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中考试试题2(含解答)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工科化学》期中考试题班级学号姓名原子量:P=31;CI=35.5;H=1;0=16水的凝固点和沸点常数分别为1.86K.kg.mo/1、0.513K.kg.mol-二(20分)、PCls的分解反应为:PCls(g)-==PCl3(g)+Cl2(g)。在523K下,将一定量的PCl5(g)放在某真空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为2.85kg.m-3,气体总压力为100kPa,若体系中气体均看作理想气体,试计算:(1)体系中各个物质的分压;(2)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解:(1)设原放入容器内PCIs的质量为m克,容器体积为V,分解前PCIs的压力为Po,分解后PCls、PCI3、Cl2分压分别为Ppc,kPa、Ppc,kPa、PckPa0则: Ppcl,+ Ppck, + Pc,= 100(2 分)因为分解前后,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变,则:m=p·VpoLRTm_RTPV=4有:由pV= nRT =MpclsMpclsP,= 2.85×103(4 分)×8.314×523=5.94×10*p.=59.4kPa208.5PCI,(g)PCl; (g)Cl2 (g)+00分解前Po平衡时Ppcl,Ppcl;Pcl.②;由方程可知:Ppc,=Pcl?Ppci= Po- Pcl.Ppcl, + Ppcl, + Pc, =100解方程组:Ppcl, = Pa.Ppc, = P - Pch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工科化学》期中考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 原子量:P=31;Cl=35.5;H=1;O=16 水的凝固点和沸点常数分别为 1.86 K.kg.mol-1、0.513K.kg.mol-1 一(20 分)、PCl5 的分解反应为:PCl5(g)====PCl3(g)+Cl2(g)。 在 523K 下,将一定量的 PCl5(g)放在某真空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 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为 2.85kg.m-3,气体总压力为 100kPa,若体系中气体均看 作理想气体,试计算:(1)体系中各个物质的分压;(2)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解: (1)设原放入容器内 PCl5的质量为 m 克,容器体积为 V,分解前 PCl5的压 力为 P0 ,分解后 PCl5、PCl3、Cl2分压分别为 PCl5 P kPa、 PCl3 P kPa、 Cl2 P kPa 则: PCl5 P + PCl3 P + Cl2 P = 100 ① (2 分) 因为分解前后,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变,则: m V = • 由 PCl5 m pV nRT RT M = = 有: 5 o PCl V PV RT M • = 3 2.85 10 4 8.314 523 5.94 10 208.5 P p o a = = =59.4kPa (4 分) PCl5(g) ==== PCl3(g) + Cl2(g) 分解前 P0 0 0 平衡时 PCl5 P PCl3 P Cl2 P 由方程可知: PCl3 P = Cl2 P ②; PCl5 P = P0 - Cl2 P ③ 解方程组: { PCl5 P + PCl3 P + Cl2 P = 100 PCl3 P = Cl2 P PCl5 P = P0 − Cl2 P

(9 分)得:Ppc=Pclh=40.6kPa;=18.8kPaPeclORrc40.6.Xp6P6100=0.877(5 分)(2) K218.8PPpCl100D6二(30分)、在1800g水中加入124g乙二醇(C2H6O2),求20℃时,该溶液的蒸气压与纯水的蒸气压之比、该溶液的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溶液的密度为1.0g.cm-3)。(2 分)解:物质的量n,=124/62=2mol;水的物质量n=100mol。2 =1. 11mol.kg(2 分)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1.8100_50(2 分)XA=100+251(1)根据拉乌尔定律有:p=px有:B=X-50(6 分)51p(4 分)(2)△T,=Kb,=1.86X1.11=2.06℃(2 分)此化合物溶液的凝固点为-2.06℃(4 分)(3)△T,=Kb,=0.513×1.11=0.57℃(2 分)此化合物溶液的沸点为10.57℃2=1.04mol. L(2 分)(4)C1924 ×10-31(4 分)=CRT=1.04×8.314×293.15=2534.7Pa三(25分)、将一定量固体AB放在一真空容器中,发生如下分解反应AB(s)一A(g)+B(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实验测得在300K时容器内总压力为1.0atm,在600K时容器总压力为10.0atm(latm=100kPa)。试求:①在1atm下、298K时反应AB(s)→A(g)+B(g)的△,H。②在1atm下、298K时反应AB(s)→A(g)+B(g)的△,S。③在1atm下、300K时该反应AB(s)→A(g)+B(g)的△,Um
得: PCl3 P = Cl2 P = 40.6kPa; PCl5 P =18.8kPa (9 分) (2) 3 2 5 40.6 2 ( ) ( ) ( ) 100 18.8 ( ) ( ) 100 PCl Cl PCl P P P P K P P = = =0.877 (5 分) 二(30 分)、在 1800g 水中加入 124g 乙二醇(C2H6O2),求 20℃时,该溶液的蒸 气压与纯水的蒸气压之比、该溶液的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溶液的密度为 1.0g.cm-3)。 解:物质的量 B n =124/62=2mol;水的物质量 A n =100mol。 (2 分)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2 1.8 B b = =1.11mol.kg-1 (2 分) 100 50 100 2 51 A x = = + (2 分) (1)根据拉乌尔定律有: * A p p x = 有: * 50 51 A p x p = = (6 分) (2)△Tf = Kf B b = 1.86×1.11=2.06℃ (4 分) 此化合物溶液的凝固点为-2.06℃ (2 分) (3)△Tb= Kb B b = 0.513×1.11=0.57℃ (4 分) 此化合物溶液的沸点为 10.57℃ (2 分) (4) 3 2 1.04 1924 10 1 c − = = mol.L-1 (2 分) Π =CRT=1.04×8.314×293.15=2534.7Pa (4 分) 三(25 分)、将一定量固体 AB 放在一真空容器中,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AB(s) → A(g)+B(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实验测得在 300K 时容器内总压力为 1.0 atm, 在 600K 时容器总压力为 10.0atm (1atm=100kPa) 。试求: ① 在 1 atm 下、298K 时反应 AB(s) →A(g)+B(g) 的 r m H 。 ② 在 1 atm 下、298K 时反应 AB(s) →A(g)+B(g) 的 r m S 。 ③ 在 1atm 下、300K 时该反应 AB(s) →A(g)+B(g)的 r m U

④在1atm下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解:(1)反应A(s)=B(g)+C(g)的标准平衡常数和容器内总压P的关系式为:=p(2分)4因此,在300K和600K下,反应A(s)=B(g)+C(g)的标准平衡常数分别为:(4分)k(300K)=0.25; k(600K)=25KAH()25_ A,H111根据公式:In有:InK(300600)R(TT)0.25R解得:,H=22.972kJ.mol(5 分)22.972×103A,Se(2)根据公式:Inkg=-+有:In25=RRT8.314×6008.314(4 分)解得:△A,S=65.05J.mol-l.K(3)根据公式:△,H=△,U㎡+AnRT有:A,U.=A,H@-AnRT=22.972-2X300×8.314×10(5 分)= 17.984 kJ.mol-1AH有:(4)根据公式:T=4A,Se22.972(4 分)=353.1KT, =65.05x10-3(1分)自发进行的温度:T≥353.1K四(25分)、反应:2A-产物,在某一浓度下测得当A被消耗掉50%时,要用100min的时间,当A被消耗掉75%时,要用200min时间,求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解:从题意中可知:当A物质被消耗掉50%时,用时为100min,即半衰期为100min。当A被消耗掉75%时,要用200min时间,也就是说,A物质浓度从50%C至25%Co,用时为100min。即半衰期为100min。从上可知,半衰期不随初始浓度变化而变化,该反应为1级反应。(10分)
④ 在 1atm 下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 解: (1)反应 A(s)=B(g)+C(g)的标准平衡常数和容器内总压 P 的关系式为: 2 4 p p k = (2 分) 因此,在 300K 和 600K 下,反应 A(s)=B(g)+C(g)的标准平衡常数分别为: (300 ) 0.25 p k K = ; (600 ) 25 p k K = (4 分) 根据公式: 2 r m 1 1 2 1 1 ln K H K R T T = − 有: r m 25 1 1 ln 0.25 300 600 H R = − 解得: r m H =22.972kJ.mol-1 (5 分) (2)根据公式: ln r m r m p H S K RT R = − + 有: 3 22.972 10 ln 25 8.314 600 8.314 r m S = − + 解得: r m S =65.05 J.mol-1 .K-1 (4 分) (3)根据公式: r m r m H U nRT = + 有: r m r m U H nRT = − =22.972-2×300×8.314×10-3 = 17.984 kJ.mol-1 (5 分) (4)根据公式: r m c r m H T S = 有: 3 22.972 65.05 10 T c − = =353.1K (4 分) 自发进行的温度:T≥353.1K (1 分) 四(25 分)、反应:2A→产物,在某一浓度下测得当 A 被消耗掉 50%时,要 用 100min 的时间,当 A 被消耗掉 75%时,要用 200min 时间,求该反应的速率方 程式。 解:从题意中可知:当 A 物质被消耗掉 50%时,用时为 100min,即半衰期 为 100min。 当 A 被消耗掉 75%时,要用 200min 时间,也就是说,A 物质浓度从 50%C0 至 25%C0,用时为 100min。即半衰期为 100min。 从上可知,半衰期不随初始浓度变化而变化,该反应为 1 级反应。(10 分)

In 21n2: k=0.00693min*(7分)故反应速率常数:=100tu2dca速率方程为L=0.00693cA,故:1:或dtIn=0.00693t(8分)Co注:k单位写错扣5分
故反应速率常数: 1/2 ln 2 1 2 0.00693 100 n k t = = = min-1 (7 分) 故:速率方程为: 0.00693 A A dc c dt − = , 或 0 ln 0.00693 A c t c = − (8 分) 注:k 单位写错扣 5 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中考试试题3(含解答).doc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中考试试题4(含解答).doc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2章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限度.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pdf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Environment Analytical Chemistry(主讲:田秀君、李进).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分析测量的质量保障.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络合滴定(酸碱滴定).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重量分析法 Gravimetric Analysi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沉淀滴定法.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 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Redox titration).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核磁共振分析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M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概论 fundamental of chromatograph theory.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GC).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instrument of HPLC).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电化学分析法 Electrochemical Method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ppt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中考试试题1(含解答).doc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3章 化学动力学.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4章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6章 习题参考答案.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19讲稿)第6章 氧化还原反应.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19讲稿)第5章 水溶液反应原理.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20讲稿)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20讲稿)第3章 化学热力学.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20讲稿)第2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pdf
- 《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课件(2020讲稿)第1章 绪论(北京交通大学:程志明).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1 Introduction(Chemistry and the Solid State).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2 Methods.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3 X-ray.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4 Phase Diagram and Microstructure.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5 Bonding in Soild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6 how to fabircate the semicondutor devices.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7 Defects and non-stoichiometry.pdf
- 《固体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8 the optical,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olids.pdf
- 《电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镍氢电池 6.5 MH/Ni电池正极材料 6.6 Ni/MH负极材料 6.7 镍氢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6.8 镍氢电池生产所用设备.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