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地质构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 §1地质体的产状 岩层的原始产状 ◆沉积盆地(海洋或大型湖泊)中心,形成的岩层是水平 的或近水平的,而边缘、岛屿,水下隆起等周围的沉积 物产状具有一定的倾角,称为原始倾斜。 ◆原始水平的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可变为倾斜、直立 倒转以及各种褶皱形态,但也有仍保持近水平状态
1 一、岩层的原始产状 ◆沉积盆地(海洋或大型湖泊)中心,形成的岩层是水平 的或近水平的,而边缘、岛屿,水下隆起等周围的沉积 物产状具有一定的倾角,称为原始倾斜。 ◆原始水平的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可变为倾斜、直立、 倒转以及各种褶皱形态,但也有仍保持近水平状态。 §1 地质体的产状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

二、水平岩层 岩层上下两个面保持水平状 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 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其特征如下 在层序没有倒转的前提 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 较老的岩层之上。当地形剥蚀切 割轻微的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 如切割强烈时,老岩层则出露于 河谷,冲沟等低注处,较新岩层 分布于山顶或分水岭上,即岩层 愈老出露愈低,岩层愈新其出露 的位置愈高
2 二、水平岩层 岩层上下两个面保持水平状 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 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其特征如下: 1、在层序没有倒转的前提 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 较老的岩层之上。当地形剥蚀切 割轻微的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 如切割强烈时,老岩层则出露于 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岩层 分布于山顶或分水岭上,即岩层 愈老出露愈低,岩层愈新其出露 的位置愈高

2、水平岩层的露头形态 完全受地形控制,其出露线 (岩层与地面的交线)在地 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 平行或重合,而不会相交。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 图2-4水平岩层 岩层顶面与底面标高之差。 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 与岩层厚度和地形坡度的变 化有关。 B(平面图)
3 2、水平岩层的露头形态, 完全受地形控制,其出露线 (岩层与地面的交线)在地 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 平行或重合,而不会相交。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 岩层顶面与底面标高之差。 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 与岩层厚度和地形坡度的变 化有关

倾斜岩层 (一)岩层产状及其测定 产状要素:走向、颜向 倾角 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关系为: tanB=tana,cosa(式中 图2-1平面的产状要素示意图 图2-2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 真倾角,P一视倾角 一真倾向与视绳向间的夹y一伏角 a为真倾角,B为视倾角, a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间 夹角) 图2-3直线的产状要素 2、线状产状要素:倾伏向、 A一箭头示倾伏向,y为伏角B一箭头示侧伏向,∥为侧伏角 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
4 三、倾斜岩层 (一)岩层产状及其测定 ◼ 1、产状要素:走向、倾向、 倾角 ◼ 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关系为: tanβ= tanα.cosω(式中 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 ω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间 夹角) ◼ 2、线状产状要素:倾伏向、 倾伏角 、侧伏向 、侧伏角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回顾地学概论和南京实习时现场实际测量。 ■岩层产状要素,通常用罗盘直接测量,有些情况下需 用作用法,赤平投影法求出岩层产状要素。 口层产状文字表示法:通常只记录倾向和倾角即可,走 向则通过倾向加或减90°换算。 ●方位角Sw205°∠25°或205°∠25 ●象限角法以北或南作为起点(0°),一般记为 N65°W∠25°或NW65°∠25° (2)符号表示(用于地质图上)
5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 回顾地学概论和南京实习时现场实际测量。 ◼ 岩层产状要素,通常用罗盘直接测量,有些情况下需 用作用法,赤平投影法求出岩层产状要素。 ◼ 层产状文字表示法:通常只记录倾向和倾角即可,走 向则通过倾向加或减90 °换算。 ◼ ● 方位角 SW205°∠25°或205°∠25° ◼ ● 象限角法 以北或南作为起点(0°),一般记为 N65°W∠25°或 NW65°∠25° ◼ ⑵ 符号表示(用于地质图上)

)倾斜岩层的露头 形态(V字形法则) ■1.水平岩层露头线与 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前面 研究介绍); ■2.直立岩层露头线不 受地形影响,始终呈直 线延伸;
6 (三)倾斜岩层的露头 形态(V字形法则) ◼ 1.水平岩层 露头线与 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前面 研究介绍); ◼ 2.直立岩层 露头线不 受地形影响,始终呈直 线延伸;

3.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复 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 550 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 律性,即在经过山脊和河谷 100 时,均呈“V”字形态展布 即“V”字形法则。 有下列三种情况: (1)岩层倾向与地面坡 向相反:在山脊处“V”字 形尖端指向山下,在沟谷处 “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7 3.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复 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 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 律性,即在经过山脊和河谷 时,均呈“V”字形态展布 即“V”字形法则。 有下列三种情况: (1)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 向相反:在山脊处“V” 字 形尖端指向山下,在沟谷处 “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2)岩层 倾向与地面坡 向相同,且岩 层倾角大于地 面坡角时,在 立体图 平面图(地质图) 山脊处“V”字 形尖端指向山 下,沟谷处“V (3)岩层倾向与坡 字形尖端指向 向相同,但岩层 倾角小于地面坡 上游 角时,“V”字 形尖端在山脊处 指向山下,沟谷 处指向上游
8 (2) 岩层 倾向与地面坡 向相同,且岩 层倾角大于地 面坡角时,在 山脊处“V” 字 形尖端指向山 下,沟谷处“V” 字形尖端指向 上游。 (3)岩层倾向与坡 向相同,但岩层 倾角小于地面坡 角时,“V” 字 形尖端在山脊处 指向山下,沟谷 处指向上游

550 300 150 100 550 50 150 (1) (3) 50 (1)、(3)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字形弯曲大于等 高线,而前者“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示图
9 (1)、(3)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字形弯曲大于等 高线,而前者“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示图。 (1) (3)

§2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沉积岩是地球表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其分布面积约 占地球大陆面积的75%,因此,大部分地质构造是由沉积 岩形成的。所以观测分析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 状和接触关系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本 课程的基本内容之 例如:安徽贵池徐桥银矿产于奥陶系灰岩裂隙中, 为脉状矿体。奧陶系灰岩为厚层~块层状且大理岩化, 层理看不清,地层产状长时间争论不休。我们根据大理 岩中残留的生物碎屑的排列方向,确定了原始层理,令 地质人员十分信服
10 §2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沉积岩是地球表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其分布面积约 占地球大陆面积的75%,因此,大部分地质构造是由沉积 岩形成的。所以观测分析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 状和接触关系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本 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 例如:安徽贵池徐桥银矿产于奥陶系灰岩裂隙中, 为脉状矿体。奥陶系灰岩为厚层~块层状且大理岩化, 层理看不清,地层产状长时间争论不休。我们根据大理 岩中残留的生物碎屑的排列方向,确定了原始层理,令 地质人员十分信服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合肥工业大学:《地质构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北京大学:《珠宝鉴赏与珠宝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高贵华丽的高档有色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金绿宝石).ppt
- 《土工试验教学指导》讲义.ppt
- 合肥工业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十四章,主讲:宋传中).ppt
- 合肥工业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合肥工业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一章).doc
- 合肥工业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3-2004年度第一学期构造地质学样卷及参考答案.doc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二章 渗透.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三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六章 岩体的初始应力.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一、五章 绪论.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一章 土物理性质(双语).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背景为黑色).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五章(5-1) 土的抗剪强度.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三章(3-5) 有效应力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三章(3-5) 有效应力原理.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六章 岩体的初始应力.ppt
-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第六章(6-1) 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双语).ppt
- 合肥工业大学:《地质构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劈理.ppt
- 合肥工业大学:《地质构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理.ppt
- 《地籍管理》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ppt
- 成都理工大学:《构造地质学》第一章 绪论.ppt
- 成都理工大学:《构造地质学》第二章 沉积岩层原生构造及其产状.ppt
- 成都理工大学:《构造地质学》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ppt
- 成都理工大学:《构造地质学》第七章 劈理与线理.ppt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风的地质作用.pps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重力地员作用.pps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pps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pps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地震作用.pps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pps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pps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地质年代.pps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环境地质与人类发展.pps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ppt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第三章 GIS数据管理.ppt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第九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ppt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第二章 地理数据结构及其文件组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