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五章 种子贮藏原理和技术 第5.3节 种子仓库微生物及害虫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1.6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五章 种子贮藏原理和技术 第5.3节 种子仓库微生物及害虫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五章种子贮藏原理和技术 本章教学时数:4学时(第21-24讲) 第三节种子仓库微生物及害虫 (第22讲) 一、仓库害虫及其防治 (一)仓虫及其为害 仓虫是一切危害贮藏物品的仓库害虫的总称。这里仅涉及危害种 子的害虫。据调查,我国贮粮害虫有300余种,常见的有赤拟谷盗、大 谷盗、长角谷盗、绿豆象等十几种。 按仓虫的为害方式可分为三类:①在种子内生长发育,蛀空种子, 如谷蠹、米象、绿豆象、麦蛾幼虫等:②在种子外生长发育,由外向内 侵食或剥食种子,如大谷盗、赤拟谷盗、长角谷盗等:③取食其它仓虫 为害过的种子,即第二食性的仓虫,如锯谷盗、长角谷盗等。 (二)仓虫的发生特点及传播 1.种子贮藏期害虫的发生特点 由于种子贮藏期害虫生活在相对封闭的仓库生态系统中,因此形 成了不同于其他类害虫的独特的发生特点。 (1)食性复杂 该类害虫除极少数食性专一外(如豌豆象仅食豌豆),多数种类食 性复杂,可取食多科植物的种子。 (2)繁殖速率快 在相当短的时期内种群数量发生大,危害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①在环境适宜时,一般没有休眠现象 ②繁殖力强如大谷盗产卵期长达14个月,产卵量可达1300多

粒,且孵化成活率高。 ③生活周期短在仓库环境中,多数害虫1年可完成多代,如麦 蛾在适宜条件下,完成1代仅需33天 (3)抗逆力强 该类害虫为适应仓库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对干燥、高温、 低温和饥饿等很强的抵抗力。 ①耐干力种子贮藏期害虫能够适应仓库这种干燥的环境而生 存。 ②耐热和耐寒力一般种子贮藏期害虫能忍受的最高温度为 48-52℃,最高发育温度为38-45℃,而最适发育温度为18-32℃。大 多数害虫对低温则缺乏抵抗力。如在5℃的低温条件下,米象经21 天死亡,玉米象和谷象分别为100天和152天死亡。在我国北方,冬 季种子贮藏期害虫的死亡率很高,可利用自然低温防治害虫。但也有 些害虫的耐寒力很强:如谷斑皮蠹、印度谷螟等能忍受-6-10℃的低 温。 ③耐饥力许多种子贮藏期害虫能长期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生 存。如大谷盗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可存活2年:谷斑皮囊的休眠幼虫 可耐饥饿8年之久。 (4)分布广 种子贮藏期害虫可随国内外种子调运等贸易活动进行人为的远 距离传播,加之其本身的抗逆力等特性,形成了世界性分布的特点 如谷斑皮囊原产于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尽管许多国家对其进行严 格检疫,但至今仍传播到全球五大洲的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上著 名的检疫性害虫。 2.种子贮藏期害虫的传播途径 (1)自然传播 ①可在田间和仓内发生为害的害虫能够随种子的收获传入仓库。 如麦蛾、绿豆象等。 ②以成虫在仓外环境中越冬的害虫,第2年春暖后又飞回仓内。 如玉米象、锯谷盗等

③沾附在鸟类、鼠类、昆虫身上的螨类可从一个仓库传入另一仓 库 (2)人为传播 ①仓库内环境中潜伏的害虫,由于未注意及时清除、防治而蔓延 到种子中为害 ②感染害虫的种子在调运及贮藏时造成传播蔓延。 ③感染害虫的贮、运用具和包装物料,在用以运输及使用时造成 传播蔓延。 近来,随着人们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种子贮藏期害虫的传播途 径亦日趋复杂,人为传播的机会增加,因此,在种子调动过程中,应 特别注意对种子害虫的检疫工作。 (三)仓虫防治 仓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控制仓虫繁殖和 危害。 1.清仓消毒,保持环境卫生这是仓虫防治的基本措施,要求做 到“仓内六面光,仓外三不留” 2.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是采用高温、低温、干燥、缺氧、 机械防除等措施消灭仓虫,方法简单有效,但在应用上有一定局限性。 ①低温杀虫适用于我国北方,通常在气温降至-5℃以下时即可 气温降至-12一15℃以下时更为有效。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仓外摊 晾,厚度5一10cm,定期翻动;二是开仓通风降温,使种温逐渐降低。 ②高温杀虫一般采用日光曝晒的方法。高温杀虫必须先将种子 含水量降至12%以下,以兔因高温影响种子发芽率。不耐高温的作物 种子、未通过休眠的种子和陈种子不宜采用高温杀虫。③气调防 治是人为改变种子堆中的气体成分,并以此抑制种堆中害虫及微 生物生长,保证种子安全的一种措施。气调防治要求严格密封和迅速 脱氧,以保证和提高杀虫效果。常用的方法有真空充氮、充二氧化碳、 自然脱氧等。 ④机械防除是一种辅助性措施,主要包括压盖防治和机械除虫

两种方法。 压盖防治是根据峨类仓虫羽化后集中在种子堆表面交尾、产卵的 习性,在仓虫羽化前用麻袋、席子、棉毯等压盖种子堆表面。压盖要 求平、紧、密、实,既可防止蛾类繁殖,又可防止其它害虫侵入。 机械除虫是通过筛理、过风等手段,将仓虫分离出来集中消灭。 ⑤其他物理方法主要有电离辐射、高频加热、微波加热、低真 空等,这些技术有的已实际推广应用,有的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有毒的化学药剂破坏仓虫正常的 生理机能或造成不利于仓虫生育的条件,从而起到防治仓虫的作用。 化学防治具有高效、快速、经济等优点,但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操 作规程。 (1)触杀剂触杀剂在种子贮藏期害虫的防治中主要有两种用 途,一是用于空仓、器具的消毒处理及用于防虫带:二是作为保护剂 使用,拌入种子以保护种子在较长时期内免遭虫害。在使用保护剂时 一定注意,一是要在种子尚未发生害虫之前使用,二是拌药一定要均 匀,使药剂均匀地分布在种子中。 (2)薰蒸剂 熏蒸剂具有渗透性强、防效高、易于通风散失等特点。当种子己 经发生害虫,其他防治措施难以奏效时,使可使用熏蒸剂。 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熏蒸剂是磷化铝(ALP),主要杀虫原理 是磷化铝吸收空气中水分子而产生磷化氢(H)毒气,从而起到杀虫 作用。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的方法。目前,利用种 子贮藏期害虫的外激素、生长调节剂、抑制剂、病原微生物、天敌昆 虫以及利用种子本身的抗虫性来防治和抑制害虫的发生为害已取得 了新的进展,有些技术也已在实际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二、种子微生物及控制 (一)种子的主要微生物

种子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细菌和放线菌虽能损 害种子,但它们的生长需较高水分,因此在贮藏中危害较小。 1.细菌细菌属原核生物界的单细胞生物,在种子上常见的可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附生在新鲜、健康种子上的黄色草生无芽孢杆菌 (Bacterium herbicola aureum)和荧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f1 uorescens Migula),它们与霉菌有拮抗作用。前者在新鲜种子上占 总菌数的80一90%以上,随贮藏时间延长和霉腐微生物的增多而逐渐 减少以至消失。另一类是细球菌(Micrococcus),这种菌多半是当种子 变劣时迅速繁殖,与黄色草生无芽孢杆菌互为消长。在正常贮藏条件 下,细菌对种子安全贮藏的影响不大。 2.真菌贮藏种子上发现的真菌种类很多,凡能引起种子发霉变 质的真菌,通常又称为“霉菌”,多属于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和 半知菌亚门的不同属。这些霉菌大部分寄附在种子的外部,但也有 小部分寄生在种子皮层内和胚部。许多种类是属于破坏性很强的腐生 菌。各种霉菌对贮藏种子的危害是不同的,其主要代表菌属为曲霉属 (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占首要地位,其次是根霉属 (Rhizopus)、毛霉属(Muco)、交链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 (Fusarium))等。 3.放线菌属于原核微生物,大多数菌体是由分枝菌丝组成的丝 状体,以无性繁殖为主,在气生菌丝顶端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有直、 弯曲、螺旋等形式。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 在清洁的新收获种子上数量很少,但在混杂有土粒的种子以及贮藏后 期或发过热的种子上数量很多。 (二)种子微生物的活动及控制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数量多,种子贮藏时难以将其全部消 灭。因此,在选留饱满健壮的种子、清除杂质和做好仓库消毒工作的 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条件,以抑制其生长繁殖。影响微 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分根据种子微生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可将其分为湿生、中

生、干生三个类型 表5.5微生物对水分的适应范围 微生物类型 生长最低相对混度 生长最适相对湿度 干生(低湿)性微生物 65-80% 95-98% 中生(中湿)性微生物 80-90% 98-100% 湿生(高湿)性微生物 90%以上 接近100% 在种子微生物中,几乎所有的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中的根霉 毛霉、链格孢和镰刀菌等都是湿生微生物,它们生长发育的最低相对 湿度为90%,与其平衡的种子水分在15%20%以上。 对种子危害严重的大多数曲霉和青霉菌,属中生性菌,可危害含 水分在15%左右的低水分种子。少数干生性霉菌,如局限曲霉、阿姆 斯特丹曲霉等,在相对湿度65%-70%或与其相衡种子水分为13%左右 时,即可生长发育,这就是低水分种子也可能发热霉变的原因。 根据种子微生物生长与发育的水分和相对湿度,降低种子水分, 同时控制种堆和仓内的相对湿度使种子保持干燥,可以控制微生物的 生长繁殖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只要把种子水分降低并保持在不超 过相对湿度65%的平衡水分条件下,便能抑制种子上几乎是全部微生 物的活动。虽然在这个条件下还有极少数曲霉能够活动,但发育非常 缓慢。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65%的种子平衡水分可以作为长 期安全贮藏的近似界限。种子水分越接近或低于这个界限,则贮藏稳 定性越高,安全贮藏的时间也越长。反之,则贮藏稳定性越差。 2.温度种子微生物按其生长所需的温度可分为低温性、中温性和高 温性三类。 表5.6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微生物类型 生长最低温度 生长最适温度 生长最高温度 低湿性微生物 0℃以下 10-20℃ 2530℃ 中湿性微生物 5150 20-40℃ 45~50℃ 高湿性微生物 25-40℃ 50-60℃ 70-80℃

温度在-8℃-65℃的范围内都有某些微生物在种子上生长,其中 又以中温性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大部分侵染贮藏种子引起变质的微生 物在2830℃生长最好。种子上低温性和高温性微生物种类虽然较少, 但也不能忽视。前者是高水分种子在低温下贮藏时能活动为害的菌 类,如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贮藏的高水分玉米上,往往能发现这类霉菌 的活动危害情况。而高温性微生物则是种子发热主要因素之一。一般 情况下,将种子温度控制在20℃以下时,大部分侵染种子的微生物 的生长速度就显著降低:温度降到10℃左右时,虽然还有少数微生 物能够发育,但大多数则是缓慢的。 3.仓房密闭和通风种子微生物绝大多数是好气性微生物(需氧 菌),引起贮藏种子变质的霉菌大都是强好气性微生物(如曲霉和青霉 等)。缺氧的环境对其生长不利,密闭贮藏能限制这类微生物的活动, 减少微生物传播感染以及隔绝外界温湿度不良变化影响。所以低水分 种子采用密闭保管的方法,可以提高贮藏的稳定性和延长安全贮藏 期。 表5.7微生物对氧气需求的不同类型 微生物类型 对氧的需求 呼吸类型 好氧(好气性)微生物 需氧 有氧呼吸 厌氧(嫌气性)微生物 不需氧 无氧呼吸 兼性厌氧(兼嫌气性)微生物 氧可有可无 有氧或无氧呼吸 种子微生物一般能耐低浓度的氧气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的环境。 所以一般性的密闭贮藏对霉菌的生长只能起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 不能完全控制霉菌的活动。此外,种子上还有厌气性微生物存在,如 某些细菌和毛霉等。高水分种子保管不当(如密闭贮藏),往往会产生 酒精味和败坏,其原因是由于这类湿生性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活动的 结果,所以高水分种子不宜采用密闭贮藏。但种子堆内进行通风也只 有在能够降低种子水分和种子堆温湿度的情况下才有利,否则将更加 促进需氧微生物的发展。因此,种子贮藏期间做到干燥、低温和密闭

对长期安全贮藏是有利的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