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一讲 均相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一讲均相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口酶——具有催化活性的大分子生物物质,其物 质组成是蛋白质 口在多数酶促反应的生产过程中,酶以游离状态 参与催化反应。—均相的酶促反应,且多数是 在液相中进行反应。 本章中要讨论问题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各种抑制酶促反应的作用及其动力学规律;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第一讲 均相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 酶——具有催化活性的大分子生物物质,其物 质组成是蛋白质。 ❑ 在多数酶促反应的生产过程中,酶以游离状态 参与催化反应。——均相的酶促反应,且多数是 在液相中进行反应。 ❑ 本章中要讨论问题 ➢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 各种抑制酶促反应的作用及其动力学规律; ➢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1酶促反应的 Michaelis- Menten方程 1.1.1酶促反应的 Michaelis- Menten方程 Michaelis、 Menten(1913)提出了单一底 物的酶反应模型,基本内容是:酶E的底物S首 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ES,在酶—底物复合物 ES的基础上反应生成产物P和酶E。反应式如下: +1 E+S ES E+P
1.1 酶促反应的Michaelis-Menten方程 1.1.1 酶促反应的Michaelis-Menten方程 Michaelis、Menten(1913)提出了单一底 物的酶反应模型,基本内容是:酶E的底物S首 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ES,在酶—底物复合物 ES的基础上反应生成产物P和酶E。反应式如下: E+S ES E+P k+1 k+2 k−1

其中:k1,k1,k2反应速度常数 E,S,ES,P酶,底物,酶底物复合物, 产物 根据 Michaelis、 Menten的单一底物的酶反应模 型,其假设条件为: (1)在反应过程中,限制反应速度的反应是ES到 E+P这一步反应; (2)E+S到ES的反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 平衡; (3)酶以酶游离状态E和酶-底物复合物ES的形式 存在,酶在反应过程中总浓度不变 (4)底物浓度比酶底物络合物浓度要大得多
其中:k+1,k−1,k+2——反应速度常数 E,S,ES,P——酶,底物,酶-底物复合物, 产物 根据Michaelis、Menten的单一底物的酶反应模 型,其假设条件为: (1)在反应过程中,限制反应速度的反应是ES到 E+P这一步反应; (2)E+S到ES的反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 平衡; (3)酶以酶游离状态E和酶-底物复合物ES的形式 存在,酶在反应过程中总浓度不变; (4)底物浓度比酶-底物络合物浓度要大得多

根据反应的假设条件,可以看出 Michaelis、 Menten所建立的酶促反应模型式建立在平衡的基 础之上的,因而称之为“平衡态理论
根据反应的假设条件,可以看出Michaelis、 Menten所建立的酶促反应模型式建立在平衡的基 础之上的,因而称之为“平衡态理论

根据假设(1),有单一底物的酶催化反应 的反应速度: dcp dCs +2ES 式中:CP,C产物,底物的浓度 时间 根据假设(2)有 k,, C ES -IES (1-2)
根据假设(1),有单一底物的酶催化反应 的反应速度: (1-1) 式中:CP,CS——产物,底物的浓度 t——时间 根据假设(2)有 (1-2) ES P S k C dt dC dt dC V = = − = +2 E S CES k C C k +1 = −1

Cr=ES=K!ES (1-3) 式中:Km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K
即 : (1-3) 式中: ——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S ES m S ES E C C K k C k C C = = + − 1 1 K m 1 1 + − = k k Km

根据假设(3),有:总酶量: (1-4) EO E ES 联立(1-1)、(1-2)、(1-3)、有 k +2E0 S max (1-5) K!+ C、K"+C S 式中:Vma最大的酶促反应速度。 max +2E0 1-6)
根据假设(3),有:总酶量: (1-4) 联立(1-1)、(1-2)、(1-3)、有 (1-5) 式中: Vmax——最大的酶促反应速度。 (1-6) CE0 = CE +CES m S S m S E S K C V C K C k C C V + = + = +2 0 max max 2 CE0 V k = +

1.12 Briggs-Haldane对MM方程的修正 1925年Brgs和 Haldane认为在酶促反应过程 中,反应的中间体ES(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 不随反应时间不变化,即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反 应的中间体ES的浓度处于稳定的状态,基于这 假设所得到的酶促反应的模型称之为“稳定态理 论”。即 ES=kCC、-k1C-k+2C ES =0 (1-7)
1.1.2 Briggs-Haldane对M-M方程的修正 1925年 Briggs和Haldane认为在酶促反应过程 中,反应的中间体ES(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 不随反应时间不变化,即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反 应的中间体ES的浓度处于稳定的状态,基于这一 假设所得到的酶促反应的模型称之为“稳定态理 论”。即 (1-7) = +1 E S − −1 ES − +2 ES = 0 ES k C C k C k C dt dC

则 k,tk c ES ES E K C S S (1-8) 其中 k,tk k (1-9) 称作MM常数
则 (1-8) 其中 (1-9) 称作M-M常数 S ES m S ES E C C K C C k k k C = + = + − + 1 1 2 1 1 2 + − + + = k k k Km

代入总酶量 CEO=CE+CES (1-4) 得 E0 S eS K+0 S (1-10) 将(1-10)式代入(1-1)式,有 k+2 Ceo max (1-11) K+ccK+o
代入总酶量 (1-4) 得 (1-10) 将(1-10)式代入(1-1)式,有 (1-11) CE0 = CE +CES m S E S ES K C C C C + = 0 m S S m S E S K C V C K C k C C V + = + = +2 0 max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生化反应器原理》绪论.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五章(5-5)理想反应器的组合与优化.ppt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主要参考书.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一章植物衰老与器官脱落.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物质.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二章植物的逆境生理.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绪论 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与成熟.doc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doc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统一性、基因控制个体发育、细胞凋亡(Apoptosis).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物种的形成、遗传与个体发育.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ppt
-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种子的扩大培养.ppt
-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发酵过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二章 细胞反应动力学(1/2).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二章 细胞反应动力学(2/2).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三章 固定化酶、细胞的反应动力学——外扩散的限制效应.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三章 固定化酶、细胞的反应动力学——固定化酶、细胞的内扩散效应.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三章 固定化酶、细胞的反应动力学——内外扩散同时存在及其它影响.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四章 细胞反应的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1/3).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四章 细胞反应的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2/3).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四章 细胞反应的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3/3).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五章 生化反应的理想反应器.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五章(5-3) 连续完全返混型反应器(CSTR).ppt
- 《生化反应器原理》第五章(5-4)活塞流反应器(PFR).ppt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文版)第一讲 生物材料简介(从材料学和生物学角度上的结构层级).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文版)第五讲 蛋白质表面相互作用(1/2).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文版)第二讲 生物材料表面性能(物理性质).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文版)第六讲 蛋白质表面交互作用(2/2).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文版)第七讲 细胞表面相互作用(对生物材料的宿主应答).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文版)第三讲 生物材料表面性能:化学性质(1/2).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文版)第四讲 生物材料表面性能:化学性质(2/2).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文版)第十一讲 水溶液中生物材料的性质.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中文版)第十讲 真空状态下生物材料的表面表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