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流行病学》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Chapter 2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xulinyong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Chapter 2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xulinyong

、概述 疾病分布的定义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一、概述 • 疾病分布的定义 •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定义: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 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 率与分布的现象,即疾病的分布。 1、观察性研究2、人群现象 3、频率指标4、三间分布
• 定义: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 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 率与分布的现象,即疾病的分布。 • 1、观察性研究 2、人群现象 • 3、频率指标 4、三间分布

意义: 阐明疾病的流行规律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流行病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导疾病的预防措施 疾病分布的研究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 意义: – 阐明疾病的流行规律 –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 流行病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 指导疾病的预防措施 – 疾病分布的研究 –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第一节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掌握成为分母的人群 ◆掌握成为分子的患者 ◆指标化
◆掌握成为分母的人群 ◆掌握成为分子的患者 ◆ 指标化 第一节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率和比 )率(rate) 率 实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数 k 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 (二)比( ratio) 相对比=甲指标(减×100%) 乙指标 (三)比例( proportion) P=a/(atb)
一、率和比 • (一)率(rate) • (二)比(ratio) • (三)比例(proportion) P=a/(a+b) = k 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 实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数 率 (或 ) 乙指标 甲指标 相对比 = 100%

二、发病指标 (一)发病率( 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 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100%,1000千,或10000万 注意:1、发病时间2、观察时间 3、暴露人口数4、新发病例数 应用 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频率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 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二、发病指标 •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 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 注意:1、发病时间 2、观察时间 3、暴露人口数 4、新发病例数 应用: – 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频率 –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 – 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二)罹患率( attack rate) 罹患率-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的暴露人 口数]*KK=100%或1000%0 应用 常用来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 率。观察时间可用日、周、旬、月为单位,常 用于疾病流行或爆发事件病因的调查
• 罹患率=[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的暴露人 口数]*K K=100%或1000‰ • 应用: – 常用来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 率。观察时间可用日、周、旬、月为单位,常 用于疾病流行或爆发事件病因的调查。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三)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k 该时点人口数 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应用 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可为医疗设施规划,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 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提供 科学的依据
(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 应用: – 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 可为医疗设施规划,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 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提供 科学的依据。 k k = =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该时点人口数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患病率 发病率 患病率与发病率 患病率升高 病程的关系 基线患病率 当发病率和病程在相 当时间内保持稳定时, 基线患病率 一患病率下降 患病率(p)=发病率 死亡或痊愈 (I)x病程(D) 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或痊愈 图2-1发病率与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患病率与发病率、 病程的关系 ◼当发病率和病程在相 当时间内保持稳定时, 患病率( p ) = 发病率 (I) x 病程 (D)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第一章 绪论.ppt
-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ppt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实习医生出科考试题.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八讲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五讲 皮肤肿瘤.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二讲 大疱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讲 动物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讲 真菌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讲 皮肤性病的治疗.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七讲 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四讲 瘙痒性、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一讲 结缔组织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讲 荨麻疹和药疹.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讲 病毒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讲 皮肤性病的症状、诊断和实验室检查.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六讲 性传播疾病概述、梅毒.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讲 血管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讲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讲 皮炎和湿疹.doc
-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ppt
- 温州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指导抗生素使用的体外药敏.ppt
- 温州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流感病毒.ppt
- 温州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真菌学概述.ppt
- 温州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衣支立螺.ppt
- 温州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弧菌科.ppt
- 温州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细菌的遗传和变异.ppt
- 温州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厌氧菌.ppt
- 温州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肠道病毒.ppt
-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林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绪论(主讲:郭爱伟).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免疫毒理学.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生殖毒理学.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毒性机制.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ppt
- 《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