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及分子荧光分析法(8.3-8.6)

83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83.1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1.摩尔吸光系数(e) A=ebc E=A/bC (L' mol-l.cm-) E越大,灵敏度越高: E105为高灵敏度
1 8.3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8.3.1 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1. 摩尔吸光系数 () A= b c =A/bc (L·mol-1·cm-1 ) 越大, 灵敏度越高: 105为高灵敏度

2 Sandell(桑德尔)灵敏度(S) 定义:截面积为1cm?的液层在一定波长或波段处, 测得吸光度为0.001时所含物质的量。 用S表示,单位:gcm2 A=Ebc=0.001 bc=0.00l/E 变换单位: bcmcmol/L=bcM10ug/1000cm2 0.001×103MM (ug/cm) S小灵敏度高;E相同的物质,M小则灵敏度高
2 2. Sandell(桑德尔)灵敏度 (S) 定义:截面积为1cm2的液层在一定波长或波段处, 测得吸光度为0.001时所含物质的量。 用S表示,单位: g·cm-2 A= bc=0.001 bc =0.001/ S小灵敏度高; 相同的物质, M小则灵敏度高. 3 10 2 = = ( g/cm ) 0.001 M M S 变换单位: bcmcmol/L=bcM106 g/1000cm2

例1邻二氮菲光度法测铁pFe)=10mg/L, b=2cm,A=0.38计算,S和E 解:c(Fe)=10mg/L=1.0×1035585 =18×105(moL) 0.38 11×104(Lmo1.cm-) 2×18×10 5 S=ME=5585/11×10=0.0051(g/cm2) 或s1/g/m3×2cm×0.0 0.0051gem 0.38
3 例1 邻二氮菲光度法测铁(Fe)=1.0mg/L, b=2cm , A=0.38 计算 、S 和 解: c(Fe)=1.0 mg/L=1.0×10-3 /55.85 =1.8×10-5 (mol·L-1 ) E 1% 1cm 4 -1 -1 -5 0.38 = = 1.1 10 L mol cm 2 1.8 10 ( ) S=M/ =55.85/1.1×104=0.0051 (g/cm2 ) 3 1 g/cm 2cm 0.001 2 = = 0.0051 g/cm 0.38 S 或

A=E lcm b c=1.0mg/L=1.0×103g/000mL 1.0×104g/100mL Eon=0,38/2.0×101=1.9×103(100m:g1cm") 或E%=10g/M=11105/5585=1.9×103 cm
4 c =1.0mg/L=1.0×10-3 g /1000mL = 1.0×10-4 g/100mL 1% A = E1cm b c 1% -1 1 cm -4 3 1 E = 0.38/2.0 10 = 1.9 10 100mL g cm− ( ) 1% 1cm 5 3 或 /M E = 10 = 1.1 10 /55.85 = 9 10 1

例2比较用以下两种方法测Fe的灵敏度 A.用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时, 6508=11×104 LL.mol-lcm1 S=5585/(1.1×10)=0.0051(gcm2 B.用4,7-二苯基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 es3=22×104 L.mol-lcm1 S=5585(22×10)=0.0025(g:cm2) B方法比A方法的灵敏度高
5 例2 比较用以下两种方法测Fe的灵敏度. B. 用4,7-二苯基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 ε533 =2.2×104L·mol-1·cm-1 S = 55.85/(2.2×104 )=0.0025 ( g·cm-2 ) B方法比A方法的灵敏度高. A. 用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时, ε508 =1.1×104L·mol-1·cm-1 S = 55.85/(1.1×104 )=0.0051 ( g·cm-2 )

832准确度一仪器测量误差 △c1、△c2△c3 < 3 由于T与浓 100 △T透光率读数误差 度c不是线 80 性关系,故 60 不同浓度时 40 的仪器读数 △T 误差T引 20 起的测量误 △T差c/不 △C1 △ 3
6 8.3.2 准确度—仪器测量误差 100 80 60 40 20 0 T/% c1 c2 c3 T T T-透光率读数误差 c c1 c1 c2 c2 c3 > < c3 由于T 与浓 度c 不是线 性关系,故 不同浓度时 的仪器读数 误差 T 引 起的测量误 差 c/c不 同

测量误差公式推导: dc da 巴 T dA=d(-gT=d(0.434ln=-0.434dm/T dc-0.434dT E T(-1T TIgT最大时,即(g′=0时误差最小, 算得IT=-0.34,7=36.8%,A=0.434
7 测量误差公式推导: dA = d(-lgT) = d(-0.434lnT) = - 0.434dT/T d d = c A c A r d - 0.434d = = (-lg ) c T E c T T A= - lgT T lgT 最大时,即(TlgT) ′= 0 时误差最小, 算得 lgT= - 0.434 , T=36.8% , A = 0.434

浓度测 10 量的相 △c0.434△T 8 Tlg T 对误差 与T或4) 6 (△T=0.01) 的关系 2 20(368406080 0 T/% 0.7040.20.1A 0.434 实际工作中,应控制7在10~70‰ A在0.15~10之间(调c,b,A
8 10 8 6 4 2 0 20 40 60 80 0.7 0.4 0.2 0.1 A T/% Er r 0.434 lg ( 0.01) c T E c T T T = = = (36.8) 0.434 浓度测 量的相 对误差 与T(或A) 的关系 实际工作中,应控制T在10~70%, A在0.15~1.0之间 (调c, b, )

84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84.1显色剂与显色反应 生色团:_N=N N=0 (共轭双键) ae 助色团一NH,-OH,一X(孤对电子)ne
9 8.4.1 显色剂与显色反应 : : : : 助色团-NH,-OH,-X (孤对电子)ne 8.4 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O 生色团:-N=N-,-N=O, O C=S,-N (共轭双键)πe

有机显色剂 OO型: COOH Q〕磺基水杨酸 SO,H NN型: 邻二CH3-C-C-C1丁二 氮菲HO-N OH酮肟 ON型:《N=N PAR OH NH-NH S型 F双硫腙 N
10 有机显色剂 CH3-C-C-CH3 HO-N N-OH = = N N OH COOH SO3H OO型: N N N OH OH ON型: PAR NH NH N S N S型: 双硫腙 NN型: 丁二 酮肟 邻二 氮菲 磺基水杨酸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及分子荧光分析法(8.1-8.2).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6.1-6.4 第7章 重量分析法7.1-7.5.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3-5.5).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4.5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1-5.2.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4.3-4.4).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4.2-4.3).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4.1-4.2).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3.5-3.8).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3.2-3.4).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2.5 有效数字 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3.1-3.3).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讲义(绪论).ppt
- 《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英文版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讲义.ppt
- 《Simulations Moléculaires》 Cours04VIII.ppt
- 《Simulations Moléculaires》 Cours04VII.ppt
- 《Simulations Moléculaires》 Cours04VI.ppt
- 《Simulations Moléculaires》Cours04V.ppt
- 《Simulations Moléculaires》Cours04IV.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及分子荧光分析法 8.7 分子荧光与分子磷光分析法.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5.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5.5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8.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8.2 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8.3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8.4 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8.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各章小结(共八章).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部分思考题和习题.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题解.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题解.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3.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3.2 酸度对弱酸(碱)形体分布的影响.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3.3 酸碱溶液[H+]的计算.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3.4 酸碱缓冲溶液 3.5 酸碱指示剂 3.6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基本原理(金属指示剂、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应用.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5.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5.3 氧化还原滴定.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部分思考题的参考答案.doc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ppt
-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英文版 1 Rea ktionsmee hanismen Organisches Grunmdpraktikum.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