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城市与社区的 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城市与社区的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城市与区域的人流、物流与能流 一、城市与区域间的人流 ●人口动态过程:区域内部人口的生死过程,人 口迁出和迁入过程;劳动力转移;短期居住人口 流动。 ●中国把10万~20万人的居住区叫“小城市”。 20万~50万人是中等城市,50万100万是大城 市,100万以上成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为超 大城市。中国全国城市化水平,差不多达到36% 左右,比1979年提高近3倍
第一节 城市与区域的人流、物流与能流 一、城市与区域间的人流 ⚫人口动态过程:区域内部人口的生死过程,人 口迁出和迁入过程;劳动力转移;短期居住人口 流动。 ⚫中国把10万~20万人的居住区叫“小城市” 。 20万~50万人是中等城市,50万~100万是大城 市,100万以上成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为超 大城市。中国全国城市化水平,差不多达到36% 左右,比1979年提高近3倍

二、城乡人口内部的产业转移 中国乡村城镇化现象的四种表现形式: (1)乡镇的常住人口,在户籍上虽未增加,但现实的 常住人口大幅增加。 (2)白天在集镇工作生活人口数量极大的超过夜间人 口数量。 (3)郊县内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虽提高了农村城 镇化水平,但不表现为市区人口的增加。 (4)近郊乡村农民有很多在市区内兼做临时工或固定 工人的,他们实际上也是生活在市区里
二、城乡人口内部的产业转移 中国乡村城镇化现象的四种表现形式: (1)乡镇的常住人口,在户籍上虽未增加,但现实的 常住人口大幅增加。 (2)白天在集镇工作生活人口数量极大的超过夜间人 口数量。 (3)郊县内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虽提高了农村城 镇化水平,但不表现为市区人口的增加。 (4)近郊乡村农民有很多在市区内兼做临时工或固定 工人的,他们实际上也是生活在市区里

三、城市与区域间的物流 (1)自然物质流及其利用循环。 (2)农副产品流及其循环。 (3)工业原料产品流及工业生产的物料投入产 出平衡过程。 (4)生活及生产废弃物质的再利用循环
三、 城市与区域间的物流 (1)自然物质流及其利用循环。 (2)农副产品流及其循环。 (3)工业原料产品流及工业生产的物料投入产 出平衡过程。 (4)生活及生产废弃物质的再利用循环

(一)物质的社会生物学循环 1、城市居民的食物营养表面消费 ●各种食品的总输入量中,减去出口,食品损 耗及废弃物等三项的总量后得到的差值。 ·食品表面消费量达到这一标准算是吃饱,超 过这个标准才是吃好。 2、城市的食物流通过程 ●包括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 物,Ca、P、Fe、Vb、Vc等
(一)物质的社会生物学循环 1、城市居民的食物营养表面消费 ⚫各种食品的总输入量中,减去出口,食品损 耗及废弃物等三项的总量后得到的差值。 ⚫食品表面消费量达到这一标准算是吃饱,超 过这个标准才是吃好。 2、城市的食物流通过程 ⚫包括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 物,Ca、P、Fe、Vb、Vc等

(二)城市经济生产的物流 1、企业的物料衡算 ·企业是各产业部门的细胞,一个企业(工厂) 从其投入物料到生产成品(主产品)的产出过 程,即物质的投入,转化,产出的流程。 2、产业或部门间物质流网经济分析 ●把“物质投入一产出”用“价值投入一产出” 来表示
(二)城市经济生产的物流 1、企业的物料衡算 ⚫企业是各产业部门的细胞,一个企业(工厂) 从其投入物料到生产成品(主产品)的产出过 程,即物质的投入,转化,产出的流程。 2、产业或部门间物质流网经济分析 ⚫把“物质投入—产出”用“价值投入—产出” 来表示

四、城市与区域的能流 ●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产活动,都要持续的 从城市外部输入能量。 ●输入能量主要有几种形式: 一类是以生物的形式输入的各种主、副食品。 一类是以化石能源或次生能源形态输入的能量。 这两种形式分别叫做体内能(somatic energy).和体 外能(extrasomatic energy),前者叫生物能,后者 叫经济能
四、城市与区域的能流 ⚫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产活动,都要持续的 从城市外部输入能量。 ⚫输入能量主要有几种形式: 一类是以生物的形式输入的各种主、副食品。 一类是以化石能源或次生能源形态输入的能量。 ➢这两种形式分别叫做体内能(somatic energy)和体 外能(extrasomatic energy),前者叫生物能,后者 叫经济能

1、城乡的能量流向图解 ●城市的能量流经济模型表明:城市内贮存的不 可再生资源、资产以及城市环境亚系统,在与外 部输入的化石能和可再生资源相互作用下产生了 商品。一部分商品输出,换回货币(经济收入), 另一部分商品构成城市的资产,供扩大再生产。 ●城市商品输入换回的资金,一方面支付输入的 大量化石燃料、生产物资、服务劳动的费用, 方面构成资金积累,作为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1、城乡的能量流向图解 ⚫城市的能量流经济模型表明:城市内贮存的不 可再生资源、资产以及城市环境亚系统,在与外 部输入的化石能和可再生资源相互作用下产生了 商品。一部分商品输出,换回货币(经济收入), 另一部分商品构成城市的资产,供扩大再生产。 ⚫城市商品输入换回的资金,一方面支付输入的 大量化石燃料、生产物资、服务劳动的费用,一 方面构成资金积累,作为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2、城市的经济能流 ●城市的能量利用特征: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利用能量的数量急剧增长;投入的总能量中经 济能占的比例日益比生物能更大;居民生活对 经济能的需求不断增加
2、城市的经济能流 ⚫城市的能量利用特征: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利用能量的数量急剧增长;投入的总能量中经 济能占的比例日益比生物能更大;居民生活对 经济能的需求不断增加

3、城市居民生活的生物能流 ●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是来自利用 太阳能的第一生产所提供的生物化学能。 ●香港:当地生产的食物能量构成为稻米59%、 叶菜26%、根茎类蔬菜14%、水果1%,加上当地 的动物园饲养和近海捕捞,全部当地的动植物 物产只能解决香港居民食物需求总量的8%。其 他全部从外面进口。从内地进口大部分,即使 在文革中,也保证供应
3、城市居民生活的生物能流 ⚫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是来自利用 太阳能的第一生产所提供的生物化学能。 ⚫香港:当地生产的食物能量构成为稻米59%、 叶菜26%、根茎类蔬菜14%、水果1%,加上当地 的动物园饲养和近海捕捞,全部当地的动植物 物产只能解决香港居民食物需求总量的8%。其 他全部从外面进口。从内地进口大部分,即使 在文革中,也保证供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城市人口.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生态系统基础理论.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城市生态系统.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负责人:杨小波).doc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股利政策.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筹资决策 financing decision.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认识认股权证.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pptx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资本预算.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货币时间价值.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证券价值估值.pptx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公司的金融环境.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Finance(主讲:谢妍).ppt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扩展资料)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拓展训练.docx
- 海南大学:《公司金融》课程教学资源(扩展资料)资本预算实训.doc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experiment.pdf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Environment Monitoring.pdf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水污染控制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pdf
- 石河子大学:《环境监测》课程资源(课件讲义)第10章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pdf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城市环境.ppt
-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城市景观生态.pptx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授课教师:黄凌风、郭丰).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生态系统概述.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演替.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及次级生产力.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海洋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ppt
-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01 Mechanisms and problems of marine pollution.ppt
-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 11 Marine radioactive and thermal pollution.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