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学习目的: 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海洋三大环境梯度、 海洋环境分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 态学意义。 掌握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生 态类群的特征,了解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 作用,并对三大功能类群中的主要种类(类别)有初 步的认识
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学习目的: 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海洋三大环境梯度、 海洋环境分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 态学意义。 掌握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生 态类群的特征,了解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 作用,并对三大功能类群中的主要种类(类别)有初 步的认识

第一节 海洋环境 一、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 地球就象一个广阔无垠的蔚蓝色“水球”
第一节 海洋环境 一、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 地球就象一个广阔无垠的蔚蓝色“水球”

溶解性:溶解大量营养物质 透光性:光合作用 流动性:扩大分布范围 浮力:个体小、结构简单而脆弱的生物得以生存 缓冲性能:维持环境稳定性 二、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态学意义
溶解性:溶解大量营养物质 透光性:光合作用 流动性:扩大分布范围 浮力:个体小、结构简单而脆弱的生物得以生存 缓冲性能:维持环境稳定性 二、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态学意义

三、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 (一)水层部分(pelagic division) (二)海底部分(benthic division) 图 2.1 海洋环境主要分区(引自 Tait 1981) 上 层 中 层 深 海 海 面 200 m 1,000 m 4,000 m 11,000 m 深 渊 大陆缘 水层区 浅海区 大洋区 海 岸( 沿 海 带 ) 浅海带 深海带 深渊带 陆地 图2-1
三、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 (一)水层部分(pelagic division) (二)海底部分(benthic division) 图 2.1 海洋环境主要分区(引自 Tait 1981) 上 层 中 层 深 海 海 面 200 m 1,000 m 4,000 m 11,000 m 深 渊 大陆缘 水层区 浅海区 大洋区 海 岸( 沿 海 带 ) 浅海带 深海带 深渊带 陆地 图2-1

(一)大陆边缘沉积(陆源沉积) 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邻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 (二)远洋沉积(深海沉积) 1.红粘土:从大陆带来的红色粘土矿物以及部分火山物质在海底 风化而成。此外,还包括一些自然矿物(如锰结核)和一些生物 成分(如放射虫软泥) 2.钙质软泥:主要由有孔虫类抱球虫和浮游软体动物的翼足类以 及异足类的介壳组成,一般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水深不超过 4,700 m的深海底 3.硅质软泥:主要由硅藻的细胞壁和放射虫骨针所组成的硅质沉 积。硅藻软泥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放射虫软泥则分布在低纬度, 而且多出现在深度超过4,500m的洋底。 四、海洋沉积物
(一)大陆边缘沉积(陆源沉积) 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邻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 (二)远洋沉积(深海沉积) 1.红粘土:从大陆带来的红色粘土矿物以及部分火山物质在海底 风化而成。此外,还包括一些自然矿物(如锰结核)和一些生物 成分(如放射虫软泥) 2.钙质软泥:主要由有孔虫类抱球虫和浮游软体动物的翼足类以 及异足类的介壳组成,一般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水深不超过 4,700 m的深海底 3.硅质软泥:主要由硅藻的细胞壁和放射虫骨针所组成的硅质沉 积。硅藻软泥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放射虫软泥则分布在低纬度, 而且多出现在深度超过4,500m的洋底。 四、海洋沉积物

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一)概述 1. 重要性: ⑴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 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⑵水团、海流的指示种(indicator species) ⑶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
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一)概述 1. 重要性: ⑴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 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⑵水团、海流的指示种(indicator species) ⑶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

◼扩大个体表面或结成群 体增加浮力 ——缩小体积增大相对表面 积;具有刺毛、突起或连结 成群体。 ◼减轻比重增加浮力 ——产生气、油等比重轻的 物质;分泌胶质;增加水分; 外壳和骨骼退化或消失。 2. 多种多样适应浮游 生活的结构和能力 图图22.2 -2 硅藻细胞表面的突出物(仿金德祥等 1965) 图图2 2.3 -3 浮游动物增加浮力的体型(仿郑重等 1984)
◼扩大个体表面或结成群 体增加浮力 ——缩小体积增大相对表面 积;具有刺毛、突起或连结 成群体。 ◼减轻比重增加浮力 ——产生气、油等比重轻的 物质;分泌胶质;增加水分; 外壳和骨骼退化或消失。 2. 多种多样适应浮游 生活的结构和能力 图图22.2 -2 硅藻细胞表面的突出物(仿金德祥等 1965) 图图2 2.3 -3 浮游动物增加浮力的体型(仿郑重等 1984)

◼ ⑴微微型(picoplankton):<2 µm ◼ ⑵微型(nanoplankton) : 2~20 µm ◼ ⑶小型(microplankton) :20~200 µm ◼ ⑷中型(mesoplankton) : 200~2,000 µm ◼ ⑸大型(macroplankton) :2,000 µm~20 mm ◼ ⑹巨型(megaplankton) : >20 mm ◼ 生态学意义: ①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基本可代表一定的生物类别。 ②不同粒径浮游生物存在一定的食物关系,对研究海洋生 态系统的能流有重要意义。 3. 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
◼ ⑴微微型(picoplankton):<2 µm ◼ ⑵微型(nanoplankton) : 2~20 µm ◼ ⑶小型(microplankton) :20~200 µm ◼ ⑷中型(mesoplankton) : 200~2,000 µm ◼ ⑸大型(macroplankton) :2,000 µm~20 mm ◼ ⑹巨型(megaplankton) : >20 mm ◼ 生态学意义: ①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基本可代表一定的生物类别。 ②不同粒径浮游生物存在一定的食物关系,对研究海洋生 态系统的能流有重要意义。 3. 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

◼ ⑴永久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 ◼ ⑵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 ⑶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 4. 按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中所 占时期长短分
◼ ⑴永久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 ◼ ⑵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 ⑶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 4. 按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中所 占时期长短分

1.硅藻类(diatom) ——细胞具有硅质外壳(上、下壳),单 个细胞或组成链状,分布广泛。 (二)浮游植物主要类别
1.硅藻类(diatom) ——细胞具有硅质外壳(上、下壳),单 个细胞或组成链状,分布广泛。 (二)浮游植物主要类别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生态系统概述.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授课教师:黄凌风、郭丰).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城市景观生态.pptx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城市环境.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城市人口.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生态系统基础理论.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城市生态系统.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负责人:杨小波).doc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股利政策.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筹资决策 financing decision.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认识认股权证.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pptx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资本预算.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货币时间价值.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证券价值估值.pptx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公司的金融环境.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演替.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及次级生产力.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海洋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01 Mechanisms and problems of marine pollution.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11 Marine radioactive and thermal pollution.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12 The protec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海洋环境保护.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02 Marine oxygen-demanded organic pollution.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03 Marine eutrophication and Red tide(part 1).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04 Marine eutrophication and Red tide(part 2).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05 Marine eutrophication and Red tide(part 3).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06 Marine eutrophication and Red tide(case study)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07 Oil pollution of the sea 海洋石油污染(part 1/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