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两套学时)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0
文件大小:16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两套学时)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卫生统计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它是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尤其是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各类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应用科学。它既是学生学好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又是学生做好毕业课题的重要工具,更是学生走出校门后从事预防医学及卫生事业管理科研工作的基本功。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和阅读专业书刊、从事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使学生能根据不同问题正确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达到能应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的水平。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专业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教学中应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卫生统计学教学分理论课教学、讨论与实习两部分。理论教学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

1 《卫生统计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它是利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尤其是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各 类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应用科学。它既是学生学好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 理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又是学生做好毕业课题的重要工具,更是学生走出校门 后从事预防医学及卫生事业管理科研工作的基本功。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 掌握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 思维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和阅读专业书刊、从事预防医学和卫生 事业管理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使学生能根据不同问题, 正确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达到能应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常见的实际问 题的水平。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采用专业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教学中应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把统 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 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卫生统计学教学分理论课教学、讨论与实习两部分。理论教学部分对学生有三种 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 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 生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

面。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适用专业: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药学、中药、制剂等专业教材版次及主要参考书目:1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3孙振球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4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教学安排一览表学时备注教学内容知识要点预习章节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基本步骤、统绪论第一讲3计学的若干概念。频数与频数分布、集中趋势及离散第二讲定量资料的统计3趋势的描述指标。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应用时的注意定性资料的统计第三讲3事项、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常描述;统计表与统计图用统计图表。2

2 面。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54 学 分:3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药学、中药、制剂等专业 教材版次及主要参考书目: 1 方积乾 主编,《卫生统计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 2 方积乾 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 3 孙振球 主编,《医学统计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 4 徐勇勇 主编,《医学统计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教学安排一览表 教学内容 学时 知识要点 预习章节 备注 第一讲 3 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基本步骤、统 计学的若干概念。 绪论 第二讲 3 频数与频数分布、集中趋势及离散 趋势的描述指标。 定量资料的统计 第三讲 3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应用时的注意 事项、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常 用统计图表。 定性资料的统计 描述;统计表与 统计图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常3第四讲常用概率分布用概率分布的特征、应用。均数的抽样误差及抽样分布、率的3第五讲抽样误差及率的抽样分布、总体均参数估计基础数及率的估计。第六讲3假设检验的步骤、t检验假设检验基础3第七讲z检验、假设检验的功效假设检验基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完全随机设第八讲3方差分析计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计的方差分第九讲3方差分析检验析、均数的多重比较;x分布。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组及多组、配对第十讲3x检验设计的检验、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非参数检验概述、配对设计、单样本资料、完全随机设计两独立样本、基于秩次的非参第十一讲3数检验多组独立样本、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线性相关、秩相关、分类变量的关两变量关联性分3第十二讲析联性分析简单线性回归、线性回归的应用、3第十三讲简单回归分析残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的概念及其统计描述、多重线性回归的假设检验、复多重线性回归与第十四讲3相关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自变量筛选实验研究概述、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第十五讲3实验设计素、实验设计的原则第十六讲3实验设计的常用设计类型、样本含实验设计3

3 第四讲 3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常 用概率分布的特征、应用。 常用概率分布 第五讲 3 均数的抽样误差及抽样分布、率的 抽样误差及率的抽样分布、总体均 数及率的估计。 参数估计基础 第六讲 3 假设检验的步骤、t检验 假设检验基础 第七讲 3 z检验、假设检验的功效 假设检验基础 第八讲 3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完全随机设 计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 第九讲 3 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计的方差分 析、均数的多重比较; χ2分布。 方差分析;χ 2检验 第十讲 3 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组及多组、配对 设计的χ 2检验、四格表的确切概率 法。 χ 2检验 第十一讲 3 非参数检验概述、配对设计、单样 本资料、完全随机设计两独立样本、 多组独立样本、随机区组设计资料 的秩和检验 基于秩次的非参 数检验 第十二讲 3 线性相关、秩相关、分类变量的关 联性分析 两变量关联性分 析 第十三讲 3 简单线性回归、线性回归的应用、 残差分析 简单回归分析 第十四讲 3 多重线性回归的概念及其统计描 述、多重线性回归的假设检验、复 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自变量筛 选 多重线性回归与 相关 第十五讲 3 实验研究概述、实验设计的基本要 素、实验设计的原则。 实验设计 第十六讲 3 实验设计的常用设计类型、样本含 实验设计

量估计。调查研究概况、调查设计、常用的第十七讲3调查设计抽样方法调查表的制定与考评、常用调查方第十八讲调查设计3法、调查的组织实施与质量控制54合计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标1.1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2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3了解:卫生统计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2教学内容2.1卫生统计学的概念、主要内容2.2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互相推动2.3卫生统计学工作的基本步骤2.4统计学的若干概念2.5学习目标与方法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4

4 量估计。 第十七讲 3 调查研究概况、调查设计、常用的 抽样方法 调查设计 第十八讲 3 调查表的制定与考评、常用调查方 法、调查的组织实施与质量控制 调查设计 合 计 54 第一章 绪论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2 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3 了解:卫生统计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医学统计学 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2 教学内容 2.1 卫生统计学的概念、主要内容 2.2 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互相推动 2.3 卫生统计学工作的基本步骤 2.4 统计学的若干概念 2.5 学习目标与方法 第二章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教学目标1.1掌握:描述频数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应用;统计表的结构、常用统计图的种类及意义。1.2熟悉:频数表的编制;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统计表的绘制原则和基本要求;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统计图。1.3了解:频数表的意义、用途;描述分布形态的特征数;统计图的绘制。2教学内容2.1频数与频数分布2.2集中位置的描述指标: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2.3离散程度的描述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2.4描述分布形态的特征数2.5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1教学目标1.1掌握:相对数的概念、常用相对数的意义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1.2熟悉:频率型指标、强度型指标、相对比的计算方法;熟悉动态数列及其常用的分析指标。1.3了解:医学人口和疾病统计中常用的指标。5

5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描述频数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应用;统计 表的结构、常用统计图的种类及意义。 1.2 熟悉:频数表的编制;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方差、标准差、 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统计表的绘制原则和基本要求;根据资料的性 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统计图。 1.3 了解:频数表的意义、用途;描述分布形态的特征数;统计图的绘制。 2 教学内容 2.1 频数与频数分布 2.2 集中位置的描述指标: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2.3 离散程度的描述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2.4 描述分布形态的特征数 2.5 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相对数的概念、常用相对数的意义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2 熟悉:频率型指标、强度型指标、相对比的计算方法;熟悉动态数列及其常 用的分析指标。 1.3 了解:医学人口和疾病统计中常用的指标

2教学内容2.1分类资料的频数分布2.2常用相对数2.3医学人口和疾病统计中常用的指标2.4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第四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教学目标1.1掌握:统计表的结构、常用统计图的种类及意义。1.2熟悉:频数表的编制;统计表的绘制原则和基本要求;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统计图。1.3了解:频数表的意义、用途;统计图的绘制。2教学内容2.1常用统计表2.2常用统计图第五章常用概率分布1教学目标1.1掌握:正态分布的特征、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及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并学会利用这一规律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6

6 2 教学内容 2.1 分类资料的频数分布 2.2 常用相对数 2.3 医学人口和疾病统计中常用的指标 2.4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第四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统计表的结构、常用统计图的种类及意义。 1.2 熟悉:频数表的编制;统计表的绘制原则和基本要求;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 析目的选用适合的统计图。 1.3 了解:频数表的意义、用途;统计图的绘制。 2 教学内容 2.1常用统计表 2.2常用统计图 第五章 常用概率分布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正态分布的特征、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及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并学会利用这一规律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

1.2熟悉: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特征、概率函数式与累计概率的计算方法1.3了解: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概念、应用条件;正态分布的概念、质量控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了解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三者之间的关系2教学内容2.1二项分布的概念及特征、二项分布的应用2.2泊松分布的概念及特征、泊松分布的应用2.3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的应用第六章参数估计基础1教学自标1.1掌握:均数及频率抽样误差的概念和标准误的计算区间估计的原理和方法。1.3熟悉:t界值表的特点和查阅方法;总体均数95%和99%置信区间计算及适用条件,正态近似法计算总体概率的95%和99%置信区间及适用条件。1.4了解:样本均数及样本频率的抽样分布;分布的特征;总体均数及总体概率的估计方法。2教学内容2.1样本均数及样本频率的抽样分布与抽样误差2.2t份布2.3总体均数及总体概率的估计7

7 1.2 熟悉: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特征、概率函数式与累计概率的计算方法。 1.3 了解: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的概念、应用条件;正态分布的概念、质量控制 的意义、原理和方法;了解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 2.1 二项分布的概念及特征、二项分布的应用 2.2 泊松分布的概念及特征、泊松分布的应用 2.3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的应用 第六章 参数估计基础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均数及频率抽样误差的概念和标准误的计算;区间估计的原理和方法。 1.3 熟悉:t界值表的特点和查阅方法;总体均数95%和99%置信区间计算及适 用条件,正态近似法计算总体概率的95%和99%置信区间及适用条件。 1.4 了解:样本均数及样本频率的抽样分布;t分布的特征;总体均数及总体概 率的估计方法。 2 教学内容 2.1 样本均数及样本频率的抽样分布与抽样误差 2.2 t分布 2.3 总体均数及总体概率的估计

第七章假设检验基础1教学目标1.1掌握:t检验、二项分布资料的Z检验以及Poisson分布资料的Z检验的分析与计算过程,包括每种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用途,学会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设计类型、变量类型、样本含量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的技巧。1.2熟悉: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假设检验功效的的概念、意义。1.3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关系;检验功效的计算;两个方差的齐性检验的方法。2教学内容2.1假设检验的概念、原理和一般步骤2.2 t检验2.3二项分布资料及Poisson分布资料的Z检验2.4可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关系2.5假设检验的功效第八章方差分析1教学目标1.1掌握:方差分析的用途及基本思想;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00

8 第七章 假设检验基础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t检验、二项分布资料的Z 检验以及Poisson分布资料的Z 检验的分析 与计算过程,包括每种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用途,学会综合考虑研 究目的、设计类型、变量类型、样本含量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 方法的技巧。 1.2 熟悉: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假设检验功效的的 概念、意义。 1.3 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关系;检验功效的计算;两 个方差的齐性检验的方法。 2 教学内容 2.1 假设检验的概念、原理和一般步骤 2.2 t检验 2.3 二项分布资料及Poisson分布资料的Z 检验 2.4 可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关系 2.5 假设检验的功效 第八章 方差分析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方差分析的用途及基本思想;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

计、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中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1.2熟悉: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方法。1.3了解:多个方差齐性检验及变量变换的方法。2教学内容2.1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2.2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2.3析因设计方差分析2.4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2.5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2.6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和变量变换第九章x2检验1教学目标1.1掌握: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检验;多组频数分布的×检验;配对设计二分类变量的x2检验。1.2熟悉:四格表的确切概率计算法和配对设计下多分类资料的McNemar检验1.3了解: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2检验;×分布的特点;似然比统计量。2教学内容2.1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2.2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检验9

9 计、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中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 1.2 熟悉: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方法。 1.3 了解:多个方差齐性检验及变量变换的方法。 2 教学内容 2.1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2.2 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2.3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2.4 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 2.5 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2.6 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和变量变换 第九章  2检验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 2检验;多组频数分布的 2检验;配 对设计二分类变量的 2检验。 1.2 熟悉:四格表的确切概率计算法和配对设计下多分类资料的McNemar检验。 1.3 了解: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 2检验; 2分布的特点;似然比 2统计量。 2 教学内容 2.1 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2.2 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 2检验

2.3完全随机设计下多组频数分布的×2检验2.4配对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2检验2.5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第十章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1教学自标1.1掌握:非参数统计的概念、特点;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与完全随机设计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1.2熟悉:完全随机设计多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与多个样本间的多重比较1.3了解: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2教学内容2.1非参数统计的概念2.2配对设计和单样本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2.2完全设计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2.3完全随机设计多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2.4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2.5多个样本间的多重比较第十一章两变量关联性分析10

10 2.3 完全随机设计下多组频数分布的 2检验 2.4 配对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 2检验 2.5 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第十章 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 1 教学目标 1.1 掌握:非参数统计的概念、特点;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与完全随机 设计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1.2 熟悉:完全随机设计多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 验与多个样本间的多重比较。 1.3 了解: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 2.1 非参数统计的概念 2.2 配对设计和单样本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 2.2 完全设计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2.3 完全随机设计多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2.4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 2.5 多个样本间的多重比较 第十一章 两变量关联性分析

共3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