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讲 血管性皮肤病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一系皮肤性病科教研室 教案 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学撰写时间2003年1月 课次第十三次课(2学时) 教学内容血管性皮肤病 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了解变应性血管炎的、结 教学目的节性红斑和白塞氏病的临床表现:了解血管性皮肤病的分型及 白塞氏病的分型 本课内容重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学习指导难点:血管性皮肤病的分型和白塞氏病的分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对应的疾病举例以加深印象 自学内容 教学时间 过敏性紫癜 0.5学时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0.5学时 的分配 结节性红斑: 0.4学时 白塞氏病: 0.6学时 血管性皮肤病是原发于皮肤血管壁的一类炎症性疾病。过敏性 紫癜是一种累及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特征为 皮肤粘膜出现淤点、紫癜和淤斑,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 病变,血小板计数正常。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变应性血管炎 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内脏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 疾病。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按内脏受累的轻重分为变应性 课后小结皮肤血管炎和变应性系性血管炎,B出病白塞病,又 系统疾病,通常主要累及皮肤粘膜,严重眼、心血管系统、中 枢神经系统、肺脏、胃肠道等亦可受累,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 解交替。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皮下脂肪间隔的血管炎性疾 病。急性发病,易反复发作,好发于春秋季节,青年或中年女 性多见
1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一系皮肤性病科教研室 教 案 课程名称 皮肤性病学 撰写时间 2003 年 1 月 课 次 第十三次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血管性皮肤病 教学目的 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了解变应性血管炎的、结 节性红斑和白塞氏病的临床表现;了解血管性皮肤病的分型及 白塞氏病的分型 本课内容 学习指导 重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难点:血管性皮肤病的分型和白塞氏病的分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对应的疾病举例以加深印象 自学内容 教学时间 的分配 过敏性紫癜: 0.5 学时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0.5 学时 结节性红斑: 0.4 学时 白塞氏病: 0.6 学时 课后小结 血管性皮肤病是原发于皮肤血管壁的一类炎症性疾病。过敏性 紫癜是一种累及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特征为 皮肤粘膜出现淤点、紫癜和淤斑,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 病变,血小板计数正常。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变应性血管炎 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内脏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 疾病。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按内脏受累的轻重分为变应性 皮肤血管炎和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Behcet 病(白塞病),又 称为眼-口-外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 系统疾病,通常主要累及皮肤粘膜,严重眼、心血管系统、中 枢神经系统、肺脏、胃肠道等亦可受累,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 解交替。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皮下脂肪间隔的血管炎性疾 病。急性发病,易反复发作,好发于春秋季节,青年或中年女 性多见

血管性皮肤病 一、概念:原发于皮肤血管壁的一类炎症性疾病。组织病理改变表现 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及周围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蛋白 样变性和肉芽肿形成。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常见为感染、药物、食物、自身免疫性疾 病和恶性肿瘤等,尤其是病毒和细菌感染。发病机制主要与ⅠI型变 态反应有关,部分与I型与ⅣV型变态反应有关。 三、分类: (1)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2)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结节性红斑 (3)肉芽肿性血管炎 Wegener肉芽肿和面部肉芽肿 第一节过敏性紫癜 概念:是一种累及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特征为 皮肤粘膜岀现淤点、紫癜和淤斑,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病变, 血小板计数正常。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二、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单纯型):皮损通常好发于足背和小腿伸侧,常对
2 血 管 性 皮 肤 病 一、概念:原发于皮肤血管壁的一类炎症性疾病。组织病理改变表现 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及周围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蛋白 样变性和肉芽肿形成。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常见为感染、药物、食物、自身免疫性疾 病和恶性肿瘤等,尤其是病毒和细菌感染。发病机制主要与III型变 态反应有关,部分与II型与IV型变态反应有关。 三、分类: (1) 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2) 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结节性红斑 (3)肉芽肿性血管炎 Wegener肉芽肿和面部肉芽肿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一、概念:是一种累及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特征为 皮肤粘膜出现淤点、紫癜和淤斑,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病变, 血小板计数正常。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二、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单纯型):皮损通常好发于足背和小腿伸侧,常对

称分布,严重可泛发全身。皮损为淤点、紫癜、淤斑和出血性 斑丘疹。不同时期皮损呈现不同颜色如紫红、暗紫红、暗红、 青紫、黄红、黄褐、淡褐色等 (2)关节症状(关节型):通常累及踝、膝关节,可单侧亦可双侧 受累,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 (3)消化道症状(胃肠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血便。可 先于皮损发生,易导致误诊。 (4)肾脏损害(肾型):即紫癜性肾炎。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管 型尿,反复发作可引起慢性肾炎。 三、临床诊断: (1)典型的皮损 (2)外周血PLT检查 3)注意有无关节、消化道和肾脏损害,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临床处理原则: 1.寻找并消除致病因素,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去除 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等),避免服用可疑药物及食物。 2.单纯型紫癜可服用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钙 剂等 对关节型紫癜可试用非激素类抗炎药及氨苯砜等。 4.对腹型、肾型紫癜,除上述治疗外,对症处理。可酌情应用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第二节变应性血管炎
3 称分布,严重可泛发全身。皮损为淤点、紫癜、淤斑和出血性 斑丘疹。不同时期皮损呈现不同颜色如紫红、暗紫红、暗红、 青紫、黄红、黄褐、淡褐色等。 (2)关节症状(关节型):通常累及踝、膝关节,可单侧亦可双侧 受累,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 (3)消化道症状(胃肠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血便。可 先于皮损发生,易导致误诊。 (4)肾脏损害(肾型):即紫癜性肾炎。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管 型尿,反复发作可引起慢性肾炎。 三、临床诊断: (1)典型的皮损 (2)外周血PLT检查 (3)注意有无关节、消化道和肾脏损害,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临床处理原则: 1.寻找并消除致病因素,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去除 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等),避免服用可疑药物及食物。 2.单纯型紫癜可服用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 C、钙 剂等。 3.对关节型紫癜可试用非激素类抗炎药及氨苯砜等。 4.对腹型、肾型紫癜,除上述治疗外,对症处理。可酌情应用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第二节 变应性血管炎

、概念: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内脏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过敏性炎 症性疾病。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按内脏受累的轻重分为变应性皮 肤血管炎和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 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皮损通常好发于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表现为大 小不等的水肿性红斑、风团、斑丘疹、丘疹、紫癜、淤斑,在 上述损害基础上可出现水疱、大疱、坏死和溃疡。如皮损重可 引起受累肢体明显红肿、疼痛。 (2)系统损害:关节、消化道、肾脏、肺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 系统受累出现相应的表现。 (3)全身症状:与皮损相平行的高热、血沉增快等 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真皮毛细血管和小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官腔狭 窄、闭塞、血栓形成、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或坏死。血管壁及周围中 性粒细胞浸润、白细胞破碎和RBC外渗。 免疫病理:血管壁有IgG和C3沉积。 四、临床处理原则: 1.防治感染,去除慢性感染灶和停服可疑药物 2.口服维生素C、潘生丁、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氨苯砜等 3.皮损广泛、症状严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20mg 40mg/d 4.雷公藤制剂也有效
4 一、概念: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内脏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过敏性炎 症性疾病。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按内脏受累的轻重分为变应性皮 肤血管炎和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 二、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皮损通常好发于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表现为大 小不等的水肿性红斑、风团、斑丘疹、丘疹、紫癜、淤斑,在 上述损害基础上可出现水疱、大疱、坏死和溃疡。如皮损重可 引起受累肢体明显红肿、疼痛。 (2)系统损害:关节、消化道、肾脏、肺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 系统受累出现相应的表现。 (3)全身症状:与皮损相平行的高热、血沉增快等。 三、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真皮毛细血管和小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官腔狭 窄、闭塞、血栓形成、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或坏死。血管壁及周围中 性粒细胞浸润、白细胞破碎和RBC外渗。 免疫病理:血管壁有IgG和C3沉积。 四、临床处理原则: 1. 防治感染,去除慢性感染灶和停服可疑药物。 2. 口服维生素 C、潘生丁、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氨苯砜等 3. 皮损广泛、症状严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20mg~ 40mg/d。 4. 雷公藤制剂也有效

第三节 Behcet病 概念: Behcet病(白塞病),又称为眼-口-外生殖器综合征,是 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疾病,通常主要累及皮肤粘膜,严 重眼、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肺脏、胃肠道等亦可受累,病情 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主要是病毒、链球菌和结核杆菌的感染。 2.遗传因素:不同种族发病率差异较大,并且部分患者具有遗传背景。 HLA关联性分析表明白塞病与HLA-B51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 1.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至少发作3次,是诊断的 必要条件。本症状见于98%的患者,且多数为首发症状。口腔溃疡发 生于舌、颊粘膜、牙龈及腭等处,呈圆或椭圆形疼痛性溃疡,直径 2m~10m,境界清楚,中心为淡黄色坏死性基底,周围为鲜红色晕 (图19-4)。持续1周~2周后消失,不留瘢痕,但亦有持续数周最 后遗留瘢痕者。 2.眼部损害占43%,主要为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结膜 炎和角膜炎,重者可发生脉络膜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及玻 璃体病变,可导致青光眼、白内障和失明。 3.生殖器溃疡80%的患者有此症状。好发于龟头、阴道、阴唇 和尿道口,也见于阴囊、肛周和会阴等处。溃疡外观和病程与口腔溃
5 第三节 Behcet病 一、概念:Behcet病(白塞病),又称为眼-口-外生殖器综合征,是 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疾病,通常主要累及皮肤粘膜,严 重眼、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肺脏、胃肠道等亦可受累,病情 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主要是病毒、链球菌和结核杆菌的感染。 2.遗传因素:不同种族发病率差异较大,并且部分患者具有遗传背景。 HLA关联性分析表明白塞病与HLA-B51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 1.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至少发作 3 次,是诊断的 必要条件。本症状见于 98%的患者,且多数为首发症状。口腔溃疡发 生于舌、颊粘膜、牙龈及腭等处,呈圆或椭圆形疼痛性溃疡,直径 2mm~10mm,境界清楚,中心为淡黄色坏死性基底,周围为鲜红色晕 (图 19-4)。持续 1 周~2 周后消失,不留瘢痕,但亦有持续数周最 后遗留瘢痕者。 2.眼部损害 占 43%,主要为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结膜 炎和角膜炎,重者可发生脉络膜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及玻 璃体病变,可导致青光眼、白内障和失明。 3.生殖器溃疡 80%的患者有此症状。好发于龟头、阴道、阴唇 和尿道口,也见于阴囊、肛周和会阴等处。溃疡外观和病程与口腔溃

疡类似,但发生次数较少,数目亦少。 4.皮肤损害①结节性红斑样损害:好发于下肢,尤以小腿的 皮下结节多见,蚕豆至胡桃大,疼痛和压痛,皮肤颜色淡红、暗红、 紫色不等,几个至10余不等。病程一月左右消失,但新损害不断出 现,极少破溃。②毛囊炎样损害:见于头、面、胸、背、下肢、阴部 等处,损害多少不一,反复发作,特点是顶端为小的脓头,周围红晕 较宽,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③同形反应:用生理盐水皮 内注射,无菌针头皮内刺入,以及静脉穿刺等,均可在受刺部位于 24小时左右出现毛囊炎和脓疱,48小时左右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 此种反应阳性者达40%~70%,对本病诊断有价值 口腔溃疡、眼部损害、生殖器溃疡及皮肤损害可先后发生,有时 无眼部损害,则称为不全型。 5.其它系统表现还可出现关节、胃肠道、肺、心、肾、附睾 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病变。 四、临床分型:完全型、不全型和可疑型 五、诊断依据: (1)口腔溃疡 (2)外生殖器溃疡 (3)眼部病变 (4)皮肤表现 (5)针刺反应 六、临床处理原则:
6 疡类似,但发生次数较少,数目亦少。 4.皮肤损害 ①结节性红斑样损害:好发于下肢,尤以小腿的 皮下结节多见,蚕豆至胡桃大,疼痛和压痛,皮肤颜色淡红、暗红、 紫色不等,几个至 10 余不等。病程一月左右消失,但新损害不断出 现,极少破溃。②毛囊炎样损害:见于头、面、胸、背、下肢、阴部 等处,损害多少不一,反复发作,特点是顶端为小的脓头,周围红晕 较宽,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③同形反应:用生理盐水皮 内注射,无菌针头皮内刺入,以及静脉穿刺等,均可在受刺部位于 24 小时左右出现毛囊炎和脓疱,48 小时左右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 此种反应阳性者达 40%~70%,对本病诊断有价值。 口腔溃疡、眼部损害、生殖器溃疡及皮肤损害可先后发生,有时 无眼部损害,则称为不全型。 5.其它系统表现 还可出现关节、胃肠道、肺、心、肾、附睾 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病变。 四、临床分型:完全型、不全型和可疑型。 五、诊断依据: (1)口腔溃疡 (2)外生殖器溃疡 (3)眼部病变 (4)皮肤表现 (5)针刺反应 六、临床处理原则:

(1)积极寻找并消除致病因素 (2)全身疗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干扰素。 (3)局部治疗。 第四节结节性红斑 一、概念:是一种发生于皮下脂肪间隔的血管炎性疾病。急性发病, 易反复发作,好发于春秋季节,青年或中年女性多见 二、临床表现:开始可有发热、肌痛和关节酸痛。数日后双胫前对称 发生疼痛性结节,表面皮肤逐渐发生红色隆起,直径约lcm大小,有 压痛。结节逐渐增多,每侧数个至10余个不等(图19-3)。少数可 发生于大腿及上臂。一般经数周可自行消退,不破溃。患者多为青年 或中年女性,好发于春秋季节。部分患者结节持久不退,炎症及疼痛 较轻,持续Ⅰ年~2年亦不破溃,称为慢性结节性红斑或迁延性结节 性红斑。 三、组织病理:真皮深层血管周围慢性炎症浸润,脂肪小叶间隔中小 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四、临床处理原则: (1)积极寻找并消除致病因素 (2)注意卧床休息 (3)抗过敏 (4)糖皮质激素 (5)10%的碘化钾
7 (1)积极寻找并消除致病因素。 (2)全身疗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干扰素。 (3)局部治疗。 第四节 结节性红斑 一、概念:是一种发生于皮下脂肪间隔的血管炎性疾病。急性发病, 易反复发作,好发于春秋季节,青年或中年女性多见。 二、临床表现:开始可有发热、肌痛和关节酸痛。数日后双胫前对称 发生疼痛性结节,表面皮肤逐渐发生红色隆起,直径约 1cm 大小,有 压痛。结节逐渐增多,每侧数个至 10 余个不等(图 19-3)。少数可 发生于大腿及上臂。一般经数周可自行消退,不破溃。患者多为青年 或中年女性,好发于春秋季节。部分患者结节持久不退,炎症及疼痛 较轻,持续 1 年~2 年亦不破溃,称为慢性结节性红斑或迁延性结节 性红斑。 三、组织病理:真皮深层血管周围慢性炎症浸润,脂肪小叶间隔中小 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四、临床处理原则: (1)积极寻找并消除致病因素。 (2)注意卧床休息。 (3)抗过敏 (4)糖皮质激素 (5)10%的碘化钾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讲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讲 皮炎和湿疹.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讲 细菌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讲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doc
- 《艾滋病》讲义ppt电子课件.ppt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十讲 蝇(fly).doc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九讲 医学节肢动物学.doc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八讲 总论.doc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七讲 孢子纲.doc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二讲 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doc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六讲 叶足虫一熔组织内阿米巴.doc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五讲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doc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四讲 日本血吸虫.doc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三讲 吸虫概论.doc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一讲 人体寄生虫学引论.doc
- 《饮用水与寄生虫》讲义.ppt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实验三 华枝睾吸虫.ppt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实验八 蚊.ppt
- 《医院质量管理》讲义.ppt
- 《特殊人群营养》第九讲 儿童青少年营养与膳食.ppt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六讲 性传播疾病概述、梅毒.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讲 皮肤性病的症状、诊断和实验室检查.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讲 病毒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讲 荨麻疹和药疹.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一讲 结缔组织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四讲 瘙痒性、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七讲 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讲 皮肤性病的治疗.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讲 真菌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讲 动物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二讲 大疱性皮肤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五讲 皮肤肿瘤.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八讲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实习医生出科考试题.doc
-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ppt
-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第一章 绪论.ppt
-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ppt
-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ppt
- 温州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指导抗生素使用的体外药敏.ppt