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红外光谱

第三章红外光谱 31基本原理 311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λ)、频率(υ)、能量(E)之间的关系: E= hv h: Plank常数 C=入y c:光速 y=c/入=cv:波数(cm1) v(cm-1) 10 a (um)
第三章 红外光谱 3.1 基本原理 3.1.1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 )、频率(v)、能量(E)之间的关系:

312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段名称波长p 波数(cm1) 近红外07525 13300-4000 中红外2.5-25 4000-400 远红外25-1000 400-10
3.1.2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段名称 波长 μ 波数(cm-1) 近红外 0.75—2.5 13300-4000 中红外 2.5-25 4000-400 远红外 25-1000 400-10

3.1.3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 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谱图以波 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透光度为纵坐标而形成。 透光度以下式表示 100 I:表示透过光的强度; 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
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 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谱图以波 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透光度为纵坐标而形成。 透光度以下式表示: % 100 % 0 = I I T I:表示透过光的强度; I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 3.1.3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A/um 1012162025 400036003200280024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 b)仲丁醇的红外光谱 / 横坐标:波数()400~4000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 纵坐标:透过率(T%),表示吸收强度。T↓,表明吸 收的越好,故曲线低谷表示是一个好的吸收带
横坐标:波数( )400~4000 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 纵坐标:透过率(T %),表示吸收强度。T↓,表明吸 收的越好,故曲线低谷表示是一个好的吸收带。 v

3.1.4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 1.分子的振动方式 (1)伸缩振动: 000000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对称伸缩振动(v) 不对称伸缩振动(va) (2853cm (2926cm
3.1.4 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 1.分子的振动方式 (1)伸缩振动: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C 对称伸缩振动(νs ) (2853 cm -1 ) C 不对称伸缩振动(vas ) (2926 cm -1 )

(2)弯曲振动: 剪式振动(8s) 面内摇摆振动(0)面外摇摆振动() 扭式振动(T) 面内 面外 弯曲振动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 只有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H2、O2、N2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H-C≡C-H、R一C≡C-R,其C≡C(三键)振动 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2)弯曲振动: C C C C 剪式振动(δs) 面内摇摆振动 (ρ) + + + + 面外摇摆振动 (ω) 扭式振动(τ) 面 内 面 外 弯曲振动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 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H2、O2、N2 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H―C≡C―H、R―C≡C―R,其C≡C(三键)振动 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2.振动方程式(Hook定律) V振2兀 11+m2 式中:k一化学键的力常数,单位为Ncm1 折合质量,单位为 力常数k:与 有关:键能(大),键长 4(短),k。 化学 键长 力常数 波数范围 键 (nm) c键磨 (KJmol-1) k (NcmD) cm 0.154 347.3 4.5 700~1200 0.134 610.9 9.6 1620~1680 C≡C 0.116 836.8 15.6 2100~2600
2.振动方程式(Hooke定律) k 2 1 振 = 1 2 1 2 . m m m m + = 式中:k — 化学键的力常数,单位为N.cm-1 μ — 折合质量,单位为g 力常数k:与键长、键能有关:键能↑(大),键长 ↓(短),k↑。 化学 键 键长 (nm) 键能 (KJ mol-1) 力常数 k(N.cm-1) 波数范围 (cm-1) C―C 0.154 347.3 4.5 700~1200 C=C 0.134 610.9 9.6 1620~1680 C≡C 0.116 836.8 15.6 2100~2600

些常见化学键的力常数如下表所示: 键型0一N一C一=C=H-C-HC≡NC≡CC=0C=CC-0C-C kN.cm7.76.45.95.14.817.715.612.19.65.44.5 折合质量μ:两振动原子只要有一个的质量↓, n,(吵),红外吸收信号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C-H N-H 0-H 2800-3000cm 3000-3600cm
键 型 O H N H C H C H C H C N C C C O C C C O C C k /N.cm -1 7.7 6.4 5.9 5.1 4.8 17.7 15.6 12.1 9.6 5.4 4.5 折合质量μ:两振动原子只要有一个的质量↓, μ↓,(v)↑,红外吸收信号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一些常见化学键的力常数如下表所示: C H N H O H 2800-3000cm -1 3000-3600cm -1

分子振动频率习惯以v(波数)表示: 1|k c cvU 由此可见:v(v)∝k,v(v)与p成反比。 吸收峰的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越大,原子的折 合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 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分子振动频率习惯以 (波数)表示: 由此可见: (v)∝ k, (v)与μ成反比。 吸收峰的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的折 合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 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v v v 1 2 k v c c = =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 当,才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 量,而产生吸收光谱。 2.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 立生红外吸收光谱
结论: 2. 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 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 当,才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 量,而产生吸收光谱。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二章 有机质谱仪器.ppt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一章 导论.ppt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五章 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大分子.ppt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四章 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小分子.ppt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三章 质谱(基础、仪器、应用).ppt
- 《高等有机合成 Advanced Organic Synthesis》PPT课程讲义(英文,共九章,含绪论).ppt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AES).ppt
- 韩山师范学院:《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徐春秀).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六.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五.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四.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三.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二.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一.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实验试卷六.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实验试卷五.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实验试卷四.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实验试卷三.pdf
- 2001级化工和环保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试卷(B).pdf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核磁共振谱.ppt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紫外光谱.ppt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多谱综合解析.ppt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质谱 5.1 质谱的基本知识 5.2 分子离子与分子式 5.3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ppt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质谱 5.4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5.5 质谱图的解析.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物质聚集状态.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沉淀反应 6.1 难溶电解质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6.2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6.3 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和热量的变化.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化学平衡 4.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4.2 平衡常数 4.3 多重平衡规则 4.4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2 反应速率理论概要 3.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酸碱反应 5.1 酸碱的解离理论和质子理论 5.2 水溶液中酸或碱的解离平衡.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化学平衡 4.4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4.5 化学平衡的移动 4.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工业中综合应用的举例.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7.5 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酸碱反应 5.3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4 盐类的水解.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7.1 原子结构模型 7.3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 7.4 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分子结构 8.1 共价键 8.2 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8.3 分子间力.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晶体结构 9.1 晶体的基本知识 9.2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9.3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9.4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9.5 晶体的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 9.6 离子极化.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10.2 原电池 10.3 电极电势 10.4 电极电势的应用 10.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p区元素(氧硫)12.11 氧和硫.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d区元素(一)铬锰铁钴镍 第一节 铬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锰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铁系元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