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_病理解剖技术
病理解剖技术 (一)病理解剖的意义 病理解剖或简称尸检,即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和系统的形态学分析。是病理学的基本硏究方法之一。通 过尸体病理解剖观察,阐明了许多疾病的真相,为现代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尸检的意义可概括为: 1.确定诊断,查明死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尸检可直接观察体内的各种改变,在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死者 各器官的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再结合其生前的临床表现,就能做出最后正确的病理诊断,能发现临床诊断和治疗上 存在的问题,协助临床医生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医疗水平 2.及时发现和鉴定某些新的疾病和一些疑难的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 3.积累人体各种疾病的病理材料,作为深λ研究探索和防治疾病的基础。尸检诊断比较准确,由此做出的统计 分析对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尸检所取的组织还可运用免疫组化、电镜等新技术、新方法深入研究 疾病性质、发生原因、防治措施等。 4为医学教学所需。通过尸检可广泛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为发展病理教学使用。还可以通过尸检和临床 病理讨论等形式,培养医学生和专业医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协助采取移植组织如皮肤、骨、血管、肝、肾等。 6.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对一些死因不明或对死亡有争议的病例进行司法鉴定,明确责任,解决法律纠纷。 (二)病理解剖前的准备工作 病理解剖一般是由临床根据需要提出,并征得死者家属或其代理人及所在单位组织同意后,由病理学教研室或 医院病理科、室)负责进行。尸检的主检人员应是接受过训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病理医师,必要时邀请 法医参与尸检:尸检的委托单位应逐项认真填写尸检申请书,包括死者的病史摘要和死亡经过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 况,以供解剖、分析死因和书写病理解剖报告时参考,尸体解剖一般在患者死亡后3-24h内进行,最迟应在48h内进 行,不宜过迟,即使冷冻尸体尸检操作也应在死亡7日内进行。否则会因死后自溶和腐败而造成检查、诊断上的困 (三)病理解剖的方法和记录 尸体检査不只是简单的剪切操作,而是一项硏究过程,各病理科(室)工作质量如何、水平高低与其尸检时是 否认真、准确有关。尸检者不仅要认真操作,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所见病变的意义,选择适当的检査方法,在 保持尸容完好的原则下,最大限度的将各部器官和病变显现出来。 体表检查 1.一般状态记录死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观察发育生长及营养状况:自上而下检査头、面、颈、四肢 以及外阴、肛门等体表各处,注意观察全身皮肤的色泽,有无皮疹、瘀点、瘀斑及出血点;有无水肿、黄疸及色素 沉着:有无破溃及外伤等,并记录之 2.死后现象注意检查并记录尸体的各项死后现象。包括尸冷、尸僵、尸斑、尸体腐败等。这些改变的发展有 定的规律,可帮助判断死亡的时间及方式 (1)尸冷:随着机体死亡,尸体温度逐渐下降至与周围温度相同 (2)尸僵:死后各部肌肉渐成僵硬,称为尸僵。发生的快慢与其死前肌肉活动多少有关。一般在死后1-3h开 始,从颈向下发展,死后12h全身僵直,持续24h以上,以后又从上到下逐渐松解
病理解剖技术 (一)病理解剖的意义 病理解剖或简称尸检,即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和系统的形态学分析。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通 过尸体病理解剖观察,阐明了许多疾病的真相,为现代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尸检的意义可概括为: 1.确定诊断,查明死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尸检可直接观察体内的各种改变,在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死者 各器官的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再结合其生前的临床表现,就能做出最后正确的病理诊断,能发现临床诊断和治疗上 存在的问题,协助临床医生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医疗水平。 2.及时发现和鉴定某些新的疾病和一些疑难的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 据。 3.积累人体各种疾病的病理材料,作为深入研究探索和防治疾病的基础。尸检诊断比较准确,由此做出的统计 分析对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尸检所取的组织还可运用免疫组化、电镜等新技术、新方法深入研究 疾病性质、发生原因、防治措施等。 4.为医学教学所需。通过尸检可广泛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为发展病理教学使用。还可以通过尸检和临床 病理讨论等形式,培养医学生和专业医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协助采取移植组织如皮肤、骨、血管、肝、肾等。 6.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对一些死因不明或对死亡有争议的病例进行司法鉴定,明确责任,解决法律纠纷。 (二)病理解剖前的准备工作 病理解剖一般是由临床根据需要提出,并征得死者家属或其代理人及所在单位组织同意后,由病理学教研室或 (医院病理科、室)负责进行。尸检的主检人员应是接受过训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病理医师,必要时邀请 法医参与尸检;尸检的委托单位应逐项认真填写尸检申请书,包括死者的病史摘要和死亡经过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 况,以供解剖、分析死因和书写病理解剖报告时参考,尸体解剖一般在患者死亡后3-24h内进行,最迟应在48h内进 行,不宜过迟,即使冷冻尸体尸检操作也应在死亡7日内进行。否则会因死后自溶和腐败而造成检查、诊断上的困 难。 (三)病理解剖的方法和记录 尸体检查不只是简单的剪切操作,而是一项研究过程,各病理科(室)工作质量如何、水平高低与其尸检时是 否认真、准确有关。尸检者不仅要认真操作,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所见病变的意义,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在 保持尸容完好的原则下,最大限度的将各部器官和病变显现出来。 体表检查 1.一般状态记录死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观察发育生长及营养状况;自上而下检查头、面、颈、四肢 以及外阴、肛门等体表各处,注意观察全身皮肤的色泽,有无皮疹、瘀点、瘀斑及出血点;有无水肿、黄疸及色素 沉着;有无破溃及外伤等,并记录之。 2.死后现象注意检查并记录尸体的各项死后现象。包括尸冷、尸僵、尸斑、尸体腐败等。这些改变的发展有一 定的规律,可帮助判断死亡的时间及方式。 (1)尸冷:随着机体死亡,尸体温度逐渐下降至与周围温度相同。 (2)尸僵:死后各部肌肉渐成僵硬,称为尸僵。发生的快慢与其死前肌肉活动多少有关。一般在死后1-3h开 始,从颈向下发展,死后12h全身僵直,持续24h以上,以后又从上到下逐渐松解
(3)尸斑:为死者血管内血液向尸体下垂部坠积,与皮肤显示出不规则的紫红色斑纹或斑块,即为尸斑。一般 在死后2-4h出现,但也有死后很快发生者,开始是在血管内,指压可以退色,24h后血液渗透到血管外,用力按压 尸斑仍固定原处不退色 (4)角膜混浊:死后由于眼睑不能闭合和自溶,角膜即逐渐干燥混浊。 (5)尸体腐败:死后尸体的组织蛋白质受细菌作用而分解,称为尸体腐败。表现腹部皮肤变绿、变软,发生气 泡、水泡,甚至全身膨胀、舌眼突出、口面部肿胀。呈所谓“巨人观” 3.体表各部状态:从头部到四肢逐一检查并记录。头皮及头发状况,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并记录其直径 结膜有无出血、巩膜有无黄染:外耳道和鼻腔有无血性或泡沫状液体流出:口腔有无异常液体流出,牙齿有无脱 落,口唇粘膜有无苍白或青紫:;腮腺、甲状腺及表浅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有无偏移,静脉有无怒张,胸廓有无隆 起,两侧是否对称:腹部是否膨隆;背部及骶部有无褥疮:外生殖器是否正常;肛门有无异常分泌物流岀;四肢有 无损伤及瘢痕:体表有无畸形。 胸腹腔的切开与检查 胸、腹腔的切开方法常用的有两种:直线切开法和T型切开法 直线切开法是自下颌正中点向下沿胸腹前正中线直线切开,但经脐时须弯向脐的左侧,切线下直达耻骨。必要 时并可自此向两侧腹股沟延长 T形切开法是由一侧肩峰起,沿锁骨、胸骨柄至另侧肩峰。之后自胸骨柄起,沿正中线绕脐凹,止于耻骨。这 种切线既易于剥离颈部器官,又可保持颈前皮肤完整,穿衣后切线不致外露。 当切到腹部时,应注意勿伤及腹内脏器,可在上腹部正中肌膜、腹膜上小心做作一小切口,注意有无气体(提 示有肠胃穿孔的可能)或液体排出,然后用非执刀的手指伸入切口内作引导,以避免剪破大小肠等腹内脏器,再切 断连于胸廓下缘的腹壁肌肉,以扩大腹腔暴露区。剥离胸部皮肤、皮下组织及胸壁肌肉,使胸骨及肋骨完全暴露出 来,但不可刺破胸壁。 开腹后注意检査各脏器位置是否变异,腹膜是否粘连,有无腹水并量其多少;有血性液体时,应量其比重,并 检査有无血凝块(提示生前有破裂性岀血),并注意血液来源。肝脏是否肿大,若肿大,应以超出胸骨下端及锁骨 中下肋缘的厘米数来说明:脾脏是否肿大,伸出肋弓下多少厘米。胃肠有无胀气,颜色是否正常,各器官之间有无 粘连。如见肠管膨胀呈蓝色则有食管、胃、肠出血之可能,应注意检査这些部位。各脏器有无粘连,有无腹膜炎及 内脏有无穿孔等 检查胸腔时,首先检査有无气胸,可倾倒水于一侧皮瓣与肋骨之间,在水面下自肋间刺破胸壁,如为张力性气 胸,则有气泡冒出,也可用注射器吸满水后,经肋间刺入,如有气体则见气泡冲入注射器内。然后在软、硬骨交界 处0.5-1.0cm处切断肋骨,割断与胸骨肋骨相连的横膈,将胸骨及肋软骨所构成的三角形骨片向上外掀起,观察胸 腔有无积液及出血,注意液体量及性状。之后将两侧胸锁关节离断,再用肋骨钳剪断第一肋骨,将胸骨及肋软骨摘 除而暴露胸腔。检査胸膜有无增厚、粘连、剪开心包,检査心包液的多少及性状(正常约有5~10m淡黄色澄清液 体),注意心包有无增厚,两层之间或壁层与邻近肺膜有无粘连 颈部器官的取出与检查 将颈部垫高,向上剥离颈前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到下颌弓处,分离时刀口朝下,以免割穿皮肤,影响外观。尽量 使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与颈部器官连接在一起,然后沿下颌骨内侧,从正中分别向左右将口底部肌肉与下颌骨分 离,再将刀从舌体上方将软腭切断,结扎切断颈部大血管,剥离与咽、气管、食管外侧相连的软组织及后面与颈椎 相连的组织,便可将舌、舌周、咽部、气管及食管等一起拉出。这样取法便于检査舌、扁桃体、软腭等处有无肿 瘤、化脓、异物阻塞等病变。但如无上述指征,不需要检査口咽时,可在舌骨与甲状腺软骨之间切断,将气管、食 管等分离取出或保留与心、肺等联合取出。这样取法较为简便,且可避免尸检后从口腔漏水 各内脏的取出与检查
(3)尸斑:为死者血管内血液向尸体下垂部坠积,与皮肤显示出不规则的紫红色斑纹或斑块,即为尸斑。一般 在死后2-4h出现,但也有死后很快发生者,开始是在血管内,指压可以退色,24h后血液渗透到血管外,用力按压 尸斑仍固定原处不退色。 (4)角膜混浊:死后由于眼睑不能闭合和自溶,角膜即逐渐干燥混浊。 (5)尸体腐败:死后尸体的组织蛋白质受细菌作用而分解,称为尸体腐败。表现腹部皮肤变绿、变软,发生气 泡、水泡,甚至全身膨胀、舌眼突出、口面部肿胀。呈所谓“巨人观”。 3.体表各部状态:从头部到四肢逐一检查并记录。头皮及头发状况,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并记录其直径; 结膜有无出血、巩膜有无黄染;外耳道和鼻腔有无血性或泡沫状液体流出;口腔有无异常液体流出,牙齿有无脱 落,口唇粘膜有无苍白或青紫;腮腺、甲状腺及表浅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有无偏移,静脉有无怒张,胸廓有无隆 起,两侧是否对称;腹部是否膨隆;背部及骶部有无褥疮;外生殖器是否正常;肛门有无异常分泌物流出;四肢有 无损伤及瘢痕;体表有无畸形。 胸腹腔的切开与检查 胸、腹腔的切开方法常用的有两种:直线切开法和T型切开法。 直线切开法是自下颌正中点向下沿胸腹前正中线直线切开,但经脐时须弯向脐的左侧,切线下直达耻骨。必要 时并可自此向两侧腹股沟延长。 T形切开法是由一侧肩峰起,沿锁骨、胸骨柄至另侧肩峰。之后自胸骨柄起,沿正中线绕脐凹,止于耻骨。这 种切线既易于剥离颈部器官,又可保持颈前皮肤完整,穿衣后切线不致外露。 当切到腹部时,应注意勿伤及腹内脏器,可在上腹部正中肌膜、腹膜上小心做作一小切口,注意有无气体(提 示有肠胃穿孔的可能)或液体排出,然后用非执刀的手指伸入切口内作引导,以避免剪破大小肠等腹内脏器,再切 断连于胸廓下缘的腹壁肌肉,以扩大腹腔暴露区。剥离胸部皮肤、皮下组织及胸壁肌肉,使胸骨及肋骨完全暴露出 来,但不可刺破胸壁。 开腹后注意检查各脏器位置是否变异,腹膜是否粘连,有无腹水并量其多少;有血性液体时,应量其比重,并 检查有无血凝块(提示生前有破裂性出血),并注意血液来源。肝脏是否肿大,若肿大,应以超出胸骨下端及锁骨 中下肋缘的厘米数来说明;脾脏是否肿大,伸出肋弓下多少厘米。胃肠有无胀气,颜色是否正常,各器官之间有无 粘连。如见肠管膨胀呈蓝色则有食管、胃、肠出血之可能,应注意检查这些部位。各脏器有无粘连,有无腹膜炎及 内脏有无穿孔等。 检查胸腔时,首先检查有无气胸,可倾倒水于一侧皮瓣与肋骨之间,在水面下自肋间刺破胸壁,如为张力性气 胸,则有气泡冒出,也可用注射器吸满水后,经肋间刺入,如有气体则见气泡冲入注射器内。然后在软、硬骨交界 处0.5-1.0cm处切断肋骨,割断与胸骨肋骨相连的横膈,将胸骨及肋软骨所构成的三角形骨片向上外掀起,观察胸 腔有无积液及出血,注意液体量及性状。之后将两侧胸锁关节离断,再用肋骨钳剪断第一肋骨,将胸骨及肋软骨摘 除而暴露胸腔。检查胸膜有无增厚、粘连、剪开心包,检查心包液的多少及性状(正常约有5~10ml淡黄色澄清液 体),注意心包有无增厚,两层之间或壁层与邻近肺膜有无粘连。 颈部器官的取出与检查 将颈部垫高,向上剥离颈前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到下颌弓处,分离时刀口朝下,以免割穿皮肤,影响外观。尽量 使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与颈部器官连接在一起,然后沿下颌骨内侧,从正中分别向左右将口底部肌肉与下颌骨分 离,再将刀从舌体上方将软腭切断,结扎切断颈部大血管,剥离与咽、气管、食管外侧相连的软组织及后面与颈椎 相连的组织,便可将舌、舌周、咽部、气管及食管等一起拉出。这样取法便于检查舌、扁桃体、软腭等处有无肿 瘤、化脓、异物阻塞等病变。但如无上述指征,不需要检查口咽时,可在舌骨与甲状腺软骨之间切断,将气管、食 管等分离取出或保留与心、肺等联合取出。这样取法较为简便,且可避免尸检后从口腔漏水。 各内脏的取出与检查
内脏器管取出大致分有两种方法: 器官全身一次联合取出法,以保持各器官及管道原来的关系。亦称 Rokitansky法。分离出颈部器官后,将横 膈全部离断,并将脊柱两侧的胸膜纵行切开,再沿离断的横膈后方将后腹膜掀开、离断,并将腹股沟深层的大血管 及神经切断。自下向上用力挤压股静脉,观察有无血液自腹股沟的大血管断端流出,以此可判断下肢静脉有无阻 塞。然后将直肠(女性患者连子宫、阴道)与后尿道周围软组织离断。最后自内沿耻骨联合的下方离断。然后自舌 至直肠末端全部拽出尸体外。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保持各器官及管道之间的关系,且取出脏器后,在主解剖者检查器 官的同时,助手可开颅、取脊髓和整复尸体,这样可较快地完成尸检操作过程,便于及早处理尸体。 2.各器官分别取出法,也称 Virchow法。按系统分别将各器官逐自取出检査,解剖者也可根据各例具体情况而 适当变通。可首先检查与临床诊断有关的主要脏器,如可先取出大小肠,然后再将其余器官联合取出。此方法适应 于脏器腐烂易于破碎的病例 有时家属或临床医生要求做个别器官或一组器官的检査,这时,解剖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局部解剖法。 各器官的解剖 1.循环系统首先将髂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等剪开,注意观察管径,有无动脉瘤形成,内膜是否光滑,有 无粥样斑块;各小动脉(如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开口处是否狭窄;下腔静脉及上腔静脉内膜是否光 滑,有无血栓形成等。 心脏:在原位检査心外形及各大血管。向上延长心包膜做V形切口,暴露各大血管根部,沿右心室左缘切开肺 动脉,伸入手指探査有无血栓,沿肺动脉剪开检査至肺门。依次剪开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主动脉及肺静脉等,然 后提高心尖,将以上各大血管在距心最远处离断,即可取出心脏。记录心脏的体积,重量,形状(心尖是否钝圆 心腔有无膨出,左右心比例有无异常),观察心外膜是否光滑,冠状动脉有无弯曲等。然后沿血流方向剪开心脏。 先剪开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如有心脏疾患需检査窦房结时,必须保留上腔静脉及其入口处lcm以内的心房组织 再沿右心室右缘剪至心尖部,再从心尖部与肺动脉瓣间剪开右心室前壁及肺动脉主干,检查右心各部分。左心的剪 开,先从左右肺静脉口间剪开左心房,再沿左心室左缘部剪至心尖部,自心尖部与主动脉瓣间剪开左心室前壁。对 于怀疑心肌梗死的病例可沿冠状动脉做多个横切面,检查各切面中梗死区的大小。剪开心脏后观察左右心室壁的厚 度(正常成人右心室肌壁厚约0.3-0.4cm,左心室厚约1.0-1.2cm),心肌纹理及颜色,观察心腔有无扩张、淤血, 心内膜是否光滑,各瓣膜有无增厚或赘生物,有无缺损、粘连、缩短等,腱索有无变粗,挛缩等,测量各瓣口周 长,注意有无先天畸形。心脏的肉眼检査和测量很重要,许多心脏病可凭肉眼变化做出诊断,如瓣膜病,先天性心 脏病及畸形等 冠状动脉:先检査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瓣后方的冠状动脉开口,继沿左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作多个相隔 几毫米的横切面,观察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形成等。这些分支的起始部最常发生病变,尤需仔细检査 2.呼吸系统沿气管软骨环的开口纵行剪开气管,直至三级支气管,观察咽部及气管粘膜有无充血、出血、 烂、溃疡等,有无异常内容物及分泌物等,注意会厌软骨的两侧皱襞有无水肿,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有无病变 支气管并行的肺动脉主支有无血栓及栓子。 肺脏:切肺前先检査双侧胸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有无渗出,肺门的动静脉有无栓塞,支气管内有无肿块 各肺叶有无实质性病灶和肿块,分别测量其大小和重量。肺的切开常用方法是用锋利的脏器长刀沿其长轴自肺外侧 凸缘向肺门作额状切面,可留肺门不切断,以保持各肺片的连接。观察切面颜色,有无病灶,用刀轻轻刮肺表面, 有无含气泡的血水或污秽物流出,切取小块肺,用手指挤捻查其含气多少,有无捻发音,还可投入水中做浮沉实 验,这在新生儿尸检时很重要,可帮助鉴定其呼吸状态。检査肺门淋巴结是否肿大 3.消化系统自口咽部沿食管后壁纵行剪开,观察食管黏膜有无静脉曲张,有无岀血、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将 大网膜与横结肠的连接处横行剪开,进入小网膜腔,暴露胃幽门及十二指肠。自贲门沿胃大弯将胃及十二指肠剪 开,观察胃黏膜皱襞的粗细,胃腔是否扩张等,有无充血、出血、糜烂、溃疡、穿孔及肿物等,注意胃内容物的性 状,有无异味。十二指肠有无变形,并暴露十二指肠乳头,挤压胆囊,检查胆道通畅情况,观察有无胆汁流出,必 要剪开总胆管,观察有无结石、蛔虫等异物。在原位检查肠的位置、色泽、有无肠疝、扭转、套叠、梗死等。在十
内脏器管取出大致分有两种方法: 1.器官全身一次联合取出法,以保持各器官及管道原来的关系。亦称Rokitansky法。分离出颈部器官后,将横 膈全部离断,并将脊柱两侧的胸膜纵行切开,再沿离断的横膈后方将后腹膜掀开、离断,并将腹股沟深层的大血管 及神经切断。自下向上用力挤压股静脉,观察有无血液自腹股沟的大血管断端流出,以此可判断下肢静脉有无阻 塞。然后将直肠(女性患者连子宫、阴道)与后尿道周围软组织离断。最后自内沿耻骨联合的下方离断。然后自舌 至直肠末端全部拽出尸体外。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保持各器官及管道之间的关系,且取出脏器后,在主解剖者检查器 官的同时,助手可开颅、取脊髓和整复尸体,这样可较快地完成尸检操作过程,便于及早处理尸体。 2.各器官分别取出法,也称Virchow法。按系统分别将各器官逐自取出检查,解剖者也可根据各例具体情况而 适当变通。可首先检查与临床诊断有关的主要脏器,如可先取出大小肠,然后再将其余器官联合取出。此方法适应 于脏器腐烂易于破碎的病例。 有时家属或临床医生要求做个别器官或一组器官的检查,这时,解剖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局部解剖法。 各器官的解剖 1.循环系统首先将髂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等剪开,注意观察管径,有无动脉瘤形成,内膜是否光滑,有 无粥样斑块;各小动脉(如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开口处是否狭窄;下腔静脉及上腔静脉内膜是否光 滑,有无血栓形成等。 心脏:在原位检查心外形及各大血管。向上延长心包膜做V形切口,暴露各大血管根部,沿右心室左缘切开肺 动脉,伸入手指探查有无血栓,沿肺动脉剪开检查至肺门。依次剪开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主动脉及肺静脉等,然 后提高心尖,将以上各大血管在距心最远处离断,即可取出心脏。记录心脏的体积,重量,形状(心尖是否钝圆、 心腔有无膨出,左右心比例有无异常),观察心外膜是否光滑,冠状动脉有无弯曲等。然后沿血流方向剪开心脏。 先剪开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如有心脏疾患需检查窦房结时,必须保留上腔静脉及其入口处1cm以内的心房组织), 再沿右心室右缘剪至心尖部,再从心尖部与肺动脉瓣间剪开右心室前壁及肺动脉主干,检查右心各部分。左心的剪 开,先从左右肺静脉口间剪开左心房,再沿左心室左缘部剪至心尖部,自心尖部与主动脉瓣间剪开左心室前壁。对 于怀疑心肌梗死的病例可沿冠状动脉做多个横切面,检查各切面中梗死区的大小。剪开心脏后观察左右心室壁的厚 度(正常成人右心室肌壁厚约0.3-0.4cm,左心室厚约1.0-1.2cm),心肌纹理及颜色,观察心腔有无扩张、淤血, 心内膜是否光滑,各瓣膜有无增厚或赘生物,有无缺损、粘连、缩短等,腱索有无变粗,挛缩等,测量各瓣口周 长,注意有无先天畸形。心脏的肉眼检查和测量很重要,许多心脏病可凭肉眼变化做出诊断,如瓣膜病,先天性心 脏病及畸形等。 冠状动脉:先检查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瓣后方的冠状动脉开口,继沿左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作多个相隔 几毫米的横切面,观察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形成等。这些分支的起始部最常发生病变,尤需仔细检查。 2.呼吸系统沿气管软骨环的开口纵行剪开气管,直至三级支气管,观察咽部及气管粘膜有无充血、出血、糜 烂、溃疡等,有无异常内容物及分泌物等,注意会厌软骨的两侧皱襞有无水肿,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有无病变,与 支气管并行的肺动脉主支有无血栓及栓子。 肺脏:切肺前先检查双侧胸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有无渗出,肺门的动静脉有无栓塞,支气管内有无肿块, 各肺叶有无实质性病灶和肿块,分别测量其大小和重量。肺的切开常用方法是用锋利的脏器长刀沿其长轴自肺外侧 凸缘向肺门作额状切面,可留肺门不切断,以保持各肺片的连接。观察切面颜色,有无病灶,用刀轻轻刮肺表面, 有无含气泡的血水或污秽物流出,切取小块肺,用手指挤捻查其含气多少,有无捻发音,还可投入水中做浮沉实 验,这在新生儿尸检时很重要,可帮助鉴定其呼吸状态。检查肺门淋巴结是否肿大。 3.消化系统自口咽部沿食管后壁纵行剪开,观察食管黏膜有无静脉曲张,有无出血、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将 大网膜与横结肠的连接处横行剪开,进入小网膜腔,暴露胃幽门及十二指肠。自贲门沿胃大弯将胃及十二指肠剪 开,观察胃黏膜皱襞的粗细,胃腔是否扩张等,有无充血、出血、糜烂、溃疡、穿孔及肿物等,注意胃内容物的性 状,有无异味。十二指肠有无变形,并暴露十二指肠乳头,挤压胆囊,检查胆道通畅情况,观察有无胆汁流出,必 要剪开总胆管,观察有无结石、蛔虫等异物。在原位检查肠的位置、色泽、有无肠疝、扭转、套叠、梗死等。在十
二指肠与空肠交界的屈式韧带下数厘米处做两条结扎,在两结扎之间剪断,一手持空肠,一手持锋利的长刀,沿肠 系膜处将空肠及回肠分离下来,再将回盲部及大肠与腹膜后其他软组织分离。然后在直肠以上5-6cm处做两条结 扎,并在结扎间切断,取出大小肠。用肠剪钝头插入小肠内,沿肠系膜附着线及前结肠带剪开,检查肠管内有无寄 生虫(记录数量),小肠黏膜有无充血、出血,集合淋巴滤泡有无肿胀,有无出血、糜烂及溃疡(记录溃疡的形状 及数目)。大肠肠壁是否增厚,肠腔有无狭窄,肠粘膜有无炎性渗出液、溃疡或息肉。必要时可用流水洗去肠内容 物以便观察。 肝脏及胆囊:割断肝表面的韧带,将肝后软组织与膈肌剥离,切断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的联系,取出肝脏 测量其大小并称重(正常左右径25-30cm,前后径19-21cm,厚6-9cm,重量约1300g)。观察肝表面是否光滑,自肝 上最凸处向肝门做数个平行的相距2~3cm的额状切面,注意观察肝色泽、硬度、结节多少及大小,病变分布与肝内 管道分布的关系。总胆管可自起始部或末端打开,胆囊可自颈部或顶部剪开,观察囊壁是否增厚,黏膜是否变粗, 内容物性状,腔内有无结石(记录其数量、形状、色泽及切面性状)、寄生虫等。 胰:从背部将胰腺纵行切开至1/3厚度,暴露胰腺导管及门静脉分支,可以此为起点,探査脾静脉及门静脉分 支,注意有无扩张及血栓,将切口向胰头、胰尾延伸至十二指肠乳头处,观察胰管情况,注意有无扩张或结石。将 胰腺做多个失状切面,每片厚约1-2cm,观察小叶结构是否清楚,有无出血、坏死及肿物等 4.脾脏割断脾门血管,取出脾脏,测量其大小(正常约13cm×8.5cm×3.5cm)及重量(正常约150g),观察 包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及破裂,然后自其外缘最突出处向脾门做第一切面,观察记录其表面及切面性状,脾小结 大小、有无梗死或病灶结节,脾髓能否用刀刮下。 5.肾上腺在检査肝、肾之前,应先将肾上腺取下,将肾上腺与肝、肾及周围软组织分离,除净外周脂肪后称 重,两侧肾上腺正常合重7.6-8.4g(21-50岁)。做多数失状切面,每片厚约1.5cm,观察皮髓质结构是否清楚(正 常时皮质呈黄褐色,髓质呈灰红色),有无出血及肿物等。 6.泌尿系统检查 剥离肾周脂肪组织,暴露双侧肾脏,可在原位切开或取岀后再切开检査,先剪开肾动脉检査有无粥样硬化,肾 周围有无化脓,然后沿外缘向肾门纵行切开,翻开后剪开肾盏、肾盂及输尿管,检査有无结石,肾盂有无扩张,粘 膜有无出血等。将肾与其他组织分离,测量其大小(正常约11cm×5cm×3cm)、重量(正常一侧约140g),剥离 其被膜,是否容易剥落。检査肾表面有无撕裂、瘢痕、颗粒及其大小分布等。切面观察肾质髓厚度,肾皮质有无: 宽或变窄,皮髓质是否清晰,皮质及肾柱有无外翻或隆起,皮髓质纹理是否清晰等。 7.盆腔器官检查 女性将生殖器与膀胱及直肠一起取出,将阴道与膀胱剥离,沿阴道前壁正中线剪开至子宫颈。从子宫颈口向上 将宫壁剪开,呈Y字形切口,暴露子宫腔,注意子宫内膜的厚度,有无妊娠现象,有无出血、坏死等改变,子宫壁 有无增生或肿瘤。量子宫的长宽、厚度。检査双侧输卵管有无扩张,伞端是否游离,有无粘连,做多个横切面,检 査是否增厚、阻塞等。沿卵巢长轴做一切面,检査有无囊肿、出血及肿瘤等。沿直肠后壁正中线剪开直肠,检査其 黏膜有无溃疡、痔核、肿瘤等。从膀胱前壁剪开,检査其黏膜有无出血、溃疡等。 男性用刀扩大腹股沟管的内口,一手推睾丸向上,一手拉输精管向上,待睾丸提出后割断其下端与阴囊相连的 睾丸韧带,便可将睾丸和附睾取出。检査附睾软硬度,有无淤滞扩张。切开睾丸,用镊子夹扯细曲精管,观察曲精 管有无萎缩。前列腺的检査应在检査膀胱切开后尿道时进行,注意检査尿道有无狭窄,前列腺有无肥大及结节等。 8.脑及脊髓的检查 将尸体枕部置于木枕上,自一侧乳突经颅顶向另一侧乳突做一切线,用解剖刀(刀刃向外)经头顶向对侧乳突 部将头皮切开,用力将头皮向前后翻转,同时剥离皮下软组织,暴露颅骨。将两侧颞肌切断,用小刀在颅前后做圆 周切线,作为锯颅的准绳,切线在额部平行于眶上缘约2cm,向两侧延伸,经颞肌断口处会合于枕骨粗隆处。然后 用手锯或电锯沿该线锯断颅骨外板及内板大部(注意深度,勿伤及脑膜)。再用凿及锤轻轻敲破内板相连接部分 成年人可将颅盖与硬脑膜分开,并将硬脑膜横行剪开,婴幼儿应先将硬脑膜沿锯线剪开,然后将颅盖移去。沿锯线
二指肠与空肠交界的屈式韧带下数厘米处做两条结扎,在两结扎之间剪断,一手持空肠,一手持锋利的长刀,沿肠 系膜处将空肠及回肠分离下来,再将回盲部及大肠与腹膜后其他软组织分离。然后在直肠以上5-6cm处做两条结 扎,并在结扎间切断,取出大小肠。用肠剪钝头插入小肠内,沿肠系膜附着线及前结肠带剪开,检查肠管内有无寄 生虫(记录数量),小肠黏膜有无充血、出血,集合淋巴滤泡有无肿胀,有无出血、糜烂及溃疡(记录溃疡的形状 及数目)。大肠肠壁是否增厚,肠腔有无狭窄,肠粘膜有无炎性渗出液、溃疡或息肉。必要时可用流水洗去肠内容 物以便观察。 肝脏及胆囊:割断肝表面的韧带,将肝后软组织与膈肌剥离,切断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的联系,取出肝脏, 测量其大小并称重(正常左右径25-30cm,前后径19-21cm,厚6-9cm,重量约1300g)。观察肝表面是否光滑,自肝 上最凸处向肝门做数个平行的相距2~3cm的额状切面,注意观察肝色泽、硬度、结节多少及大小,病变分布与肝内 管道分布的关系。总胆管可自起始部或末端打开,胆囊可自颈部或顶部剪开,观察囊壁是否增厚,黏膜是否变粗, 内容物性状,腔内有无结石(记录其数量、形状、色泽及切面性状)、寄生虫等。 胰:从背部将胰腺纵行切开至1/3厚度,暴露胰腺导管及门静脉分支,可以此为起点,探查脾静脉及门静脉分 支,注意有无扩张及血栓,将切口向胰头、胰尾延伸至十二指肠乳头处,观察胰管情况,注意有无扩张或结石。将 胰腺做多个失状切面,每片厚约1-2cm,观察小叶结构是否清楚,有无出血、坏死及肿物等。 4.脾脏割断脾门血管,取出脾脏,测量其大小(正常约13 cm×8.5 cm×3.5cm)及重量(正常约150g),观察 包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及破裂,然后自其外缘最突出处向脾门做第一切面,观察记录其表面及切面性状,脾小结 大小、有无梗死或病灶结节,脾髓能否用刀刮下。 5.肾上腺在检查肝、肾之前,应先将肾上腺取下,将肾上腺与肝、肾及周围软组织分离,除净外周脂肪后称 重,两侧肾上腺正常合重7.6-8.4g(21-50岁)。做多数失状切面,每片厚约1.5cm,观察皮髓质结构是否清楚(正 常时皮质呈黄褐色,髓质呈灰红色),有无出血及肿物等。 6.泌尿系统检查 剥离肾周脂肪组织,暴露双侧肾脏,可在原位切开或取出后再切开检查,先剪开肾动脉检查有无粥样硬化,肾 周围有无化脓,然后沿外缘向肾门纵行切开,翻开后剪开肾盏、肾盂及输尿管,检查有无结石,肾盂有无扩张,粘 膜有无出血等。将肾与其他组织分离,测量其大小(正常约11 cm×5 cm×3cm)、重量(正常一侧约140g),剥离 其被膜,是否容易剥落。检查肾表面有无撕裂、瘢痕、颗粒及其大小分布等。切面观察肾质髓厚度,肾皮质有无增 宽或变窄,皮髓质是否清晰,皮质及肾柱有无外翻或隆起,皮髓质纹理是否清晰等。 7.盆腔器官检查 女性将生殖器与膀胱及直肠一起取出,将阴道与膀胱剥离,沿阴道前壁正中线剪开至子宫颈。从子宫颈口向上 将宫壁剪开,呈Y字形切口,暴露子宫腔,注意子宫内膜的厚度,有无妊娠现象,有无出血、坏死等改变,子宫壁 有无增生或肿瘤。量子宫的长宽、厚度。检查双侧输卵管有无扩张,伞端是否游离,有无粘连,做多个横切面,检 查是否增厚、阻塞等。沿卵巢长轴做一切面,检查有无囊肿、出血及肿瘤等。沿直肠后壁正中线剪开直肠,检查其 黏膜有无溃疡、痔核、肿瘤等。从膀胱前壁剪开,检查其黏膜有无出血、溃疡等。 男性用刀扩大腹股沟管的内口,一手推睾丸向上,一手拉输精管向上,待睾丸提出后割断其下端与阴囊相连的 睾丸韧带,便可将睾丸和附睾取出。检查附睾软硬度,有无淤滞扩张。切开睾丸,用镊子夹扯细曲精管,观察曲精 管有无萎缩。前列腺的检查应在检查膀胱切开后尿道时进行,注意检查尿道有无狭窄,前列腺有无肥大及结节等。 8.脑及脊髓的检查 将尸体枕部置于木枕上,自一侧乳突经颅顶向另一侧乳突做一切线,用解剖刀(刀刃向外)经头顶向对侧乳突 部将头皮切开,用力将头皮向前后翻转,同时剥离皮下软组织,暴露颅骨。将两侧颞肌切断,用小刀在颅前后做圆 周切线,作为锯颅的准绳,切线在额部平行于眶上缘约2cm,向两侧延伸,经颞肌断口处会合于枕骨粗隆处。然后 用手锯或电锯沿该线锯断颅骨外板及内板大部(注意深度,勿伤及脑膜)。再用凿及锤轻轻敲破内板相连接部分。 成年人可将颅盖与硬脑膜分开,并将硬脑膜横行剪开,婴幼儿应先将硬脑膜沿锯线剪开,然后将颅盖移去。沿锯线
前面的大脑剪开硬脑膜并切开前段的大脑镰。打开硬脑膜后原位检査脑膜及脑表面,将左手四指插入大脑额叶与额 骨之间,并轻轻上举,暴露并切断嗅神经及视神经、颈内动脉、脑垂体蒂及依次剪断两侧的Ⅲ~Ⅶ对脑神经,再向 两侧剪开小脑天幕及切断其余神经,此时大脑及脑干已经游离,将手术刀伸到枕骨大孔处尽可能低位切断脊髓,将 大脑一并取出。然后用剪刀分离周围组织,取出脑垂体 脑:称取脑的重量(正常约1400g),观察软脑膜血管有无充血、出血、化脓。脑沟、脑回有无变化,两侧大 脑半球是否对称,脑底动脉有无粥样硬化等。检查完用解剖刀在胼胝体后部做一切口,使固定液进入侧脑室。固定 脑时应将其悬挂(用一线穿过视交叉与脑底之间的空隙)漂浮于足量的固定液中,避免受压变形。脑组织固定5-10 天后再做切面检查。常规的切法是切断大脑脚和小脑脚,将大脑、脑干和小脑分离后分别切开检查。大脑半球自额 向枕方向每隔1-2cm做一冠状切面:小脑自蚓部纵切后,两半球分别做页状切开:脑干每隔0.5-1cm横切。以上各个 切面应两侧对比观察有无出血、血肿、肿物、软化或囊性变,灰质的厚度是否正常,脑室的形状和大小有无异常, 双侧对称与否等。 脊髓:将尸体俯卧背部朝上,沿中线剪开背部皮肤,剥离棘突上的软组织,在棘突两侧锯开锥板,用凿子分 离,取下棘突和锥板,剪断硬脊髓下的脊神经根,切断马尾,轻轻将脊髓连硬膜一并取出。脊髓取出后,沿前后正 中线剪开硬脊髓,将脊髓固定一周后再做横断检査和取材。 多9尸体外貌的修复病理解剖完成后对尸体外貌进行修复,使死者穿好衣服后外表仍保持整洁。修复头颅时先用 或纸张填充颅腔,合上颅顶骨,缝合左右颞肌,将头皮复原后缝合。胸腔和肋骨,用细线缝合皮肤。缝合后 应用水擦洗干净,穿好衣服后放回停尸间。 (四)各器官的显微镜检查及取材 尸检显微镜检査是最终做岀病理诊断的重要步骤。显微镜检査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材的正确与 否。基本原则是取材要全面,又要有重点,所谓全面,即对各器官进行全面检查。所谓重点,即在肉眼诊断的基础 上,对病变部位适当地多取材。常规取材部位及检查重点如下 1.循环系统左心房、左心室交界处(包括心内膜、二尖瓣、心肌、冠状动脉横断面及心外膜),右室壁、室间 隔、主动脉、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各一块 2.呼吸系统双扁桃体各一块,主气管一块,左右各肺叶各一块,每块应带胸膜。 3.甲状腺左右各一块。 4.消化系统颌下腺、食管、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及大肠各一块;肝脏左右各一块,应带被 膜;胰腺头、体、尾各一块。 5.脾脏一块,应带被膜 6.双侧肾上腺各一块,以横切为好。 7.泌尿系统双肾皮质和髓质各一块;输尿管、膀胱各一块。 8.生殖系统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壁及子宫颈各一块,应包括子宫内膜:男性睾丸、附睾及输精管各一块: 前列腺左右各一块,以横切面为好 9.脑及脊髓左右两大脑半球之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海马回各一块,包括内囊及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在 内各一大块(再分为若干小块,以切口作标记);中脑、桥脑、延髓、颈脊髓各一块:双侧小脑皮质及齿状核各 块;若取脊髓者,颈、胸及腰各膨大段各一块。 五)病理诊断 在尸检过程中,对每个器官尽可能地作出初步的肉眼诊断。待尸检进行完毕,组织学检查后,对于各器官的病 理变化须全面地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什么是本病例的主要疾病,什么是次要的病变,什么是原发病变,什么是继发 病变,再将由此主要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病变按先后因果关系排列,其次将与主要疾病无关的其他病变排列在后面
前面的大脑剪开硬脑膜并切开前段的大脑镰。打开硬脑膜后原位检查脑膜及脑表面,将左手四指插入大脑额叶与额 骨之间,并轻轻上举,暴露并切断嗅神经及视神经、颈内动脉、脑垂体蒂及依次剪断两侧的Ⅲ~Ⅶ对脑神经,再向 两侧剪开小脑天幕及切断其余神经,此时大脑及脑干已经游离,将手术刀伸到枕骨大孔处尽可能低位切断脊髓,将 大脑一并取出。然后用剪刀分离周围组织,取出脑垂体。 脑:称取脑的重量(正常约1400g),观察软脑膜血管有无充血、出血、化脓。脑沟、脑回有无变化,两侧大 脑半球是否对称,脑底动脉有无粥样硬化等。检查完用解剖刀在胼胝体后部做一切口,使固定液进入侧脑室。固定 脑时应将其悬挂(用一线穿过视交叉与脑底之间的空隙)漂浮于足量的固定液中,避免受压变形。脑组织固定5-10 天后再做切面检查。常规的切法是切断大脑脚和小脑脚,将大脑、脑干和小脑分离后分别切开检查。大脑半球自额 向枕方向每隔1-2cm做一冠状切面:小脑自蚓部纵切后,两半球分别做页状切开:脑干每隔0.5-1cm横切。以上各个 切面应两侧对比观察有无出血、血肿、肿物、软化或囊性变,灰质的厚度是否正常,脑室的形状和大小有无异常, 双侧对称与否等。 脊髓:将尸体俯卧背部朝上,沿中线剪开背部皮肤,剥离棘突上的软组织,在棘突两侧锯开锥板,用凿子分 离,取下棘突和锥板,剪断硬脊髓下的脊神经根,切断马尾,轻轻将脊髓连硬膜一并取出。脊髓取出后,沿前后正 中线剪开硬脊髓,将脊髓固定一周后再做横断检查和取材。 9.尸体外貌的修复病理解剖完成后对尸体外貌进行修复,使死者穿好衣服后外表仍保持整洁。修复头颅时先用 药棉或纸张填充颅腔,合上颅顶骨,缝合左右颞肌,将头皮复原后缝合。胸腔和肋骨,用细线缝合皮肤。缝合后, 应用水擦洗干净,穿好衣服后放回停尸间。 (四)各器官的显微镜检查及取材 尸检显微镜检查是最终做出病理诊断的重要步骤。显微镜检查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材的正确与 否。基本原则是取材要全面,又要有重点,所谓全面,即对各器官进行全面检查。所谓重点,即在肉眼诊断的基础 上,对病变部位适当地多取材。常规取材部位及检查重点如下。 1.循环系统左心房、左心室交界处(包括心内膜、二尖瓣、心肌、冠状动脉横断面及心外膜),右室壁、室间 隔、主动脉、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各一块。 2.呼吸系统双扁桃体各一块,主气管一块,左右各肺叶各一块,每块应带胸膜。 3.甲状腺左右各一块。 4.消化系统颌下腺、食管、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及大肠各一块;肝脏左右各一块,应带被 膜;胰腺头、体、尾各一块。 5.脾脏一块,应带被膜。 6.双侧肾上腺各一块,以横切为好。 7.泌尿系统双肾皮质和髓质各一块;输尿管、膀胱各一块。 8.生殖系统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壁及子宫颈各一块,应包括子宫内膜;男性睾丸、附睾及输精管各一块; 前列腺左右各一块,以横切面为好。 9.脑及脊髓左右两大脑半球之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海马回各一块,包括内囊及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在 内各一大块(再分为若干小块,以切口作标记);中脑、桥脑、延髓、颈脊髓各一块;双侧小脑皮质及齿状核各一 块;若取脊髓者,颈、胸及腰各膨大段各一块。 (五)病理诊断 在尸检过程中,对每个器官尽可能地作出初步的肉眼诊断。待尸检进行完毕,组织学检查后,对于各器官的病 理变化须全面地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什么是本病例的主要疾病,什么是次要的病变,什么是原发病变,什么是继发 病变,再将由此主要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病变按先后因果关系排列,其次将与主要疾病无关的其他病变排列在后面
最后进行讨论和总结。尸体解剖的病理诊断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病理诊断:主要疾病、次要疾病;② 分析各种病变的相互关系;③死亡原因结论;④若难以做出明确结论的,可仅提交病变描述性尸检报告。上述工作 完成后,即向临床发出正式的尸体解剖报告
最后进行讨论和总结。尸体解剖的病理诊断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病理诊断:主要疾病、次要疾病;② 分析各种病变的相互关系;③死亡原因结论;④若难以做出明确结论的,可仅提交病变描述性尸检报告。上述工作 完成后,即向临床发出正式的尸体解剖报告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_冰冻切片技术.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_常规石蜡切片制作.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_病理标本的固定.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_病理标本取材.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_常规染色技术.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拓展资料)北京大学医学部PBL教学经验交流会——PBL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拓展资料)临床病理病案讨论(附参考答案).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拓展资料)2008级病理期末试题.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大纲)护理.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大纲)临床.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大纲)检验.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大纲)麻醉.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大纲)定向.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大纲)麻醉.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大纲)临床.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大纲)检验.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大纲)护理.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大纲)定向.pdf
- 延安大学:《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pdf
- 延安大学:《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十四章 DNA的生物合成.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细胞病理学技术_涂片制作技术.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细胞病理学技术_呼吸系统脱落细胞学.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细胞病理学技术_子宫颈脱落细胞学.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细胞病理学技术_其他系统脱落细胞学.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_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_免疫荧光技术.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病理实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_常用试剂的配制.pdf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四章 炎症.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五章 肿瘤.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十三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docx
- 延安大学:《病理学 Patholog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