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

第十三章土壤污染与防治
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

1.土壤污染的概念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重点) 主要内容(重点):x3.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重点 4.酸性沉降对土壤的影响(重点) 5.土壤污染的防治 掌握土壤污染、土壤自净能力的概念;了解土 教学目标与要求: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特点:深入污染物在土 壤中的转化与影响因素;了解酸雨的危害、土 壤污染的治理原则。 教学方式与手段:幻灯,动面演示:举例分析:问卷调查 课时安排与进度:x课时数:4
主要内容 (重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方式与手段: 课时安排与进度: 1.土壤污染的概念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重点) 3.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重点) 4.酸性沉降对土壤的影响 (重点) 5.土壤污染的防治 掌握土壤污染、土壤自净能力的概念;了解土 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特点;深入污染物在土 壤中的转化与影响因素;了解酸雨的危害、土 壤污染的治理原则。 幻灯,动画演示;举例分析;问卷调查; 课时数:4

第十三章土壤污染与防治 异旅危言算听: ·我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已达1000万hm2粮食减产达 1.3×1010kg 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为世界平均用量的2.9倍. 在我国北方地区,14个县市的69个点位的调查表明,37个点 位的地下水NO-3含量已高达50mg/L -1994年,我国农药的施用量已超过2.2×105t,占世界农药 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据估计,我国受农药污染的土地已达到1.3×108hm2
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 •我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已达1000万hm2 .粮食减产达 1.3×1010kg; •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为世界平均用量的 2 . 9倍. •在我国北方地区 , 1 4个县市的 69个点位的调查表明 , 37个点 位的地下水NO- 3 含量已高达 50mg/L。 •1994年 ,我国农药的施用量已超过 2 . 2× 1 0 5t,占世界农药 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据估计 ,我国受农药污染的土地已达到 1 .3× 1 0 8hm2 . 并非危言耸听:

°研究发现:施用的农药有20% 70%长期残留在土壤中。残留农 药对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根瘤菌 和根际微生物影响较大。 °其他如: 由于高交通量造成的道路两旁 土壤环境的多环芳烃及铅污染; 城市访水的农业利用及城市拉 圾、有泰废弃物的堆放、处置帶 来的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污染;
•研究发现:施用的农药有2 0 % - 70 %长期残留在土壤中。残留农 药对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根瘤菌 和根际微生物影响较大。 •其他如: 由于高交通量造成的道路两旁 土壤环境的多环芳烃及铅污染 ; 城市污水的农业利用及城市垃 圾、有毒废弃物的堆放、处置带 来的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污染 ;

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 局部地区有所改善,但总体形势比较严峻。 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资源,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 实际上已成为突出的全球问题
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 局部地区有所改善 ,但总体形势比较严峻 。 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资源,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 ——— 实际上已成为突出的全球问题

第一节土壤污染的概念 一、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 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 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即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尽可 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 原始含量
第一节 土壤污染的概念 一、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 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 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即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尽可 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 原始含量

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技术系统 情报检索子系统 样品采集子系统 匚样品处理、保存子系统 匚室内分析质量控制子系统门 编制程序 计算机处理 标模统统标「自检 异常值判断剔除 七数据分布类型檢验了 考 「互检 液液品法质「外检] 可性检验 数理统计、检验子系统 青 制图技术子系统 图13-1上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技术系统

土壤背景值的用途: 1、农田施肥; 2、土壤污染评价 3、计算土壤环境容量; 4、应用于医疗卫生;
土壤背景值的用途: 1、农田施肥; 2、土壤污染评价 3、计算土壤环境容量; 4、应用于医疗卫生;

二、土壤自净作用 土壤自净是指迸入土壤的污染物, 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 作用下,经过一糸列的物理、化学及生 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 形态,从而消除访染物毒性的现象。 物理旬净 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 生物化学自净
二、土壤自净作用 土壤自净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 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 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 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 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物理自净 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 生物化学自净

土壤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染 物最大容纳量 土壤环境容量被定义为:“土壤环境单 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 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 使环境沩染肘,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 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当土壤环境容量标准确定后,可由下式获 得土壤的静容量: Cso=M(Ci-Cbi
三、土壤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 物最大容纳量。 土壤环境容量被定义为:“土壤环境单 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 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 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 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 当土壤环境容量标准确定后,可由下式获 得土壤的静容量: Cso=M(Ci-Cbi)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土壤分类和调查.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土壤养分循环.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土壤水.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土壤生物.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农药中英文对照词典》讲义.doc
- 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学实验指导》讲义.doc
- 《土壤学》第十章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ppt
- 《土壤学》第八章 土壤空气.ppt
- 《土壤学》第十二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规律性.ppt
- 《土壤学》第十二章 土壤形成与发育.ppt
- 《土壤学》第十一章 土壤养分.ppt
- 北京农学院:《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病害循环.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土壤耕作和管理.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_实验指导(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一讲 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二讲 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三讲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四讲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五讲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六讲 2006年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试实施方案.doc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风机.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农田灌溉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收割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脱粒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谷物清选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谷物联合收获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主讲:王林权).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植物营养原理.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