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一 葡萄糖的杂质检查

1 实训一 葡萄糖的杂质检查 一、 实训目的 1、掌握葡萄糖中杂质的检查方法。 2、熟悉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制备、检查、比色等操作方法。 3、了解称量、平行操作、干燥等操作要点。 二、 实训原理 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还原碱性酒石酸铜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本品除了检查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到一般杂质外,还需检查溶 液的澄清度与颜色(目的是检查水不溶性物质或有色杂质)、乙醇溶液的澄清度(检查 醇不溶性杂质如糊精、蛋白质等)、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因为制备时使用的酸可能 带有亚硫酸盐,而可溶性淀粉是中间体引入)。 三、 实训操作 1、干燥失重 取本品 1~2g,置与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使供试品平铺于 瓶底,厚度不超过 5mm,加盖,精密称定,将称量瓶放入洁净的培养皿中,瓶盖半开 或置瓶旁,放入 105℃干燥箱中干燥。取出后迅速盖好瓶盖,置干燥器放冷至室温,迅 速精密称重,再于 105℃干燥箱中至恒重,即得,减失重量不得过 9.5%。 2、性状 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或颗粒粉末,无臭,味甜,在水中易溶,乙醇中微溶。 取本品约 10g,精密称定,置 100ml 量瓶中,加水适量与氨试液 0.2ml,溶解后,用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 10min,在 25℃时测定比旋度,应为 52.5~53.0°。 3、酸度 取本品 2.0g,加新沸过的冷蒸馏水 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 3 滴 NaOH 滴定液 0.2ml,应显粉红色。 4、乙醇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 1.0g 加 90%乙醇 3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约 10min,溶液应澄清。 5、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 取本品 1.0g,加水 10ml 溶解后,加碘试液 1 滴,应即显黄色。 6、蛋白质 取本品 1.0g 加水溶解后,加磺基水杨酸溶液(1→5)3ml,不得发生沉淀。 7、氯化物 取本品 0.3g,置于 25ml 纳氏比色管,加水溶解使成约 13ml,再加稀硝酸 5ml,加 水使成约 20ml 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标准氯化钠溶液(10ug/ml)3.0ml,置 25ml 纳管中,加稀硝酸 5ml,加水使成约 2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 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 0.5ml,用水稀释至 25ml,摇匀,在暗处放置 5min,同置黑 色背景下,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浊,供试液不得比对照液更浓。(0.010%)
1 实训一 葡萄糖的杂质检查 一、 实训目的 1、掌握葡萄糖中杂质的检查方法。 2、熟悉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制备、检查、比色等操作方法。 3、了解称量、平行操作、干燥等操作要点。 二、 实训原理 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还原碱性酒石酸铜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本品除了检查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到一般杂质外,还需检查溶 液的澄清度与颜色(目的是检查水不溶性物质或有色杂质)、乙醇溶液的澄清度(检查 醇不溶性杂质如糊精、蛋白质等)、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因为制备时使用的酸可能 带有亚硫酸盐,而可溶性淀粉是中间体引入)。 三、 实训操作 1、干燥失重 取本品 1~2g,置与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使供试品平铺于 瓶底,厚度不超过 5mm,加盖,精密称定,将称量瓶放入洁净的培养皿中,瓶盖半开 或置瓶旁,放入 105℃干燥箱中干燥。取出后迅速盖好瓶盖,置干燥器放冷至室温,迅 速精密称重,再于 105℃干燥箱中至恒重,即得,减失重量不得过 9.5%。 2、性状 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或颗粒粉末,无臭,味甜,在水中易溶,乙醇中微溶。 取本品约 10g,精密称定,置 100ml 量瓶中,加水适量与氨试液 0.2ml,溶解后,用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 10min,在 25℃时测定比旋度,应为 52.5~53.0°。 3、酸度 取本品 2.0g,加新沸过的冷蒸馏水 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 3 滴 NaOH 滴定液 0.2ml,应显粉红色。 4、乙醇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 1.0g 加 90%乙醇 3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约 10min,溶液应澄清。 5、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 取本品 1.0g,加水 10ml 溶解后,加碘试液 1 滴,应即显黄色。 6、蛋白质 取本品 1.0g 加水溶解后,加磺基水杨酸溶液(1→5)3ml,不得发生沉淀。 7、氯化物 取本品 0.3g,置于 25ml 纳氏比色管,加水溶解使成约 13ml,再加稀硝酸 5ml,加 水使成约 20ml 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标准氯化钠溶液(10ug/ml)3.0ml,置 25ml 纳管中,加稀硝酸 5ml,加水使成约 2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 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 0.5ml,用水稀释至 25ml,摇匀,在暗处放置 5min,同置黑 色背景下,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浊,供试液不得比对照液更浓。(0.010%)

2 8、硫酸盐 取本品 2.0g ,加水溶解使成约 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溶液 如不澄清,滤过),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 2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 取标准硫酸钾溶液(每 1ml 相当于 100µg 的 SO4 2-)2.0ml,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 水使成约 40ml,加稀盐酸 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 加入 25%氯化钡溶液 5ml,用稀释使成 50ml,充分摇匀。放置 10min,同置黑色背景上, 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液如发生浑浊,与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0%)。 9、炽灼残渣 取本品 1g ,置已炽灼至恒重的瓷坩锅中,精密称定,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 加硫酸 0.5-1ml 使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气除尽后,在 700-800℃炽灼到恒重。残 渣重不得 0.1%。 10、铁盐 取本品 2.0g ,于 50ml 烧杯中,加水 20ml 溶解后,加硝酸 3 滴,缓缓煮沸 5min, 放冷,移入 50ml 比色管中,用水洗涤烧杯,洗液并入比色管中,加水稀释使成 45ml, 加硫氰酸铵溶液(30→100)3ml,摇匀。如显色,与标准铁溶液(每 1ml 相当于 10μgFe), 2.0ml 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 更深(0.010%)。 11、重金属 取 4%硫代乙酰胺水溶液 1.0ml,临用前加入 5.0ml 混合液(由氢氧化钠液 1mol/L, 15ml,加水 5ml 及甘油 20ml 组成,)在沸水浴加热 20s,冷却。此液即为硫代乙酰胺试 液,配好后应立即使用。取 25ml 纳氏比色管 2 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每 1ml 相当 于 10μg Pb),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各 2ml 后,加水稀释成 25ml。乙管中加本品 4.0g,水 23ml,振摇溶解,加醋酸盐缓冲液 2ml,摇匀。甲乙两管分别加入硫代乙酰胺 试液各 2ml,摇匀,放置 2min,两管同置白纸上,自上面透视。乙管显出的颜色与甲管 比较不得更深,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12、砷盐 取本品 2.0 置 A 瓶中,加水 5ml 溶解后,加稀硫酸 5ml 与溴化钾-溴试液 0.5ml。 置水浴上加热约 20min,使保持稍过量的溴存在,必要时,再补加溴化钾-溴试液适量, 并随时补充蒸散的水分。放冷,加盐酸 5ml 与水量使成 28ml,加碘化钾 液 5ml 与酸性 氯化亚锡试液 5 滴。在室温放置 10min 后,加锌粒 2g,立即将装有醋酸铅棉花及溴化汞 试纸的导气管 C 密塞于 A 瓶上,并将 A 瓶置 25-40 ℃的水浴中。45min 后,取出溴化 汞试纸,将生成的砷斑与用标准砷溶液每 1ml 相当于 1μgAs)2ml 按同样方法制成的标 准砷斑比较,颜色不得更深,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一。(注:醋酸铅棉花要装得疏松, 不可塞紧)。 四、说明 1、正文中规定的“澄清”,系指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相同于所用溶剂,或未 0.5 超过号 浊度标准液,有关浊度标准液和比色液的配制见《中国药典》
2 8、硫酸盐 取本品 2.0g ,加水溶解使成约 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溶液 如不澄清,滤过),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 2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 取标准硫酸钾溶液(每 1ml 相当于 100µg 的 SO4 2-)2.0ml,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 水使成约 40ml,加稀盐酸 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 加入 25%氯化钡溶液 5ml,用稀释使成 50ml,充分摇匀。放置 10min,同置黑色背景上, 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液如发生浑浊,与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0%)。 9、炽灼残渣 取本品 1g ,置已炽灼至恒重的瓷坩锅中,精密称定,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 加硫酸 0.5-1ml 使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气除尽后,在 700-800℃炽灼到恒重。残 渣重不得 0.1%。 10、铁盐 取本品 2.0g ,于 50ml 烧杯中,加水 20ml 溶解后,加硝酸 3 滴,缓缓煮沸 5min, 放冷,移入 50ml 比色管中,用水洗涤烧杯,洗液并入比色管中,加水稀释使成 45ml, 加硫氰酸铵溶液(30→100)3ml,摇匀。如显色,与标准铁溶液(每 1ml 相当于 10μgFe), 2.0ml 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 更深(0.010%)。 11、重金属 取 4%硫代乙酰胺水溶液 1.0ml,临用前加入 5.0ml 混合液(由氢氧化钠液 1mol/L, 15ml,加水 5ml 及甘油 20ml 组成,)在沸水浴加热 20s,冷却。此液即为硫代乙酰胺试 液,配好后应立即使用。取 25ml 纳氏比色管 2 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每 1ml 相当 于 10μg Pb),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各 2ml 后,加水稀释成 25ml。乙管中加本品 4.0g,水 23ml,振摇溶解,加醋酸盐缓冲液 2ml,摇匀。甲乙两管分别加入硫代乙酰胺 试液各 2ml,摇匀,放置 2min,两管同置白纸上,自上面透视。乙管显出的颜色与甲管 比较不得更深,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12、砷盐 取本品 2.0 置 A 瓶中,加水 5ml 溶解后,加稀硫酸 5ml 与溴化钾-溴试液 0.5ml。 置水浴上加热约 20min,使保持稍过量的溴存在,必要时,再补加溴化钾-溴试液适量, 并随时补充蒸散的水分。放冷,加盐酸 5ml 与水量使成 28ml,加碘化钾 液 5ml 与酸性 氯化亚锡试液 5 滴。在室温放置 10min 后,加锌粒 2g,立即将装有醋酸铅棉花及溴化汞 试纸的导气管 C 密塞于 A 瓶上,并将 A 瓶置 25-40 ℃的水浴中。45min 后,取出溴化 汞试纸,将生成的砷斑与用标准砷溶液每 1ml 相当于 1μgAs)2ml 按同样方法制成的标 准砷斑比较,颜色不得更深,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一。(注:醋酸铅棉花要装得疏松, 不可塞紧)。 四、说明 1、正文中规定的“澄清”,系指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相同于所用溶剂,或未 0.5 超过号 浊度标准液,有关浊度标准液和比色液的配制见《中国药典》

3 2、测定氯化物用滤纸过滤时,滤纸中如含有氯化物,可预先用含有硝酸的水溶液洗净 后再用。 3、乙醇溶液的澄清度是控制不溶于乙醇的淀粉和糊精的限量。 4、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项,如存在亚硫酸盐时碘试液褪色,存在可溶性淀粉时溶液 呈蓝色。 5、砷盐检查项中,加溴化钾-溴试液系进行有机破坏。砷在分子中可能以有机状态结 合,不转化为无机砷,则在检查中不能放出砷化氢气体,加入的氯化亚锡与金属锌作用, 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原电池,起到极化作用,从而使氢气均匀而连续发生,同时氯化亚 锡还将反应中产生 I2还原为 I -。 5、试液配制 酚酞指示液:取酚酞 1g,加乙醇 100ml 使溶解,即得。 溴化钾-溴试液:取溴 30g 与溴化钾 30g,加水使成 100ml。 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 16.5g,加水使溶解成 100ml,即得。本液应临用新配。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取氯化亚锡 20g,加盐酸使溶解成 50ml,滤过,即得,本液配 成后 3 个月内适用。 五、思考题 1、检查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如果显蓝色,为什么? 2、为什么一般检查方法要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3 2、测定氯化物用滤纸过滤时,滤纸中如含有氯化物,可预先用含有硝酸的水溶液洗净 后再用。 3、乙醇溶液的澄清度是控制不溶于乙醇的淀粉和糊精的限量。 4、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项,如存在亚硫酸盐时碘试液褪色,存在可溶性淀粉时溶液 呈蓝色。 5、砷盐检查项中,加溴化钾-溴试液系进行有机破坏。砷在分子中可能以有机状态结 合,不转化为无机砷,则在检查中不能放出砷化氢气体,加入的氯化亚锡与金属锌作用, 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原电池,起到极化作用,从而使氢气均匀而连续发生,同时氯化亚 锡还将反应中产生 I2还原为 I -。 5、试液配制 酚酞指示液:取酚酞 1g,加乙醇 100ml 使溶解,即得。 溴化钾-溴试液:取溴 30g 与溴化钾 30g,加水使成 100ml。 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 16.5g,加水使溶解成 100ml,即得。本液应临用新配。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取氯化亚锡 20g,加盐酸使溶解成 50ml,滤过,即得,本液配 成后 3 个月内适用。 五、思考题 1、检查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如果显蓝色,为什么? 2、为什么一般检查方法要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综合实训项目四 氯化钠原料药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综合实训项目三 葡萄糖注射液中间质量控制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综合实训项目二 头孢氨苄片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综合实训项目一 甘露醇注射液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十五 HPLC 测定益母草注射液中盐酸水苏碱含量.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十四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中药制剂质量检测.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十三 复方阿司匹林片中咖啡因的含量测定.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复方制剂的质量检测.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十二 红霉素软膏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软膏剂的质量检测.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十一 乙酰螺旋霉素胶囊装量差异检查.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胶囊剂的质量检测.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十 罗红霉素颗粒剂干燥失重质量检测.doc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药物制剂生产相关知识 7.2 药物制剂的有效性.ppt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药物制剂生产相关知识 7.1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药剂生产新技术 6.1 缓、控释技术.ppt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其他制剂生产技术 5.2 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的制备.ppt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其他制剂生产技术 5.1 栓剂的制备技术.ppt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半固体制剂生产技术 4.1 乳膏剂的制备技术.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正.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药典基本知识.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三 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四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的测定.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药物的杂志检查.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五 异烟肼片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六 硫酸阿托品片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七 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片剂的质量检测.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八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训九 甲硝唑注射液的质量检测.doc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颗粒剂的质量检测.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膜剂和涂膜剂.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注射剂.ppt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