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教育调查研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4
文件大小:9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调查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查可以澄清教育问题,了解教育现状, 获得教育经验和教训,概括教育规律,预见教育发展的趋势。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章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调查研究是教育科学硏究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查可以澄清教育问题,了解教育现状, 获得教育经验和教训,概括教育规律,预见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调查研究的涵义 调查研究的定义 调査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了解现状,考察事实,收集材料, 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 教育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教育现象的实证资料,通过分析和综合来解释、 说明研究问题的活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调査,指运用观察、询问、测量等方式收集 事实和数据,这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活动:二是研究,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査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解释教育现象 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调査研究是教育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通常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自然情境中收集数据,效率较高。另外,它不需要控制条件或操纵被调查的对象,涉及范 围广,手段多样化,便于实施,特别适用于描述性研究和相关性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历史 调查研究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从《旧约圣经》上就曾提到:瘟疫之后,上帝对 摩西和亚伦的儿子以利撒神父说:“对二十岁以上的以色列子民进行普查”。 调查硏究最原始的形式就是提问,通过提问了解情况。历史上有关提问的最著名的人就 是苏格拉底,他通过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并逐步发现答案。2000 多年前,我国古代就采用口试的方式来甄别官员是否称职。弗洛伊德则是以自我发现式提问 著称,他通过鼓励病人讲述自己的体验,逐步引导他们发现并了解自己病症的原因,找出解 决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调査可以通过面对面形式的口头交流进行。当然,调查也可以把问题编制 成纸笔形式的问卷进行。1880年,马克思曾在法国工人中进行过一次调查,共邮寄了25000 份问卷以了解工人遭受雇主剥削的程度。① 对研究变量的精确测量,来自于奎特莱特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重要研究,以及高 斯对概率论的正态分布曲线的证明和算术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统计学新进展的贡献。19世 纪末和20世纪初教育研究中开始使用调查问卷 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项调査是1892年美国的赖斯所做的有关小学生拼写练习的调查,因 此有人称赖斯为教育调査之父。早期较著名的调查研究有1910年由美国的肯代尔主持,为 ①(美)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321页 第1页共14页

第 1 页 共 14 页 第一章 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调查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查可以澄清教育问题,了解教育现状, 获得教育经验和教训,概括教育规律,预见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涵义 一、调查研究的定义 调查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了解现状,考察事实,收集材料, 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 教育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教育现象的实证资料,通过分析和综合来解释、 说明研究问题的活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调查,指运用观察、询问、测量等方式收集 事实和数据,这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活动;二是研究,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解释教育现象 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调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通常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自然情境中收集数据,效率较高。另外,它不需要控制条件或操纵被调查的对象,涉及范 围广,手段多样化,便于实施,特别适用于描述性研究和相关性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历史 调查研究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从《旧约圣经》上就曾提到:瘟疫之后,上帝对 摩西和亚伦的儿子以利撒神父说:“对二十岁以上的以色列子民进行普查”。 调查研究最原始的形式就是提问,通过提问了解情况。历史上有关提问的最著名的人就 是苏格拉底,他通过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并逐步发现答案。2000 多年前,我国古代就采用口试的方式来甄别官员是否称职。弗洛伊德则是以自我发现式提问 著称,他通过鼓励病人讲述自己的体验,逐步引导他们发现并了解自己病症的原因,找出解 决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调查可以通过面对面形式的口头交流进行。当然,调查也可以把问题编制 成纸笔形式的问卷进行。1880 年,马克思曾在法国工人中进行过一次调查,共邮寄了 25000 份问卷以了解工人遭受雇主剥削的程度。① 对研究变量的精确测量,来自于奎特莱特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重要研究,以及高 斯对概率论的正态分布曲线的证明和算术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统计学新进展的贡献。19 世 纪末和 20 世纪初教育研究中开始使用调查问卷。 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项调查是 1892 年美国的赖斯所做的有关小学生拼写练习的调查,因 此有人称赖斯为教育调查之父。早期较著名的调查研究有 1910 年由美国的肯代尔主持,为 ① (美)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 年,第 321 页

期一周的关于 Boise地区学校制度的调査,以及1911-1912年哈佛大学韩纳士为新泽西州两 个地区所做的学校调查。当时调查法发展很快,不仅有个人主持的调查,而且有由各州、县 组织主持的较大规模调查。不仅有对学校教育的有关情况的调查,而且还有对教育经费情况 的调査,特别是开始对调査材料的数据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如计算众数、平均数、中数 来考察集中趋势等。1925年斯坦福大学编辑出版了《学校调査》一书,至1933年,美国学 校调查报告总数达四百多份,这些早期的调查研究实践为教育调查方法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如今,教育调查已成为教育研究方法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有人估计调查研究约占 所有教育研究方法的三分之二以上。教育调査不仅采用问卷、访谈、测量等常规手段,还包 括对二手资料的分析,即分析由他人所搜集的调查资料,这些资料原先是为了其他研究目的 而搜集的 、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 通过调查,可以揭示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促进教育问题的解决:可 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发现和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 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另外,通过调查,搜集教育现象的 事实材料,还可以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法令法规和教育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调查研究通常与其他硏究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种研究途径, 调查研究有其自身的功能和基本要求。教育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教学中现实存在的 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措施,促进教育健康发展。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考虑 1.调查对象 根据调査目的合理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应该有典型性、代表性,当研究对象总体较 大时,应采用随机抽样。 2.调查手段 调查研究应尽可能利用可获得的资源和手段,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资料, 注意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3.调查记录 调査硏究强调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因此必须准确地记录资料,注重量化材料的收集 保证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使所得的结论具有说服力。 4.调查内容 调查要特别注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全面认识事物之间的多重联系,以揭示其本质和寻 找事物发展的规律 5.调查实施 为了保证获得准确的调查材料,调査的实施应规范,必须采用统一的调查标准和要求 统一记录表格,统一记录方式。 6.调查情境 调査情境应保持自然状态,在不影响被调査者正常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实施调査,以免影 响调査材料的真实性。 7.调查分析 调査硏究重视材料的整理与分析,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能统计处理的尽可能统计处理。 调查材料应该是真实的、客观的、可靠的。对材料的分析要避免主观臆断,避免夸大或缩小 教育调査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式,它的一般过程遵循着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虽 第2页共14页

第 2 页 共 14 页 期一周的关于 Boise 地区学校制度的调查,以及 1911-1912 年哈佛大学韩纳士为新泽西州两 个地区所做的学校调查。当时调查法发展很快,不仅有个人主持的调查,而且有由各州、县 组织主持的较大规模调查。不仅有对学校教育的有关情况的调查,而且还有对教育经费情况 的调查,特别是开始对调查材料的数据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如计算众数、平均数、中数, 来考察集中趋势等。1925 年斯坦福大学编辑出版了《学校调查》一书,至 1933 年,美国学 校调查报告总数达四百多份,这些早期的调查研究实践为教育调查方法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如今,教育调查已成为教育研究方法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有人估计调查研究约占 所有教育研究方法的三分之二以上。教育调查不仅采用问卷、访谈、测量等常规手段,还包 括对二手资料的分析,即分析由他人所搜集的调查资料,这些资料原先是为了其他研究目的 而搜集的。 三、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 通过调查,可以揭示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促进教育问题的解决;可 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发现和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 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另外,通过调查,搜集教育现象的 事实材料,还可以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法令法规和教育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调查研究通常与其他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种研究途径, 调查研究有其自身的功能和基本要求。教育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教学中现实存在的 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措施,促进教育健康发展。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考虑: 1.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目的合理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应该有典型性、代表性,当研究对象总体较 大时,应采用随机抽样。 2.调查手段 调查研究应尽可能利用可获得的资源和手段,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资料, 注意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3.调查记录 调查研究强调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因此必须准确地记录资料,注重量化材料的收集, 保证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使所得的结论具有说服力。 4.调查内容 调查要特别注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全面认识事物之间的多重联系,以揭示其本质和寻 找事物发展的规律。 5.调查实施 为了保证获得准确的调查材料,调查的实施应规范,必须采用统一的调查标准和要求, 统一记录表格,统一记录方式。 6.调查情境 调查情境应保持自然状态,在不影响被调查者正常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实施调查,以免影 响调查材料的真实性。 7.调查分析 调查研究重视材料的整理与分析,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能统计处理的尽可能统计处理。 调查材料应该是真实的、客观的、可靠的。对材料的分析要避免主观臆断,避免夸大或缩小。 教育调查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式,它的一般过程遵循着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虽

然说,在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循环中,研究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可以从任意一点开始, 但整个研究过程的前后次序是不能改变的。 四、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调査硏究不是随意地去获取资料,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 和态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得出符合客观事实 的结论。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两类:一是研究的操作原则:二是研究的伦理原则。 (一)调查研究的操作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指任何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求研究者 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个人的主观偏见,不能歪曲或虚构事实。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研究和研究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要符合逻辑推理,研究应该是全面的,而 不是个别的或偶然的。科学性还要求得出的理论或研究结论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可以重复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指硏究要完整地、全面地认识和概括硏究现象和经验事实,要能揭示现象之间 的相互联系,要把研究问题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考虑。 4.随机性原则 随机性是从事调查研究的一个基本思想,采用随机化的程序可以避免很多无关因素的干 扰,可以使研究更客观、更可靠。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是人们根据经验事实对现象所作的尝试性解释,这种解释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 验。调查硏究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但这种指导并不是要研究者带着框框去硏究,而是将现 有的理论作为参照系,用调査获得的事实资料来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总之,调查研究要从教育教学的客观现实出发,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事实求是的态度, 尊重客观事实;采取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守科学研究的规范。 (二)调查研究的伦理原则 在具体的调查研究活动中,研宄的对象都是有价值、有尊严并具有各种公民权利的人, 而且往往是成长发展中的青少年。由于有些研究可能会对被研究者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会 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以及隐私问题,出于道义的考虑并为了保证教育调查研究的顺利开展, 研究者必须遵守研究的伦理原则。 1.自愿的原则 教育研究是出于研究者的目的和意愿进行的活动,被研究者没有义务一定要参加这些活 动。因此,被研究者有不参加研究的权利,有中途退出研究的权利。若被研究者是成人应直 接征得本人同意,若被研究者是未成年者,应征得其父母或老师的同意再开展研究 匿名的原则 被研究者有不署名的权利,研究者不能未经同意在研究报告中或在公开的场合披露被研 究者的姓名。被研究者的姓名可以用号码来代表。 3.保密的原则 被研究者有要求研究者对测得的有关自己的数据资料保密的权力。研究者可以用号码而 不用姓名登记所有被研究者的资料,可在研究结束后销毁测验的原始材料,不将研究结果告 诉未经被研究者同意的其他人 第3页共14页

第 3 页 共 14 页 然说,在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循环中,研究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可以从任意一点开始, 但整个研究过程的前后次序是不能改变的。 四、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调查研究不是随意地去获取资料,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 和态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得出符合客观事实 的结论。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两类:一是研究的操作原则;二是研究的伦理原则。 (一)调查研究的操作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指任何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求研究者 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个人的主观偏见,不能歪曲或虚构事实。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研究和研究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要符合逻辑推理,研究应该是全面的,而 不是个别的或偶然的。科学性还要求得出的理论或研究结论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可以重复 验证。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指研究要完整地、全面地认识和概括研究现象和经验事实,要能揭示现象之间 的相互联系,要把研究问题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考虑。 4.随机性原则 随机性是从事调查研究的一个基本思想,采用随机化的程序可以避免很多无关因素的干 扰,可以使研究更客观、更可靠。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是人们根据经验事实对现象所作的尝试性解释,这种解释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 验。调查研究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但这种指导并不是要研究者带着框框去研究,而是将现 有的理论作为参照系,用调查获得的事实资料来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总之,调查研究要从教育教学的客观现实出发,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事实求是的态度, 尊重客观事实;采取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守科学研究的规范。 (二)调查研究的伦理原则 在具体的调查研究活动中,研究的对象都是有价值、有尊严并具有各种公民权利的人, 而且往往是成长发展中的青少年。由于有些研究可能会对被研究者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会 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以及隐私问题,出于道义的考虑并为了保证教育调查研究的顺利开展, 研究者必须遵守研究的伦理原则。 1.自愿的原则 教育研究是出于研究者的目的和意愿进行的活动,被研究者没有义务一定要参加这些活 动。因此,被研究者有不参加研究的权利,有中途退出研究的权利。若被研究者是成人应直 接征得本人同意,若被研究者是未成年者,应征得其父母或老师的同意再开展研究。 2.匿名的原则 被研究者有不署名的权利,研究者不能未经同意在研究报告中或在公开的场合披露被研 究者的姓名。被研究者的姓名可以用号码来代表。 3.保密的原则 被研究者有要求研究者对测得的有关自己的数据资料保密的权力。研究者可以用号码而 不用姓名登记所有被研究者的资料,可在研究结束后销毁测验的原始材料,不将研究结果告 诉未经被研究者同意的其他人

4.无害的原则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研究活动不能够伤害被研究者。当研究者给被研究者身心造成损 害,被研究者有追究研究者责任的权力。研究者应在研究实施前向被研究者承诺,研究不会 对被研究者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不会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如研究可能会对被研究者身心有影 响,应事先向被研究者说明利害关系,以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研究者有责任消除一切不良 的后果 第二节教育调查的特点和功能 教育调查是研究者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 教育调查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具有一系列与自然科学研究相似的特点,同时,由于教育本身 是一项与人密切相关联的具有复杂性的工程,它同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又具有一系列独有的 特征 教育调查的基本特点 教育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现有的各种教育理论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呈现的各种教育现象。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系统内所具有的大量的要素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同时,教育系统几乎与所有其它的人类社会系统都会发生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 横向联系,这增加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并且是为了人而组织起来的活动 教育具有鲜明的人为性和目的性:就受教育者而言,他们还具有主体性、异质性和发展性等 系列的特征。这一切就决定了教育调查具有不同于一般科学研究的独有特征,我们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教育调查的价值倾向性 教育系统是人根据自身的或社会的需要所创造的,不同于自然系统的“天然自成”,教 育系统具有鲜明的人为性,这就使得教育调查的着眼点常常是社会和人在教育方面的需要。 由于教育调査研究无法绕过人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因此调查研究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主观 性。对于一个教育研究者来说,重要的是要把握时代和人类的需要,并且明确自己的研究是 在怎样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判断这一价值观选择的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调 查研究的价值倾向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调查中可以背离事实,任意想象,不尊重科学的方法 和逻辑,而是提醒我们,在教育调査中,无论是选题、变量的操作化、指标的设定,还是结 论和成果的形成,都涉及到研究者的价值选择,研究者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二)教育调查的实践应用性 教育调查通常是为实践应用服务的。教育活动几乎涉及到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各行各业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广泛的联系产生了众多影响教育实践的因素,使教育研究的复杂 性大为提高。教育系统的这一特征首先要求应用性的研究占较大比例,而实践活动本身受多 重因素影响,各种因素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活动过程复杂多变,因此就要求教育 调査硏究要特别注意条件、环境和多种可能性的分析。并且要说明获得某一结论所依赖的条 件以及结论可以推论的范围。所以,教育应用性研究的结果大多具有概率意义而非绝对的规 律。另外,研究的结果不能停留在一般性、定性式的分析上,要使它进一步可操作化,提高 ①叶澜著:《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9-16页 第4页共14页

第 4 页 共 14 页 4.无害的原则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研究活动不能够伤害被研究者。当研究者给被研究者身心造成损 害,被研究者有追究研究者责任的权力。研究者应在研究实施前向被研究者承诺,研究不会 对被研究者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不会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如研究可能会对被研究者身心有影 响,应事先向被研究者说明利害关系,以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研究者有责任消除一切不良 的后果。 第二节 教育调查的特点和功能 教育调查是研究者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 教育调查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具有一系列与自然科学研究相似的特点,同时,由于教育本身 是一项与人密切相关联的具有复杂性的工程,它同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又具有一系列独有的 特征。 一、教育调查的基本特点 教育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现有的各种教育理论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呈现的各种教育现象。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系统内所具有的大量的要素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同时,教育系统几乎与所有其它的人类社会系统都会发生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 横向联系,这增加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并且是为了人而组织起来的活动, 教育具有鲜明的人为性和目的性;就受教育者而言,他们还具有主体性、异质性和发展性等 一系列的特征。这一切就决定了教育调查具有不同于一般科学研究的独有特征,我们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 (一)教育调查的价值倾向性 教育系统是人根据自身的或社会的需要所创造的,不同于自然系统的“天然自成”,教 育系统具有鲜明的人为性,这就使得教育调查的着眼点常常是社会和人在教育方面的需要。 由于教育调查研究无法绕过人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因此调查研究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主观 性。对于一个教育研究者来说,重要的是要把握时代和人类的需要,并且明确自己的研究是 在怎样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判断这一价值观选择的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调 查研究的价值倾向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调查中可以背离事实,任意想象,不尊重科学的方法 和逻辑,而是提醒我们,在教育调查中,无论是选题、变量的操作化、指标的设定,还是结 论和成果的形成,都涉及到研究者的价值选择,研究者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二)教育调查的实践应用性 教育调查通常是为实践应用服务的。教育活动几乎涉及到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各行各业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广泛的联系产生了众多影响教育实践的因素,使教育研究的复杂 性大为提高。教育系统的这一特征首先要求应用性的研究占较大比例,而实践活动本身受多 重因素影响,各种因素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活动过程复杂多变,因此就要求教育 调查研究要特别注意条件、环境和多种可能性的分析。并且要说明获得某一结论所依赖的条 件以及结论可以推论的范围。所以,教育应用性研究的结果大多具有概率意义而非绝对的规 律。另外,研究的结果不能停留在一般性、定性式的分析上,要使它进一步可操作化,提高 ①叶澜著:《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9-16 页

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性。 (三)教育调查对象的角色复合性 教育系统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活动着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 教育者,人人既可以是活动的主体,又可以是自我认识和被对方认识的客体。教育系统的这 一特征,首先增添了教育调査研究的主观色彩和不确定性。因为调查研究要涉及人,被研究 者对研究意图和价值的认识,对研究者所持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造成对研究结果客观性的影 响,同样也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状态、研宄者对被硏究者的态度 给研究的客观性带来的消极影响。教育系统的这一特征也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作出了一定的限 制,使实验室研究的方法不可能成为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而更多的是使用观察、访谈等在 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调查方法。 (四)教育调查研究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从系统控制的角度看,教育系统既具备自控性又具备它控性。教育系统作为一种有目的、 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具有内部自控机制,呈现出系统的独立性。但从更广泛的视野 看,教育系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造成的大环境的影响极大。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 控性相结合的特点,使教育调查研究在选择课题时,注意力应首先集中在教育内部可自行控 制的因素部分和过程上,集中在教育或教育者可能施加影响的范围内。这样选择的目的是提 高教育研究的有效性。当然,对于那些它控的部分也要认识其影响力和影响方式,以利用这 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并控制其消极方面。教育调查要对教育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这种解释不同 于日常生活中随意的主观判断,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必须以经验事实和逻辑为依据。 教育调查不能停留在经验层次,仅仅罗列、堆砌一些资料,而是要将有关的经验和资料上升 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或根据调査的结果提供政策性建议或应用性策略。 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注重思辨和演绎,在分析教育现象时,只是引经据典,忽略实践检 验。教育调査的方法注重事实经验和归纳,强调实践的验证。教育调査通常对教育现象直接 进行考察和测量,根据获得的事实和数据解释教育现象、形成教育理论 调査研究可以是直接的实地研究,当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满足研究需要时,也可以利用 他人的调查资料从事硏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问题、新现象不断涌现,往往很难 找到现成的文献资料,只有在现场、在现实情境中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感受即时的情 特点: (1)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资料 (2)利用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比较真实 (3)以分析和探讨教育现象了解现状为目的 (4)在调査过程中形成理论并检验理论比较可靠 (5)与实践结合紧密强调可行性和应用性 (6)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7)以事实和量度为基础有比较好的说服力 教育调查通常以当前的教育现状为研究目标,调查往往以间接的方式了解教育事实,并 且收集在自然状态下反映的教育情况。由于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教育调查适用于范围较广的 涉及面较大的、时间较长的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能 进行调查研究有必要从总体上了解教育研究的功能。教育研究至少具有三个功能:描述、 预测、解释。 第5页共14页

第 5 页 共 14 页 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性。 (三)教育调查对象的角色复合性 教育系统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活动着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 教育者,人人既可以是活动的主体,又可以是自我认识和被对方认识的客体。教育系统的这 一特征,首先增添了教育调查研究的主观色彩和不确定性。因为调查研究要涉及人,被研究 者对研究意图和价值的认识,对研究者所持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造成对研究结果客观性的影 响,同样也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状态、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态度 给研究的客观性带来的消极影响。教育系统的这一特征也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作出了一定的限 制,使实验室研究的方法不可能成为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而更多的是使用观察、访谈等在 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调查方法。 (四)教育调查研究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从系统控制的角度看,教育系统既具备自控性又具备它控性。教育系统作为一种有目的、 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具有内部自控机制,呈现出系统的独立性。但从更广泛的视野 看,教育系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造成的大环境的影响极大。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 控性相结合的特点,使教育调查研究在选择课题时,注意力应首先集中在教育内部可自行控 制的因素部分和过程上,集中在教育或教育者可能施加影响的范围内。这样选择的目的是提 高教育研究的有效性。当然,对于那些它控的部分也要认识其影响力和影响方式,以利用这 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并控制其消极方面。教育调查要对教育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这种解释不同 于日常生活中随意的主观判断,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必须以经验事实和逻辑为依据。 教育调查不能停留在经验层次,仅仅罗列、堆砌一些资料,而是要将有关的经验和资料上升 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或根据调查的结果提供政策性建议或应用性策略。 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注重思辨和演绎,在分析教育现象时,只是引经据典,忽略实践检 验。教育调查的方法注重事实经验和归纳,强调实践的验证。教育调查通常对教育现象直接 进行考察和测量,根据获得的事实和数据解释教育现象、形成教育理论。 调查研究可以是直接的实地研究,当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满足研究需要时,也可以利用 他人的调查资料从事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问题、新现象不断涌现,往往很难 找到现成的文献资料,只有在现场、在现实情境中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感受即时的情 感和气氛,因此人们越来越多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以下是教育调查研究在实际操作上的一些 特点: (1)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资料; (2)利用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比较真实; (3)以分析和探讨教育现象了解现状为目的; (4)在调查过程中形成理论并检验理论比较可靠; (5)与实践结合紧密强调可行性和应用性; (6)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7)以事实和量度为基础有比较好的说服力。 教育调查通常以当前的教育现状为研究目标,调查往往以间接的方式了解教育事实,并 且收集在自然状态下反映的教育情况。由于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教育调查适用于范围较广的、 涉及面较大的、时间较长的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能 进行调查研究有必要从总体上了解教育研究的功能。教育研究至少具有三个功能:描述、 预测、解释

1.描述 着手一项研究,对事物进行探求,首先要了解现状,知道所探讨的对象是什么,并对此 进行描述。正是通过描述性研究许多科学发现才成为现实。例如,电子显微镜对病毒的观察 描述,有助于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病毒,并对预防和治疗起确诊作用。对学生智商的测验可以 了解学生的聪明程度和男女生智商的差异 描述性硏究通常运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来收集资料。描述性研究可以提供 丰富多彩的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案例,还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关的教育统计资料。 2.预测 调査硏究不一定局限于对现状的了解,往往还想从描述的结果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则和理 论,作为预见未来的基础。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对策,发挥教 育的积极功能。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预测其学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行 为表现预测其事业成败。 另外,调查研究还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 据。通过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新的研究问题,提出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 展和教育科学的进步 3.解释 调査硏究中解释的功能最为重要,因为解释涵盖了前二种功能。当我们能解释某一教育 现象,就意味着能描述它,能预测其后果,并懂得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变现状。通常我们把对 现象进行研究所做出的解释称作理论。 解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了解现状,探讨是什么(what)的问题:第二个 层次是了解相关,探讨对象是如何与其他事物发生关联的,解决如何(how)的问题:第三 个层次是了解因果关系,探讨导致现状的原因,解决为什么(why)的问题。例如,进行 项有关学生学业成绩的调査研究,研究结果可能会告诉我们,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布情况,哪 些学生成绩优良,哪些学生成绩较差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一层次的解释,即了解现状。研究 结果也可能告诉我们,学业成绩好坏与学生智力有关,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与学 生自身的学习习惯有关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二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关联。当然,如果这项 研究做得好,还可能会告诉我们造成学业成绩差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 施减少这种差异等,这些就是第三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因果关系。 调査研究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即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步 骤,使未知变成为已知的过程。进行研究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如果是非常简单的问题,靠个 人经验和直觉,或请教别人就可得到答复,这样的情况一般就不必研究。可是当你遇到的问 题是诸如:青少年为什么吸毒?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样一些问题则需要 严密思考,收集相关资料才有可能解决。 三、调查研究的能力 从事调査研究要时常惦记两件事,一是研究问题,二是答案。通常在调査问题确定之后, 对研究可能产生什么结果就有了初步的预计。重要的是如何收集资料,寻求答案,验证假设。 收集资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只有经过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才能获得有价值的资 料,得到确切的答案。当我们要对课堂教学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事前必须制定调查计划,如 要确定选择哪些对象进行观察?观察和分析什么内容?为什么?如何实现?用什么工具? 等等,这些都是研究设计要考虑的问题。这种预先考虑资料来源、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安 排资料收集的程序性活动,就是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的体现 作为一个研究者,从事调查研究,进行研究设计,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研究能力,这些 第6页共14页

第 6 页 共 14 页 1.描述 着手一项研究,对事物进行探求,首先要了解现状,知道所探讨的对象是什么,并对此 进行描述。正是通过描述性研究许多科学发现才成为现实。例如,电子显微镜对病毒的观察 描述,有助于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病毒,并对预防和治疗起确诊作用。对学生智商的测验可以 了解学生的聪明程度和男女生智商的差异。 描述性研究通常运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来收集资料。描述性研究可以提供 丰富多彩的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案例,还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关的教育统计资料。 2.预测 调查研究不一定局限于对现状的了解,往往还想从描述的结果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则和理 论,作为预见未来的基础。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对策,发挥教 育的积极功能。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预测其学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行 为表现预测其事业成败。 另外,调查研究还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 据。通过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新的研究问题,提出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 展和教育科学的进步。 3.解释 调查研究中解释的功能最为重要,因为解释涵盖了前二种功能。当我们能解释某一教育 现象,就意味着能描述它,能预测其后果,并懂得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变现状。通常我们把对 现象进行研究所做出的解释称作理论。 解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了解现状,探讨是什么(what)的问题;第二个 层次是了解相关,探讨对象是如何与其他事物发生关联的,解决如何(how)的问题;第三 个层次是了解因果关系,探讨导致现状的原因,解决为什么(why)的问题。例如,进行一 项有关学生学业成绩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可能会告诉我们,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布情况,哪 些学生成绩优良,哪些学生成绩较差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一层次的解释,即了解现状。研究 结果也可能告诉我们,学业成绩好坏与学生智力有关,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与学 生自身的学习习惯有关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二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关联。当然,如果这项 研究做得好,还可能会告诉我们造成学业成绩差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 施减少这种差异等,这些就是第三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因果关系。 调查研究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即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步 骤,使未知变成为已知的过程。进行研究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如果是非常简单的问题,靠个 人经验和直觉,或请教别人就可得到答复,这样的情况一般就不必研究。可是当你遇到的问 题是诸如:青少年为什么吸毒?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样一些问题则需要 严密思考,收集相关资料才有可能解决。 三、调查研究的能力 从事调查研究要时常惦记两件事,一是研究问题,二是答案。通常在调查问题确定之后, 对研究可能产生什么结果就有了初步的预计。重要的是如何收集资料,寻求答案,验证假设。 收集资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只有经过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才能获得有价值的资 料,得到确切的答案。当我们要对课堂教学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事前必须制定调查计划,如 要确定选择哪些对象进行观察?观察和分析什么内容?为什么?如何实现?用什么工具? 等等,这些都是研究设计要考虑的问题。这种预先考虑资料来源、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安 排资料收集的程序性活动,就是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的体现。 作为一个研究者,从事调查研究,进行研究设计,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研究能力,这些

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项目③: (1)充分利用资源从事研究工作。 (2)收集并组织相关文献(文献检索)。 3)选择并界定研究问题(包含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4)提出待答问题或形成研究假设。 (5)确定研究对象并选取研究样本。 (7)决定研究方法并安排研究设计(包含撰写研究计划) (⑧8)编制或选择合适的测量(观察)工具。 (9)进入研究现场、收集研究资料。 (10)整理并分析研究资料(包含统计方法的应用)。 (11)形成研究结论,并提示建议 (12)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写作) 四、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调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弄清事实,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 政策、教育规划,为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调査研究在运用过程中比较灵活、简便,收集 资料广泛、迅速,节省时间和经费 但是调查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调査往往只是表面的,难以确定其因果关系;调查 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被调査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另外,调查的可靠性有 定的限制,调査者的主观倾向、态度都有可能影响被调査者,使调査的客观性减低;再有 调査很少采用比较组设计,仅凭一组被试所做的调査往往缺乏研究的有效性,推论到总体中 去要慎重 第三节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当研究课题确定之后,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主题和具体目标决定硏究的方式,以便形成 获取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框架。研究类型与研究的主题和具体目标有关。一般而言,不同 的主题事件和情况对应于不同的研究类型②(见表1-1) 表1-1研究的主题与研究类型对应表 主题事件和情况 研究类型 人的社会行为 人种学研究 当前的事件或现状 描述性研究 过去的事件或情况 历史研究 变量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 相关性研究 革新的程序或成果 行动研究 项目的质量或测量 评价研究 ①吴明清著:《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6-7页。 ③(美)查尔斯著:张莉莉等译:《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页 第7页共14页

第 7 页 共 14 页 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项目①: (1)充分利用资源从事研究工作。 (2)收集并组织相关文献(文献检索)。 (3)选择并界定研究问题(包含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4)提出待答问题或形成研究假设。 (5)确定研究对象并选取研究样本。 (7)决定研究方法并安排研究设计(包含撰写研究计划)。 (8)编制或选择合适的测量(观察)工具。 (9)进入研究现场、收集研究资料。 (10)整理并分析研究资料(包含统计方法的应用)。 (11)形成研究结论,并提示建议。 (12)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写作)。 四、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调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弄清事实,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 政策、教育规划,为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调查研究在运用过程中比较灵活、简便,收集 资料广泛、迅速,节省时间和经费。 但是调查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调查往往只是表面的,难以确定其因果关系;调查 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另外,调查的可靠性有一 定的限制,调查者的主观倾向、态度都有可能影响被调查者,使调查的客观性减低;再有, 调查很少采用比较组设计,仅凭一组被试所做的调查往往缺乏研究的有效性,推论到总体中 去要慎重。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当研究课题确定之后,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主题和具体目标决定研究的方式,以便形成 获取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框架。研究类型与研究的主题和具体目标有关。一般而言,不同 的主题事件和情况对应于不同的研究类型②(见表 1-1)。 表 1-1 研究的主题与研究类型对应表 主题事件和情况 研究类型 人的社会行为 人种学研究 当前的事件或现状 描述性研究 过去的事件或情况 历史研究 变量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 相关性研究 革新的程序或成果 行动研究 项目的质量或测量 评价研究 ① 吴明清著:《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1 年版,第 6-7 页。 ② (美)查尔斯著;张莉莉等译:《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08 页

现存的群体差异和趋势 因果比较性研究 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 单一个体或单一群体案例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一般根据已经确定的研究主题先列出需要收集的资料种类,然后列出这些资料 的可能来源。研究中所需事实资料和数据的类型不外乎以下一些:文字描述或概括、测验分 数或频数、测量工具或量表、主观的观点或看法、公布的统计资料、逻辑的分析或论证 进行研究时,还需要考虑资料的来源,即从哪里获得资料,通常包括以下来源:向参加 硏究的人员获取资料、在硏究进程中获得资料、从环境和硏究背景中获得资料、以客观实物 作为资料、以实地记录或文档作为资料等。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尚无定论,一般情况,大多数研究者是按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来分 类,这样的分类便于研究方案的设计,也便于理解。下面就常用的与调查研究相关的方法作 简单的介绍,至于调查研究各类方法的具体操作和运用参见本书第四章至第十章内容 、描述性研究 调査硏究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描述它们的形式、内容、行为、 变化,以及与其他现象的异同等。研究者通过对事物和现象的仔细描述可以得到很多发现, 因此描述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是基础性的,具有重要作用。 描述性研究是教育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旨在描述或说明变量的特质,关注对背景 条件和事件的解释。描述性研究可以是定量研究,也可以是定性研究;可以是综合性的,也 可以是分析性的;可以采用归纳式,也可以采用演绎式;可以检验已有的假设,也可以用来 提出假设;可以使用定性数据,也可以使用定量数据。通常,描述性研究不对变量进行干预 和控制,描述内容通常是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是什么”的问题。例如,调查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持什么态度?调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互动是怎样展开 的?调查课堂提问的频率是多少?等等 描述性研究常用到测量工具和统计技术,除了文字性的描述外,更多地要用到标准化测 验、课堂观察测量工具、态度量表、问卷、访谈表等,因此进行描述性研究应该熟悉各类测 量工具。描述性硏究往往是针对现状和问题的,因此在现状调査的基础上还需提出建议和对 描述性硏究可以通过提出研究假设来引导研究的展开,但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研究问题来 构建研究过程。描述性研究的设计包含以下程序:确定所要描述的对象;选择可以利用的信 息源;通过观测工具获取数据;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研究结果和评论 描述性硏究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没有描述也就没有研究。当然这种描述应该是真实 可靠的,能反映事实现象的。在调査研究中,描述性研究不是仅仅在讲故事,更多地会涉及 定量数据和统计形式,需要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对研究意义的分析 能力和解释能力 、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是寻求研究对象各个特征之间差异的调查研究,也是研究过程中处理数据的 方法。相关研究通常对一组对象的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调查与测量,采用各种相关统计方法, 确定两者之间有无联系,联系程度如何,以此探讨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变化的程度,作 第8页共14页

第 8 页 共 14 页 现存的群体差异和趋势 因果比较性研究 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 单一个体或单一群体案例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一般根据已经确定的研究主题先列出需要收集的资料种类,然后列出这些资料 的可能来源。研究中所需事实资料和数据的类型不外乎以下一些:文字描述或概括、测验分 数或频数、测量工具或量表、主观的观点或看法、公布的统计资料、逻辑的分析或论证。 进行研究时,还需要考虑资料的来源,即从哪里获得资料,通常包括以下来源:向参加 研究的人员获取资料、在研究进程中获得资料、从环境和研究背景中获得资料、以客观实物 作为资料、以实地记录或文档作为资料等。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尚无定论,一般情况,大多数研究者是按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来分 类,这样的分类便于研究方案的设计,也便于理解。下面就常用的与调查研究相关的方法作 简单的介绍,至于调查研究各类方法的具体操作和运用参见本书第四章至第十章内容。 一、描述性研究 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描述它们的形式、内容、行为、 变化,以及与其他现象的异同等。研究者通过对事物和现象的仔细描述可以得到很多发现, 因此描述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是基础性的,具有重要作用。 描述性研究是教育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旨在描述或说明变量的特质,关注对背景、 条件和事件的解释。描述性研究可以是定量研究,也可以是定性研究;可以是综合性的,也 可以是分析性的;可以采用归纳式,也可以采用演绎式;可以检验已有的假设,也可以用来 提出假设;可以使用定性数据,也可以使用定量数据。通常,描述性研究不对变量进行干预 和控制,描述内容通常是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是什么”的问题。例如,调查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持什么态度?调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互动是怎样展开 的?调查课堂提问的频率是多少?等等。 描述性研究常用到测量工具和统计技术,除了文字性的描述外,更多地要用到标准化测 验、课堂观察测量工具、态度量表、问卷、访谈表等,因此进行描述性研究应该熟悉各类测 量工具。描述性研究往往是针对现状和问题的,因此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还需提出建议和对 策。 描述性研究可以通过提出研究假设来引导研究的展开,但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研究问题来 构建研究过程。描述性研究的设计包含以下程序:确定所要描述的对象;选择可以利用的信 息源;通过观测工具获取数据;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研究结果和评论。 描述性研究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没有描述也就没有研究。当然这种描述应该是真实 可靠的,能反映事实现象的。在调查研究中,描述性研究不是仅仅在讲故事,更多地会涉及 定量数据和统计形式,需要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对研究意义的分析 能力和解释能力。 二、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是寻求研究对象各个特征之间差异的调查研究,也是研究过程中处理数据的 方法。相关研究通常对一组对象的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调查与测量,采用各种相关统计方法, 确定两者之间有无联系,联系程度如何,以此探讨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变化的程度,作

为预测或了解现象之间关系的线索。 在教育调査研究中应用相关研究相当普遍,很多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了解教育现象之间 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探讨学生的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可以由学 生的智力程度预测其学业成绩,作为进一步教学指导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智力 程度对学业成绩的可能影响程度,作为进一步探索学业成绩差异形成原因的基础。相关研究 可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变量上的得分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得分。 最基本的相关研究是探讨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如,记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自我概 念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焦虑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等。这时 需用常规的简单相关设计 教育现象与活动比较复杂,常常要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联系,一种结果往往是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如,要了解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因素,可能会牵涉学生智力程度、自 我观念、学习动机、以及家庭背景等:要探讨学生就业倾向,可能会联系学生的智商、学业 成绩、抱负水平、职业兴趣、以及父母职业等:要了解小学生创造力与学业成绩的关联,创 造力可能包括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等测验分数,而学业成绩可能包括语文、数学、外语 等学科测验分数,这时需要用多元相关设计 从事相关研究的基本要领有二:一是确定变量作为收集资料的依据;二是依据变量的数 量与性质,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处理资料 相关研究是在对一种复杂现象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试探性研究,常在自然情景中 研究人的行为,适用于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数量化研究,可以测量多个变量,了解变量之间联 系的密切程度,特别适合于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各因素的研究。相关研究的局限在于不 够严谨,相关联系不能表明确有因果关系。有时,两个莫名其妙的变量之间也会呈现相关关 系,因此,对相关系数的解释显得特别重要 历史研 教育调查不仅仅局限于研究现状,还会涉及过去的事实。这种调查不仅试图让人们知道 教育的过去,还想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帮助人们了解教育现状,并对未来教育的前景作出判 断。历史研究就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 及事件关系的方法。在历史研究中,教育调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凡与教育有关的人和事 物,以及教育的环境、组织、制度、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领域。一般研究的焦点涉及过去 的学制发展、教育家的思想、教学流派、教育事件、以及相应的教育史问题等 对历史的研究通常采用文献调查法,注重历史文献的收集与鉴定。由于历史不会重演, 过去的已经发生,人们无法再去操纵它们,因此,除了收集与鉴定史料之外,研究的成功还 有赖于研究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的解释,只有研究者的洞察与创造,才能对史料进行有 意义的分析和诠释。 采用历史研究法探讨教育现象及问题,由于只能在现存的文献与史料中寻找证据,加上 资料数量有限,不一定完整,以及资料本身是否可靠的问题,因此在应用上会受一定的限制。 研究者必须确定能够收集到必要的、真实的资料,否则研究容易出偏差。另外,研究中的史 料由研究者解释,难免夹带主观的成分,客观性不及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因此在分析解释研 究结论时要格外小心谨慎。然而对于过去事件的探讨,历史研究的方法自有其特殊的功能 是其他任何研究方法不能取而代之的 四、个案研究 第9页共14页

第 9 页 共 14 页 为预测或了解现象之间关系的线索。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应用相关研究相当普遍,很多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了解教育现象之间 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探讨学生的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可以由学 生的智力程度预测其学业成绩,作为进一步教学指导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智力 程度对学业成绩的可能影响程度,作为进一步探索学业成绩差异形成原因的基础。相关研究 可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变量上的得分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得分。 最基本的相关研究是探讨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如,记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自我概 念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焦虑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等。这时 需用常规的简单相关设计。 教育现象与活动比较复杂,常常要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联系,一种结果往往是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如,要了解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因素,可能会牵涉学生智力程度、自 我观念、学习动机、以及家庭背景等;要探讨学生就业倾向,可能会联系学生的智商、学业 成绩、抱负水平、职业兴趣、以及父母职业等;要了解小学生创造力与学业成绩的关联,创 造力可能包括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等测验分数,而学业成绩可能包括语文、数学、外语 等学科测验分数,这时需要用多元相关设计。 从事相关研究的基本要领有二:一是确定变量作为收集资料的依据;二是依据变量的数 量与性质,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处理资料。 相关研究是在对一种复杂现象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试探性研究,常在自然情景中 研究人的行为,适用于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数量化研究,可以测量多个变量,了解变量之间联 系的密切程度,特别适合于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各因素的研究。相关研究的局限在于不 够严谨,相关联系不能表明确有因果关系。有时,两个莫名其妙的变量之间也会呈现相关关 系,因此,对相关系数的解释显得特别重要。 三、历史研究 教育调查不仅仅局限于研究现状,还会涉及过去的事实。这种调查不仅试图让人们知道 教育的过去,还想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帮助人们了解教育现状,并对未来教育的前景作出判 断。历史研究就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 及事件关系的方法。在历史研究中,教育调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凡与教育有关的人和事 物,以及教育的环境、组织、制度、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领域。一般研究的焦点涉及过去 的学制发展、教育家的思想、教学流派、教育事件、以及相应的教育史问题等。 对历史的研究通常采用文献调查法,注重历史文献的收集与鉴定。由于历史不会重演, 过去的已经发生,人们无法再去操纵它们,因此,除了收集与鉴定史料之外,研究的成功还 有赖于研究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的解释,只有研究者的洞察与创造,才能对史料进行有 意义的分析和诠释。 采用历史研究法探讨教育现象及问题,由于只能在现存的文献与史料中寻找证据,加上 资料数量有限,不一定完整,以及资料本身是否可靠的问题,因此在应用上会受一定的限制。 研究者必须确定能够收集到必要的、真实的资料,否则研究容易出偏差。另外,研究中的史 料由研究者解释,难免夹带主观的成分,客观性不及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因此在分析解释研 究结论时要格外小心谨慎。然而对于过去事件的探讨,历史研究的方法自有其特殊的功能, 是其他任何研究方法不能取而代之的。 四、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教育调査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硏究和实地调査的一种方 法。个案研究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 行解释。个案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个案特征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还可以发挥诊断与矫治的功 能。个案研究的特点是集中、深入描述单一个人、班级或学校的状态或行为,直观形象地探 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个案研究常采用访谈、问卷、测量、观察等具体方法。在收集 相关资料和对个人档案分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深层访谈(in- depth interview)和参与观察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所谓个案就是现象的一个具体事例,研究者通过生动地描述某一现象,向读者展示理解 这一现象的意义。个案研究可以是研究者为了理解感兴趣的某一现象、过程、事件、人物 而选择一个案例进行的细致的研究;个案研究也可以是通过各种渠道,针对性地收集大量有 关资料,以深入了解个案内容的研究:个案研究还可以是在自然的实地情景中针对单一个体 或问题进行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个案研究的目的通常来源于以下三个原因之一: (1)提供描述。在充实的、情景性的描述中使描述的现象概念化,并赋予现象以意义 (2)提供解释。旨在对研究现象进行解释,将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系统地联系起来 (3)提供评估。对可评估的现象进行生动描述和判断,确立独特的理念、主题及模式。 个案研究在于了解研究对象经常发生的行为、事件、状态,以及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 身临其境地探究和分析原因,以描述各种事件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形成整体的解释。除 了对个案的全面了解,个案研究还可以形成新的研究假设,作为进一步验证研究的基础。 个案调査与抽样调査相比各有长短,相辅相成。抽样调査更重视研究的广度,强调量的 分析,揭示群体的普遍特征:个案调査更注重研究的深度,强调质的解释,揭示个体的独特 条件。 例如,以个案调査研究来探讨某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决策过程。研究者首先要确定研究 的问题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过程,目的是想通过个案的描述分析,提供提高小学教师课 堂教学效能的策略: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师即个案;接下来定义与课堂教学决策相关的一些命 题,如教学前的决定、教案的设计、对学生特性的把握、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互动 过程中的决定、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时间的控制、班级经营、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过后 的反思、教学观的体现、影响教学决策的相关因素等;然后,根据这些命题以跟踪录像的方 法获取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收集与命题相关的资料,反复观看录像,并拟定个案研究的 分析框架,以此组织材料;最后,理清叙述脉络,解释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个案调查的优点是:能以生动的描述过程形象地展示个案,这是定量统计无法做到的 个案研究灵活,可以改变研究重点,采用新的方法,满足研究需要。个案调查的局限:研究 结论的主观性较强:常常会遇到伦理道德问题;个案研究成果的推广性有限:对研究人员的 语言技能、洞察力有较高要求。 五、人种志研究 人种志研究( ethnographic research)是一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交互作用”的实地调查 研究,研究者在现场进行长期的观察、访问、记录,针对所选择的场所和自然发生的对象而 作的研究。人种志研究试图在研究现场发现有意义的东西,从初始的观察,推出尝试性的结 论,这些结论再启发进一步的观察,然后修正结论,是在研究情境中所获经验指导下的探索 过程。人种志研究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尤其适合于对社会群体、个体与群体所处的背景以 及人际交往过程的研究 人种志硏究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现象学、解释主义、诠释学、符号互动论、人类学 第10页共14页

第 10 页 共 14 页 个案研究是教育调查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方 法。个案研究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 行解释。个案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个案特征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还可以发挥诊断与矫治的功 能。个案研究的特点是集中、深入描述单一个人、班级或学校的状态或行为,直观形象地探 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个案研究常采用访谈、问卷、测量、观察等具体方法。在收集 相关资料和对个人档案分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深层访谈(in–depth interview)和参与观察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所谓个案就是现象的一个具体事例,研究者通过生动地描述某一现象,向读者展示理解 这一现象的意义。个案研究可以是研究者为了理解感兴趣的某一现象、过程、事件、人物, 而选择一个案例进行的细致的研究;个案研究也可以是通过各种渠道,针对性地收集大量有 关资料,以深入了解个案内容的研究;个案研究还可以是在自然的实地情景中针对单一个体 或问题进行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个案研究的目的通常来源于以下三个原因之一: (1)提供描述。在充实的、情景性的描述中使描述的现象概念化,并赋予现象以意义。 (2)提供解释。旨在对研究现象进行解释,将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系统地联系起来。 (3)提供评估。对可评估的现象进行生动描述和判断,确立独特的理念、主题及模式。 个案研究在于了解研究对象经常发生的行为、事件、状态,以及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 身临其境地探究和分析原因,以描述各种事件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形成整体的解释。除 了对个案的全面了解,个案研究还可以形成新的研究假设,作为进一步验证研究的基础。 个案调查与抽样调查相比各有长短,相辅相成。抽样调查更重视研究的广度,强调量的 分析,揭示群体的普遍特征;个案调查更注重研究的深度,强调质的解释,揭示个体的独特 条件。 例如,以个案调查研究来探讨某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决策过程。研究者首先要确定研究 的问题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过程,目的是想通过个案的描述分析,提供提高小学教师课 堂教学效能的策略;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师即个案;接下来定义与课堂教学决策相关的一些命 题,如教学前的决定、教案的设计、对学生特性的把握、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互动 过程中的决定、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时间的控制、班级经营、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过后 的反思、教学观的体现、影响教学决策的相关因素等;然后,根据这些命题以跟踪录像的方 法获取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收集与命题相关的资料,反复观看录像,并拟定个案研究的 分析框架,以此组织材料;最后,理清叙述脉络,解释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个案调查的优点是:能以生动的描述过程形象地展示个案,这是定量统计无法做到的; 个案研究灵活,可以改变研究重点,采用新的方法,满足研究需要。个案调查的局限:研究 结论的主观性较强;常常会遇到伦理道德问题;个案研究成果的推广性有限;对研究人员的 语言技能、洞察力有较高要求。 五、人种志研究 人种志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是一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交互作用”的实地调查 研究,研究者在现场进行长期的观察、访问、记录,针对所选择的场所和自然发生的对象而 作的研究。人种志研究试图在研究现场发现有意义的东西,从初始的观察,推出尝试性的结 论,这些结论再启发进一步的观察,然后修正结论,是在研究情境中所获经验指导下的探索 过程。人种志研究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尤其适合于对社会群体、个体与群体所处的背景以 及人际交往过程的研究。 人种志研究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现象学、解释主义、诠释学、符号互动论、人类学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