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海洋

第二节海洋
第二节 海 洋

海水的组成 海水的化学成分 海水是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气体的水溶液,其中 水约占965%,其他物质占35%。海水中还有少量 有机和无机悬浮固体物质。氢和氧是海水中最主要 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天然元素,在海 水中已发现约80种,但是,这些元素的含量差别很 大。通常把每升海水中含100毫克以上的元素,叫 常量元素,不足100毫克的叫微量元素。现在,所 有的常量元素都已经过精确的测定,微量元素经过 测定的也达到40余种
海水的组成 一 海水的化学成分 海水是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气体的水溶液,其中 水约占96.5%,其他物质占3.5%。海水中还有少量 有机和无机悬浮固体物质。氢和氧是海水中最主要 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天然元素,在海 水中已发现约80 种,但是,这些元素的含量差别很 大。通常把每升海水中含100 毫克以上的元素,叫 常量元素,不足100 毫克的叫微量元素。现在,所 有的常量元素都已经过精确的测定,微量元素经过 测定的也达到40 余种

海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 在海水上层的光亮带,这种气体接近饱和 程度。由于表层与深层海水经常发生混合, 深海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溶解气体,这是 底栖生物能存在的原因之
海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 在海水上层的光亮带,这种气体接近饱和 程度。由于表层与深层海水经常发生混合, 深海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溶解气体,这是 底栖生物能存在的原因之一

海水的盐度和氯度 海水的不断运动,使不同区域中海水主要 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别减小到最低限度,因 而其含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海水的这 性质是建立海水盐度、氯度和密度相互关 系的基础。根据这一性质,可以通过任何 种主要盐分的含量估算其他所有各种主 要成分的含量
二 海水的盐度和氯度 海水的不断运动,使不同区域中海水主要 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别减小到最低限度,因 而其含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海水的这一 性质是建立海水盐度、氯度和密度相互关 系的基础。根据这一性质,可以通过任何 一种主要盐分的含量估算其他所有各种主 要成分的含量

三、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 (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决定于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太阳辐 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大气对海面的长波 辐射,海面水汽凝结,暖于海水的降水和大陆径 流,以及地球内部向海水放出的热能,也是海水 热量来源。海水热量消耗则以海面蒸发为主,此 外,海面向空气的长波辐射和海面与冷空气的对 流热交换,也可使海水消耗热量。当海洋表层接 收太阳热能后,即通过热传导和海水运动传播至 深处
• 三、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 • (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决定于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太阳辐 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大气对海面的长波 辐射,海面水汽凝结,暖于海水的降水和大陆径 流,以及地球内部向海水放出的热能,也是海水 热量来源。海水热量消耗则以海面蒸发为主,此 外,海面向空气的长波辐射和海面与冷空气的对 流热交换,也可使海水消耗热量。当海洋表层接 收太阳热能后,即通过热传导和海水运动传播至 深处

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具有如下特征: 1)平均温度变化于-1.7-30°C,最高水温并 不位于赤道上,而是出现在赤道以北,称为热 赤道。水温从热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2)由于陆地集中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海水等 温线分布不规则,而南半球等温线近似平行于 纬线。同时,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 的水温。 3)不同温度性质的洋流交会处,海水温度梯 度最大,等温线特别密集
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具有如下特征: • 1)平均温度变化于-1.7—30℃,最高水温并 不位于赤道上,而是出现在赤道以北,称为热 赤道。水温从热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 2)由于陆地集中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海水等 温线分布不规则,而南半球等温线近似平行于 纬线。同时,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 的水温。 • 3)不同温度性质的洋流交会处,海水温度梯 度最大,等温线特别密集

(二)密度 单位体积中的海水质量就是海水的密度p, 单位是gcm3。海水密度值比纯水大,约为 1.022-1028。它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 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盐度增加时,密度增大 纯水密度在温度4°C时最大,海水最大密度的 温度则随盐度增加而降低。结冰温度也随盐度 增加而降低,但比较和缓。当盐度为24.7‰时, 最大密度的温度与结冰温度均为-1.332°C。通 常情况下海水盐度为34.6‰,所 以,最大密度的温度比结冰温度低
• (二)密度 单位体积中的海水质量就是海水的密度ρ, 单位是g/cm3。海水密度值比纯水大,约为 1.022—1.028。它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 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盐度增加时,密度增大。 纯水密度在温度4℃时最大,海水最大密度的 温度则随盐度增加而降低。结冰温度也随盐度 增加而降低,但比较和缓。当盐度为24.7‰时, 最大密度的温度与结冰温度均为-1.332℃。通 常情况下海水盐度为34.6‰,所 以,最大密度的温度比结冰温度低

(三)颜色与透明度 海水的颜色决定于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和 反射状况。太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紫光进入 海水后,在水深20米以内即被吸收,绿光 黄光和蓝光伸入得更深一些,极少量蓝光能够 伸进1000米以上。射入海水的光线除被吸收 外,还要受到海水中悬浮微粒和水分子的散射, 最后只剩下蓝光,所以海水呈现蓝色。海水中 的浮游生物也吸收和反射太阳光,因而,生物 丰富的海水和没有生物的海水颜色不同。沿岸 海水多绿、黄和棕色,部分原因便是由于生物 丰富和河水带来泥沙所致
• (三)颜色与透明度 海水的颜色决定于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和 反射状况。太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紫光进入 海水后,在水深20 米以内即被吸收,绿光、 黄光和蓝光伸入得更深一些,极少量蓝光能够 伸进1000 米以上。射入海水的光线除被吸收 外,还要受到海水中悬浮微粒和水分子的散射, 最后只剩下蓝光,所以海水呈现蓝色。海水中 的浮游生物也吸收和反射太阳光,因而,生物 丰富的海水和没有生物的海水颜色不同。沿岸 海水多绿、黄和棕色,部分原因便是由于生物 丰富和河水带来泥沙所致

海水的透明度以直径30厘米的白圆盘投入海 水中的可见深度来表示。海水的颜色、水中 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海水的涡动、入海 径流,甚至天空的云量都对海水的透明度有 影响。一般愈近大陆透明度愈低,愈近大洋 中部透明度愈高。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 是一个海水下沉区域,表层水中缺乏上涌海 水带来的营养盐分,浮游生物极少,因而颜 色最蓝,而且透明度最大,约为66.5米。黄 海的透明度只有3-15米左右
• 海水的透明度以直径30 厘米的白圆盘投入海 水中的可见深度来表示。海水的颜色、水中 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海水的涡动、入海 径流,甚至天空的云量都对海水的透明度有 影响。一般愈近大陆透明度愈低,愈近大洋 中部透明度愈高。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 是一个海水下沉区域,表层水中缺乏上涌海 水带来的营养盐分,浮游生物极少,因而颜 色最蓝,而且透明度最大,约为66.5 米。黄 海的透明度只有3—15 米左右

海水的运动 ·海水运动形式 洋流的形成 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的运动 • 海水运动形式 • 洋流的形成 • 表层洋流的分布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单元 大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大气运动(10.2)大气的水分和降水.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大气运动(10.1)气压.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1)自然地理环境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pt
- 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电子教案(于在平).doc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ppt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气团和锋面.ppt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篇 亚洲季风和中国主要的天气系统.ppt
- 兰州大学:《天气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篇 大气环流.ppt
- 《地貌学课堂教案》讲义(共十二章).doc
- 北京大学:《大气探测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ppt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ppt
-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变质作用.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一讲 GIS概论(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五讲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七讲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二讲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特性(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八讲 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十讲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程承旗).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四节 地下水.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河流.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海岸地貌.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量平衡.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岩溶地貌.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地球内部圈层构造.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9.1-9.3).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9.3).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沉积作用和沉积岩(9.4)常见沉积岩.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空间决策支持与专家系统.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理数据结构及其文件组织.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空间分析.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GIS数据管理.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标准化.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理数据输入与处理.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空间数据质量与元数据.ppt
-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ppt
- 《GIS概论讲义》对于点实体.doc
- 《GIS概论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