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篇 亚洲季风和中国主要的天气系统

Monsoon cloud below Tengboche (India) 第六篇亚洲季风要的 天气系统
第六篇 亚洲季风和中国主要的 天气系统 Monsoon cloud below Tengboche(India)

季风是一个古者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间拉伯语 “ ansi”,意思是季方( season)。 早期人们用季风来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 的季节性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而另半年吹东北风。随着 人们对季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季风的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 展,从单纯表示风向的季节性反转,扩展到表示几乎与亚洲、澳大 利亚和非洲的热带、副热带大陆,以及毗邻的海洋地区所有的天气 年循环相关的现象。 南亚是著名的季风区,季风的各种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最明显。季 风对我国大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认识和掌握它的特 征及其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阿拉伯语 “ mansim”,意思是季节(season)。 早期人们用季风来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 的季节性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而另半年吹东北风。随着 人们对季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季风的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 展,从单纯表示风向的季节性反转,扩展到表示几乎与亚洲、澳大 利亚和非洲的热带、副热带大陆,以及毗邻的海洋地区所有的天气 年循环相关的现象。 南亚是著名的季风区,季风的各种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最明显。季 风对我国大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认识和掌握它的特 征及其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亚洲季风系统概述 1季风的定义 Ramage(“ Monsoon Meteorology”,1971: ①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有120; Webster ②月与7月盛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 Monsoons”,1987 ③至少在月和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超过3m/s 冬、夏风向的季节性 反转和湿期的季④在5经纬度矩形内,这两个月份中每个月气旋与反气 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为了定量描述季风及其强弱, Webster等(1992)从环流变化角度出发,定 义了一个大尺度南亚季风指数: 即利用40~10E,0~20N低纬度热带区域平均850hPa和200hPa纬 向风切变(U85U20),指数值大于零表示夏季风,小于零表示冬季风
为了定量描述季风及其强弱,Webster等(1992)从环流变化角度出发,定 义了一个大尺度南亚季风指数: 即利用 40~110E, 0~20N 低纬度热带区域平均 850 hPa和 200 hPa纬 向风切变(U850-U200),指数值大于零表示夏季风,小于零表示冬季风。 一、亚洲季风系统概述 1 季风的定义 Ramage ( “Monsoon Meteorology”, 1971): ① l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有120o; ② l月与7月盛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③至少在1月和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超过3m/s ; ④在5 经纬度矩形内,这两个月份中每个月气旋与反气 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Webster (“Monsoons”,1987): 冬、夏风向的季节性 反转和干、湿期的季 节性交替出现

(1)平均低层环流 (a)1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和风场 1008 由于地面 地形及海陆差 01 均海平面气压B 异的作用,平 1020 场环流分布表 现为沿纬閣方 . l-or 10l 向的不均匀性, 1032H 而且呈现出 个个巨大的闭 23 H 023 合高、低压系|210 017 20 统,称为永久 01 014 或半永久性活 动中心。长年 ITC 014 存在的活动中c 心称为永久性 的,历有季 变化的则称为}4 半水久性的。 l011 100 l00 ° 996 60°
由于地面 地形及海陆差 异的作用 , 平 均海平面气压 场环流分布表 现为沿纬圈方 向的不均匀性, 而且呈现出一 个个巨大的闭 合高 、低压系 统 ,称为永久 或半永久性活 动中心 。长年 存在的活动中 心称为永久性 的,而有季节 变化的则称为 半永久性的。 (l)平均低层环流 (a )1 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和风场

(b)7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和风场 y014 60 A1 H 101 04 2=20y20X 1020 1017 01 7 10 1023 H H 1020 1017 40 1014 114 l008 1002
(b)7 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和风场

郭其蕴(1983): 采用10N~50N内各纬度上月平均110E海 平面气压与160E海平面气压差,定义了东亚季 风指数。 脑能等(1996): 对郭其蕴的方法作了改进,用东亚纬向海陆之 间的气压梯度大小作为东亚强度指数,具有较好 的表征能力。 还有其他定义方法
郭其蕴(1983): 采用 10N~50N内各纬度上月平均 110 E海 平面气压与 160 E海平面气压差,定义了东亚季 风指数。 施能等(1996): 对郭其蕴的方法作了改进,用东亚纬向海陆之 间的气压梯度大小作为东亚强度指数,具有较好 的表征能力。 还有其他定义方法……

o季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而有很大差异,甚至接近于 相反。如冬季盛行东北气流(华北-东北为西北气流),夏季 盛行西南气流(中国东部一日本还盛行东南气流)。 (2)两种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因而气团性质有根本的 不同,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 (3)能给天气现象造成明显不同的季节性差异,如雨季 和旱季、冬季和夏季的明显对比
o 季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l)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而有很大差异,甚至接近于 相反。如冬季盛行东北气流(华北-东北为西北气流),夏季 盛行西南气流(中国东部一日本还盛行东南气流)。 (2)两种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因而气团性质有根本的 不同,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 (3)能给天气现象造成明显不同的季节性差异,如雨季 和旱季、冬季和夏季的明显对比

冬季风 夏季风 高气压 底气压 底气 赤道 赤道 底气压 高气压 东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

「国气候持证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非季风区 京 南 海 序海子岛 李风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 季风区的划分
季风区的划分

2季风的主要成员季风环流系统有若干个成员组成,而且夏季风环流 系统要比冬季风环流系统复杂得多。 利亚高压 西太平高店 10 溴大剩 100 亚洲夏季季风向和冬季季风系统示意图 实线表示低层系统,虚线表示高层系统
季风环流系统有若干个成员组成,而且夏季风环流 系统要比冬季风环流系统复杂得多。 亚洲夏季季风向和冬季季风系统示意图 实线 表示低层系统,虚线表示高层系统 2 季风的主要成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篇 大气环流.ppt
- 《地貌学课堂教案》讲义(共十二章).doc
- 北京大学:《大气探测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ppt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ppt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变质作用.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一讲 GIS概论(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五讲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七讲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二讲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特性(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八讲 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十讲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十三讲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十三讲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组织(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十一讲 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六讲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九讲 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与数据共享(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三讲 GIS数据组织与结构(程承旗).ppt
- 《ArcGIS操作讲义》第二章 ArcGIS概述.ppt
- 《ArcGIS操作讲义》第三章 ArcGIS 8——ArcView 第五节 空间分析.ppt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气团和锋面.ppt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ppt
- 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电子教案(于在平).doc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1)自然地理环境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大气运动(10.1)气压.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大气运动(10.2)大气的水分和降水.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单元 大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海洋.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四节 地下水.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河流.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海岸地貌.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量平衡.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岩溶地貌.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地球内部圈层构造.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9.1-9.3).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9.3).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9.4)常见沉积岩.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空间决策支持与专家系统.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理数据结构及其文件组织.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