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

“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 作者:胡建勇 发布时间:2007-01-04 “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的问题,是我国近年来社会议论的一个热点话 题,主要是法院审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对受害人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 及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标准不同所引发。在我国,现实中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产生了城乡差异,在人口户籍管理上有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差别,从而导致 目前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存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别。不少民众对此发出了 同命不同价”的疑问,强烈呼吁“同命同价”。 《最髙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 道路交通事故、一般人身损害等侵权行为引发的赔偿问题确立赔偿标准。笔者认 为,要厘清争议,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一司法解释。基于该解释规定,对于人身损 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标准,法院在司 法实践中这样掌握:从地域标准看,一般情况下适用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如果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 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从身份标准看,对“城镇居民” 与“农村居民”的认定,主要考虑受害人在其生活工作的经常居住地的身份的收入 标准,即从受害人的户籍和经常居住地来考查—如果受害人的户籍是非农业人 口,而其本人经常在城镇工作,则按照省级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的相关收入数 据进行处理;如果受害人是农业人口,经常居住地也是在农村,则按照省级统计 局公布的农民的相关收入数据进行处理;如果受害人是农业人口,而受害人的经 常居住地是在城市,则应按照省级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的相关收入数据进行处 理;如果受害人的经常居住地无法査明,则根据其户籍所列身份进行赔偿,即户 籍是非农业人口,则按照城镇居民的标准来处理,如果户籍是农业人口,则按照 农民的标准来处理
“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 作者:胡建勇 发布时间:2007-01-04 “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的问题,是我国近年来社会议论的一个热点话 题,主要是法院审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对受害人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 及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标准不同所引发。在我国,现实中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产生了城乡差异,在人口户籍管理上有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差别,从而导致 目前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存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别。不少民众对此发出了 “同命不同价”的疑问,强烈呼吁“同命同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 道路交通事故、一般人身损害等侵权行为引发的赔偿问题确立赔偿标准。笔者认 为,要厘清争议,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一司法解释。基于该解释规定,对于人身损 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标准,法院在司 法实践中这样掌握:从地域标准看,一般情况下适用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如果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 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从身份标准看,对“城镇居民” 与“农村居民”的认定,主要考虑受害人在其生活工作的经常居住地的身份的收入 标准,即从受害人的户籍和经常居住地来考查——如果受害人的户籍是非农业人 口,而其本人经常在城镇工作,则按照省级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的相关收入数 据进行处理;如果受害人是农业人口,经常居住地也是在农村,则按照省级统计 局公布的农民的相关收入数据进行处理;如果受害人是农业人口,而受害人的经 常居住地是在城市,则应按照省级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的相关收入数据进行处 理;如果受害人的经常居住地无法查明,则根据其户籍所列身份进行赔偿,即户 籍是非农业人口,则按照城镇居民的标准来处理,如果户籍是农业人口,则按照 农民的标准来处理

目前争议产生的原因,一是一些民众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有误解。 许多人错误地把户籍管理中的“非农业人口”等同于“城镇居民”,而把“农业人口 等同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实际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即在城镇有固定的居所 在城镇居住,在城镇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及生活来源并且户口落户在城镇 的人员:或者户口虽然未在城镇落户,但是其已经在城镇居住、工作、生活并且 达到一定期限的人员。“农村居民”仅指系“农业人口”户口且在农村居住、生活并 以农业生产为自己生活来源的人员,即农村常住人口。因此,是否属于“城镇居 民”并不仅仅以户籍为标志。二是一些民众对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原理不了解。 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补偿性,即民事赔偿责任以补足民事主体所受损 失为限。就侵权民事责任而言,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恢复到受损害以前的状态。 与补偿性相对的是惩罚性,但惩罚性赔偿属于特例,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一般 情况都适用补偿性,亦通常所说“损失填平”原则。民法的公平也由此产生,对于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原则同样如此 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并非法律上的概念,而是社会民众因理解的偏 差而产生的一个话题。从司法裁判看,法院遵循的是法律法规的规定,秉承的是 损失的填平原则,是民法的公平原则。人的生命本不能单以金钱来衡量,案件裁 判结果不能简单根据“同命同价”或者“同命不同价”来看待!纯粹从自然角度看, 同样是生命,但赔偿却不一样,似乎是不公平,然而,法律不是解决生命价值几 何的问题,而是受害人死亡或者伤残可能导致的收入损失问题。从我国目前现实 看,实行“同命同价”就肯定公平吗?谁都知道,相同的金额,在城市和乡村的实 际购买力大不相同,城里人必需的生活支出比乡村人高不少。也就是说,在同 起事故中,如果“城里人”和“乡下人ˆ得到相同的赔偿,那么对城里人ˆ来说也不 公平的。而且不同省份、不同地域收入差异也很大,简单的“同命同价”只能造就 更多不公平。 有专家将这一问题的症结归咎于我国的户籍制度,但笔者以为,根本原因 在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现实,是必须要承认并理性面 对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目前争议产生的原因,一是一些民众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有误解。 许多人错误地把户籍管理中的“非农业人口”等同于“城镇居民”,而把“农业人口” 等同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实际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即在城镇有固定的居所 在城镇居住,在城镇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及生活来源并且户口落户在城镇 的人员;或者户口虽然未在城镇落户,但是其已经在城镇居住、工作、生活并且 达到一定期限的人员。“农村居民”仅指系“农业人口”户口且在农村居住、生活并 以农业生产为自己生活来源的人员,即农村常住人口。因此,是否属于“城镇居 民”并不仅仅以户籍为标志。二是一些民众对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原理不了解。 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补偿性,即民事赔偿责任以补足民事主体所受损 失为限。就侵权民事责任而言,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恢复到受损害以前的状态。 与补偿性相对的是惩罚性,但惩罚性赔偿属于特例,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一般 情况都适用补偿性,亦通常所说“损失填平”原则。民法的公平也由此产生,对于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原则同样如此。 “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并非法律上的概念,而是社会民众因理解的偏 差而产生的一个话题。从司法裁判看,法院遵循的是法律法规的规定,秉承的是 损失的填平原则,是民法的公平原则。人的生命本不能单以金钱来衡量,案件裁 判结果不能简单根据“同命同价”或者“同命不同价”来看待!纯粹从自然角度看, 同样是生命,但赔偿却不一样,似乎是不公平,然而,法律不是解决生命价值几 何的问题,而是受害人死亡或者伤残可能导致的收入损失问题。从我国目前现实 看,实行“同命同价”就肯定公平吗?谁都知道,相同的金额,在城市和乡村的实 际购买力大不相同,城里人必需的生活支出比乡村人高不少。也就是说,在同一 起事故中,如果“城里人”和“乡下人”得到相同的赔偿,那么对“城里人”来说也不 公平的。而且不同省份、不同地域收入差异也很大,简单的“同命同价”只能造就 更多不公平。 有专家将这一问题的症结归咎于我国的户籍制度,但笔者以为,根本原因 在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现实,是必须要承认并理性面 对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一条生命300元”:争论与思考.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代理.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表见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表见代理 双方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行使代理权过程中的禁止性规定.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法定代理的终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无权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委托代理、隐名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委托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代理行为的民事责任.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代理关系是否终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物权与债权比较.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法律关系构成要素.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民事法律关系案例.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动物作为物的法律本质(高利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假肢索赔案.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民事权利(修改版本).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民事权利.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判断公序良俗的形式标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研究现状的评析.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江平:法律的本意是公平正义(谷重庆 秦旭东).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消费者状告脑白金(李亚男).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牢固树立依法平等保护和正确行使财产权利的物权观念(吴珺 何民捷).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英美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焦津洪).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虎丘法院判定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张光宇).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诚实信用原则在日本的研究(渠涛).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诚实信用原则的价值分析(赵红光 阴跃平).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公司法人格否认.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明知不具备法人资格仍提供担保应否承担赔偿责任.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法人分立.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法人变更还是法人终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法人的案例.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法人的民事责任.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越工商登记范围的商品不一定是非法商品.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法人.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乘人之危.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梁建军 柳晓寒 周学军.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