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中考试试题3(含解答)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科化学》期中考试题班级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和问答(25分)1.稀溶液依数性(9分)答:对于难挥发溶质的稀溶液,其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的数值只与溶质的数量有关与其性质无关,叫稀溶液依数性。2.91号汽油(6分)答:汽油的抗震性能与91%的异辛烷、9%的正庚烷的混合物相当。3.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池(10分)将镀有一层疏松铂黑的铂版放入H+浓度为1mo1.1的稀硫酸溶液中,不断通入H2,维持压力为100KPa,这样构成的电极称为标准氢电极。两个标准电极构成的原电池称为标准电池。二、计算(25x3=75分)1.在25℃、101325Pa下,1molH2与0.5molO2反应生成1molH20(液),放热285.9KJ,设H2和O2在此条件下均为理想气体,求:(1)此反应的△U。(2)若此反应在相同的始、末的条件下改在原电池中进行,做电功为188kJ,求此过程的△U、Q及W(5分)解:(1)因为是恒压过程,所以:Q=△H=-285.9KJ(2分)对于等温、恒压反应反应:H(g)+0,(g)=H,O(L)有:△H=U+AnRT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工科化学》期中考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 一、名词解释和问答(25 分) 1.稀溶液依数性(9 分) 答:对于难挥发溶质的稀溶液,其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 固点降低、渗透压的数值只与溶质的数量有关与其性质无关,叫稀溶 液依数性。 2.91 号汽油(6 分) 答:汽油的抗震性能与 91%的异辛烷、9%的正庚烷的混合物相当。 3.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池(10 分) 将镀有一层疏松铂黑的铂版放入 H+浓度为 1mol.l-1的稀硫酸溶 液中,不断通入 H2,维持压力为 100KPa,这样构成的电极称为标准氢 电极。 两个标准电极构成的原电池称为标准电池。 二、计算(253=75 分) 1.在 25℃、101325Pa 下,1molH2 与 0.5molO2 反应生成 1molH2O (液),放热 285.9KJ,设 H2 和 O2 在此条件下均为理想气体,求: (1)此反应的△U。 (2)若此反应在相同的始、末的条件下改在原电池中进行,做电 功为 188kJ,求此过程的△U、Q 及 W 解:(1)因为是恒压过程,所以:Q=△H= -285.9KJ (5 分) 对于等温、恒压反应反应: 2 2 2 1 ( ) ( ) ( ) 2 H g O g H O L + = (2 分) 有:△H=△U + △nRT

△U=△H—△nRT=-285.9-(-1.5)X8.314X298.15=-282.2KJ(6分)(2)始、终态相同,△U不变(4分)总功W=电功+体积功=-188+P×△V=-188+1.5RT=-184.4KJ(4分)Q=△U-W=-282.2-(-184.4)=-97.8KJ(4分)2.在25℃时,将2g某化合物溶于1kg水中的渗透压与在25℃将0.8g葡萄糖(CH120O6)和1.2g蔗糖(Ci2H22O11)溶于1kg水中的渗透压相同。求:(1)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2)此化合物溶液的凝固点;(3)此化合物溶液的蒸气压下降。(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7kPa,假设C~m)解:葡萄糖(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为180;蔗糖(C12H22Oml)相对分子质量为342。(1)设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因为两者渗透压相同,故有:2_0.8,1.2(8分)解得:M=251.5M180342(3分)(2)此化合物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7.95×10~mol1.kgl(3 分)△Tf=Kfm=1.86×7.95×10=0.015℃(3 分)此化合物溶液的凝固点为-0.015℃7.95×10-31.43×10-4(4 分)(3) XB=1000 +7.95×10-318△P=PXXB=3.17kPaX1.43X10-=0.453Pa(4 分)
△U =△H—△nRT= -285.9-(-1.5)×8.314×298.15 = -282.2KJ (6 分) (2)始、终态相同,△U 不变(4 分) 总功 W=电功+体积功= -188+P×△V= -188+1.5RT = -184.4KJ (4 分) Q= △U- W=-282.2-(-184.4)=-97.8KJ (4 分) 2.在 25℃时,将 2g 某化合物溶于 1kg 水中的渗透压与在 25℃将 0.8g 葡萄糖(C6H12O6)和 1.2g 蔗糖(C12H22O11)溶于 1kg 水中的渗透压 相同。求: (1) 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 此化合物溶液的凝固点; (3) 此化合物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3.17kPa,假设 C≈m) 解:葡萄糖(C6H12O6) 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蔗糖(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为 342。 (1)设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因为两者渗透压相同,故 有: 2 0.8 1.2 M 180 342 = + 解得:M=251.5 (8 分) (2)此化合物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m=7.95×10-3 mol.kg-1 (3 分) △Tf = Kfm = 1.86×7.95×10-3 =0.015℃ (3 分) 此化合物溶液的凝固点为-0.015℃ (3 分) (3)XB= 3 3 7.95 10 1000 7.95 10 18 − − + = 1.43×10-4 (4 分) △P= P ×XB = 3.17kPa×1.43×10-4 =0.453Pa (4 分)

3.在温度为TK容积为V的容器中,充入1molH2和3moll2蒸气,设平衡后有XmolHI生成。若再加入2molH2,则平衡后HI的物质的量为2Xmol,试求反应H2(g)+I2(g)==2HI(g)的标准平衡常数。解:反应H2(g)+I2(g)==2HI(g)PHL)PinimnF(5 分)标准平衡常数KPu,×P.Plnu,xni.H2(g) +l2 (g) ==2HI (g)130反应前摩尔数x平衡时摩尔数1- X/23-X/2x24x2K①(5 分)(2 - x)x(6- x)x(1-)×(3-22再加入2molH2后,平街时:H2 (g) +lz (g) == 2HI (g)2X平衡时摩尔数3- X3-X4x2②Ke(5 分)(3-x)x(3-x)(5 分)解方程组①和②得:X=1.54x24x1.52故:K(5 分)=4(3-1.5)2(3-x)x(3-x)
3.在温度为 TK 容积为 V 的容器中,充入 1molH2 和 3molI2 蒸气, 设平衡后有 X molHI 生成。若再加入 2molH2,则平衡后 HI 的物质的 量为 2X mol,试求反应 H2(g)+I2(g)==2HI(g)的标准平衡常数。 解:反应 H2(g)+I2(g)==2HI(g) 标准平衡常数 2 2 2 2 2 2 2 ( ) 2 2 ( ) ( ) HI HI HI H I H I H I P P P n K P P P P n n P P = = = (5 分) H2(g)+I2(g)== 2HI(g) 反应前摩尔数 1 3 0 平衡时摩尔数 1- X/2 3-X/2 X 2 2 4 (2 ) (6 ) (1 ) (3 ) 2 2 x x K x x x x = = −− − − ① (5 分) 再加入 2molH2 后,平銜时: H2(g)+I2(g)== 2HI(g) 平衡时摩尔数 3- X 3-X 2X 2 4 (3 ) (3 ) x K x x = − − ② (5 分) 解方程组①和②得:X=1.5 (5 分) 故: 2 2 2 4 4 1.5 4 (3 ) (3 ) (3 1.5) x K x x = = = − − − (5 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中考试试题4(含解答).doc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2章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限度.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pdf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Environment Analytical Chemistry(主讲:田秀君、李进).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分析测量的质量保障.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络合滴定(酸碱滴定).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重量分析法 Gravimetric Analysi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沉淀滴定法.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 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Redox titration).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核磁共振分析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M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概论 fundamental of chromatograph theory.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GC).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instrument of HPLC).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电化学分析法 Electrochemical Method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色谱分析 chromatograph analysis.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中考试试题2(含解答).doc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中考试试题1(含解答).doc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3章 化学动力学.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4章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6章 习题参考答案.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19讲稿)第6章 氧化还原反应.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19讲稿)第5章 水溶液反应原理.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20讲稿)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20讲稿)第3章 化学热力学.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20讲稿)第2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20讲稿)第1章 绪论(北京交通大学:程志明).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1 Introduction(Chemistry and the Solid State).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2 Methods.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3 X-ray.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4 Phase Diagram and Microstructure.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5 Bonding in Soild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6 how to fabircate the semicondutor devices.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7 Defects and non-stoichiometry.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8 the optical,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olids.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