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二.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一)研究方法 密度:地球密度平均55g/cm3,但地表岩石 密度仅2-35g/cm3,显然内部密度更大, (1155g/cm3) 陨石:和地球有共同的起源,石陨石可能是星 体表面的物质,铁陨石是內部的物质
二.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一)研究方法: 密度 :地球密度平均5.5g / cm3,但地表岩石 密度仅2-3.5g/ cm3 , 显然内部密度更大, (11.5 5g / cm3 )。 陨石:和地球有共同的起源,石陨石可能是星 体表面的物质,铁陨石是内部的物质

地震波:P波和S波,P波速度5-6km/s, 可通过三态;S波3-4km/s,只通过固 (二)地震波得来的重要信息 地球具同心圈层构造 两个一级不连续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据此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震波:P波和S波,P波速度5-6km/s, 可通过三态;S波3-4km/s,只通过固 态。 (二)地震波得来的重要信息: • 地球具同心圈层构造 • 两个一级不连续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 据此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地球的三个圈层基本特征 地壳 crust由富含SⅠ、AL、Mg的硅酸盐类岩 石组成 厚度不一,大陆33km,最厚70km;大洋 6km,最薄5km 双层结构,康拉德面将地壳分为花岗岩层和 玄武岩层 大陆型地壳古老、变形;大洋型地壳年轻 未变形
• (三)地球的三个圈层基本特征 • 地壳crust由富含SI、AL、Mg的硅酸盐类岩 石组成 • 厚度不一,大陆 33km,最厚70km;大洋 6km,最薄5km • 双层结构,康拉德面将地壳分为花岗岩层和 玄武岩层 • 大陆型地壳古老、变形;大洋型地壳年轻、 未变形

地幔( mantle以雷波第面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厚2900km,上地幔由Fe、Mg含量 很高的橄榄岩组成,50-250km处有古登堡 低速层,其上为一个刚性的固体圈层,称 为岩石圈。下地幔为金属硫化物——氧化 物层
• 地幔(mantle)以雷波第面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厚2900km,上地幔由Fe、Mg含量 很高的橄榄岩组成,50-250km处有古登堡 低速层,其上为一个刚性的固体圈层,称 为岩石圈。下地幔为金属硫化物——氧化 物层

地核(core)的外核S波不能通过,为液态的 Fe、N厚1742km,过渡层已测得速度不 大的S波,液态向固态过渡,厚515km;内 核是固态的Fe、Ni,厚1216km
• 地核 (core)的外核S波不能通过,为液态的 Fe、Ni 厚1742km,过渡层已测得速度不 大的S波,液态向固态过渡,厚515km;内 核是固态的Fe、Ni ,厚1216km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组成物质 矿物 mineral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某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 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矿物大多数是固态的晶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 位 ·在含氧盐类矿物中以硅酸盐类矿物最多 硅酸盐类矿物是构成地壳的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第二章 地壳 • 第一节 地壳组成物质 • 一 矿物 mineral •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某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 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 矿物大多数是固态的晶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 位。 • 在含氧盐类矿物中以硅酸盐类矿物最多。 • 硅酸盐类矿物是构成地壳的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 形态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 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色 光泽——金属和非金属光泽 解理——受打击后沿一定方向裂开光滑平 面的性质。解理的级别 硬度——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摩氏硬度 计
•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 形态——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 • 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色 • 光泽——金属和非金属光泽 • 解理——受打击后沿一定方向裂开光滑平 面的性质。解理的级别 • 硬度——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摩氏硬度 计

其他性质——磁性、粘舌等 矿物的化学性质 方解石与盐酸的反应 是鉴别石灰岩的主要方法 四、矿物的结晶化学分类 自然元素、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硫化物 氯化物、含氧盐类
• 其他性质——磁性、粘舌等 • 三、矿物的化学性质 • 方解石与盐酸的反应 • 是鉴别石灰岩的主要方法 • 四、矿物的结晶化学分类 • 自然元素、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硫化物、 氯化物、含氧盐类

在含氧盐类矿物中以硅酸盐类矿物最多 硅酸盐类矿物是构成地壳的最主要的造岩 矿物 五、常见的造岩矿物 ·长石( felspar、石英( quartz)、云母 (mica)、角闪石( hornblende)、辉石 ( augite)、橄榄石( olivine)、方解石( calcite)
• 在含氧盐类矿物中以硅酸盐类矿物最多。 • 硅酸盐类矿物是构成地壳的最主要的造岩 矿物。 • 五、常见的造岩矿物: • 长石(felspar)、石英(quartz)、云母 (mica)、角闪石(hornblende)、辉石 (augite)、橄榄石(olivine)、方解石(calcite)

二岩石(rock) 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会说话的石头,地质历史发展的见证 矿产资源和构造形迹的载体 石头也是一种文化,可以喻德,可以喻情, 可以神游其中
• 二 岩石(rock) • 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 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会说话的石头,地质历史发展的见证 • 矿产资源和构造形迹的载体 • 石头也是一种文化,可以喻德,可以喻情, 可以神游其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岩溶地貌.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量平衡.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海岸地貌.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河流.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四节 地下水.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海洋.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单元 大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大气运动(10.2)大气的水分和降水.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大气运动(10.1)气压.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1)自然地理环境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pt
- 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电子教案(于在平).doc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ppt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气团和锋面.ppt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篇 亚洲季风和中国主要的天气系统.ppt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篇 大气环流.ppt
- 《地貌学课堂教案》讲义(共十二章).doc
- 北京大学:《大气探测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ppt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ppt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变质作用.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9.1-9.3).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9.3).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9.4)常见沉积岩.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空间决策支持与专家系统.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理数据结构及其文件组织.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空间分析.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GIS数据管理.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标准化.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理数据输入与处理.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空间数据质量与元数据.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ppt
- 《GIS概论讲义》对于点实体.doc
- 《GIS概论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GIS概论讲义》第七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doc
- 《GIS概论讲义》第三章 空间数据结构.doc
- 《GIS概论讲义》第九章 GIS 新技术与数字地球简介.doc
- 《GIS概论讲义》第二章 空间信息基础.doc
- 《GIS概论讲义》第五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doc
- 《GIS概论讲义》第八章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标准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