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土壤养分循环

第十章土壤养分循环 ATMOSPHERIC N GAS 3.800000bion BIOSPHERE Atmospheric Plant and animal wastes decaying organisms nIc fixation plants bacteria en in proteins) 30 million 44 milhon 760 billion 4ml‖on Denitrificaton IGNEOUS ROCKS 14 000 0co b llion uman PEDOSPHERE 140 billion Nitrate Impact (NH4) NO3) To groundwater and oceans
第十章 土壤养分循环

1.土壤氮素循环(重点) 2.土壤磷和硫的循环(重点) 主要内容(重点):x3.土壤中的钾钙镁 4.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循环 从养分的来源、含量、形态和转化过程来掌握 教学目标与要求:2各种土壤养分。重点掌握土壤氮、磷的转化过 程,尤其是无效化过程;了解土壤钾、钙、镁 的状况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与手段:幻灯,动面演示:举例分析 课时安排与进度:2课时数:4课时
主要内容 (重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方式与手段: 课时安排与进度: 1.土壤氮素循环 (重点) 2.土壤磷和硫的循环 (重点) 3.土壤中的钾钙镁 4.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循环 从养分的来源、含量、形态和转化过程来掌握 各种土壤养分。重点掌握土壤氮、磷的转化过 程,尤其是无效化过程;了解土壤钾、钙、镁 的状况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幻灯,动画演示;举例分析; 课时数:4课时

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 Δ土壤养分一指植物所必需的,主要是土壤来提供的 营养元素就叫做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 质基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Δ有效养分一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 土壤养分 Δ速效养分一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 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称 Δ无效养分一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称 Δ土壤养分状况一是指土壤养分的含量、组成、形态 分布和有效性的高低
有效养分-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 土壤养分 速效养分-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 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称~ 无效养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称~ 土壤养分状况-是指土壤养分的含量、组成、形态 分布和有效性的高低。 土壤养分-指植物所必需的,主要是土壤来提供的 营养元素就叫做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 质基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

土壤养分循环 指来自土壤的元素通常可以反复的再循环和利用,典型 的再循环过程。包括 ①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②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 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 ④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
指来自土壤的元素通常可以反复的再循环和利用,典型 的再循环过程。包括 ①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②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 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 ④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 土壤养分循环

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亚农( Arnon)1954年对植物“必需”的养料元素定了三 条标准: (1)如果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生长或不能完成生 命周期 (2)这种元素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它有所具有的营 养作用 (3)这种养料元素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具有直接的作用
一、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亚农(Arnon)1954年对植物“必需”的养料元素定了三 条标准: (1)如果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生长或不能完成生 命周期 (2)这种元素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它有所具有的营 养作用 (3)这种养料元素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具有直接的作用

其中第一条最重要。但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这几点往往很困 难。除了C、H、O三元素外,还有九种元素对所有的植物 都是必需的:N、P、K、Mg、S、Fe、Mo、Zn、Cu Mo对全部高等植物及大部分微生物是必需的; Na和Co对藻类、细菌与高等植物是必需的; Ca、B、cl对高等植物是必需的,但对微生物,特别是真 菌的生长则并不必需。 此外,钡、硅、铝、碘与镓几种元素只对少数几种植物必 需 农作物多数属于高等植物,所以其必需的营养元素 般有16个: C、O、H、N、K、P、S、Ca、Mg、Fe、B、Mn、Cu、 Zn、Mo、Cl
Mo对全部高等植物及大部分微生物是必需的; Na和Co对藻类、细菌与高等植物是必需的; Ca、B、Cl对高等植物是必需的,但对微生物,特别是真 菌的生长则并不必需。 此外,钡、硅、铝、碘与镓几种元素只对少数几种植物必 需。 农作物多数属于高等植物,所以其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般有16个: C、O、H、N、K、P、S、Ca、Mg、Fe、B、Mn、Cu、 Zn、Mo、Cl 其中第一条最重要。但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这几点往往很困 难。除了C、H、O三元素外,还有九种元素对所有的植物 都是必需的:N、P、K、Mg、S、Fe、Mo、Zn、Cu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这是路密斯( Loomis)和许尔(Sh山)于1973年首 先使用的名称。按习惯标准: 大量元素: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量超过1%。前 九种属之。 前九个占干体重的绝大多数,即植物吸收的数量大, 通常占植物干重千分几到百分之几十 微量元素: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小于植物干重的 0.1%
这是路密斯(Loomis)和许尔(Shull)于1973年首 先使用的名称。按习惯标准: 大量元素: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量超过1%。前 九种属之。 前九个占干体重的绝大多数,即植物吸收的数量大, 通常占植物干重千分几到百分之几十。 微量元素: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小于植物干重的 0.1%。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土壤养分三要素 在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中,C、H、0大约占植 株干重的95%。碳主要来自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而H、0则来自与土壤中的水分,氧可来自空气 氮则除豆科作物外大部分取源于土壤。 氮磷钾三要素,简称土壤养分三要素。 其所以重要就在于必需经常调节其供不 应求的状况,而不是指它们在作物营养 中所起的作用
土壤养分三要素 在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中,C、H、O大约占植 株干重的95%。碳主要来自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而H、O则来自与土壤中的水分,氧可来自空气。 氮则除豆科作物外大部分取源于土壤。 氮磷钾三要素,简称土壤养分三要素。 其所以重要就在于必需经常调节其供不 应求的状况,而不是指它们在作物营养 中所起的作用

第一节土壤氮素循环 1.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含氮一般在0.02%~0.2%之间;高于 0.2%0的很少,大部分低于01%。而华北、西北大部分 地区土壤耕层发含氮量不足01%;南方土壤的含氮量介 于二者之间。 般把土壤含氮量>0.2%者为“高” 02%0.1%之间者为“中”;0.1%0.05%者为 “低”,<0.05%者为“极低”。一般把作物在 不施氮区的全年生长期所吸收的氮量为土壤供氮 能力的良好指标
第一节 土壤氮素循环 1.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含氮一般在0.02%~0.2%之间;高于 0.2%的很少,大部分低于0.1%。而华北、西北大部分 地区土壤耕层发含氮量不足0.1%;南方土壤的含氮量介 于二者之间。 一般把土壤含氮量 > 0.2%者为“高” ; 0.2%~0.1%之间者为“中” ;0.1%~0.05%者为 “低” ,< 0.05%者为“极低” 。一般把作物在 不施氮区的全年生长期所吸收的氮量为土壤供氮 能力的良好指标

2.来源 土壤中的氮素关非来源于土壤矿物质。是生物固氮作用产生 的 固氮作用主要是靠微生物,固氮微生物分共生和自生两类 (1)与豆科作物共生的固氮菌,其固氮能力很强。10~20斤/亩 (2)自生固氮菌,有分为好气和嫌气两类。 好气性固氮能力强,在热带林地,可达10~30斤/亩
固氮作用主要是靠微生物,固氮微生物分共生和自生两类。 (1)与豆科作物共生的固氮菌,其固氮能力很强。10~20斤/亩 (2)自生固氮菌,有分为好气和嫌气两类。 好气性固氮能力强,在热带林地,可达10~30斤/亩 2.来源 土壤中的氮素关非来源于土壤矿物质。是生物固氮作用产生 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土壤水.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土壤生物.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农药中英文对照词典》讲义.doc
- 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学实验指导》讲义.doc
- 《土壤学》第十章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ppt
- 《土壤学》第八章 土壤空气.ppt
- 《土壤学》第十二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规律性.ppt
- 《土壤学》第十二章 土壤形成与发育.ppt
- 《土壤学》第十一章 土壤养分.ppt
- 北京农学院:《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病害循环.ppt
- 北京农学院:《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侵染过程.ppt
- 北京农学院:《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土壤分类和调查.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土壤耕作和管理.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教学资源_实验指导(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一讲 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二讲 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三讲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四讲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五讲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doc
- 《农作物种子管理》第六讲 2006年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试实施方案.doc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风机.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农田灌溉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收割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脱粒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谷物清选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谷物联合收获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主讲:王林权).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植物营养原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