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重力选矿)第六章 摇床选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摇床的分选原理 第三节 摇床选别的影响因素

第8次进埋程名玖·《重力选矿栗第六章摇床选矿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概述城公性质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摇床选矿的结构及发展,掌握摇床的分选原理以及影响摇床分选的工艺因素。【主要内容】1、摇床的结构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前面我们讲解了重力选矿中最重要的方法,有跳汰选矿、重介质选矿、那么还有一种也是我们重力选矿中运用比较多的方法,那就是摇床选矿。那么我们这讲课重点介绍一下它的构造、分选的原理以及影响因素。【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概述摇床选矿所用设备摇床属于流膜选矿设备,就是借助在斜面流动的薄层水流进行重力选矿的方法。摇床是由早期的振动溜槽发展而来的,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应用日益广泛。它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细粒物料分选设备,是利用机械力强化了流膜选矿过程,提高了设备的生产能力和选矿效率,一、摇床的构造目前的摇床有多种结构型式,但所有的摇床都由床面、机架和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典型的摇床结构如下图8-1。1、床面床面可用木材、玻璃钢、金属(如铝、铸铁)等材料制成。其形状常见的有矩形、梯形和菱形。沿纵向在床面上钉有许多平行的床条(又称来复条)或刻有沟槽,床条自传动端向对边降低,并在一条斜线上尖灭。床面由机架支承或由框架吊起。摇床的床面是倾斜的,在横向呈1.5~5度由给矿端向对边倾斜,这样由给矿槽及冲洗槽给入的水流就在床面上形成一个薄层斜面水流。床面右上方有给矿槽,长度大约为床面总长度的1/3~1/4;在给矿槽一侧开有许多小孔,使矿浆均匀地分布在床面上。与给矿槽相
课程名称:《重力选矿》 第 8 次讲 摘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 摇床选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摇床的分选原理 第三节 摇床选别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摇床选矿的结构及发展,掌握摇床的分选原理以及影响摇床分 选的工艺因素。 【主要内容】1、摇床的结构 2、摇床的分选原理 3、摇床选矿的工艺影响因素 【重 点】矿粒在床面上的运搬分带 内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前面我们讲解了重力选矿中最重要的方法,有跳汰选矿、重介质选矿、 那么还有一种也是我们重力选矿中运用比较多的方法,那就是摇床选矿。那么我们这讲课 重点介绍一下它的构造、分选的原理以及影响因素。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概述 摇床选矿所用设备摇床属于流膜选矿设备,就是借助在斜面流动的薄层水流进行重力 选矿的方法。摇床是由早期的振动溜槽发展而来的,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 20 世纪 40 年 代应用日益广泛。它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细粒物料分选设备,是利用机械力强化了流膜选矿 过程,提高了设备的生产能力和选矿效率。 一、 摇床的构造 目前的摇床有多种结构型式,但所有的摇床都由床面、机架和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典型的摇床结构如下图 8-1。 1、床面 床面可用木材、玻璃钢、金属(如铝、铸铁)等材料制成。其形状常见的有矩形、 梯形和菱形。沿纵向在床面上钉有许多平行的床条(又称来复条)或刻有沟槽,床条自传 动端向对边降低,并在一条斜线上尖灭。床面由机架支承或由框架吊起。 摇床的床面是倾斜的,在横向呈 1.5~5 度由给矿端向对边倾斜,这样由给矿槽及冲洗 槽给入的水流就在床面上形成一个薄层斜面水流。床面右上方有给矿槽,长度大约为床面 总长度的 1/3~1/4;在给矿槽一侧开有许多小孔,使矿浆均匀地分布在床面上。与给矿槽相

连的是冲水槽,占床面总长度的2/3~3/4,给水槽侧也开许多小孔,使冲水也能沿床面纵向均匀给入。在槽内还装有许多活瓣,用以调节水量沿床面长度的分配。种水神水植给矿给矿情精矿端给矿游传动装置电AD床面A机坐图8-1典型的平面摇床外形图2、床头(传动机构)床头由电机带动,通过拉杆连接床面,使床面沿纵向作不对称的往复运动。床面前进时,速度由慢到快而后迅速停止:在往后退时,速度由零迅速增至最大,此后组缓慢减小到零。床面产生纵向差动运动,使床面上矿粒能单向运搬。向精矿端运搬正向运搬,反之叫反向运搬。3、机架或悬挂机构床面的支承方式为座落式和悬挂式。座落式是床面直接与支架联结,并在支架上设有调坡装置,用来调节床面的横向坡度。悬挂式是用钢丝绳把床面吊在一架子上,床面悬在空中。调整坡度通过调整钢丝绳的松紧来调整。二、摇床的分选过程由给水槽给入的冲洗水,铺满横向倾斜的床面,并形成均匀的斜面薄层水流。当物料(一般为水力分级产品,浓度为25%~30%的矿浆)由给矿槽自流到床面上,矿粒在床条沟槽内受水流冲洗和床面振动作用而松散、分层。上层轻矿物颗粒受到较大的冲力,大多沿床面横向倾斜向下运动,排出称作尾矿。相应地床面这一侧称为尾矿侧。而位于床层底部的重矿物颗粒受床面的差动运动沿纵向运动,由传动端对面排出称作精矿,相应床面位置称为精矿端。不同密度和粒度的矿粒在床面上受到的横向和纵向作用是不同的,最后的运动方向不同,而在床面呈扇形展开,可接出多种质量不同的产品。三、应用因为摇床具有富集比高,选矿效率高并能一次选别得到最终精矿和最终尾矿,是一种高效的细粒分选设备。目前广泛用于选别钨、锡、钼、铬、和其它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矿石。也用于选别铁、锰矿石和煤。摇床的有效分选粒度为3~0.02mm,富集比为几十倍到百倍以上。摇床常作为精选设备与跳汰机、螺旋选矿机、圆锥选矿机配合使用。摇床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单位面积的生产率低,(也就是单位面积的处理量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研制出了多层摇床,就是把几个床面平行组装在一起。我国1974年制造出了三层摇床、四层摇床、六层摇床
连的是冲水槽,占床面总长度的 2/3~3/4,给水槽侧也开许多小孔,使冲水也能沿床面纵向 均匀给入。在槽内还装有许多活瓣,用以调节水量沿床面长度的分配。 图 8-1 典型的平面摇床外形图 2、床头(传动机构) 床头由电机带动,通过拉杆连接床面,使床面沿纵向作不对称的往复运动。床面前进 时,速度由慢到快而后迅速停止;在往后退时,速度由零迅速增至最大,此后组缓慢减小 到零。床面产生纵向差动运动,使床面上矿粒能单向运搬。向精矿端运搬正向运搬,反之 叫反向运搬。 3、机架或悬挂机构 床面的支承方式为座落式和悬挂式。座落式是床面直接与支架联结,并在支架上设有 调坡装置,用来调节床面的横向坡度。悬挂式是用钢丝绳把床面吊在一架子上,床面悬在 空中。调整坡度通过调整钢丝绳的松紧来调整。 二、摇床的分选过程 由给水槽给入的冲洗水,铺满横向倾斜的床面,并形成均匀的斜面薄层水流。当物料 (一般为水力分级产品,浓度为 25%~30%的矿浆)由给矿槽自流到床面上,矿粒在床条 沟槽内受水流冲洗和床面振动作用而松散、分层。上层轻矿物颗粒受到较大的冲力,大多 沿床面横向倾斜向下运动,排出称作尾矿。相应地床面这一侧称为尾矿侧。而位于床层底 部的重矿物颗粒受床面的差动运动沿纵向运动,由传动端对面排出称作精矿,相应床面位 置称为精矿端。不同密度和粒度的矿粒在床面上受到的横向和纵向作用是不同的,最后的 运动方向不同,而在床面呈扇形展开,可接出多种质量不同的产品。 三、应用 因为摇床具有富集比高,选矿效率高并能一次选别得到最终精矿和最终尾矿,是一种 高效的细粒分选设备。目前广泛用于选别钨、锡、钽、铬、铌和其它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矿 石。也用于选别铁、锰矿石和煤。摇床的有效分选粒度为 3~0.02mm,富集比为几十倍到 百倍以上。摇床常作为精选设备与跳汰机、螺旋选矿机、圆锥选矿机配合使用。 摇床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单位面积的生产率低,(也就是单位 面积的处理量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研制出了多层摇床,就是把几个床面平行组装在一起。我国 1974 年制造出了三层摇床、四层摇床、六层摇床

第二节摇床的分选原理摇床选矿过程包括松散分层和运搬分带两个基本内容。一、粒群在床面上的松散分层物料在床面上的松散是在横向水流和床面纵向摇动作用下发生的。1、横向水流产生脉动水流进松散分层水流沿床面横向流动,不断跨越床条,每经过一床条即发生一次小的水跃。水跃产生旋涡,在两床条中间可形成上升、下降水流,松散床层。主要是将细小颗粒即矿泥悬浮起来,直接排送到尾矿侧。水跃对底层作用较小,底层物料的松散靠床面的摇动。松散后的分层为按沉降速度分层。T图8-2在床条间发生的水跃和旋涡2床面摇动下的松散分层床层的大部分厚度内是借床面的摇动来松散的。床面摇动产生的松散作用主要是由于增加了层间速度差,从而引起层间斥力(拜格诺力)。当床面不动时,床层底部颗粒处于静止状态。当床面摇动时,紧贴床面(底层)的矿粒由于摩擦力(与床面之间的摩擦)作用较少相对运动(即与床面一直运动),而上部矿粒则由于自身的惯性力作用(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不随床面一直运动,从而滞后于下层,于是各层间出现了速度差,产生层间斥力。矿粒因上下层速度不同而发生翻滚,并向四周挤压,推动床层扩展,增大了床层的松散度,如图8-3所示。因此松散作用力相当于拜格诺层间惯性剪切斥力。此后的分层为析离分层:重矿物在最初床层处于混杂状态时,具有较大的局部压强,因而能较早地进入轻矿物的下面,而对于同一密度的细颗粒在向下运动时遇到的机械阻力较小,可通过粗颗粒间隙分布到同一密度层的下面,分层结果是:细粒重矿物在最底层,其上是粗粒重矿物和部分细粒轻矿物,再上面是细粒轻矿物,最上面则是粗粒轻矿物。析离分层是摇床选矿的重要特点,它使按密度分层更完善
第二节 摇床的分选原理 摇床选矿过程包括松散分层和运搬分带两个基本内容。 一、粒群在床面上的松散分层 物料在床面上的松散是在横向水流和床面纵向摇动作用下发生的。 1、横向水流产生脉动水流进松散分层 水流沿床面横向流动,不断跨越床条,每经过一床条即发生一次小的水跃。水跃产生 旋涡,在两床条中间可形成上升、下降水流,松散床层。主要是将细小颗粒即矿泥悬浮起 来,直接排送到尾矿侧。水跃对底层作用较小,底层物料的松散靠床面的摇动。 松散后的分层为按沉降速度分层。 图 8-2 在床条间发生的水跃和旋涡 2 床面摇动下的松散分层 床层的大部分厚度内是借床面的摇动来松散的。 床面摇动产生的松散作用主要是由于增加了层间速度差,从而引起层间斥力(拜格诺 力)。 当床面不动时,床层底部颗粒处于静止状态。当床面摇动时,紧贴床面(底层)的矿 粒由于摩擦力(与床面之间的摩擦)作用较少相对运动(即与床面一直运动),而上部矿 粒则由于自身的惯性力作用(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不随床面一直运动,从而滞后于下层, 于是各层间出现了速度差,产生层间斥力。矿粒因上下层速度不同而发生翻滚,并向四周 挤压,推动床层扩展,增大了床层的松散度,如图 8-3 所示。因此松散作用力相当于拜格 诺层间惯性剪切斥力。 此后的分层为析离分层: 重矿物在最初床层处于混杂状态时,具有较大的局部压强,因而能较早地进入轻矿物 的下面,而对于同一密度的细颗粒在向下运动时遇到的机械阻力较小,可通过粗颗粒间隙 分布到同一密度层的下面,分层结果是: 细粒重矿物在最底层,其上是粗粒重矿物和部分细粒轻矿物,再上面是细粒轻矿物, 最上面则是粗粒轻矿物。 析离分层是摇床选矿的重要特点,它使按密度分层更完善

门2zuh(a)(b)图8-3借层间的剪切速度差松散床层a.床层静止时b.床层相对运动时二、矿粒在床面上的运搬分带由于床面作差动运动的惯性力和横向水流的冲洗作用,使分层后的矿粒具有不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形成粒群在床面上的扇形分带。1、横向水流的冲洗作用横向水流由直接给到床面上的冲洗水和随矿浆一起给入的给矿水两部分构成,布满整个床面,水流沿斜面运动过程中对矿粒施以冲力(动压力),水流速度愈大,这种冲力愈大。又由于床条的保护作用,上层水流的冲力大,下部水流冲力小。粒群分层在床面上进行是很快的,分层后的矿粒由于点据不同的高度(而位于最上层的为粗粒轻矿物),因此这时道先被冲下来的是位于最上层的最粗轻矿物颗粒。随着颗粒向精矿端移动,床条高度降低,原来占据中间位置的轻矿物细颗粒及重矿物粗颗粒依次被冲洗下来,位于最底层的重矿物细颗粒受到的冲力最小,所以一直被推动到床面末端的光滑区,在这里水层厚度变薄,流态近似呈层流,(即水流有条不紊地呈层状流动)这时混入底层的细粒轻矿物因平均速度太大而被清洗出去。进一步提高了精矿质量。2、床面差动运动产生的纵向运搬作用摇床的差动运动性表现在:床面前进时,速度由慢到快而迅速停止(在前进一半的时候速度达到最大):在往后退时,速度由零迅速增至最大,此后缓慢减小到零。而矿粒在纵向要想运搬就要受到力的作用,矿粒在纵向(床面摇动方向)主要受到床面给予的惯性力及矿粒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力,欲使矿粒在纵向对床面作相对运动,只有矿粒获得的惯性力大于矿粒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力时才有可能。当颗粒的惯性力较小时,可以在静摩擦力带动下随床面一起作加速度运动。随看床面加速度的增加,颗粒惯性力亦增大,但摩擦力的最大值是一定的,当3、矿粒在床面的扇形分带颗粒在床面上既作横向运动,又作纵向运动,其最终的运动速度方向是两者的失量和,即沿合速度的方向运动。矿粒实际运动方向与床面的纵轴夹角,称作偏离角,用β表示。设某矿粒在横向的平均速度为vy,在纵向的平均速度为vx,则
图 8-3 借层间的剪切速度差松散床层 a. 床层静止时 b. 床层相对运动时 二、矿粒在床面上的运搬分带 由于床面作差动运动的惯性力和横向水流的冲洗作用,使分层后的矿粒具有不同的运 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形成粒群在床面上的扇形分带。 1、横向水流的冲洗作用 横向水流由直接给到床面上的冲洗水和随矿浆一起给入的给矿水两部分构成,布满整 个床面,水流沿斜面运动过程中对矿粒施以冲力(动压力),水流速度愈大,这种冲力愈 大。又由于床条的保护作用,上层水流的冲力大,下部水流冲力小。 粒群分层在床面上进行是很快的,分层后的矿粒由于点据不同的高度(而位于最上层 的为粗粒轻矿物),因此这时道先被冲下来的是位于最上层的最粗轻矿物颗粒。随着颗粒 向精矿端移动,床条高度降低,原来占据中间位置的轻矿物细颗粒及重矿物粗颗粒依次被 冲洗下来,位于最底层的重矿物细颗粒受到的冲力最小,所以一直被推动到床面末端的光 滑区,在这里水层厚度变薄,流态近似呈层流,(即水流有条不紊地呈层状流动)这时混 入底层的细粒轻矿物因平均速度太大而被清洗出去。进一步提高了精矿质量。 2、床面差动运动产生的纵向运搬作用 摇床的差动运动性表现在:床面前进时,速度由慢到快而迅速停止(在前进一半的时 候速度达到最大);在往后退时,速度由零迅速增至最大,此后缓慢减小到零。 而矿粒在纵向要想运搬就要受到力的作用,矿粒在纵向(床面摇动方向)主要受到床 面给予的惯性力及矿粒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力,欲使矿粒在纵向对床面作相对运动,只有矿 粒获得的惯性力大于矿粒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力时才有可能。 当颗粒的惯性力较小时,可以在静摩擦力带动下随床面一起作加速度运动。随着床面 加速度的增加,颗粒惯性力亦增大,但摩擦力的最大值是一定的,当 3、矿粒在床面的扇形分带 颗粒在床面上既作横向运动,又作纵向运动,其最终的运动速度方向是两者的矢量和, 即沿合速度的方向运动。 矿粒实际运动方向与床面的纵轴夹角,称作偏离角,用 β表示。 设某矿粒在横向的 平均速度为 vy, 在纵向的平均速度为 vx,则

igB=Vx矿粒在每一瞬时沿横向和纵向的运送速度并不一样。受床条阻挡,颗粒的实际运动轨迹是呈阶梯状的,其最终运动方向只能由横向和纵向的平均速度决定。如有两颗粒,前面分析中已讲到,小密度的矿粒、其横向移动速度比大密度矿粒更大。而大密度颗粒其纵向运搬速度比小密度颗粒快,因此轻者β大,矿粒偏向尾矿侧移动,纵向速度愈大,偏离角β愈小,矿粒偏向精矿端移动。对于密度相同的粒度不同的矿粒如粗颗粒的横向速度比细颗粒的大,粗颗粒的纵向运搬速度小于细颗粒。所以粗粒的偏离角β大,细粒的偏离角β小。综合以上的分析,轻矿物粗颗粒有最大的偏离角,而重矿物细颗粒的偏离角最小,其轻矿物细颗粒和重矿物粗颗粒介于两者之间,这样各矿粒依它们的密度和粒度的不同在床面上展开扇形分带。最后分带结果为:β,>β,>β,>β4,如图所示。这就构成了轻、重矿物的扇形分带。1图8-5不同密度和粒度颗粒在床面上的偏离角变化为加强分选效果,有两点需注意:1)需要脱泥,因矿泥在床面上得不到分选,需事先脱泥。2)为避免重矿物粗颗粒与轻矿物细颗粒混杂,入选前对物料按等降比进行水力分级。因水力分级不会出现此种情况。轻、重矿物的扇形分带愈宽、分离精确性愈高。分带的宽窄决定于不同矿粒在横向和纵向的运动速度差异。操作中控制好该处的分带是获得良好选别结果的关键所在。第三节摇床选别的影响因素对工艺指标有影响的摇床操作因素包括:冲成虫次、冲洗水河床面的横向坡度、矿石在入选前的制备、给矿浓度、给矿体积和处理量。一、冲程冲次
x y v v tg = 矿粒在每一瞬时沿横向和纵向的运送速度并不一样。受床条阻挡,颗粒的实际运动轨 迹是呈阶梯状的,其最终运动方向只能由横向和纵向的平均速度决定。 如有两颗粒 ,前面分析中已讲到,小密度的矿粒、其横向移动速度比大密度矿粒更 大。 而大密度颗粒其纵向运搬速度比小密度颗粒快,因此轻者β大,矿粒偏向尾矿侧移动,纵 向速度愈大,偏离角β愈小,矿粒偏向精矿端移动。 对于密度相同的粒度不同的矿粒如 粗颗粒的横向速度比细颗粒的大,粗颗粒的纵向 运搬速度小于细颗粒。所以粗粒的偏离角β 大,细粒的偏离角β 小。 综合以上的分析,轻矿物粗颗粒有最大的偏离角,而重矿物细颗粒的偏离角最小,其 轻矿物细颗粒和重矿物粗颗粒介于两者之间,这样各矿粒依它们的密度和粒度的不同在床 面上展开扇形分带。最后分带结果为: 1 2 3 4 ,如图所示。这就构成了轻、 重矿物的扇形分带。 图 8-5 不同密度和粒度颗粒在床面上的偏离角变化 为加强分选效果,有两点需注意: 1)需要脱泥,因矿泥在床面上得不到分选,需事先脱泥。 2)为避免重矿物粗颗粒与轻矿物细颗粒混杂,入选前对物料按等降比进行水力分级。 因水力分级不会出现此种情况。 轻、重矿物的扇形分带愈宽、分离精确性愈高。分带的宽窄决定于不同矿粒在横向 和纵向的运动速度差异。操作中控制好该处的分带是获得良好选别结果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 摇床选别的影响因素 对工艺指标有影响的摇床操作因素包括:冲成虫次、冲洗水河床面的横向坡度、矿石 在入选前的制备、给矿浓度、给矿体积和处理量。 一、冲程冲次

冲程冲次的组合值决定着摇床床面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在概念上速度大小可以用ns表征,加速度用n’s表征。为使床层在切变运动中达到适宜的松散度要求,床面应有足够的运动速度,从而输送重产物的要求来看,床面还要有适当的正负加速度差值。冲程冲次的适宜值主要与入选物料的粒度有关。处理粗砂的摇床给矿粒度粗、床层又较厚,此时既需要有足够大的层间力进行松散,又需要有相对较长的时间扩展床层高度,所以总是要求有较大冲程,较小冲次;处理细砂和矿泥的摇床条件则正好相反,其冲程冲次的相乘值也要比处理粗砂的摇床低些。比如6一S摇床:矿砂摇床:S=18~24mm,n=250~300次/分矿泥摇床:S=8~16mm,n=300~340次/分云锡摇床:矿砂、粗砂:S=16~20mm,n=270~290次/分:细砂:S=11~16mm,n=290~320次/分:矿泥:S=8~11mm,n=320~360次/分。处理粗粒用大冲程小冲次,细粒用小冲程大冲次。同时摇床的负荷及矿石的比重也影响冲程冲次的大小。床面的负荷量增大或者在进行精选时,宜采用较大的冲程、冲次的组合值。适宜的冲程、冲次值最终还是要借试验或通过生产仔细考查确定。二、冲洗水和床面的横向坡度冲洗水由给矿水和洗涤水两部分组成。冲洗水的大小和床面的横向坡度共同决定着水流的流速。当增大横坡时,矿粒的下滑作用力增强,因而可减少用水量。即“大坡小水,小坡大水”均可使矿粒有同样的横向运动速度。但坡度增大将使矿粒在精选区的分带变窄,不利于更精细地分离。所以在精选作业中常采用小坡大水,而在粗选或扫选作业中则采用大坡小水,以节省水耗。粗矿摇床的床条较高,其所用的横向坡度亦较大。细砂及矿泥摇床的横坡相应较小。云锡公司各迭厂的招床实际应用的横坡大概是:粗砂床2.5—4.5°,细砂床1.5—3.5°,矿泥床1一2°。从给水量来看,想砂床单位时间的给水量较多,但处理每吨矿石的耗水量则较少。整个来说处理矿石的洗涤水量约为1一3米3,加上给矿水总耗水量达到3一10米3/吨。给矿粒度愈小,单位矿量的水耗愈大。三、矿石在入选前的制备为了便于选择摇床的适宜操作条件,矿石在入选前应进行分级。采用水力分级方法所获得的产物中,重矿物的平均粒度要比轻矿物小得多,因而有利手进行折离分层。生产中经常采用4一6室的干涉沉降水力分级机对原料进行分级。摇床处理矿石的粒度上限为2一3毫米(粗砂床)。矿泥摇床的回收粒度下限一般为0.037毫米。再细的粒级受紊动水流影响就很难沉降回收了。给料中若含有大量微细矿泥,不仅难于回收,而且因矿浆粘度增大,分层速度降低,还会招致较多重矿物损失。所以在原料中台泥(指小于10一20微米粒级)量多时,即需进行预先脱泥
冲程冲次的组合值决定着摇床床面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在概念上速度大小可以用 ns 表征,加速度用 n 2 s 表征。为使床层在切变运动中达到适宜的松散度要求,床面应有足够 的运动速度,从而输送重产物的要求来看,床面还要有适当的正负加速度差值。冲程冲次 的适宜值主要与入选物料的粒度有关。处理粗砂的摇床给矿粒度粗、床层又较厚,此时既 需要有足够大的层间斥力进行松散,又需要有相对较长的时间扩展床层 高度,所以总是 要求有较大冲程,较小冲次;处理细砂和矿泥的摇床条件则正好相反,其冲程冲次的相乘 值也要比处理粗砂的摇床低些。 比如 6-S 摇床:矿砂摇床:S=18~24mm,n = 250~300 次/分; 矿泥摇床:S=8~16mm,n = 300~340 次/分; 云锡摇床:矿砂、粗砂:S=16~20mm,n = 270~290 次/分; 细砂:S=11~16mm,n = 290~320 次/分; 矿泥:S=8~11mm,n = 320~360 次/分。 处理粗粒用大冲程小冲次,细粒用小冲程大冲次。同时摇床的负荷及矿石的比重也影 响冲程冲次的大小。床面的负荷量增大或者在进行精选时,宜采用较大的冲程、冲次的组 合值。适宜的冲程、冲次值最终还是要借试验或通过生产仔细考查确定。 二、冲洗水和床面的横向坡度 冲洗水由给矿水和洗涤水两部分组成。冲洗水的大小和床面的横向坡度共同决定着水 流的流速。当增大横坡时,矿粒的下滑作用力增强,因而可减少用水量。即“大坡小水, 小坡大水”均可使矿粒有同样的横向运动速度。但坡度增大将使矿粒在精选区的分带变窄, 不利于更精细地分离。所以在精选作业中常采用小坡大水,而在粗选或扫选作业中则采用 大坡小水,以节省水耗。 粗矿摇床的床条较高,其所用的横向坡度亦较大。细砂及矿泥摇床的横坡相应较小。 云锡公司各迭厂的招床实际应用的横坡大概是:粗砂床 2.5—4.5°。,细砂床 1.5—3.5°, 矿泥床 l—2°。从给水量来看,想砂床单位时间的给水量较多,但处理每吨矿石的耗水量 则较少。整个来说处理矿石的洗涤水量约为 l—3 米 3,加上给矿水总耗水量达到 3—10 米 3/吨。 给矿粒度愈小,单位矿量的水耗愈大。 三、矿石在入选前的制备 为了便于选择摇床的适宜操作条件,矿石在入选前应进行分级。采用水力分级方法所 获得的产物中,重矿物的平均粒度要比轻矿物小得多,因而有利于进行折离分层。生产中 经常采用 4—6 室的干涉沉降水力分级机对原料进行分级。 摇床处理矿石的粒度上限为2—3毫米(粗砂床)。矿泥摇床的回收粒度下限一般为0.037 毫米。再细的粒级受紊动水流影响就很难沉降回收了。给料中若含有大量微细矿泥,不仅 难于回收,而且因矿浆粘度增大,分层速度降低,还会招致较多重矿物损失。所以在原料 中台泥(指小于 10—20 微米粒级)量多时,即需进行预先脱泥

四、给矿浓度、给矿体积和处理量给矿的矿浆浓度和矿浆体积既与按干矿计的处理量有关,同时也影响干分选指标。随着给矿体积增加,处理矿量增大,精矿品位提高,而金属回收率则要下降。增大给矿浓度其结果与此类似。生产中控制给矿体积和给矿浓度是主要的操作环节。按干矿计的摇床处理能力随给矿粒度的减小而急剧减小。处理量通常以吨/台·时或吨/台·日计算。为了便于对比也采用单位床面的给矿量吨/米2·时或吨/米2·日衡量。与其他厚床层的重选设备(如跳汰机)相比,摇床的单位处理能力是很低的。【本讲课程的内容】本讲课我们主要讲述了摇床选矿的分选原理,希望大家课下再回忆斜面流理论内容,更好的理解摇床分选的过程,同时还讲解了摇床的工艺操作因素,重点要掌握其工艺因素,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更好的了解各种因素对摇床选别结果的影响。【本讲课程的思考题】摇床选矿的工艺影响因素?
四、给矿浓度、给矿体积和处理量 给矿的矿浆浓度和矿浆体积既与按干矿计的处理量有关,同时也影响干分选指标。随 着给矿体积增加,处理矿量增大,精矿品位提高,而金属回收率则要下降。增大给矿浓度 其结果与此类似。生产中控制给矿体积和给矿浓度是主要的操作环节。 按干矿计的摇床处理能力随给矿粒度的减小而急剧减小。处理量通常以吨/台·时或 吨/台·日计算。为了便于对比也采用单位床面的给矿量吨/米 2·时或吨/米 2·日衡量。 与其他厚床层的重选设备(如跳汰机)相比,摇床的单位处理能力是很低的。 【本讲课程的内容】本讲课我们主要讲述了摇床选矿的分选原理,希望大家课下再回忆斜 面流理论内容,更好的理解摇床分选的过程,同时还讲解了摇床的工艺操作因素,重点要 掌握其工艺因素,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更好的了解各种因素对摇床选 别结果的影响。 【本讲课程的思考题】 摇床选矿的工艺影响因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重力选矿)第四章 重介质选矿 第二节 重介质选矿设备 第三节 重介质选矿工艺.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二章 浮选药剂 第一节 浮选药剂的分类与作用 第二节 捕收剂.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一章 浮选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固、液、气各相性质 第三节相界面性质与可浮性.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二章 浮选药剂 第三节 起泡剂 第四节 调整剂.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一章 浮选基本原理 第三节 相界面性质与可浮性(吸附现象)第四节 气泡的矿化过程.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五章 矿石的浮选实践 第四节 有色金属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的浮选 第五节 多价金属的极性盐类矿物的浮选 第六节 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浮选 第七节 可溶性盐的浮选 第六章 特殊浮选技术和工艺.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四章 浮选工艺和实践 第六节 浮选流程、第五章 矿石的浮选实践 第一节 矿物可浮性分类 第二节 非极性非金属矿物的浮选 第三节 硫化矿浮选.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三章 浮选机及辅助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四章 浮选工艺和实践 第一节 影响浮选的工艺因素 第二节 粒度特性对浮选的影响 第三节 矿浆浓度、PH 值及温度对浮选的影响 第四节 矿浆液相组成对浮选的影响 第五节 浮选药剂及其影响.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二章 磁选设备 第一节 弱磁场磁选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二章 磁选设备 第二节 强磁场磁选设备 第三节 磁分析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一章 磁选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磁选的基本条件和方式 第三节与磁选有关的磁学基本概念和磁量.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一章 磁选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矿物按磁性分类 第六节 强磁性矿物的磁性 第七节影响强磁性矿物和矿石磁性的因素 第八节 弱磁性矿物的磁性 第九节 矿物磁性对磁选过程的影响.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三章 磁选的实践应用(超导磁选).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四章 电选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矿物的电性 第二节 电选机的电场 第三节 电选的基本原理.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五章 电选机 第一节电选机 第六章 电选实践 第一节 黑色金属矿物的电选 第二节 有色和稀有金属的电选 第三节 电选的影响因素.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二章 磁选设备 第四节 磁选机的磁系 第五节 软磁性材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第六节 永久磁铁的种类及其特性.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1讲 绪论.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二章 筛分与筛分设备 第三节 筛分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二章 筛分与筛分设备 第三节 筛分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重力选矿)第五章 跳汰选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跳汰选矿原理.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重力选矿)第三章 水力分级 第四节 分级效果的评价 第四章 重介质选矿 第一节 概述.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重力选矿)第三章 水力分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械分级机 第三节 水力旋流器.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重力选矿)第二章 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运动 第一节 球形颗粒在介质中的自由沉降 第二节 矿物颗粒在介质中的自由沉降.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重力选矿)第二章 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运动 第三节 自由沉降的等降现象与等降比 第四节 颗粒在悬浮粒群中的干涉沉降.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重力选矿)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重力选矿研究的对象及其应用范围 第二节 重力选矿的发展概况.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破碎与磨矿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设计型综合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重力选矿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浮选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磁电选矿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浮选习题(题目).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破碎与磨矿习题(题目).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浮选习题(答案).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破碎与磨矿习题(答案).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磁电选矿习题(题目).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重力选矿习题(题目).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重力选矿习题(答案).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磁电选矿习题(答案).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粒度特性对浮选的影响.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