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有机波谱分析 一课程简介 二意义 三学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有机波谱分析 一.课程简介 二.意义 三.学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绪论 前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从分子水平认 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 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其 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需要的样品量大。例如: 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至 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第一章 绪论 前 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 从分子水平认 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 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其 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需要的样品量大。例如: 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至 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OH HO UNCH3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耗 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子的结 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结构构型和 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 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耗 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子的结 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结构构型和 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 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HO OH NCH3 吗 啡 碱 O

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经典方法 (化学鉴定法) 1初步实验 ■2.测定物理常数 3.元素分析 4分组实验 ■5.官能团实验
一、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经典方法 (化学鉴定法) ◼ 1.初步实验 ◼ 2. 测定物理常数 ◼ 3. 元素分析 ◼ 4.分组实验 ◼ 5. 官能团实验

1初步实验 (1).外观:形、色、味 (2)燃烧实验 2测定物理常数 熔点、沸点、比重、分子量、折光率 旋光度 3元素分析:C、H、S、N、Cl、Br、I
1.初步实验 (1).外观:形、色、味 (2).燃烧实验 2.测定物理常数 熔点、沸点、比重、分子量、折光率、 旋光度 3.元素分析:C、H、S、N、Cl、Br、I

4分组实验 (1)溶解度分组 (2)指示剂分组 5官能团实验 (1)烷烃(2)烯烃(3)共轭烯烃 (4)芳烃(5)卤代烃(6)炔烃
4.分组实验 (1)溶解度分组 (2)指示剂分组 5.官能团实验 (1)烷烃(2)烯烃(3)共轭烯烃 (4)芳烃(5)卤代烃(6)炔烃

二波谱分析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 耗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 子的结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 结构构型和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 学、材料科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二.波谱分析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 耗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 子的结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 结构构型和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 学、材料科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紫 外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缩写为UV)、红外光 谱( infrared spectroscopy缩写为)、核磁共振谱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缩写为NMR)和质谱 (mass spectroscopy 缩写为MS) 三有机波谱引论 1光的本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 波动性:可用波长(4)频率()和波数(来描述
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紫 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缩写为UV)、红外光 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缩写为IR)、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缩写为NMR)和质谱 (mass spectroscopy 缩写为MS). 三.有机波谱引论 1.光的本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 波动性:可用波长( )、频率(v )和波数( ) v 来描述

按量子力学,其关系为: 式中:v为频率,单位为Hz c为光速,其量值=3×10cm.s 为波长cm),也用m作单位(1mm=107cm) 1cm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cm1 微粒性:可用光量子的能量来描述: Hshc 式中:E为光量子能量,单位为J h为 Planck常数,其量值为 34 6.63×10Js
按量子力学,其关系为: 微粒性:可用光量子的能量来描述: hc E hv = = c v cv = = 式中: c 为光速,其量值 = 3×10 10 cm.s -1 ν 为频率,单位为 Hz λ 为波长 (cm),也用nm作单位(1nm=10 -7 cm) 1cm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cm -1 v _ 式中: E为光量子能量,单位为 J h 为Planck 常数,其量值为 6.63 ×10 -34 J s -1

该式表明:分子吸收电磁波,从低能级跃迁到高 能级,其吸收光的频率与吸收能量的关系。由此可见, 与E,v成反比,即↓,v(每秒的振动次数个),E↑。 2分子运动形式及对应的光谱范围 在分子光谱中,根据电磁波的波长(4)划分为几个 不同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该式表明:分子吸收电磁波,从低能级跃迁到高 能级,其吸收光的频率与吸收能量的关系。由此可见, 与E,v 成反比,即 ↓,v↑(每秒的振动次数↑),E↑。 2.分子运动形式及对应的光谱范围 在分子光谱中,根据电磁波的波长 ()划分为几个 不同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二章 有机质谱仪器.ppt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一章 导论.ppt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五章 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大分子.ppt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四章 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小分子.ppt
- 浙江大学理学院:《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PPT教学课件_第三章 质谱(基础、仪器、应用).ppt
- 《高等有机合成 Advanced Organic Synthesis》PPT课程讲义(英文,共九章,含绪论).ppt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AES).ppt
- 韩山师范学院:《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徐春秀).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六.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五.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四.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三.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二.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综合考试试卷一.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实验试卷六.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实验试卷五.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实验试卷四.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资料)实验试卷三.pdf
- 2001级化工和环保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试卷(B).pdf
- 2001级化工和环保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考试卷(A).pdf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红外光谱.ppt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核磁共振谱.ppt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紫外光谱.ppt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多谱综合解析.ppt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质谱 5.1 质谱的基本知识 5.2 分子离子与分子式 5.3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ppt
- 东北石油大学:《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质谱 5.4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5.5 质谱图的解析.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物质聚集状态.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沉淀反应 6.1 难溶电解质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6.2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6.3 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和热量的变化.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化学平衡 4.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4.2 平衡常数 4.3 多重平衡规则 4.4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2 反应速率理论概要 3.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酸碱反应 5.1 酸碱的解离理论和质子理论 5.2 水溶液中酸或碱的解离平衡.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化学平衡 4.4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4.5 化学平衡的移动 4.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工业中综合应用的举例.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7.5 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酸碱反应 5.3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4 盐类的水解.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7.1 原子结构模型 7.3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 7.4 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分子结构 8.1 共价键 8.2 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8.3 分子间力.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晶体结构 9.1 晶体的基本知识 9.2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9.3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9.4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9.5 晶体的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 9.6 离子极化.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10.2 原电池 10.3 电极电势 10.4 电极电势的应用 10.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p区元素(氧硫)12.11 氧和硫.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