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四章 插值法

第四章插值法 §1引言 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问题中常遇到这样的函数 y=f(x),其在某个区间[a,b上 是存在的。但是,通过观察或测量或 试验只能得到在[a,b区间上有限个 离散点x0,x1,xn上的函数值 y1=∫(x1), =0,…,n)或者f(x)的函数表达 式是已知的,但却很复杂而 不便于计算,希望用一个简单的函数 来描述它
1 第四章 插 值 法 §1 引言 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问题中常遇到这样的函数 y f x = ( ) ,其在某个区间 a b, 上 是存在的。但是,通过观察或测量或 试验只能得到在 a b, 区间上有限个 离散点 , , , x x x 0 1 n 上的函数值 ( ), i i y f x = (i 0 1 n = , , , ) 或者 f x( ) 的函数表达 式是已知的,但却很复杂而 不便于计算,希望用一个简单的函数 来描述它

插值问题的数学提法:已知函数 y=f(x)在n+1个点X 091,n 上的函数值=f(x)(=0,1,…,), 求一个多项式y=(x,使 其满足P(x)=y,(=0,…,)。即 要求该多项式的函数曲线要 经过y=f(x)上已知的这m+1个点 (xn)(x,y),…(x,),同时在其 它点x∈[a,上估计误差为 R(x)=f()-P(x)
2 插值问题的数学提法:已知函数 y f x = ( ) 在 n 1 + 个点 , , , x x x 0 1 n 上的函数值 y f x i 0 1 n i i = = ( ), , , , ( ) , 求一个多项式 y P x = ( ) ,使 其满足 ( ) P x y i i = , (i 0 1 n = , , , ) 。即 要求该多项式的函数曲线要 经过 y f x = ( ) 上已知的这 n 1 + 个点 ( x y x y x y 0 0 1 1 n n , , , , , , , ) ( ) ( ) 同时在其 它点 x a b , 上估计误差为 R x f x P x ( ) ( ) ( ) = − 。 Y f x( ) p x( )

yo y1 y 当n=1时,求一次多项式(x),要 求通过(x,10,(x,)两点 当n=2时,求二次多项式P(x),要求 通过(xn,10,(x,y1).(x2,y2)三
3 当 n 1 = 时,求一次多项式 ( ) P x 1 ,要 求通过 ( x y x y 0 0 1 1 , , , ) ( ) 两点 当 n 2 = 时,求二次多项式 ( ) P x 2 ,要求 通过 ( x y x y x y 0 0 1 1 2 2 , , , , , ) ( ) ( ) 三 x 1 y 0 x 1 x 2 x n 1 x − n x 0 y 2 y n 1 y − n y … y x0 x 1 x 0 y y1 f x( ) 1 p x( )

点 P2(x) §2.拉格朗日插值公 式 2-1插值多项式的存在唯一性 过n+1个点 (x1,y)i=0,1,2,…,n,作多项式函 数 P(x)=a0+a1x+…+anx
4 点 §2.拉格朗日插值公 式 2-1 插值多项式的存在唯一性 过 n+1 个点 (xi , yi ) i = 0,1,2, ,n ,作多项式函 数 0 1 ( ) n P x a a x a x n n = + + + 0 y 2 y y x0 x 1 x 2 x 1 y f x( ) 2 p x( )

可构造(n+1)×(n+1)线性方程组 确定参数a1 0+1xo+…·+ano=y ao+ax, q0+1xn+…….+ann=y 要证明插值多项式存在唯一,只要 证明参数c存在且唯 即只要证明其系数行列式不为零即 可
5 可构造(n+1)×(n+1)线性方程组 确定参数 ai + + + = + + + = + + + = ; ; ; 0 1 0 1 1 1 1 0 1 0 0 0 n n n n n n n n n a a x a x y a a x a x y a a x a x y 要证明插值多项式存在唯一,只要 证明参数 ai 存在且唯一, 即只要证明其系数行列式不为零即 可

系数行列式为: 2 0 XX n(0:1 X 2 n n 此为范德蒙行列式。利用行列式性 质可得 Vn(x,x…,xn)=I(x1-x) 由于i≠j时x≠x,故所有因子 x-x≠0,于是 0:41 )≠0
6 系数行列式为: n n n n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V x x x 2 1 2 1 1 0 2 0 0 0 1 1 1 1 ( , , , ) = 此为范德蒙行列式。利用行列式性 质可得 = − = = − n i i j n n i j V x x x x x 1 1 0 0 1 ( , ,, ) ( ) 由于 i j 时 i j x x ,故所有因子 xi − x j 0 ,于是 ( , , , ) 0 0 1 n n V x x x

即插值多项式存在唯 2-2线性插值与抛物线插值 线性插值(一次插值) 1.问题的提法 已知函数f(x)在区间xx的 端点上的函数值 k=/(k),yk+/=f(k+l), k 个一次函数 使得 k =Pak), yu=P(u) 其几何意义是已知平面上两点 求一条 直线过该已知两点
7 即插值多项式存在唯一。 2-2 线性插值与抛物线插值 一、 线性插值(一次插值) 1.问题的提法 已知函数 f x( ) 在区间 x x k k 1 , + 的 端点上的函数值 ( ), ( ) y f x y f x k k k 1 k 1 = = + + ,求 一个一次函数 ( ) 1 y P x = 使得 ( ), ( ) y P x y P x k 1 k k 1 1 k 1 = = + + 。 其几何意义是已知平面上两点 ( x y x y k k k 1 k 1 , , , ) ( + + ) ,求一条 直线过该已知两点

p,( 2.插值函数和插值基函数 由直线的点斜式公式可知: P,()=yk+ K+l k+l k 把此式按照k和k+写成两 项
8 2.插值函数和插值基函数 由直线的点斜式公式可知: ( ) ( ) k 1 k 1 k k k 1 k y y P x y x x x x + + − = + − − 把此式按照 yk 和 k 1 y + 写成两 项: y x 0 x 1 x 0 y y1 f x( ) 1 p x( )

r- P1(x) k+l 十 k k+l k k+l x k (两点式), 记 d- d-a l(x)= k+l k k k+l k+I k 并称它们为一次插值基函数。 该基函数的特点如下表 x 从而 P()=yg k(x)+yklk(x) 此 形式称之为拉格朗日型插
9 ( ) k 1 k 1 k k 1 k k 1 k 1 k x x x x P x y y x x x x + + + + − − = + − − (两点式), 记 ( ) , ( ) k 1 k k k 1 k k 1 k 1 k x x x x l x l x x x x x + + + + − − = = − − , 并称它们为一次插值基函数。 该基函数的特点如下表: ( ) ( ) k k 1 k k 1 x x l x 1 0 l x 0 1 + + 从而 ( ) ( ) ( ) P x y l x y l x 1 k k k 1 k 1 = + + + ,此 形式称之为拉格朗日型插

值多项式。其中,插值基函数与 yk、Jk+无关,而由插值结 点k、xk+1所决定 一次插值多项式是插值基函数的 线性组合,相应的组合系 数是该点的函数值k、+1。 二、二次插值多项式(抛物线插值) 1.问题的提出 已知函数y=(x)在点 xk-1,Xk,k+1上的函数值
10 值多项式。其中,插值基函数与 yk 、 k 1 y + 无关,而由插值结 点 xk 、 k 1 x + 所决定。 一次插值多项式是插值基函数的 线性组合,相应的组合系 数是该点的函数值 yk 、 k 1 y + 。 二、 二次插值多项式(抛物线插值) 1.问题的提出 已知函数 y f x = ( ) 在点 , , x x x k 1 k k 1 − + 上的函数值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三章 QR方法.ppt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三章 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ppt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二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ppt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四章 高斯消去法的变形.ppt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直接方法.ppt
- 首都师范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常微分方程.ppt
- 首都师范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ppt
- 首都师范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ppt
- 首都师范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ppt
- 首都师范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非线性方程求根.ppt
- 首都师范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ppt
- 首都师范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数值微分和数值积分.ppt
- 首都师范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插值.ppt
- 首都师范大学:《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主讲:蒋莉).ppt
- 武汉大学:《数值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第九章 矩阵特征值问题的数值方法.pdf
- 武汉大学:《数值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第七章 习题.pdf
- 武汉大学:《数值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第六章 习题.pdf
- 武汉大学:《数值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第八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pdf
- 武汉大学:《数值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第四章 习题.pdf
- 武汉大学:《数值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第五章 习题.pdf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三章(3-1) 差商及其性质.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三章(3-3) 差分与等距牛顿插值.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三章(3-4) 埃尔米特.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五章 分段低次插值.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六章 三次样条插值.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五章(5-1) 函数逼近.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五章(5-3) 函数平方逼近.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五章(5-4) 正交多项式.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五章(5-5) 曲线拟合的最小.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五章(5-6) 近似最佳一致逼.doc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六章(6-1) 数值微分与数值积分.ppt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七章 方程求根.ppt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八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ppt
- 中国科学院:《数值计算方法》第一章 绪论.doc
-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离散模型.pdf
-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概率模型.pdf
-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二章.pdf
-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pdf
-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初等模型.pdf
-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简单的优化模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