧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E.36.缺氧是由于:A.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B.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C.血液中氧分压降低D.血液中氧含量降低E.血液中氧容量降低37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A.心力衰竭B.呼吸衰竭C.室间隔缺损D.氰化物中毒E.慢性贫血38.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A.心脏B.大脑C.肺D.肾E.胃肠道四、多项选择题1.决定组织供氧量的因素有:A.动脉血氧分压B.动脉血氧含量C.动脉血氧容量D.组织血流量E以上均不是2.失血性休克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会出现的缺氧类型有:

32.严重贫血可引起: A. 循环性缺氧 B. 乏氧性缺氧 C. 血液性缺氧 D. 组织中毒性缺氧 E.低动力性缺氧 33.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 力,导致缺氧发生: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乳酸 34.组织中毒性缺氧是由于药物或毒物抑止下列何种细胞酶使递氢或传递 电子受阻引起的生物氧化障碍: A. 溶酶体酶 B. 呼吸酶 C. 磷脂酶 D. 丙酮酸脱氢酶 E.ATP 酶 35.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可造成: A. 血液性缺氧 B. 缺血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 乏氧性缺氧 E.组织中毒性缺氧 36.缺氧是由于: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37 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 小见于: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慢性贫血 38.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A. 心脏 B. 大脑 C.肺 D. 肾 E.胃肠道 四、多项选择题 1.决定组织供氧量的因素有: 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氧含量 C.动脉血氧容量 D.组织血流量 E.以上均不是 2.失血性休克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会出现的缺氧类型有:

A.呼吸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E.以上都可以D.组织中毒性缺氧3.导致呼吸明显加强的缺氧性病变有:B.贫血A.局限性肺不张C.胸腔大量积液D.氰化物中毒E.亚硝酸盐中毒4.缺氧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变化有:A.有氧氧化减弱B.糖酵解增强C.代谢性酸中毒D.细胞内Na+↑,K+IE.有氧氧化增强5.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包括:A.年龄B.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机体的代谢率D.适应性锻练、E.以上都不对6.缺氧时脑血管扩张的主要机制是:A.脑血管交感神经的张力降低B.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升高D.局部代谢产物积聚C.红细胞中2,3-DPG浓度增高E.以上都不对7.严重缺氧出现心功能障碍的机制在于:A.心肌ATP生成障碍B.代谢性酸中毒C.心肌细胞内外K+Na+分布异常D.直接对中枢有抑制作用E.代谢性碱中毒8.皮肤粘膜呈咖啡色可见于:A.氰化物中毒B.CO中毒C.肠源性发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E.以上都是9.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缺氧类型有:A.血液性缺氧B.大气性缺氧C.低血流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以上都可以10.慢性缺氧组织细胞的代偿方式有:A.毛细血管密度增加B.肌红蛋白量增加C.线粒体密度增加D.还原血红蛋白数量增加E.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11.循环性缺氧的常见原因:

A.呼吸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组织中毒性缺氧 E.以上都可以 3.导致呼吸明显加强的缺氧性病变有: A.局限性肺不张 B.贫血 C.胸腔大量积液 D.氰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 4.缺氧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变化有: A.有氧氧化减弱 B.糖酵解增强 C.代谢性酸中毒 D.细胞内 Na+↑,K+↓ E.有氧氧化增强 5.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包括: A.年龄 B.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机体的代谢率 D.适应性锻练 E.以上都不对 6.缺氧时脑血管扩张的主要机制是: A.脑血管交感神经的张力降低 B.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红细胞中 2,3-DPG 浓度增高 D.局部代谢产物积聚 E.以上都不对 7.严重缺氧出现心功能障碍的机制在于: A.心肌 ATP 生成障碍 B.代谢性酸中毒 C.心肌细胞内外 K+ Na+分布异常 D.直接对中枢有抑制作用 E.代谢性碱中毒 8.皮肤粘膜呈咖啡色可见于: A.氰化物中毒 B.CO 中毒 C.肠源性发绀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以上都是 9.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缺氧类型有: A.血液性缺氧 B. 大气性缺氧 C.低血流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以上都可以 10.慢性缺氧组织细胞的代偿方式有: A.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B. 肌红蛋白量增加 C.线粒体密度增加 D.还原血红蛋白数量增加 E.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 11.循环性缺氧的常见原因:

A.心力衰竭B.严重贫血C.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D.休克E.支气管哮喘12.组织性缺氧的原因有:A.氰化物中毒B.CO中毒C.硫化氢中毒D.维生素BI严重缺乏E.重症感染13.CO中毒引起缺氧的原因只要是:A.O2和Hb结合速率变慢B.HbO2解离速度减慢C.HbCO失去携氧能力D.CO使红细胞内2,3-DPG减少E.氧解离曲线右移14.试验证明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有:A.肺血管平滑肌肥大B.血管平滑肌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高C.交感神经兴奋D.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E.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多15.能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因素有:A.贫血B.血红蛋白增多C.碳氧血红蛋白增多D.高铁血红蛋白增多E.先天性心脏病五、是非题1氰化物中毒病人都会有明显的发2.NaNO2中毒时,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3.输入大量库存血液,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4.休克可引起循环性缺氧5.低张性缺氧越严重,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越强,呼吸运动的代偿越明显.6.有发的病人都有缺氧.7.缺氧可引起心,脑,肺血管舒张。8.氰化物中毒可以用美兰救治。六、简答题1.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什么会引起缺氧?血氧指标有什么变化?2.CO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什么?血氧指标的特征性变化是什么?3.NaNO2如何导致缺氧?

A.心力衰竭 B. 严重贫血 C.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 D.休克 E.支气管哮喘 12.组织性缺氧的原因有: A.氰化物中毒 B. CO 中毒 C.硫化氢中毒 D.维生素 B1 严重缺乏 E.重症感染 13.CO 中毒引起缺氧的原因只要是: A.O2 和 Hb 结合速率变慢 B. HbO2 解离速度减慢 C. HbCO 失去携氧能力 D.CO 使红细胞内 2,3-DPG 减少 E.氧解离曲线右移 14.试验证明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有: A.肺血管平滑肌肥大 B. 血管平滑肌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高 C.交感神经兴奋 D.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 E.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多 15.能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因素有: A.贫血 B.血红蛋白增多 C.碳氧血红蛋白增多 D.高铁血红蛋 白增多 E.先天性心脏病 五、是非题 1 氰化物中毒病人都会有明显的发绀 2.NaNO2 中毒时, 皮肤. 粘膜呈樱桃红色 3.输入大量库存血液, 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 4.休克可引起循环性缺氧 5.低张性缺氧越严重, 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越强,呼吸运动的代偿越明显. 6.有发绀的病人都有缺氧. 7.缺氧可引起心,脑,肺血管舒张。 8.氰化物中毒可以用美兰救治。 六、简答题 1.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什么会引起缺氧? 血氧指标有什么变化? 2. CO 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什么? 血氧指标的特征性变化是什么? 3. NaNO2 如何导致缺氧?

4.发结是怎样产生的?哪些缺氧有明显发?哪些缺氧不发生发结?5.缺氧时心功能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七、论述题:1.列表说明各型缺氧血气变化的特点有何不同?2.缺氧时,血液系统有什么变化?试分析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及其利弊

4. 发绀是怎样产生的? 哪些缺氧有明显发绀? 哪些缺氧不发生发绀? 5. 缺氧时心功能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七、论述题: 1.列表说明各型缺氧血气变化的特点有何不同? 2. 缺氧时, 血液系统有什么变化?试分析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及 其利弊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