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君子国》ppt课件1_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君子国》课件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8
文件大小:1.6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君子国》ppt课件1_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君子国》课件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君子国

君子国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对话,感受“君子之风”。 3.体会作者的思想内涵及“君子之风”的 现实意义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对话,感受“君子之风”。 3.体会作者的思想内涵及“君子之风”的 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读 做国 谦学 谦经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新课导 入

走近作者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 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 市)人,清代小说家。所以人称北平子, 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由于李邓 汝珍对八股文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 最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但他学问渊博, 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 氏音鉴》问世。 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 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 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 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李汝珍】 (约1763-1830),字松 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 市)人,清代小说家。所以人称北平子, 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由于李 汝珍对八股文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 最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但他学问渊博, 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 氏音鉴》问世。 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 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 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 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走近作者

《镜花缘》是一部与 《西游记》、《封神榜》 《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 2:曾 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 镜花 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缘 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 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 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 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 镜花缘 》 是 一部 与 《西游记》、《封神榜》、 《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 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 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 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 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 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1.字音 瞻仰(zhan) 辏集(1) 酌量(huo)衣冠) 谬领 mlu 恁般℃n 戥头(6n9) 2.词语 恭而有礼恭敬又有礼节。恭,恭敬。礼,礼 锱铢较量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 十分计较

1.字音 瞻仰( ) 辏集( ) 酌量( ) 衣冠( ) 谬领( ) 恁般( ) 戥头( ) còu ɡuān nèn děnɡ 2.词语 恭而有礼: 锱铢较量: 恭敬又有礼节。 恭,恭敬。礼,礼节。 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 十分计较。 字词积 累 zhān zhuó miù

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内容。 (1-2)唐敖二人带着好奇进入君子国一探究 竟 (3-5)细写市场上三个“好让而争 的场景。 (6)二人信而畅游君子国

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内容。 (1-2)唐敖二人带着好奇进入君子国一探究 竟。 (3-5)细写市场上三个“好让而争” 的场景。 (6)二人信而畅游君子国。 整体感 知

细读感 1.文章第一部分(1—2段)具体写了哪 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内容明确: (1)君子国的社会环境 (2)君子国人不知国名来历,不知为何会 形成“好让不争”的风气 作用:介绍君子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国 民不知缘起,引起读者好奇心,并且表 明君子国人重视“君子”之行为,不注 重“君子”的虚名,也暗含“君子国” 是虚构的,只是作者渴求的理想社会

细读感 1. 悟文章第一部分(1—2段)具体写了哪 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内容明确: (1)君子国的社会环境 (2)君子国人不知国名来历,不知为何会 形成“好让不争”的风气 作用:介绍君子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国 民不知缘起,引起读者好奇心,并且表 明君子国人重视“君子”之行为,不注 重“君子”的虚名,也暗含“君子国” 是虚构的,只是作者渴求的理想社会

2.读课文三个交易场景,各展现了怎样的交易 过程? (1)隶卒买货与卖家争论货应付多 少钱; (2)小军买货与卖家争论货物质量 高低; (3)农人买货与卖家争论银子给多 给少

2.读课文三个交易场景,各展现了怎样的交易 过程? ⑴隶卒买货与卖家争论货应付多 少钱; ⑵小军买货与卖家争论货物质量 高低; ⑶农人买货与卖家争论银子给多 给少

3.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反映了作者 怎样的社会理想? 共同特点:“争”。反映了作者渴望社会恭而 有礼,人人尽显君子之风的和谐美满

3.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反映了作者 怎样的社会理想? 共同特点:“争”。反映了作者渴望社会恭而 有礼,人人尽显君子之风的和谐美满 的社会理想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