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法的基础理论 第4节 法治与法律意识

第四节 法治与法律意识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释义 ☒ 二、法治观念 ☒ 三、法治原则 ☒ 四、法治条件 ☒ 本节完 返回上层
第四节 法治与法律意识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释义 二、法治观念 三、法治原则 四、法治条件 本节完 返回上层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释义 (一)法治的概念 四 (二)法治国家的概念 四 (三)法治的主体、客体和标准 四 返回上层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释义 (一)法治的概念 (二)法治国家的概念 (三)法治的主体、客体和标准 返回上层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 1、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 2、依法办事的原则 3、良好的法律秩序 4、代表某种具有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 返回上层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 1、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 2、依法办事的原则 3、良好的法律秩序 4、代表某种具有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 返回上层

(二)法治国家的概念 法治国家是与专制国家对立的,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所形成的理想状态。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志应当是: -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主要的社会关系均纳入法律(制度及程序的)轨 道,接受法律的治理,而法律是建筑在尊重民主、人权和潜能、保护和 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 国家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合法或准许的,每个人只要其行为不侵犯别 人的自由和公认的公共利益,就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 公民的权利、自由和利益机会非经正当的法律秩序和充足的理由不受剥 夺,一切非法的侵害(不管是来自个人或国家)都能得到公正、合理、 及时的补偿。 返回上层
(二)法治国家的概念 法治国家是与专制国家对立的,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所形成的理想状态。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志应当是: - 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主要的社会关系均纳入法律(制度及程序的)轨 道,接受法律的治理,而法律是建筑在尊重民主、人权和潜能、保护和 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 - 国家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合法或准许的,每个人只要其行为不侵犯别 人的自由和公认的公共利益,就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 - 公民的权利、自由和利益机会非经正当的法律秩序和充足的理由不受剥 夺,一切非法的侵害(不管是来自个人或国家)都能得到公正、合理、 及时的补偿。 返回上层

(三)法治的主体、客体和标准 1.法治的主体 户 2.法治的客体 合 3.依法治国的标准 合 返回上层
(三)法治的主体、客体和标准 1. 法治的主体 2. 法治的客体 3. 依法治国的标准 返回上层

1.法治的主体 法治与民主相连。在民主政治国家,法治的主体只能 是人民。 在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亦即最高层次是人民; 第二层次是由人民选出、受人民监督的国家权力 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层次是经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国 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检察机关、审 判机关等国家机构。 返回上层
1. 法治的主体 法治与民主相连。在民主政治国家,法治的主体只能 是人民。 在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亦即最高层次是人民; 第二层次是由人民选出、受人民监督的国家权力 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层次是经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国 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检察机关、审 判机关等国家机构。 返回上层

2.法治的客体 法治的客体(或对象)包括两个方面: 一、指国家机器和国家权力 二、指国家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返回上层
2. 法治的客体 法治的客体(或对象)包括两个方面: 一、指国家机器和国家权力 二、指国家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返回上层

3.依法治国的标准 依法治国所依靠和依照的“法”主要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以及根据 宪法和根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制定的其他法律,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由地方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返回上层
3. 依法治国的标准 依法治国所依靠和依照的“法”主要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以及根据 宪法和根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制定的其他法律,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由地方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返回上层

二、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即法治的精神,这一概念内含着: (1)它是安排国家制度、确立法律与权力比值关系的观 念力量; (2)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为保持法的崇高地位而要求 人们持有的法治理念; (3)它反映法律运行的内在规律,对修改法律具有支配、 评价等作用,对于权力涉足法律行为时,能传导公众 广生排异意识并最终指导人们认同法律的权威。 下一页
二、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即法治的精神,这一概念内含着: (l)它是安排国家制度、确立法律与权力比值关系的观 念力量; (2)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为保持法的崇高地位而要求 人们持有的法治理念; (3)它反映法律运行的内在规律,对修改法律具有支配、 评价等作用,对于权力涉足法律行为时,能传导公众 广生排异意识并最终指导人们认同法律的权威。 下一页

二、法治观念 (一)善法与恶法观念 四 (二)法律至上观念 旦 (三)法的统治观念 四 (四)权利文化观念 四 返回上层
二、法治观念 (一)善法与恶法观念 (二)法律至上观念 (三)法的统治观念 (四)权利文化观念 返回上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法的基础理论 第3节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法的基础理论 第2节 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法的基础理论 第1节 法的一般原理.ppt
- 华东理工大学:《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法律基础学习指导书(共六章,含习题与解答,编写:刘金祥).doc
- 大连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9-2020).pdf
- 大连大学: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0).doc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七节 社会保障法2/2 第八节 社会保险法.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四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2/2 第五节 工资 第六节 劳动争议的处理 第七节 社会保障法1/2.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三节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2/2 第四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1/2.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三节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1/2.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第二节 劳动就业.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诉讼法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2/2.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诉讼法 第一节 诉讼法的概念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1/2.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国际法 第二节 国际私法3/3 第三节 国际经济法.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国际法 第二节 国际私法2/3.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国际法 第一节 国际公法2/2 第二节 国际私法1/3.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诉讼法 第四节 行政诉讼法 第五节 司法体制改革和法律援助 第十三章 国际法 第一节 国际公法1/2.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刑法 第四节 各种具体犯罪2/2.ppt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刑法 第三节 刑罚2/2 第四节 各种具体犯罪1/2.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法的基础理论(封面).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宪法 第1节 宪法概述.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宪法 第2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宪法 第3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宪法 第4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宪法(目录).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刑法 第1节 刑法概述.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刑法 第2节 犯罪.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刑法 第3节 刑罚.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刑法 第4节 刑法分则概述.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刑法.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民法 第1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民法 第2节 民事法律关系.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民法 第3节 民事主体.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民法 第4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民法 第5节 民事权利.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民法 第6节 民事责任.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民法.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6章 婚姻和继承法 第2节 婚姻法.ppt
-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法律基础教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6章 婚姻和继承法 第3节 继承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