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西安培华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教案课件)宋代文学(共八章)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27
文件大小:604.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第一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二章 北宋前期词及柳永的变革 第三章 苏轼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五章 南宋前期文学 第六章 陆游与中兴四大诗人 第七章 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第八章 南宋后期诗词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 令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 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 。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 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公元1127年的“靖 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公元1279 年南宋亡

❖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 ❖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 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 一。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 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公元1127年的“靖 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公元1279 年南宋亡

北宋南宋南宋亡 冷(960)(1127)(1279) 319年

❖北宋 南宋 南宋亡 ❖(960) (1127) (1279) ❖ 319年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 影响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 影响

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军权与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和中 央集权空前强化。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 文学的自由精神气质,又起着相当强大的约 束作用。 重文轻武,扩大科举名额,大量吸收下层文 士参政,士大夫生活待遇颇为优厚舒适。而 对军事将领深加忌防

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 军权与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和中 央集权空前强化。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 文学的自由精神气质,又起着相当强大的约 束作用。 ❖ 重文轻武,扩大科举名额,大量吸收下层文 士参政,士大夫生活待遇颇为优厚舒适。而 对军事将领深加忌防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令理学的建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 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策论转变为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信家 经典。 理学家代表: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 陆九渊

❖理学的建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 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 理学兴盛,科举考试内容自真宗以后由诗赋、 策论转变为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儒家 经典。 ❖ 理学家代表: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 陆九渊。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 养的提高 造纸与雕版印刷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书籍广泛流通,文化知识更加快速 泛传播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 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 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 养的提高;造纸与雕版印刷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书籍广泛流通,文化知识更加快速 广泛传播 ❖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今积贫积弱,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守内虚外”政 策,兵员众多,冗兵。朝廷财政负担沉重,致使国 力虚弱,对外战争一败再败,“宋人议论未定而兵 已渡河”。 内忧外患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 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 积贫积弱,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守内虚外”政 策,兵员众多,冗兵。朝廷财政负担沉重,致使国 力虚弱,对外战争一败再败,“宋人议论未定而兵 已渡河”。 ❖ 内忧外患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 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 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 情趣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 情趣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北宋建立以后,一反前代后周的灭佛政策,对佛教采取了保 护、鼓励的措施。僧尼人数迅速增加,中断已久的译经重又 开始,并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刻印佛经。在晚唐五代曾受到打 击的各种佛教宗派重新兴盛起来,尤其是禅宗与净土宗在宋 代非常流行。 今禅宗又主动吸收儒、道两家的思想,并力求适应中国的传统 伦理观念。因此士大夫在接受禅学时,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 今由于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 心修养转变,因而更容易在思想的层面上有机地融合起来。 到北宋中叶,三教合一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 北宋建立以后,一反前代后周的灭佛政策,对佛教采取了保 护、鼓励的措施。僧尼人数迅速增加,中断已久的译经重又 开始,并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刻印佛经。在晚唐五代曾受到打 击的各种佛教宗派重新兴盛起来,尤其是禅宗与净土宗在宋 代非常流行。 ❖ 禅宗又主动吸收儒、道两家的思想,并力求适应中国的传统 伦理观念。因此士大夫在接受禅学时,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 ❖ 由于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 心修养转变,因而更容易在思想的层面上有机地融合起来。 到北宋中叶,三教合一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