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民事权利(修改版本)

多七意国双剂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七章民事权利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述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权利,作为法律用语,乃外国法律名词的意译,其 含义为正义、正道、公道、当然、合法等意思。这也就是 说,权利在法律上的含义,指人们当然应该享有的东西。 关于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中外学者有着诸多不同 的解释。西方民法学界对民事权利的解释有以下学说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 一 、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权利,作为法律用语,乃外国法律名词的意译,其 含义为正义、正道、公道、当然、合法等意思。这也就是 说,权利在法律上的含义,指人们当然应该享有的东西。 关于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中外学者有着诸多不同 的解释。西方民法学界对民事权利的解释有以下学说

七章民事权利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迷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1.意思说 意思说认为,权利是个人意思所支配的范围,主 观的权利是一种意志力,或是法律所认同的一种意志 支配力。意思是权利的基础,无意思即无权利,故权 利的本质是意思。 按此学说,享有权利者必须是有意思能力的,无 意思能力者就不能享有权利,也就没有权利能力。这 种观点将民事权利与意思能力混为一谈,不能解释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法定代理人享有权利的情况。主 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法学家温特夏德和萨维尼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 一 、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1.意思说 意思说认为,权利是个人意思所支配的范围,主 观的权利是一种意志力,或是法律所认同的一种意志 支配力。意思是权利的基础,无意思即无权利,故权 利的本质是意思。 按此学说,享有权利者必须是有意思能力的,无 意思能力者就不能享有权利,也就没有权利能力。这 种观点将民事权利与意思能力混为一谈,不能解释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法定代理人享有权利的情况。主 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法学家温特夏德和萨维尼

第七拿民事权利照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迷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2.利益说(1) 利益说认为,权利的本质是受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凡依法律归属于个人的利益,无论精神的或是物质的, 即为权利。依此观点,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是同一的。 此说法也有不尽合理之处,因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未 必都表现为权利,如反射利益等。同时,权利也不能等 同于利益,不能因为行为不利于权利人,而否认权利的 行使,如见义勇为就是权利人行使人身权。并且,这 学说对英美民法中的信托法律关系不能提供具有说服力 的解释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2.利益说(1) 利益说认为,权利的本质是受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凡依法律归属于个人的利益,无论精神的或是物质的, 即为权利。依此观点,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是同一的。 此说法也有不尽合理之处,因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未 必都表现为权利,如反射利益等。同时,权利也不能等 同于利益,不能因为行为不利于权利人,而否认权利的 行使,如见义勇为就是权利人行使人身权。并且,这一 学说对英美民法中的信托法律关系不能提供具有说服力 的解释

第七拿民事权利照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迷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2.利益说(2) 反射利益: 是指例如,交通安全,无疑是一种重大利益, 但并未表现为个人的权利,反之,所表现出来的 是要求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人人遵守交通 规则,也就享受到交通安全的利益。此为反射利 益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2.利益说(2) 反射利益: 是指例如,交通安全,无疑是一种重大利益, 但并未表现为个人的权利,反之,所表现出来的 是要求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人人遵守交通 规则,也就享受到交通安全的利益。此为反射利 益

第七拿民事权利照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迷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3.利益意思说 利益意思说又称意思利益折中说,认为意思 必定有对象,对象就是利益,法律保护意思,实 质是保护利益。但利益自身不能实现,而必须有 人的意思。根据这种学说,权利包括两个要素, 为利益,二为实现利益的意思。代表人物是法 国学者米旭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3.利益意思说 利益意思说又称意思利益折中说,认为意思 必定有对象,对象就是利益,法律保护意思,实 质是保护利益。但利益自身不能实现,而必须有 人的意思。根据这种学说,权利包括两个要素, 一为利益,二为实现利益的意思。代表人物是法 国学者米旭

第七拿民事权利照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迷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4.权力说 权力说,认为法是权力或能力所及的权利, 或者法是主观权利范围内的权利,也就是说权利 即权力,是人用某种方式来利用他的自由和天赋 强力的能力,但行使这种强力和自由必须是合理 的。代表人物是自然法学派的格罗修斯。此学说 将权利与权力等同起来,对民事权利未能提供科 学的诠释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4.权力说 权力说,认为法是权力或能力所及的权利, 或者法是主观权利范围内的权利,也就是说权利 即权力,是人用某种方式来利用他的自由和天赋 强力的能力,但行使这种强力和自由必须是合理 的。代表人物是自然法学派的格罗修斯。此学说 将权利与权力等同起来,对民事权利未能提供科 学的诠释

第七拿民事权利照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迷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5.申诉说 申诉说,将实体权利与诉权相结合,认为主 观权利就是依法起诉的可能性,哪里提出诉权哪 里就存在一种主观权利。诉权虽与实体权利紧密 相连,但两者毕竟是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 5.申诉说 申诉说,将实体权利与诉权相结合,认为主 观权利就是依法起诉的可能性,哪里提出诉权哪 里就存在一种主观权利。诉权虽与实体权利紧密 相连,但两者毕竟是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

第七拿民事权利照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迷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6.权利否认说 权利否认说从实证主义出发,认为人们只有 依据法律从事社会互助的社会任务,而绝无权利 可言。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狄骥。此观点主张人 们在社会生活中只有社会连带责任,无权利,这 显然不符合民事权利的客观情况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6.权利否认说 权利否认说从实证主义出发,认为人们只有 依据法律从事社会互助的社会任务,而绝无权利 可言。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狄骥。此观点主张人 们在社会生活中只有社会连带责任,无权利,这 显然不符合民事权利的客观情况

第七拿民事权利照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迷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7.法力说(1) 法力说为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所普遍接受。该 学说认为权利就是为了人们的利益而由法律所赋 予的力。法律为保护或充实个人的特定利益,才 给人以特定的法律上的力,使其借以享受特定的 利益。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梅克尔
第七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述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本质 7.法力说(1) 法力说为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所普遍接受。该 学说认为权利就是为了人们的利益而由法律所赋 予的力。法律为保护或充实个人的特定利益,才 给人以特定的法律上的力,使其借以享受特定的 利益。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梅克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民事权利.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首例物权法判决(丁宇翔).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连带之债.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财产权与非财产权(李思).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荣誉权(陈柳芬).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肖像权(林劲标).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无极违约案.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无因管理(徐爱民).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损害赔偿请求权.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姓名权.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不当得利.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适用物权法判案 离婚协议分割单元房无效.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阅读材料1-5:民俗习惯司法运用的理论与实践(蒋飞、陈益群).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阅读材料1-4:佟柔先生与中国民法学(周大伟).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阅读材料1-3: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是法的发展规律(张文显).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阅读材料1-2:历史法学派述评.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阅读材料1-1:注释法学派(沈宗灵).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这笔债务要不要还?.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输出与回归:法学名词在中日之间(王健).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话说“民法”.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假肢索赔案.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动物作为物的法律本质(高利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民事法律关系案例.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法律关系构成要素.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物权与债权比较.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代理关系是否终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代理行为的民事责任.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委托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委托代理、隐名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无权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法定代理的终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行使代理权过程中的禁止性规定.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表见代理 双方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表见代理.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代理.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一条生命300元”:争论与思考.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判断公序良俗的形式标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